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导学案:专题四(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19-05-15 23:57:37

第三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教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积极参与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教学难点

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1.历史背景:文革结束之初,“左”的思想并未根本改变;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

2.标志: 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3.过程:

⑴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197812月,中共央在北京召开会议,邓小平作了 的讲话。他指出:首先是 ,其次他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邓小平还提出 的任务。

⑵正式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发展表现:

⑴邓小平南巡讲话:主要内容: 判断实践的标准; 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的召开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 全党的指导地位。

3.形成体系: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 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

4.成为旗帜:1997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提出: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人关键时期。

2、主要内容:

3.意义: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规范完成导学案内容。

2、把导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教材助读

1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作用

1)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2)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3)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

2、三大理论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式

孙中山:走欧美式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从国情出发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启示:从国情出发,走本国特色;理论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

3、两大理论形成的共同因素:

1)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进行创新;

2)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3)吸取外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4)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改革。

5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6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8 社会主义建设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依靠力量人民。

9)在祖国统一问题,一国两制。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确立。

⑴毛泽东:①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是在遵义会议。

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⑵邓小平:①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五大。

⑶江泽民:①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于十三届四中全会。

②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大。

6、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⑴第一次:27年八七 会议 以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⑵第二次: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国时期。

⑶第三次: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预习自测

1.(2008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观察右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 )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邓小平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要不要改革开放

C.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思想和组织建设 D.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来源:学优高考网]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课内探究[来源:学优高考网]

学始于疑

质疑探究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请问它们与毛泽东思想有何联系?有何共同点?

当堂检测

1 19695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A.什么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

3、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3月)

材料三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来源:学优高考网]

[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1.完成教材第78页“自我测评”题。

2.完成教材第7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题。

3.完成本课练习册作业。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导学案:专题四(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