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9-08-03 17:17:03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3分,共3*1442分)

1.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干燥 D烧结

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合理开发环保洁净能源 B.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全面关停所有化工企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制氧,属物理变化 B.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

C.油锅着火,可加水浇灭 D.煤气泄漏,点蜡烛查看

4.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可以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52018322是第26届“世界水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再生水的循环使用是城市节水的主要措施之一,“再生水”是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水质标准的中水(中水是指介于自来水和污水之间的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B.过滤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再生水”可能是纯净物

D.节约用水是每位公民的责任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验满二氧化碳 B加热液体

C液体体积读数 D滴加液体

7.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B.图2bc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

C.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就不会变红

8.下图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

ACOCO2的化学性质相似

B.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CCOC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D.初中实验室制取O2CO2可以使用相同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0.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每个甲分子含有3个原子

11.每年的422是世界地球日。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交通推行共享单车

B.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2.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水是由氧气单质和氢气单质组成

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 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A①④⑤⑦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⑥⑧ D②⑤⑥⑦⑧

13.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计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图中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B.实验时,冷凝管应适当倾斜,其进、出水方向是:ba

C.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

D.石棉网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14.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称取28.8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图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通入CO足量,反应完全后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8.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CO2

B.先CO通一段时间,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中CuO元素质量比为91

D.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

二、(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5.(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4写出化学式的名称并标出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SO3:名称   ,化合价    CaCl2:名称   ,化合价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钻石:    干冰:    碳酸氢钠:    磁铁矿:   

16.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含量居第一位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生活中举其一用途是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3)用离子符号表示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常见原子团是   

4)由碳、氧、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该物质的名称是   

三、(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7分)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装置图: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图甲中仪器名称是   。如果用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该将导管a   (填序号)导管连接。如果用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需要在集气瓶中装入部分   溶液,将二氧化碳从   (填序号)导管通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2)用软塑料瓶丙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倒入图中所示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后会观察到   ;取出瓶中部分液体装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液体变成   色。

3)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图丁中的现象,可以推测气球中的气体不可能是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D.丙烷(C3H6

4)图戊中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5)实验室如用甲装置制取48g O2,则需要H2O2多少克?(计算题,写出详细过程)

三、(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9分)

18.如图为铁的冶炼和铁制品循环再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上述“”、“”、“”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写出一个工业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2)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主要作用是燃烧提高炉温和   

3)废旧金属“循环再利用”的意义是   (写一点即可)。

19.如图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1)写出物质C的化学式:   

2)写出物质C转化成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A在生活中的用途有:   (写一点即可)。

三、(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20.课后查阅资料后,小丽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熔点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   ℃;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丽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步骤Ⅰ中检查气密性方法是:   

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   

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   

小丽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      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丽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3分,共3*1442分)

1.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干燥 D烧结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混合过程是材料简单的融合,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A错;

B.成型只是材料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B错;

C.干燥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C错;

D.烧结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形状、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合理开发环保洁净能源 B.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全面关停所有化工企业

【分析】根据题意,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旨在保护环境,呵护绿色家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据此结合各选项的做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合理开发洁净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故该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

B、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环境污染,故该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空气污染,故该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

D、化工企业生产了大量的化工产品,全面关停化工企业,是不现实的,故该做法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

故选:D

【点评】“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热点之一,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制氧,属物理变化 B.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

C.油锅着火,可加水浇灭 D.煤气泄漏,点蜡烛查看

【分析】A.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B.根据明矾净水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措施来分析;

D.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工业制氧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明矾净水是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但不能杀菌消毒,故错误;

C.油锅着火时若用水浇灭会因水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溅出,可能导致更大的危害,通常采取盖上锅盖的方法熄灭,故错误;

D.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关爱生命,永葆健康,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可以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解答;

C、根据合金的性质解答;

D、根据金属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解答。

【解答】解:

A、黄铜是铜锌合金,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黄金不与稀盐酸反应,用稀盐酸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更易生锈,而在干燥的空气中,因为没有水做电解质所以铁就比较难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2018322是第26届“世界水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再生水的循环使用是城市节水的主要措施之一,“再生水”是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水质标准的中水(中水是指介于自来水和污水之间的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B.过滤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再生水”可能是纯净物

D.节约用水是每位公民的责任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A、“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正确;B、过滤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正确;C、“再生水”可能是纯净物错误,属于混合物;D、节约用水是每位公民的责任正确;

【解答】解:A、“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过滤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再生水”可能是纯净物错误,属于混合物,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节约用水是每位公民的责任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转化,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验满二氧化碳 B加热液体

C液体体积读数 D滴加液体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得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使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B.图2bc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

C.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就不会变红

【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图2中,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进入粗玻璃管中时向上运动,最终充满整个粗玻璃管,因此bc段纱布也会慢慢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1中,乙中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运动到乙中,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丙中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进一步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图2中,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是因为氨分子运动到粗玻璃管中,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也会变红,只是慢一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

8.下图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来判断发生装置;

B、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判断收集装置;

C、根据验满的方法来来判断验满的操作;

D、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A、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气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A正确;

B、在收集气体时为了尽可能的排出空气,应该将导管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故B错误;

C、在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C错误;

D、细铁丝燃烧时会产生高温的熔融物,为了防止高温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部,应该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些水或细沙。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装置的选择及验满,属于基础性的综合题,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

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

ACOCO2的化学性质相似

B.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CCOC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D.初中实验室制取O2CO2可以使用相同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分析】A、根据COCO2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一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分析;

C、根据COC的性质分析;

D、根据初中实验室制取O2CO2的装置分析。

【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B、一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单质,比如氧元素组成氧气和臭氧,错误;

C、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正确;

D、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使用相同的发生装置,但是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碳的单质和氧化物的性质、O2CO2的实验室制取的知识即可分析回答。

10.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每个甲分子含有3个原子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2SO3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1,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C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每个甲分子含有3个原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11.每年的422是世界地球日。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交通推行共享单车

B.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分析】A、城市交通推行共享单车正确;B、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正确;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错误,浪费资源;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正确,可以减少污染。

【解答】解:A、城市交通推行共享单车正确,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错误,浪费资源,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正确,可以减少污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2.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水是由氧气单质和氢气单质组成

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 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A①④⑤⑦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⑥⑧ D②⑤⑥⑦⑧

【分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总质量不变,据此分析。

【解答】解: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说法正确;

反应前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价发生变化,故说法错误;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说法错误;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故说法正确;

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故说法正确;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故说法正确;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水的组成和构成情况,难度不大。

13.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计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图中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B.实验时,冷凝管应适当倾斜,其进、出水方向是:ba

C.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

D.石棉网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分析】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结合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时,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a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馏时,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蒸馏操作的原理、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称取28.8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图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通入CO足量,反应完全后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8.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CO2

B.先CO通一段时间,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中CuO元素质量比为91

D.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

【分析】A、根据碱石灰的性质和该反应的产物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分析判断;

C、根据反应的质量关系分析判断;

D、根据碱石灰的性质和作用分析。

【解答】解:A、该反应没有生成水,不需要碱石灰吸收,故A说法错误;

B、由于一氧化碳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排除玻璃管中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装置B增重8.8g,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铜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8.8g××100%×3.2g,所以铜元素与氧氧的质量比是:(28.8g3.2g):3.2g81,故C错误;

D、若缺少装置C,装置B增重的质量偏大,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还原铜的氧化物实验的注意事项、物质组成的确定方法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加强实验的学习,有利于解答。

二、(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5.(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 2Mg+O22MgO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3)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4写出化学式的名称并标出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SO3:名称 三氧化硫 ,化合价 +6  CaCl2:名称 氯化钙 ,化合价 +2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钻石: C  干冰: CO2  碳酸氢钠: NaHCO3  磁铁矿: Fe3O4 

【分析】1)(2)(3)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

4)根据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5)根据单质(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和化合物(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故填:2Mg+O22MgO

2)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2O2CO2+2H2O

3)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所以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故填:Cu+2AgNO3CuNO32+2Ag

4由氧化物的命名方法可知,SO3读作三氧化硫,其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硫元素显+6价;故填:三氧化硫;+6

由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可知,读作氯化钙,其中氯元素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钙元素显+2价;故填:氯化钙;+2

钻石是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固态非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其化学式为Fe3O4

故填:CCO2NaHCO3Fe3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6.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含量居第一位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生活中举其一用途是 可做电子芯片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三  周期。

3)用离子符号表示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常见原子团是 OH 

4)由碳、氧、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2CO3 ,该物质的名称是 碳酸钠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分析;

2)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分析;

3)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分析;

4)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解答】解:(1)含量居第一位的元素是氧,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故填:

2)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可做电子芯片等;该元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故填:可做电子芯片;三。

3)由氢、氧原子构成的常见原子团是氢氧根离子,故填:OH

4)由碳、氧、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CO3,该物质的名称是碳酸钠,故填:Na2CO3;碳酸钠。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但考查知识点较多,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化学用语的积累。

三、(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7分)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装置图: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图甲中仪器名称是 锥形瓶 。如果用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该将导管a b (填序号)导管连接。如果用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需要在集气瓶中装入部分 澄清石灰水 溶液,将二氧化碳从 b (填序号)导管通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CO2+CaOH2CaCO3+H2O 

2)用软塑料瓶丙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倒入图中所示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后会观察到 塑料瓶变瘪 ;取出瓶中部分液体装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液体变成 红 色。

3)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图丁中的现象,可以推测气球中的气体不可能是 C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D.丙烷(C3H6

4)图戊中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看到的现象是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5)实验室如用甲装置制取48g O2,则需要H2O2多少克?(计算题,写出详细过程)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过氧化氢的质量。

【解答】解: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对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图甲中仪器名称是 锥形瓶。如果用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应该是向上排空气法,应该将导管a b导管连接。如果用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需要在集气瓶中装入部分 澄清石灰水溶液,由于气体需要进入溶液,所以将二氧化碳从b导管通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对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CO2+CaOH2CaCO3+H2O

2)用软塑料瓶丙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倒入图中所示体积的水,盖紧瓶盖,由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所以振荡后会观察到 塑料瓶变瘪;取出瓶中部分液体装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液体变成红色。

3)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图丁中的现象,开始气球不飘,后来飘,说明气体密度大于或者等于空气(因为气球本身的质量),而小于二氧化碳,即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或者等于29而小于44

A.空气,相对分子质量为29,可以;

B.氧气,相对分子质量为32,可以;

C.氢气,相对分子质量为2,不可以;

D.丙烷(C3H6),相对分子质量为42,可以。

故选:C

4)图戊中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看到的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5)设制取48g O2,需要H2O2质量为x

2H2O2 2H2O+O2

68 32

x 48g

x102g

答:至少需要过氧化氢质量102

故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O2↑; 锥形瓶; b 澄清石灰水; b

CO2+CaOH2CaCO3+H2O

2)塑料瓶变瘪; 红;

3C

4)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5102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三、(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9分)

18.如图为铁的冶炼和铁制品循环再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上述“”、“”、“”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②③ (填序号),写出一个工业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2)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主要作用是燃烧提高炉温和 产生还原剂CO 

3)废旧金属“循环再利用”的意义是 节约金属资源 (写一点即可)。

【分析】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工业炼铁中焦炭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优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②③生铁制造成铁锅等铁制品、铁制品变为废弃铁制品,均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2)工业炼铁中利用了焦炭的可燃性,提供热量;又利用其还原性,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

3)废旧金属“循环再利用”,能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等。

故答案为:

1②③Fe2O3+3CO2Fe+3CO2

2)产生还原剂CO

3)节约金属资源(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铁的冶炼和铁制品循环再利用的示意图,掌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如图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1)写出物质C的化学式: O2 

2)写出物质C转化成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2H2O 

3A在生活中的用途有: 消毒或杀菌或去异味等 (写一点即可)。

【分析】根据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C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C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O2

2)物质C转化成B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3A在生活中的用途有:消毒或杀菌或去异味等。

故答案为:(1O2

22H2+O22H2O

3)消毒或杀菌或去异味等。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20.课后查阅资料后,小丽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熔点 低于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浓度降低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 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分解温度越高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 70 ℃;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丽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步骤Ⅰ中检查气密性方法是: 连接装置,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Y型管的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木条不复燃 

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 将“Y”形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 相对于步骤Ⅲ中木条很快复燃 

小丽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 质量  化学性质 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丽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2KClO32KCl+3O2↑ 

【分析】1)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80,以及氯酸钾的熔点是356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发生逸出,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降低进行分析;

3)根据图3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4)根据氯酸钾单独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速率较慢,单独加热加热二氧化锰不会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等知识进行分析;

根据催化剂的定义与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图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80,以及氯酸钾的熔点是356,所以KClO3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

2)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发生逸出,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所以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氯酸钾还没有分解生成氧气;

3)通过分析图3中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知,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当物质配比为12是,KClO3分解温度约为75

4)Ⅰ、连接装置,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Y型管的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Ⅱ、没有加热时,氯酸钾不会分解,所以没有任何现象发生;

Ⅲ、加热二氧化锰没有氧气生成,所以木条不复燃;加热氯酸钾一段时间后,木条才复燃;

Ⅳ、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操作方法是将“Y”形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加热二氧化锰没有氧气生成,所以木条不复燃;加热氯酸钾一段时间后,木条才复燃;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操作方法是将“Y”形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

故答案是:(1)低于; 2)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浓度降低;

3)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分解温度越高; 70(温度在6080之间即可);

4连接装置,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Y型管的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木条不复燃;

将“Y”形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相对于步骤Ⅲ中木条很快复燃;

质量 化学性质; 2KClO32KCl+3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让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提示进行解答。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