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作业答案-Microsoft-Word-文档

发布时间:2019-09-25 14:38:29

中国文化导论

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导论作业1

一、选择题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 A)

A 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 B 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 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D 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 (D )

A 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 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 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 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 )

A 诸子学术逐渐消 B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C 政治上的大一统 D 汉武帝独尊儒术

4.道教的出现是在 ( B)

A 先秦时期 B 秦汉之际

C 西汉时期 D 两汉之际

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 )

A 先秦时期 B 秦汉之际

C 西汉时期 D 两汉之际

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 )

A《论语》 B 《老子》 C《庄子》 D《周易》

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 ( B)

A 太宗对道教的崇奉 B科举制的实施

C 武则天的圆融三教 D 韩愈的排佛

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D )

A 敦煌 B 洛阳 C 河北 D 长安

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B )

A 诗歌 B 钟鼎 C 书法 D 舞蹈

10.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 B)

A 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   B 唐代的“安史之乱”

C 永嘉之乱 D靖康之难

11.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 A)

A B C D

12.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 )

A 更加浓墨重彩 B 更重意趣与心境

C 更显富丽堂皇 D 以人物素描为主

13.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C )

A 轴心时代 B 黄金时代 C 蜕变时代 D 鼎盛时代

14.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B )

A 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

B 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C 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D 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15.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 A)

A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

B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

C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

D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

16.《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 )

A 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

B 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毁书

C 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

D 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廷的强大

27.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 )

A 汉代朴学的倾向 B 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

C 佛学化的倾向 D 道教化的的倾向

二、填空题

1. 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 六经

2.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 浑厚

3.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 徐福 率众出海东渡。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 的融合;其二是 民族文化 的融合。

5.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有僧侣的士大夫化倾向,也有士大夫的僧侣化倾向,其中士大夫僧侣化常被称之为 居士

6.宋代理学的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其开创期的代表人物 周敦颐 邵雍 ,发展期的代表人物是 张载 程颐 程颢 。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朱熹

7.宋代理学家强调个体道德修养必须经过由内圣达于外王的过程,他们一般将这个过程分为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等几个步骤。

8.经过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终于实现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这种南移在几个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表现,它们是: 学术中心南移 政治人物南人化 政治中心南移

9.宋型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显著深远。从文化表征上看,“宋型文化”的现代影响主要表现在: 奠定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差异 促进元蒙汉化,为明清封建制度完善打下基础宋人穷究天理的治学精神,增加哲学思辨性,为后世与西方对话奠定基础宋人兼济独善出处从容,浇铸后世文人人格宋代市民文化乃后世市民文化雏形等几个方面。

10.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创造性地在中央设立了 理藩院

11.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顾炎武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这种思想到清末由 梁启超 概括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八个字。

12.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学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它们是:首先表现出从物质文化方面接纳西学,即洋务运动:失败后,又开始从 制度文化 方面接受西学,即戊戌变法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之后,才转到 文化心态 上,于是掀起了狂飙突进式的“五·四运动”。

13.在清末思想启蒙运动中, 严复 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他翻译的 《天演论》 中,阐述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进化论思想。

14.作为近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除梁启超师徒二人外,还有 熊十力 梁漱溟冯友兰等人。

15.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不仅要 继承 ,更重要的任务是还要促其前进,使之 现代化

三、简答题

1 简述原典及其对现代的影响。(见前言)

原典就是某一领域的经典,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文化原典就是文化领域的经典。是文化领域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民族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对于现代人来说,自先秦以来的文化原典,似乎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了。而事实上那些文化原典早已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文化原典对现代的影响,不仅是深远的,而且是入微的。我们的民族精神,即是由那些文化原典所浇铸。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从某些方面来说,正是那些文化原典的表现。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仁爱”、“博爱”、“仗义”、“忠诚”等,都可以从先秦的文化原典中找到根源。因此,我们谈传统文化,说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并不是谈论某些外在于我们的东西,而是在谈我们自己、我们自身。

既然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相伴,不了解它或忽视其存在,显然是不科学的,只有理性地接受和辨析,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之进行改造更新,才能有利于我们的文化建设。这就是学习和阅读文化原典的重要意义。

2 中华文化起源时期有几个区域?(第1页)

一是陕豫晋邻境地区;二是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三是湖北和邻近地区;四是长江下游地区;五是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六是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

3.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313页)

龙是远古初民部落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有人认为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共同的图腾。我们自称龙的传人,即源于此。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原始社会形成的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è]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这显然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

4.简述殷商时期巫史的地位和作用。(第3页)

殷商时期,整个社会还都处在神的威力之下。巫史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他们以天的意志的代表者自居,有权训御君王,充当着社会精神领袖的角色。

巫史的地位不仅奠定了中华文化初期繁荣的基础,而且对后世史官文化的成熟和发展,对中华文化特色的形成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学术与政治的密切相联。巫史的任何活动,虽然表形都是学术性的,但其最终目的却是为政治服务。其次,神学与科学的交织。巫史的活动虽然带有科学性,但这一切又都笼罩在神学的阴影之下。最后,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混杂。由于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政治和宗教,因此,巫史们从事的活动如星历的测算等,虽然表现出自然科学的形态特征,但终竟是被纳入到人文的范畴之内进行解剖并从人文的角度去寻找合理的答案的。

5.西周时期,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神本文化转向人本文化?(第4页)

西周时期,神本文化迅速地转向人本文化的文明之途。这种文化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第一,从当时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殷商时代的厚重青铜器多饕餮纹饰,给人以神秘、恐怖之感。而西周时代的青铜器皿则不再有那种神圣的光彩和威吓的力量,恐怖的饕餮纹饰缩小降低到了器皿的某一不显眼的部分,主要是足部起支撑的作用,制式也从厚重转为轻灵,显示出贴近人生现实的特征。第二,从卜筮之法看出。殷人钻龟取象,依其裂纹定吉凶,而西周用占筮蓍草推数定吉凶。前者单靠自然,而后者重在人力,卦象形成之后,更需用人力推断才定吉凶。从“鬼谋”到“人谋”的进步,正是人本化的痕迹。第三,从社会风尚看出。周革商命,提出“德”的概念,作为统治者“宜民宜人”的理论依据。统治者开始观注的重点,从神转到了人,而“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第四,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跟殷统治者的以天神之子自居不同,周人将人与神划分到不同的血统之中,构成一个以人类、氏族的自然血缘为纽带的宗法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每一个体都被宗族血缘关系串连起来,从积极的方面看,社会分子融入以宗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整体之中,可以帮助个体克服难以克服的困难,承受个体难以承受的压力,容易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消极的方面看,宗族又极大地限制了个体活动的空间,使单个社会分子的个性难以发挥,容易形成求同、保守的心态。

中国文化导论作业2

一、选择题

1.清朝后期,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 A)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全盘西化

C 对外开放 D 闭关锁国

2.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D )

A 邹容的《革命军》 B 陈天华的《猛回头》

C 陈天华的《警世钟》 D 陈独秀的《新青年》

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 B)

A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

B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

C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

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

4.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D )

A 儒法二家思想的分离 B 儒家的法家化

C 法家的儒家化 D 伦理的法制化

5.关于八卦的起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是( A)

A 《河图》所出的形状 B 上古时期结绳改书契时留下遗迹

C 是一种生殖崇拜 D 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6.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A )

A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B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

C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 D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

7.在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中,“性”主要是指( C)

A 性欲 B情感 C 天性 D

8.在东西方文化中,对“爱”的理解,有一定的一致性,它们是( C)

A 都专指男女间的感情 B 含有一种欲望

C 情感的专注 D 都讲究大公无私

9.礼向“内圣”方面发展,由外在行为规范入于人“心”中在( C)时期出现的。

A 孔子《论语》中 B 《庄子》一书中

10 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 B)

A 跟“忠”的意思较近 B 更注重主体性

C 有外在约束的意味 D 与“信”的观念相同

11.“恕”的本意是指 ( B)

A 原谅别人的过失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严格地要求自 D 严格地要求别人

12.我们现在“恭敬”连用,古代“恭”、“敬”二者的关系应该是(A )

A 敬是内在根本,恭是外在表现 B 恭是内在根本,敬是外在表现

C 恭也就是敬 D 恭、敬二者的意义完全相反

13.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 D)

A B D 博爱 D 兼爱

24.在封建社会里,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下面所说正确的是(C )

A 封建社会里清官是一种普遍现象 B 封建社会里清官是压迫者的心愿

C 清官体现了封建吏治的成功 D 封建法制十分健全

二、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 天人合一 。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2.古代中国对人的区别,主要有两大类,即君子和小人。如果在面对现实时取 群体意志 就被视为君子:否则,如果取 以私欲为重 ,就被视为小人。

3.古代的中庸之道,从消极的方面看,它扼杀了 个体性格 ,但另一方面,它又维护了传统的 延续性和恒久性 ,在封建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尽管在后來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4.“礼”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作为 宗教 的阶 段;第二阶段是指 作为群体组合方式 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指 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

5.禅宗宗旨主要有两点,即 单刀直入、 直指心源

6.汉代对先秦儒学进行全面清理与升华的人是 董仲舒

7.先秦儒学高峰之后,儒学的再度复兴是从 中唐 开始的。

8.在封建社会后期,复古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思潮,在明代诗坛上前后出现过两次的复古思想,史称“前后七子”的复古诗文运动,其中前七子的领袖是 李梦阳 、何景明 后七子的领袖是 李攀龙 王世贞

9.针对不断涌宋且表现出高势能文化特性的西学,明代科学家在经过深入思索之后提出了

欲求超胜,必先会通 的命题。

10.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融合道教的太极理论,配置出太极生化万物之图,还专门写下了上《太极图说》来阐述其思想。

11.剑文化原本跟侠文化的关系不大,但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趋势,第一种就是跟

侠文化 结合起来,第二种就是跟 道教 结合起来。

12.如果说琴是沟通天人的工具的话,那么,棋就是 人与人 彼此沟通的工具了。

13.中国书法所负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 形象思维 超越意识

14 散点构图 写意的笔调 形成了中国画以貌取神的审美追求。

15.魏晋时期,儒、佛、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导致了 三教调和论 的出现。

三、简答题

1.春秋时期,士的崛起有哪些原因?(第6页)

士的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当然是经济基础。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大批的士“不耕而食”成为可能。其次,社会原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上古原始的宗法制度受到严峻挑战,而摆脱了神力威慑恐怖感的奴隶暴动,又极大地影响士原本平静的生活,使他们失去生活保障的同时,看到了巨大社会变革的原动力,于是他们便凭借心智和口舌重新寻找生活出路和进行人生价值定位。最后,是政治条件。诸侯割据,天下大乱之时,要想稳固统治地位,西周时提出的“德”已经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霸力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就使得那些有宏图大略的君侯王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招揽人才,给士的崛起开辟了市场。士于是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谋、外交使节、思想精英步入了历史舞台。

2.写出诸子百家各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自己补充)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主张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自然资源。

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膑: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的主张。

3.“百家”学派共同的文化特征是什么?(第12页)

诸子百家虽然形态各异,但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概之有三:其一,诸子百家的学术渊源都是六经.其二,从总的哲学观点上看,各家都奉行道一元论之说.其三,各家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指归,那就是治道.其目的都是要将社会从混乱无序之中救出,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由于渊源相同而目的一致,所以"百家争鸣"所形成的共同文化特征是"和而不同".

4 简要概括秦汉时期出现中华文化大一统的局面的原因。(第71页)

第一,学术原因。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呈趋于融合之势。第二,政治原因。秦王朝在极短的时间里,统一六国,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文化的一统,准备了政治上的条件。第三,从文化形态上讲,秦朝是法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时期。71

5.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对中国文化有何意义?(第7374页)

董仲舒继承先秦以来原始学术中天人相通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王权天授""天人感应 "之说,在改造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建构起完整的天下一统的系统模式,创造性地完成了自战国末年以来人们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统一规律进行解释的精神追求,标志着我国学术思由纷杂走向统一的完成,为儒学的经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为我国"入世"哲学的代表.

董仲舒的学说虽使儒学进一步系统化和理性化,但由于其学术渊源于《春秋公羊传》,其中多灵异灾变,阴阳消息之说,因而董仲舒的学说在兴盛不久,即产出谶讳灾异之学这一儒学怪胎.东汉时,此风更炽,甚至为道教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董仲舒这一封闭而严密的儒学体系,不仅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而且还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心理,阴阳消息,三统循环,犹如一只永恒的怪圈,使我们形成自我封闭,因循守旧

中国文化导论作业3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A 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的法制

B 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

D 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

2.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B)

A 什么也不用做 B 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C 不做什么也就等于什么都做了 D 做尽所有的事也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做

3.佛教在中国民间流行起来的时间是( B)

A 两汉之际 B 东汉末年 C 魏晋时期 D 隋唐时期

4.琴在古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根本性的原因是( D)

A 古代只有琴这样一种乐器

B 古代帝王对琴有特别的喜爱

C 琴作为原始图腾代表着上天的意志

D 自古以来,乐教即被视为至神至妙的统治术,而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5.自然山水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A )

A 天人合一的思想 B 山水本身的秀丽

C 热爱祖国的情结 D 没有必然的联系,山水人文气息是近现代人加入的。

6.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酒文化的高峰是(A )

A 殷商时期 B 魏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两宋时期

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C )

A 东北亚文化圈 B 中原亚文化圈 C 南方亚文化圈 D 西北亚文化圈

8.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C )

A 在善地停止下来 B 停下来即是至善

C 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D 到了至善之境就停止下来

9.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A)

A 气韵生动 B 朴质浑厚 C 小巧精美 D 怪诞离奇

10.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 C)

A B C D

11.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C )

A 魏源 B 冯桂芬 C 郑观应 D 孙中山

12.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 先秦诸子都坚持“道”一元论的观点

B 道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的思想

C 儒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

D 宋代道学家的道学思想中杂有佛学因素

13.“贞”在最初是从《易》中“元亨利贞”的运化变易思想中来,后来才成为妇女的一种约束,其思想根本在于:( C)

A 是古代一种变态的性意识 B 本质上是一种讲究卫生的思想

C 以贞洁为万物之始的思想 D 以女子童贞为吉祥的思想

14.在隐逸文化中,所谓“大隐”是指(C )

A 避于深山老林与世隔绝 B 仕朝廷随波逐流

C 身在市朝却保持着隐退的情怀 D 因为隐居而出大名

15.中国艺术追求意境,从根本上讲,意境是指(D )

A 是一种虚幻的图画景象 B 由创作主体心造之境

C 就是现实的物境 D 是经过创作主体之“意”加工过的现实世界

16.从本源上讲,炼丹是( C)的思想

A 道家 B 道教 C 神仙家 D 佛教

17.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属于显学的是(C )

A 法家 B 道家 C 墨家 D 阴阳家

18.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

A 春秋左氏传 B 国语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19.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 B)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 仁、礼 B 法、术、势 C 兼爱 D 无为

20.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 )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 家族观念 B 忠君观念 C 个体人格 D 社会群体

21.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 D),以示与汉学区别。

A B 道学 C 考据学 D 宋学

二、填空题

1.唐代儒学复兴最初是以 古文运动 的形态和 以文为诗 的形式出现。

2.宋学的理论体系是以 作为宇宙最高本体和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

3.明代朱载堉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学的 十二平均律 ,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4.西方的“博爱”可以说是先秦 墨家兼爱思想的最好对译,它还脱去了西方“博爱”的宗教色彩。

5.名士跟隐士不同,名士虽也视 个性自由 为人生第一要义,但仍心存 兼济 之志,其价值观显然与隐士不同。

6.佛教把一切现实世界中引发人内心欲望的东西,都称为 色相

7.禅宗六祖慧能创立“顿悟”之说,禅学从此大盛,原因是“顿悟”更贴近中国人的心理 平时不烧香 急时抱佛脚

8.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具有地域特性之外,还形成了独特了文化群体,从某种程度上讲,茶正体现着 士大夫 的审美情趣。

9.清代商业经济已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些士子亲自投身于商业大潮之中。这些人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类阶层,即 儒商 阶层。

10.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改革,都会受到保守派的极力阻挠,作为其依据的,就是所谓祖宗家法前所未有,与所传之 相悖不能相容。

三、简答题

1.简述出世哲学在东汉兴盛的原因。P77

出世哲学在东汉兴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政治的黑暗,现实生活的痛苦,使得广大百姓迫切追求解脱,以精神麻醉来获取满足。道教称善自修行,即可白日飞升,脱离苦海,得道成仙,永享幸福。佛教称只有苦修今世,才能换得来世的安宁。两者一重今世,一重来世,但都给人开出了救治痛苦的药方,其迅速蔓延开来,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2.为什么说魏晋时期是人性的自觉的时代?P81

魏晋时期占统治阶层的士族形成了玄学文化,由于此时的士,跟战国时期相比,已成为一种极富实力的社会集团,形成了士族,其社会地位已相对稳定,也相对较高,无须再像战国谋士那样靠一张嘴一个脑袋为衣食奔走,加上又受佛道思想的影响,因此,其文化指向不再是政治关怀,而是人生关怀了。挣脱名教,独树一帜的玄学,第一次将个体人格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体现出的是一种重个性的、审美的人生价值追求,而不是战国时期士文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以社会作为个体人生价值实现的衡量标准。古文经的繁琐、今文经的荒诞、道教的仙气、佛学的轮回,跟着现实的事功一起,为玄学所剔除,从中抽绎出来的,是自由的、适性的、唯美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判断。因此,这是一次人性的大解放,由此可将魏晋时期称为“人性的自觉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士大夫在民族融合中有何作用?P129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士大夫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以《孟子·滕文公》中“用夏变夷”的思想作为指导,在出仕胡族政权之后,建构与农业经济相适应的汉式统治结构,宣传儒学,提倡文教,努力改造胡风胡俗。而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汉化之后,又进而以“夏”自居,自觉地扛起“用夏变夷”的大旗,进一步影响周边其他少数民族。就这样,形成汉文化发散式的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幅射之势,促进汉化和民族融合,形成以“汉”文化为内质的巨大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

4.唐代文化的开放,是否使其传统文化发生改变,为什么?P134

唐代文化的开放没有使其传统文化发生改变。唐代的官制、兵制、田制等制度文化,始终保持着中华文化的延续性。而唐人的价值观、伦理观,一定程度上受域外文化的影响,也并没有荡而不返,而是以传统的价值观、伦理观去融化、汲收域外文化的因子,有亲和力的部分,为唐人所接受、采纳,否则即被抛弃。原因则在于唐文化以本土文化为主体,对外来文化进行能动的选择、改造和吸收从而将之融为整个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唐人完全采取了一种“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盲目地接纳或机械地输入。可以这么说,唐文化的开放性,正是其兼容性的基础,而兼容性又是其宏阔博大的根本保证。

5.何谓理学?P143

理学是以中晚唐的儒学复兴为前导,由韩愈、李翱开启的将儒学思想由外转而向内,援佛道以证儒理,通过两宋理学家多方共同努力而创建的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由于这个思想体系以“理”作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被称为理学。理学也称宋学、道学、新儒学。

6.宋代理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简述之。P145-P146

作为中国古代最完整严密的哲学理论体系,宋代理学一经构成,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理学本体论的伦理倾向,将中国文人重伦理重道德的传统精神推向极至,从而引出极为复杂的文化效应,这里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首先,理学重新构筑起“礼”的封建秩序。理学家们立足于“理”本体之说,对儒学中的礼治哲学进行了系统而全新的阐述。在礼治秩序的长期浸染下,中国国民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主奴根性。

其次,理学家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学问的根本,促成了儒学朝“内圣”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原始儒学本是以“外王”为终极目的的。而专心内求的学术方法,又往往造成空疏的学风。外轻经济之事,空谈而鲜实用,一遇危难,即束手无策,给民族心理投下阴影。

再次,理学家们强调的道德自觉,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积极的因子。“立志”、“修身”、“涵养德性”以求“变化气质”,“民胞物与”,“浩然正气”等命题熔铸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

此外,在以“天理”为根本的理学本体论中,妇女变为男性的附庸和奴隶。为了维护“天理”人伦的正常存在。宋明以后,一系列的封建礼教枷锁,紧紧地套在广大妇女的身上。

中国文化导论作业4

一、选择题

1.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C )就开始的

A 先秦 B C 西汉 D 东汉

2.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 B)的象征。

A 仁义、忠诚 B 正义、正气 C 万物有灵 D 驱邪逐怪

3.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B )等地区的统治。

A. 台湾 B.西藏 C.云南 D.青海

4.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 D)

A.郑关应 B.冯桂芬 C.薛福成 D.魏源

5.下列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A )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到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

A.梁漱溟 B.熊十力 C.冯友兰 D.马一浮

6.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 )

A B 西汉 C 东汉 D

7.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 D)

A 唐诗 B 宋词 C 元曲 D 宋元话本

8.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D )

A 宗天 B 尚鬼 C 嗜酒 D 以蓍草占吉凶

9.下列诸子人物中,不是军事家的是( C)

A 吴起 B 孙武 C 苏秦 D 孙膑

10.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 A)

A 儒、墨、道、法 B 儒、墨、道、名

C 儒、道、法、阴阳 D 儒、道、墨、阴阳

11.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 C)

A 荀卿 B 孟轲 C 董仲舒 D 韩愈

12.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 )

A 《诗经》 B 《春秋左氏传》 C 《史记》 D 《庄子》

13.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程以来的( A)思想,并将之视为最高范畴。

A 天理 B 天命 C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14.西方传教士第一次直接进入中国是在(C )

A 宋元之际 B 元末 C 明代中期 D 清前期

15.《物理小识》的作者是(B )

A 徐光启 B 方以智 C 李之藻 D 宋应星

16.中国近代第一位学贯中西,被称为国学大师的人是( D)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章太炎

17.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是(C )

A 民主与博爱 B 和平与民主 C 民主与科学 D 自然与科学

18.在封建时代,“孝”的最重要的内容是( B)

A 赡养老人 B 传宗接代 C 抚养子女 D 光宗耀祖

19.儒家从一开始为中国知识分子选定了人生的最佳道路是(B )

A 吾日三省吾身 B 学而优则仕

C 自强不息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是(B )

A 苏轼 B 林逋 C 陆游 D 辛弃疾

二、填空题

1.“安土重迁”意即 安于故土 不轻易搬迁 的意思,作为中华文化一种重要的特色,它体现出来的是 黄土文明 农业文明 的特征。在这种文化心态下,形成的 小农意识 ,一方面成为普通中国男人的最高人生理想追求,另一方面,就是对 反抗霸权

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君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基础,就在于“君”背后有一个巨大的不可抗拒的

3.爱国的表现有多种多样,首先表现在 天下为公 ,其次表现在 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终生 ,再次,表现在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 保卫祖国不受侵犯

4.“自强不息”一语出自 易经

5.唐代孔颖达注疏 五经 ,为全面清理儒学文化遗产做出了榜样。

6.明代市民文化的发达,为我国 民主意识的普及 作了准备。

7.中国人办报始于林则徐组织人员编译的 澳门新闻纸

8. 洋务运动 是官商知识分子对西学入侵理性应对,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则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

9.从文化学的角度透视毛泽东思想,它有两个来源,一是进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是 中国传统文化

10.“五·四”运动时喊出的 打倒孔家店 口号,为几千年封建文化鸣响了丧钟。

三、简答题

1.简述宋代书院制度的特点。P147-P148

宋代书院属于私学教育,儒生士大夫们不仅以书院为研究学术、推行道德教育的基地,而且还在书院中交流情感,求得一种精神上的自得。富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还往往通过书院的讲坛,抨击朝政得失,形成朝野上下不敢忽视的政治力量。总体上,书院都以儒家经书为本,不出宋代理学的范畴,但不同的书院因其主创者或主持讲坛者的学术思想的侧重而各有特色,因而呈现出缤纷的异彩,对宋代官学起了有效的补充作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官学,独领风骚,很好地活跃了宋代的学术气氛。

2.明代时封建专制主义走向极端有哪些表现?P236

在国家体制上,从朱元璋起就废除相权,分割军权,将之收归皇帝一人手中,还大建特务机构,针对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强制推行封建一统的价值观念,扫除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异端思想的萌芽。在采取文化高压政策的同时,明朝统治者还利用僵化的八股科举考试,钳制士子的人生和思想,让他们成为封建制度的可怜殉葬品。封建专制主义,由此走向极端。

3.试述明代市民文化发达的表现及其意义。P240-P242

明代市民文化的发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社会风尚。明朝后期,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而代之是的“导奢导淫”之风。其二,价值观念。中国传统的“贵义轻利”观念,在明代后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 “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其三,市民文学。发源于宋元说话这一技艺形式的话本,在明代高度发展,成为明代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市井小说,无论就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是明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其意义在于,不仅为我国民主意识的普及作了准备,而且还为东西文化精神的汇融埋下了伏笔。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命题,正是以市民意识的全面成熟为前提的。清代的开启民智运动,甚至今天的民主意识,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

4.简述清代朴学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P253

清代朴学发展的原因在于,清儒秉承明清之际大思想家们那种崇实尚性的精神,反对宋学的空疏,否定宋儒一味追求“内圣”轻视事功的态度,并在这一过程中对汉学青眼有加,于是导致了朴学的发达。其特点在于,形成吴派(以惠栋为代表)和皖派(以戴震为代表)的差别,但两派都能从小学(音韵、文字、训诂)入手,了解和判断经义,功底深厚,学风扎实,全面清理了中国历史文化,成就卓著,对中国文化起过巨大的作用。

5.义和团运动的实质是什么?P294

义和团运动的实质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在社会变革的巨痛之中,下层百姓一方面要受传统的封建压榨,另一方面又被迫接受外来的侵略。在这双重压迫之下,一无所有的百姓,只能从原始的本土宗教如白莲教、八卦教中寻找精神依托,并以此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武器。他们打出“扶清”、“反清”、“灭洋”的旗号,仇视满清统治和洋教侵略,在看到两面作战极不现实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向封建势力妥协,打出“扶清”的旗号,而“灭洋”的态度却始终坚决。

6.新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P300

现代新儒学兴起的背景是:世界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人们开始对西文物质文明的作用和价值产生怀疑,从魏源的“师夷长技”到胡适的“全盘西化”都未能给人满意的答案。国内,“五·四”狂飙突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存在着传统虚无主义的危险倾向,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成为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必须面对的现实。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中国文化艺术,渊源流长。

  我国最早的歌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例如传说中伏羲时的【网罟之歌】,诗经中的【关关雉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我们华人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京剧,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而京剧则是国之瑰宝,是我们华人的骄傲,亦是世界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你可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你可知道诸葛亮身居空城,面对敌兵压境,饮酒抚琴的故事?

  列宁曾经说过: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奇妙而非凡的音乐,我常常自豪的,也许是幼稚的心情想,人类怎么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对音乐如此痴狂?音乐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泰戈尔说:我举目漫望着各处,尽情的感受美的世界,在我视力所及的地方,充满了弥漫在天地之间的乐曲。

  【二】

  音乐,就是灵魂的漫步,是心事的诉说,是情愫的流淌,是生命在徜徉,它可以让寂寞绽放成一朵花,可以让时光婉约成一首诗,可以让岁月凝聚成一条河,流过山涧,流过小溪,流入你我的麦田……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曾被一首歌感动过,或为其旋律,或某句歌词,或没有缘由,只是感动,有的时候,我们喜欢一首歌,并不是这首歌有多么好听,歌词写的多么好,而是歌词写的像自己,我们开心的时候听的是音乐,伤心的时候,慢慢懂得了歌词,而真正打动你的不是歌词,而是在你的生命中,关于那首歌的故事……

  或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段如烟的往事,不经阳光,不经雨露,任岁月的青苔覆盖,而突然间,在某个拐角,或者某间咖啡厅,你突然听到了一首歌,或是你熟悉的旋律,刹那间,你泪如雨下,即使你不愿意去回忆,可是瞬间便触碰了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荡起了心灵最深处的涟漪,这就是音乐的神奇,音乐的魅力!

  【三】

  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音乐代表人贝多芬,49岁时已经完全失聪,然而,他的成名曲【命运交响曲】却是震惊世界,震撼我们的心灵,在他的音乐世界里,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悲怆,岁月的波澜,和与命运的抗衡,这就是音乐赋予的力量!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一场艰难的跋涉,无论遇见怎样的风景,繁华过后,终归平淡,无论遇见还是告别,相聚亦是别离,我们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善待生命,善待自己……

  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段音乐都是一段过往,不知哪首歌里写满了你的故事?哪段音乐有你最美的回忆?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是否在安静的夜晚?悲伤的时候,是否单曲循环?高兴时分,是否在音乐里手舞足蹈?

  我喜欢音乐,没有任何理由,音乐是我灵魂的伴侣,是我生活的知己,它能懂我的喜,伴我的忧,伴随着淡淡的旋律,它便融入我的生命,浸透我的灵魂。

  我喜欢音乐,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还能丰富我的生活,给我带来创作灵感,一首歌,或一句歌词,都是我写作的素材,都是我灵感的源泉,它犹如涓涓细流,汩汩流淌,令我思绪翩翩,令我意象浓浓……

  当我忧伤的时候,我喜欢在音乐里漫步,当我快乐的的时候,我喜欢在音乐里起舞,当我迷茫困惑的时候,唯有音乐,才是我最好的陪伴……

  【四】

  红尘喧嚣,世事沧桑,三千烟火,韶光迷离,我们在尘世间行走,凡尘琐事总会困扰于心,我已经习惯了,将浅浅的心事蕴藏在文字里,将淡淡的忧伤释怀在音乐中,委婉的旋律,环绕于耳,凄美的歌词,萦绕于心, 当我累了,倦了,我只想置身于音乐的海洋,忘记凡尘,忘记喧嚣,安静的去听一首歌……


中国文化导论作业答案-Microsoft-Word-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