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把根留住

发布时间:2014-04-26 18:23:47

读写结合 把根留住
作者:金美瑛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年第03

        一、加强课内指导,习得读写方法

        1. 抓住读写结合点,构建习作支架。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指导,把阅读教学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我在讲《蜀相》一课时,结合《三国演义》、《出师表》引领孩子深切体会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的慨叹之后,引导学生选取感受最深的一联,结合你的理解、想象和思考进行改写。孩子们因为情浓意切、曼妙、凄婉,亦或是大义凛然的文字便如涓涓小溪一般从心底里流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欣赏,学习文中的难句、好句、重点句。然后当学生阅读达到高潮时,再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读中仿写,读后学写,使学生乐写、易写,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水乳交融,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

        2. 挖掘文本空白点,搭建读写桥梁。西方的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其意义具有一定的空白性。这样的空白,就是文本未写出来或未写明了的那部分,语文教材中,也不乏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能给人制造一种回味无穷的空白艺术,是学生放飞思维、大胆语言的天地。

        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古诗,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情厚谊,并且做了情境的渲染,搭建了写作的平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在写作上你发现了什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美情悲,景的美更是为衬托情的悲凉。)

        师:那么景和情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场面描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空白。现在请你展开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结合画面,想一想,他们会有哪些动作表情,分别之际,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帆船马上就要离开了,李白心中不禁翻腾起滚滚的热浪,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帆船渐渐远去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心中不禁涌起:帆船渐渐消失了,只剩下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此时此刻,课堂内仿佛有一种流动的质感,文本活了,语言活了,孩子们的心活了。勿需言语,一触即发,作为教师,必须穿透语言表层洞悉文本的动情点,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把生命的律动化作最真切的文字。

        师: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接下来就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分别的场景改写成浓浓的作文。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像李白一样,写一首分别的五言诗或七言诗,更可以创编诗歌或是小散文,突出难舍难分的情意。

        这样的语言训练澎湃着学生的心潮,引领着学生的坐标,会使他们今后的习作之路越走越宽。

        二、拓展课外阅读,丰厚读写基石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有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看来,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从低段开始就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和谐的美,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

        几年来,我和孩子们始终坚持大量的课外阅读,《草房子》、《青铜葵花》等优秀儿童作品,《最后一头战象》、《班羚飞渡》等感人的反映动物的书籍,《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名著都极大地吸引着孩子们,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于写作,于做人,书籍真正成了为学生引航的灯塔。与此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优秀古诗词的积累,并做到了几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在此基础上,我教给孩子们摘记的方法,每次习作,孩子们总会有自己的亮点所在,都会让读者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读写结合把根留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