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栽蒜苗(二)》教案

发布时间:2019-06-22 07:47:39

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本着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上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设计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在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征方面,让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留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和交流的时间,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很好地发挥学生经过动手,加深了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通过交流,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通过对比探究发现特点,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比较发现,建立联系。 借助条形统计图,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认识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自觉地通过推理总结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在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方格纸、直尺,铅笔等以及收集来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

(1)在《栽蒜苗(一)》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什么是条形统计图 ?它有什么特点?

(3)出示一幅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能发现什么?

2、引入新课

(1)呈现一幅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比较两幅图的异同?

(3)提出质疑: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数量的呢?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解读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笑笑栽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

(1)提出问题:认一认,说一说,这幅统计图是怎么得到的?

引导学生读图。

师生一起研究图: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统计图进行解读。

a. 先说说统计图的标题是什么?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b. 观察图中的点表示什么?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

第一个点是蒜苗第2天的高度,是1厘米;

第二个点是蒜苗第4 天的高度,是3厘米;

......

c. 线又是怎么得到的?各部分的线有怎样的特点?说说看。

把每个点顺次连接起来,也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相邻的两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折线。

(2)小结:这条线呈上升趋势,能形象地表示出蒜苗的生长情况。“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的起伏表示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 解决问题:对蒜苗生长的情况进行分析。

(1)观察折线统计图,说一说这几天蒜苗的整体生长情况是怎样的?

a.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提醒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的整体走势,判断蒜苗的生长情况。)

b.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c.小结:这几天蒜苗的整体生长情况是不断地生长。

(2)想一想,哪段时间蒜苗长得最快?

引导学生对蒜苗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两种方法)

a. 看数据的变化

第2天到第4天长了2厘米;

第4天到第6天长了3厘米;

......

结论:第4天到第6天和第8天到第10天蒜苗长得最快。

b.看线的走势

引导学生对线段的倾斜程度进行分析。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结论:线陡的那段生长最快。即第4天到第6天和第8天到第10天蒜苗长得最快。

(3)估计第5天蒜苗的高度。

指导学生看图,从折线中估计出第5天蒜苗高度大约是5厘米。

(4)预测:让学生预测一下第20天蒜苗会长到多高?并说说自己是如何预测的。

3.学习绘制统计图。

(1)动态呈现上面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即怎样描点,怎样连线。

(2)学生说说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3)小结: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a. 和条形统计图相似,确定横轴的项目和纵轴上每一小格表示的数量。

b. 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相应的点。

c. 顺次连接各点,形成一条直线。

请你们根据收集来的数据,在附页4的格子纸上绘出折线统计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3、闯关练习,巩固新知

1.轻松闯关。

(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 )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更能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先( ),再( )。

要表示一周气温变化情况,最好用( )统计图。

要比较同一时刻全国各地的温度,最好用( )统计图。

要表示2016年每月降水量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统计图一般有( )统计图、( )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折线统计图能直观的反映一组数据的( )情况。

2.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根据折线统计图,读出统计图中蕴含的信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从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信息,进而分析数据。说说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出自己的建议。

4、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的蒜苗长高了,我们的知识也在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说说。

2)又还有什么疑问?请课下与老师说说。

2.课外拓展。

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比如:

医生为了准确了解病人体温变化情况,就使用折线统计图来记录病人的体温;

气象台为了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也使用折线统计图来记录气温……,

我们不仅可以从折线统计图上看见数量增减变化,还可以根据折线变化趋势分析产生的原因,推测下一阶段的数量变化情况。

调查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请收集一些相关的数据并制成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栽蒜苗(二)

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 多少

线——趋势 增减变化情况

特点:反映数量的多少

表示增减变化情况

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栽蒜苗(二)》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