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向古人学习什么

发布时间:2015-06-16 19:54:24

我们应当向古人学习什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纵观古今,有才的人并不少,但是真能发挥其才能的又有几个呢?世界上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缺少对人才的发现和运用。

翻开历史,你会听到辛弃疾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无奈,杜牧的“驱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的哀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大家都说:现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倒觉得现代的竞争是人才被发现的竞争!

回顾过去,我们会发现凡是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方面必然是都有一套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古人学习如何“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呢?

刘备能够打平天下,靠的不是项羽般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而是一双善于发现人才,赏识人才的慧眼。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不就说明了他那双眼睛对人才的敏锐吗?也正是刘备的那双慧眼,才让许多人在他那得到了重用,得到了展现才华的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能,方能让事业盛成不败。

其实注重人才的又何止刘备一人呢?和他同一时期的曹操不也是吗?曹操对于人才的渴望,在《短歌行》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对酒当歌……唯有杜康。”。从表面上来看这八句,曹操是在抒发个人情感,感叹时间的流逝。实际上却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已经流逝了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来施展抱负。 “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这八句的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首先,曹操在这里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这首诗。他说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接着,他又引用了《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曹操借用典故,抒发了自己对于“贤才”的渴望。“明明如月……心念旧恩。”这八句是对上文的强调和照应,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 ‘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月明星稀……天下归心。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整首诗都围绕着人才打转,不正是对“渴望”一词的完美诠释吗?

在古代政治家中,三国时的曹操是目光深邃,气魄宏大,很有作为的一位。而曹操的不同凡响之处,正是突出表现在他的人才思想上。

为了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曹操提出了明扬仄陋、唯才是举的方针。 “为国失贤则亡,这是曹操的深刻认识。为此,他在掌握朝政大权后,曾三次下令求贤。这种对人才的思贤若渴,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曹操重视贤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所以在他的周围,谋臣似雨,猛将如云,比如说:荀彧

曹操灭了三十万青州兵后就想兵发中原,以成霸业。有了兵,有了将,却缺少谋士,于是曹操就上泰山求教高僧。曹操打进许昌,手下兵丁又夺又抢,百姓遭了殃。第二天一早,四个城门上都贴出了帖子,上面写道:曹操掠又抢,百姓苦难当,治军若不严,必然难久长。下面落款许昌荀彧。”曹操一见,气得火冒三丈,正想派人捉拿,忽然想起高僧给的锦囊,细一琢磨,这荀彧竟是个胜过姜子牙的贤才!曹操大喜,立即写了名帖派曹仁去请,但是曹仁吃了闭门羹。曹操求贤若渴,就亲自骑着高头大马去请。荀彧却闭门不见,曹操只好怏怏而回。曹操见不到荀彧,几乎急出病来。一天,忽然听说荀彧正在家庙祭祖,曹操忙备上礼品,飞马去请。荀彧见曹操如此坦诚,心受感动,便答应了。此后,曹操如虎添翼,听从荀彧建议,整顿军纪,治国安民,力量更加强大起来。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曹操对那些曾经反对过他,但后来改悔的人也能不计前嫌,不念旧恶,一如既往地加以重用。像在袁绍手下的陈琳,曾为袁著文骂曹操及其父祖,后归曹操,曹操爱其才而不咎,仍予以信任,让他起草重要的文书。

曹操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人才思想,就是主张打破传统观念,废除固有做法,到民间去直接选拔人才。在他看来,对人才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他反对当时的任子廉士制度,首先排除了征辟察举制。

尽管曹操求贤若渴,当他感到有威胁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自保。在当时社会下,活着才是王道。所以,尽管杨修是个有才能的人,但是他的放荡不羁,以及对曹操的“底细”了如指掌,让曹操倍感不安,最为典型的就是阔门事件。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还有一人一口酥,梦中杀人等等等等,但是最终导致杀身之祸的,还是鸡肋事件。曹操只说夜间的口号是「鸡肋」,杨修却「运用」他的智慧,想出「鸡肋」的真正意义,还叫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这使得曹操的小宇宙终于爆发,无法忍受,最后当然使自己招致杀身之祸,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说到杨修因为在曹氏政权交接问题上参于过深,对曹操权力交接的总体考虑构成了威胁,才惨遭杀害

重视人才、全面地看待人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这就是曹操的人才观。

通过艰苦奋斗,毛泽东率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人才推翻三座大山,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靠的是什么?是人才!

告别了昔日的金戈铁马,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武器的威慑。靠的是什么?是人才!

纵观历史,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明觉厉。那么,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什么呢?当然是曹操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用人智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智慧勤劳闻名于世。各类人才如果都能有用武的天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定会更快发展、更加昌盛。但是,以我们今天的体制,在许多情况下,要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尚有相当难度。

80年代初,画家方成有一幅轰动一时的漫画叫《武大郎开店》,画上一副对联道: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唯我独尊。画中的店小二说:“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已经是“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还要用比他更低的人,天下英才何来用武之地?

其实,许多人才都是从一些无名小卒成长起来的。如美国钢铁公司创始人卡内基,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对钢铁知识知之甚少的小工。他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利用人才技术的优势,并且把它们集中到自己麾下。于是,他四处网罗人才,同50多名专家组成智囊团。他们为他出谋划策,解决生产经营的若干疑难问题。正是这股巨大力量的融合,才产生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托拉斯。重视人才、知人善任是卡内基成功的第一要诀。卡内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坚毅品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励每一个成员。他了解智囊团的每个成员,并与他们坦诚想见,推心置腹,公正待人,给他们应有的利益和报酬,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的公司不断扩大,一跃成为美国资产最多、力量雄厚、拥有25万员工的超级钢铁企业。

然而在当今的社会,有这样的领导者,他四处招贤,八方网罗,甚至夸下海口,允诺种种条件以吸引人才。但招来人才之后,却只是像花瓶一般当作摆设。结果人不得用,才不能展,倒是领导者虚报了一番引进人才的政绩,赢得了一个“求贤若渴”的虚名。还有这样的领导者,他们不明白“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的道理,往往用非其才,才非所用,白白糟蹋了许多可用之才。再有一种领导者,他们对人才抱有不切实际的空想,金要足赤,人要完人。一旦发现人才并不完美,便弃之如弊屣。

人才各有所长,我们应该注重不拘一格用人才,就像天下第一村那样不管是华西村的,还是外来打工的,只要有才能,就很好地利用起来。在华西村有一位副书记就是一位外来打工的农民,他从画黑板报做起,一步步做起,为华西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宣传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得到自己华西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自己别墅和轿车。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华西村一样独具匠心地使用人才呢?从白卷先生大行其道,到终于明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简单道理,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走过了太长的弯路。今天,当我们置身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面临着怎样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时,更加感到人才的难得以及求贤若渴的心境。

条件是人创造的。等待与观望,往往会让伯乐忽视了人才的存在。只要你觉得自己是某类型的人才,你就应该主动展示自己的优势与特色,让人们可以在透明的视角里,为自己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知识、让能力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

回顾历史,对看今朝,我们不得不敬佩曹操的人才观。他别具一格的人才观为现代人才经营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它对于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深化改革开放以及丰富和发展时代文化具有较大的现实进步意义。正确的认识并且学习曹操的人才观才能使我们的人才队伍真正实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英才辈出局面。

我们应当向古人学习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