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照亮教育-江阴河塘中学

发布时间:

《阅读照亮教育》读书交流会



附教师心得文章:
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
徐丽新

暑假里学校要求老师都要阅读谢云老师的《阅读,照亮教育》,虽然是任务性的,但是把书找出后就已经被题目深深吸引。想知道谢云老师是怎样将阅读与教学完美结合的?想知道他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是我可以借鉴的?想知道……总之,我有许多的疑问,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从书中一一找出答案。
书中道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爱的艺术,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时刻想想自己做孩子是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时刻想想自己上学时最希望遇到怎样的老师,最喜欢老师做什么,最想从老师那里得到什么-果真如此的话,老师就能真正跟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伙伴、朋友,与学生共欢乐、同忧愁。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会有安全感吗?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走上讲台为人师表与教育爱恨情仇已有15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曾因为学生的不懂事和家长的不理解灰心丧气,但是事后细想,是不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做的不够到位,能不能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呢?可能这样事情的发展会有一个很大的转折点。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所以我觉得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谢云老师在这本书中写了很多关于阅读、关于教育的随想,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反思,在15载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成长了很多,每个人的成长,都应当有阅读的参与。正如谢云老师在这本书封底所写:光明从何而来?自身的修炼。身如何修炼?大量的阅读。古人的说法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有着

丰富阅读体验的教师,一个有着丰厚阅历识见的教师,或许更能胜任教育者的工作,更般配“教书人”这一称谓。

读书有感
2018.9.1何品磊
读一本书,就像经历一次心路旅程。读了阅读照亮教育这一书。感受颇多。读书,不仅仅是,读教育书,或者读纸质书,对教师而言,我们首先要,学会读生命这本天书。一直以来,我认为就是读书,一定要尽可能的读得杂一点,因为多吃五谷杂粮,身体才会更健康,思想才会更加的强壮。
曾经一度非常沉迷于宗教,也喜欢印度的哲人奥修,在对他们的学习了解中,禅门的寺院庙宇实际上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而各种经史典籍就是阅读的素材。唯一的区别就是所传授内容的不同而已。
个人认为我们教师就如同佛教中的燃灯人。当然,要做燃灯人,自己首先要得有光明,就如同播种人,自己首先要有种子。光明从何而来,那只能够来自于自身的修炼。自身如何修理,可以大量的阅读。不仅仅只是纸质书本,也可以包括影视作品,小说,文学作品,甚至与大地山川,花鸟鱼虫,是相百态,人间风情。记得耳畔一直有副老父亲常常提到的对联,对联描述的非常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又或者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我想一个有着丰富阅读体验,有着丰富阅读经历的教师,或许更能胜任教育者这一工作,更配得上教书人这一称谓吧。所以,闲暇时刻,让我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静下心来,让我们读一读,写一写。在人生的行走中,让生命的意义渐渐清晰。在执着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积蓄继续前行的力量。阅读照亮的何止是教育,我想还有就是生命。

行走在通往理想之路上
---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
江阴市河塘中学王忠华

暑假里,一因学校布置了阅读任务,二因自己也想试着去找寻有关打开教育这块宝藏的钥匙,我坚持看完了谢云老师写的《阅读照亮教育》一书,收获颇多,随记一些,以示学习:
谢云,四川绵阳人士,在网络上,他有一个很江湖的名字,叫做“江湖一刀”人称“刀哥”。
他心中那把刀是文字,真实的记录与思考,锋利如刀。
谢云是地道的农家娃,幸运的是他有一位会唱川戏的父亲。家中收藏的近百本川剧剧本,自然成了谢云童年时的启蒙读物。
谢云能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得益于历任语文老师的鼓励,尤其是高中时的李宗富,是他点燃了谢云的文学梦想。谢云回忆,这位老师曾是知青,恢复高考后第二届大学本科毕业生。高二时,他教他们语文,私下里,他们都叫他“宗富先生”。
高一时,宗富先生还不是他的任课老师,但某次课间相遇,宗富先生居然叫出了他的名字,还说想看看他的“作品”。他说的是“作品”,而不是“作文”!这让谢云受宠若惊。几天后,宗富先生将文字还给谢云,他发现,字里行间,被宗富先生改得一片鲜红,他的评语,饱含着肯定,鼓励和期望。
高二时,谢云成了宗富先生真正的学生。宗富先生的课很活,听来受用,不觉得枯燥。他并不太看重教材、教参和固定的教法,而喜欢随意,创新,有时还会搞“小说联播”“印象最深的一次,他读一个中篇小说,被情节感动,哽咽,流泪,终于不能自持,便让我替他读完。”谢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作品能够以其纯粹的力量,引人向善、向真、向美。
他的文学梦就这样被彻底点燃了。
因为共同的爱好,宗富先生带着谢云办起了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文学社,一起采风、写作、办报、投稿……更让谢云感动的是,高二下学期,为挽留一位代课教师,谢云鼓动一群同学联名上书校长,学校以违背校纪为由,扬言重处谢云,可后来不了了之,很久之后,谢云才得知,正是宗富先生不惜以辞职作保,向学校说情,才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

谢云的“文学梦”,其实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就是影响,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正如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论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谢云本人更愿意把教育理解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陪伴,彼此成全”------教师工作的最大意义和价值,也许并不在他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或让学生习得的能力,而在于他曾经以自己的热情、智慧、尊重和宽容,陪伴学生所走过的岁月,所经历的旅程,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
再者,谢云老师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思考经历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不只是在图书馆和书房里读书,他在外出的路上也随时进行阅读。他不但进行经常性的阅读,而且还有经常性的思考和文字记录,这也就成就了他能成为一名教育学者的主要原因。谢云老师认为,一个有着丰富阅读体验的老师,一个有着丰厚阅历的教师,或许更能胜任教育者的工作,更般配“教书人”这一称谓。教师需要不断地阅读,因为我们自己不读书怎么能要求学生读书呢。读纸质书也好,影视作品也好,读山川草木风土人情也好。谢云老师所谓的“阅读”不仅限于书本的方寸之间,小到花鸟鱼虫,大到大地山川,甚至于世像百态都是他的阅读对象。而最为神奇的是,无论阅读的是什么,教育自始至终都是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与著名教育学者之间最大的差距。
突破了书本的局限,可以阅读的东西有很多,比如电影。谢云老师在观看《心灵捕手》的时候就有诸多体会。他认为,威尔这样的问题学生常常会让教师陷于道德教育的困境,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以道德要求代替心灵抚慰,而应该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问题,正确面对人生。这是比知识的建构与世俗的成功更为重要的事。对比于我们很多时候只管教书,而忽略育人,谢云老师确实借一部电影的品读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谢云老师说:“教师不必是名师。甚至不必太有名气。但最起码应当有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那种单纯而持久的爱。”
爱教育,思考教育,不埋怨教育,相信教育会更美好,行动起来,理想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燃一盏心灯
袁徐丰

泰戈尔说,我投射我自己的影子在我路上,因为我有一盏还没有燃起来的明灯。我想,这是当下中国式教育的窘境的真实写照。从表面看,当下的教育繁花似锦,民营与公立齐办,家长与学校共管,熙熙攘攘,如登春台,大学生遍地开花。但钱学森之问却让这一切花容失色。冷眼旁观,我们应当看到,这样的五光十色,只是教育的浮华之灯耀出的幻相,我们教育的信仰渐行渐远,已失初心。我们渴望教育的信仰之灯燃起,闪耀出悲悯,创新之光。
春风吹又生,春风花草香,是春风之德燃起大自然的万紫千红,一派生机······阅读,也是一盏灯,他能燃起教育的悲悯,创新,通达的耀眼光芒。
阅读,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悲悯。很有兴趣的阅读了《阅读,照亮教育》中的《教书匠》读后感。弗兰克迈考特以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以自己的成长经验和几乎是本能的方式,用它的真诚和善良应对危机,化解矛盾。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更是高贵了学生的灵魂
。这是真正的源自心灵,指向心灵,切近心灵的教育。她的核心就是悲悯——这让我想到,在我们的文化记忆里,悲悯之灯的火焰其实一直闪耀着。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孔子点亮了她,孔子的恕道不正是一种同情心的表白吗,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何等的包容
老子点亮了他,老子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慈就是一种悲悯。收敛自己的欲望,甘为下流,以万物心为吾心,快乐着万物的快乐,痛苦着万物的痛苦。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就是舍身救赎。所以,释迦牟利的舍身饲虎给世间以震撼。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域外,犹太教义说:哭向上帝,笑对众生。这一笑,化百炼刚为绕指柔,这一笑,让众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阅读他们,我们就能变杵的敲击为水的载歌载舞,让我们的鹅卵石们臻于圆满,让我们的教育臻于圆满。教育的柔情似水,才能让师生的邂逅佳期如梦。
阅读,能让我们的教育闪耀出创新的光芒。钱学森问,我们的教育尽管培养出了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专家人才,为什么却培养不出一个大家,我想,这样的提问不是代表钱学森的疑惑,而是代表着他的清醒。以他的经历,他的智慧,钱学森心里是懂的,只不过以这样的特殊的话语给我们的教育提个醒。其实有很多

具有思考力的教育工作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很欣赏吴非先生的一句话不跪着教书。跪着的教师,出不了大师;跪着的学生,成不了大师。为何,创新的灵魂是独立和自由。
由此,想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出处。让我们把目光射向历史的深处,去阅读王国维。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以身殉道,陈寅恪在王国维的墓碑上如是写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知音之间的心有灵犀,精神交集。这是王国维的碑文,又何尝不是陈寅恪的宣誓呢。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继续把这种人格精神演绎的荡气回肠,两位思想界的巨人,以品为墨,以心为笔,向后人呈出皇皇巨著。共同赢得了有良知的后人学术上,文化上的敬意
其实,这种文化命脉自古至今是未曾断掉的。老子之语石破天惊,反众人之道而独游,《道德经》所以光耀千古,泽被八荒,孔子之行贫而弥坚,逆时势之流而孤行,《论语》所以成为中华民族千年古道上的地标。稷下学宫里的争执余音犹在,雅典学园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辩论久久回荡。城外竹林里的魏晋名士们又打出薄汤武而非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大旗,魏晋这动乱的一塌糊涂的的时代,却因为这些巨人而开出绚丽的学术花朵。阅读民国那些事,那些人,阅读春秋战国那些事,那些人,阅读魏晋那些事,那些人,阅读古希腊那些事,那些人,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一个个站着的大人,他们无畏于先贤之言,无畏于祖宗之法,无畏于大众之语,而只敬畏于真理。他们自由,他们独立,他们是问道于天的人。正因为他们敬畏自己内心的道德律,敬畏头顶的星空,所以,他们也成为一个国度,乃至整个宇宙最璀璨的星星。让教育仰望星空,阅读这些星星吧,点燃教育内心的自由和独立之心,燃出创新的火焰。
愿我们都成为坚忍地站在黑暗中执灯的人,而那灯的名字叫阅读
怀揣一份美好
——读《阅读照亮教育》有感河塘中学邓文兵
暑假期间,我们大家静下心来,共同读了《阅读照亮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好书,让我第一次思考了阅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共同读一本书,大家共同交流,思想的火花碰撞,这样的活动真好!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正是读书人有别于其他人的地方。读书的目的往往被夸大成“治国平天下”,其实对普通人来说,我认为只在于“修身”也就是说修炼自身。通过读书求知,构建自己的精神大厦,以抗衡俗世的物质处境。过去一年我系统地阅读了《大学》《乐记》
《孟子》,学习经典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明白了做人首先要坚持仁义大道。“人皆可以为尧舜”心向圣人,在生活中悟道,一点一滴去做,就会离圣人很近。每天阅读经典,让义理光亮持续不断充盈内心,养浩然之气;让内心清净、纯粹、满足,自查反省,有过则改。其次以孝悌立足于家庭。百善孝为先,但久病无孝子。父母年老,儿女忙累,致使人间纠结得多。孟子曰:“思诚者,人之道也。”天下哪有父母不牵挂儿女,子女不惦记父母的?孝要至诚,落实到行动中,常回家看看。这个暑假,我就带着儿子,背着行囊,回到父母的身旁边,其乐融融。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通过“教育”变得美好,变得更加美好。近来热点滴滴打车杀人案,我们大多反思出行安全;昆山宝马哥砍人反被杀案,我们大多关注社会正义;我们却很少从教育方面来反思问题。多少年了,我们的教育太过于功利了,把过多的精力注意力,聚焦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分数上,往往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人格完善,德行修养。而这,恰恰是人一辈子安身立命之本。当一个人知仁义、懂孝悌、守诚信、会爱,学习文化知识才有用。我们的教育不应该舍本逐末呀!河中校园虽小,但办学格局高远。精心营造荷文化氛围,通过阅读荷文化,教育学生学习荷的品质,先做人,做个和雅少年。这样的教育才是一股清流!阅读照亮教育。读好书,读经典,怀揣一份美好,一定会读好生命这本好书!
说来惭愧。忽然记起毕业之际,老师谆谆告诫我,走上工作岗位,要坚持每年读两三本好书。当时不以为然。现在一算,几十年过去了,竟然没读几本书。我没有李太白斗酒诗千篇的才气,没有苏子美《汉书》佐酒的豪情,还是老老实实,少喝点酒,多抽出点时间读几本好书吧。

读《阅读照亮教育》后感
周黎燕

暑假,翻读了谢云老师的《阅读照亮教育》,深有感触。阅读,能让我们的教育闪耀出创新的光芒;阅读,能更好地指引我们的教育工作。
作者在《发现旧大陆》一文中写道:我当时斗胆说:“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形势怎样变迁,对教育和教育者来说,爱心和热情依然是最重要的。”现在看,这话并不过时,甚至可以说,永远也不会过时。这样的领悟,也是作者在阅读他人文章时有所共鸣的。可见,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以前阅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时,感觉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有爱心、有热情的老师。他爱优秀的学生,他的学生有考上名牌大学,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李老师也爱那些品德不良的学生,在他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永远不对任何学生绝望!正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赢得那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找回纯真,归社会。
而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面对那些被坏习性浸染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打动他们。总觉得自己说的话太过苍白,以至于没有底气。从这两本书中,我似乎找到一种力量。教育,不仅要言教,还要身教;不仅要立人,还要立己。李镇西老师将他人格的力量播撒在学生的心中,这种力量会转化为学生正直、善良、真诚、友爱的品质。
阅读照亮教育、教育照亮人生。带着感恩的心、友爱的心去迎接生活中的种种。平时工作中要善于鼓励,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没有足够的信心什么事都难办成。成绩不好并不见得其他方面也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后进生”也不例外。
品读谢老师的《阅读照亮教育》,我受益匪浅。感谢谢老师,感谢这本书!



阅读照亮教育-江阴河塘中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