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说课

发布时间:2011-10-27 16:51:12

《长恨歌》说课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西安交大附中    高彦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长恨歌》。我的说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教学理念、教材分析;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程序;第三部分说教法和学法;第四部分说教学评价。

第一部分

一、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再次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他们自我发展方向的不同。

二、教材分析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他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是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赏析示例课,重在起示范作用,为学生在自主赏析中的学习提供参考借鉴。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随

着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他们需要更大的学习空间来满足学习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的个性和特长,面对丰富的选修课程,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得到前所未有激发。

学生在必修3中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以上是我所说的第一部分:说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第二部分

一、教学目标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选修课程同样指向这一目标。

基于第一部分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本节课的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

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⑵感受事故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和课时安排

1、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依据:通过朗读品味掌握诗歌大意,为深一层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2、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依据:本课作为第一单元赏析示例,带有举例示范作用。鉴赏一首诗歌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形式把握内容,即诗歌的主题,而本诗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因此启发学生在此处展开讨论,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1、播放历史舞剧《长恨歌》片段

设计意图:声像媒体可以同时给予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对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具有更突出的作用,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学生介绍作者白居易,回顾《琵琶行》中的名句(巩固复习已学知识)

3、检查预习,幻灯片显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正、强调。(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介绍创作背景。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播放背景音乐。

(发展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本诗内容,理清思路;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境)

2.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3.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导入:

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恨歌》。

<>、朗诵精彩片段。

<>、问题探讨(学生自由讨论)

1、讨论诗歌的主题

发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教师随后总结。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

1 讽喻说。

2 爱情说。

3 双重主题说。

2、你怎样评价李隆基?怎样评价杨玉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他们各自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了吗?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爱情?唐朝的衰退杨玉环该不该负责任?

1)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2)杨玉环:美貌和忠贞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1.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后人称之为“长庆体”。

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4.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可以视作是课堂的延续,同时也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价方面)

第三部分

一、本课的教法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探讨交流,在合作中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二、本课的学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着重从文学鉴赏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

文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主要运用诵读法和讨论法。本课是诗歌,既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结构内容,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中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讨论状况。及时对自己的行为做适当的调整。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及表达出的观点应做出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对平时不太活跃但本节课有进步的同学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处理方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

《长恨歌》说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