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电影《四百下》独特的叙事风格与镜头表达

发布时间:2019-05-02 00:46:40

探析电影《四百下》独特的叙事风格与镜头表达
作者:李斌娟
来源:《电影评介》2018年第12

        20世纪50年代末,法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新浪潮电影运动。这次电影革新运动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导演和作品,如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下》,让-吕克·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克劳德·夏布洛尔的《漂亮的塞尔日》《表兄弟》等。1958年到1962年,先后有100多位具有个性的年轻导演拍出了优秀的处女作。《电影手册》杂志把这股势不可挡的浪潮称为新浪潮。这场电影运动影响深远,波及许多国家。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产生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二战后,长期僵化的社会制度造成很多青年人理想破灭,出现信仰危机。此时,西方盛行的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对新浪潮电影也产生了很大影响。[1]这些因素导致新浪潮的很多影片带有悲观、消极的色彩。

        《四百下》是新浪潮电影的经典之作。影片推出后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取得了很大成功。该片在1959 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使新浪潮电影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是新浪潮电影的主将,《电影手册》的著名评论家。《四百下》就是一部导演向观众讲述自己童年经历的半自传体电影。影片描述了12岁男孩安托万,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同学一起逃课,流落街头,后因偷继父办公室的打印机而被送到少管所,又从少管所逃出奔向大海的故事。影片通过安托万在家庭、学校、少管所的一系列日常生活的光影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痛苦和对幸福、自由的渴望。每一位演员真实、自然的表演风格,为影片增添了光彩。安托万的扮演者让-皮埃尔·莱奥对角色的刻画轻松自如,几乎无表演的痕迹让人称赞不已。影片在主题探讨、情节设置、人物刻画、镜头运用等方面都显示出创作者高深的造诣,本片也体现出特吕弗对安德烈·巴赞纪实美学理论的传承。《四百下》所体现的作者电影风格、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拍摄方式,对之后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析电影《四百下》独特的叙事风格与镜头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