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

发布时间:2020-04-05 04:44:26

名词解释。

1 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者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2 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能够和眼球运动——视线一致,按照视线去抓住所看见到东西。

3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

4 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前者水平不及后者,这一段距离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5 无条件反射:是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本能。

6 对幼儿来说,辨别不同的几何图形,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7 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原始的定向反射是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同时也是最初级的注意,外来的强力刺激会引起新生儿暂时停止哭泣或者是把视线转向刺激物,就是最初的定向性注意,原始的定性反射性注意主要是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也就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成。

8 习惯化: 如果新刺激多次连续出现或延续一段时间,婴儿就不再去注意,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习惯化就是对熟悉的刺激所发生的注意减退现象。

9 抗拒诱惑:是指抑制自己,不去利用机会从事能够得到满足但是社会禁止的行动,它表现为无论在有人或者没人的情况下,都拒绝具有诱惑力但被禁止的愿望和行动。

10 延迟满足: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的享受。儿童为了更好的结果或得到更大的满足,而去选择并忍受当前的挫折或不安,这种能力的形成,是自制力发挥展的一种表现。

11 关键期: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奥地利提出印刻概念。印刻现象指小动物在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具有容易形成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发展,指儿童最在某个时期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论述题。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主观因素则指儿童心理本身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必备的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

人脑是儿童心里发展和形成的物质本体,周围世界是儿童心理所反映的客观事实。

一,生物因素

乙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下列两方面。1,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主物质前提。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二,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环境可以分为自主环境和社会环境。自主环境提供儿童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空气、阳光、水分、养料等。社会环境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处的阶级地位,家庭状况,周围的社会气氛等。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社会条件和教育使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

三,影响儿童心里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制约,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二因素论4,相互作用论。

遗传、成熟、环境、教育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客观因素,她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应该强调的是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生理成熟。2,遗传因素及其以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3,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的和综合的分析。

简答题

1.儿童发展的规律。

从整体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幼儿园各年龄段的具体变现。

小班。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中班。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组织游戏。

大班。好学好问;抽象能力明显萌芽;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3,婴儿注意的选择,特点。

偏好复杂的刺激物;偏好直线度与曲线;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余密度小的轮廓;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4,新生儿注意的五点规律。

新生儿在清醒时,只要光线不是过强,他都会睁开眼睛;在黑暗中,新生儿也保持对环境的有控制的,仔细的搜索;在明亮的环境中,面对无形状的情景时,新生儿会对相当广的范围进行扫视,搜索物体的边缘;新生儿一旦发现了物体的边缘,就会停止扫视活动,视线停留在物体边缘附近,并试图用视线去跨越边缘;当新生儿的视线落在物体边缘附近时,他会注意物体的轮廓。

5,学前儿童注意的一般趋势。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注意的发生;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6,幼儿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无注意。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有意注意。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7,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记忆容量增加;记忆内容变化。

8,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形象注意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9,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

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的主体不稳定;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想享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10,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

幼儿的想象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幼儿的想象常根据外界环境地变化而变化;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

11,各年龄学前儿童的想象特点。

2-3岁的想象

想象过程完全没有目的;想象过程进行缓慢;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想象内容简单贫乏;想象依靠感知动作;想象依赖于成人的描述。

3-4岁的想象。

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连贯的主题;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想象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

4-5岁想象

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为零散。

5-6岁想象

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想象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

12,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13,童思维方式的特点。

首先是直观行动思维,再后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14,依恋的特点

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儿;婴儿趋向于依赖目标;当依恋对象在身边是婴儿较少害怕。

15,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人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而自我意识则是主体对自己的反应过程。认识的主体是自身,自我既是反映者,又是被反映者。自我意识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

16,儿的自我评价特点。

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17,儿掌握语言的特点。

幼儿期是能够掌握生活语音的年龄,发音不准的幼儿人数的百分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于辅音;同一被试,在发出单个的音和说出同样的音组成的音节中,错误有所不同;发音的难点在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儿童所说的句型来看,发展趋势为。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