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成语故事资料

发布时间:2019-11-15 18:27:07

纸上谈兵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shē)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连赵奢也说不过他。时间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公元前260年,秦兵进犯赵国。大敌当前,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廉颇见秦军强大,就在长平筑垒(lěi)固守,最终与秦兵形成对峙(zhì)局面。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间谍到赵国都城邯郸(hán dān)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所以按兵不动,秦国特别担心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由于赵括没有任何实际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结果使赵军陷入秦军重围,他自己也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被秦将白起活埋。

[释义]

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如鱼得水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典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bà)。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见到,第三次去,才见到了诸葛亮。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dǐng)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竭(jiē)力辅佐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格外信任和重用,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满。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性格耿(gěng)直的张飞更是牢骚(sāo)满腹。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反复说明诸葛亮对于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的重要性。他说:“我刘备有了诸葛亮,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

[释义]

本意指像鱼儿在水里一样自由自在。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适合自己的环境。

走马观花

[出处]

唐·孟郊《登科后》

[典故]

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但他很有才华,学习也非常刻苦。长大后,他的诗做得很好。可是,他考试当官的路却走得很辛苦,连续参加了好几次考试,都没能考中。

孟郊为人非常正直,虽然考不上,他也不想拉关系走后门,只想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走上当官的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孟郊四十六岁的时候,终于考中了进士。几十年的读书当官梦终于实现了,孟郊非常高兴。他迅速穿上新衣服,骑上马,在当时的京城长安尽情地游玩。玩到高兴时,他不由自主地取出笔,很快写了首名叫《登科后》的诗。他在诗中写道:

“昔日龌龊(wò chuò)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意思是说:过去那种贫穷的生活实在没什么值得夸耀(yào)的,今天我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很高兴,马儿也跑得飞快,一天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都看完了。

[释义]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比喻匆忙或粗略地了解事物或深入地参观。也作“走马看花”。

精卫填海[1]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

[原文]

发鸠之山[2],其上多柘木[3],有鸟焉,其状如乌[4],文首[5],白喙[6],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哓[7].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8],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9],以堙于东海[10]

[注释]

[1]精卫:相传是炎帝的小女儿淹死在东海之后化生出来的,俗称帝女雀。

[2]发鸠(jiū):山名。相传在今山西省东南部的长子县西。

[3]柘(zhè)木:柘树,木质坚硬,其叶可以喂蚕。

[4]乌:乌鸦。

[5]文首:头上有花纹。文,通“纹”。

[6]喙(huì):此指鸟嘴。

[7]哓(xiāo呼叫。

[8]溺(nì):淹入海水中。

[9]衔(xián):用嘴含。

[译文]

发鸠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那里栖息着一只奇特的鸟,它外形像乌鸦,头上有漂亮的花纹,白白的嘴巴,红红的双脚,名叫精卫,它鸣叫时总是在呼唤自己。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一天女娃到波涛汹涌的东海游泳,不幸沉入海底,再也没回来,因而变成了这只精卫鸟,长年累月地口衔西山上的小枝条、小石子,决意要把那一望无际的东海填平。

[说明]

这篇寓言说明,在远古时代,人类不知被大海夺走了多少宝贵的生命,然而在作为人类化身的精卫身上,却寄托了人类敢于征服大海的雄心壮志。

同舟共济[1]

[出处]

《孙子兵法·九地篇》

[原文]

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注释]

[1]济:渡河。

[译文]

吴国人和越国人经常打仗,积怨很深,当他们同坐在一条船上过河,遇到大风大浪,船就要被掀翻的危险时刻,他们忘掉一切怨恨,互相关怀救助,好象是一个人的左右手,不分彼此。

[说明]

这则寓言是说,为了共渡难关,可以与那些积怨很深的对手团结一致。也指众人一起渡过难关。



老马识途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

[典故]

公元前683年,齐桓(huán)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帮助攻打入侵的山戎(róng),并带管仲和他一块去。

当齐桓公和管仲带领齐军赶到燕国时,山戎已经掠夺了许多财物,逃到燕国东面的孤竹国去了。齐桓公本来想收兵回国,但是管仲认为,攻打孤竹国,可以保证北方的安全,于是就向齐桓公提出了他的想法。齐桓公认为很有道理,就派兵追击山戎,直到孤竹国。山戎和孤竹国的国君,听说齐军到来,就吓跑了。所以齐军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胜利是胜利了,但是来回征战在路上却用了很长时间。他们出兵的时候是春天,回来已是冬天了,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此怎么也找不到原路,齐军在大山中迷了路。尽管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派去探路,但都没有结果。

情况非常危急,要是再找不到出路,齐军就有可能被冻死在大山中。管仲冥(mímg)思苦想,终于想起来,老马可能有认识路的天性。齐桓公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试试看。

管仲到战马中,解开几匹老马的缰(jiāng)绳,让它们自由行走。说来还真是奇怪,那几匹老马都不约而同地朝同一个方向走去。管仲就命令大军跟着那几匹老马前进。果然,在老马的带领下,齐军走出了大山,并且在大雪来临之前,安全地回到了齐国。

[释义]

原意是说老马认识道路。后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作用。

指鹿为马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

[典故]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cuàn)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bì)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这哪里是马,分明是一只鹿,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 呢?”赵高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勇敢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nìng)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实是一匹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释义]

本意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肴是非。

望梅止渴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

[典故]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军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进,两边密密的树木和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晕(yūn)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yí)误战机,心里很着急。他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梅子,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释义]

比喻用空想或空话来安慰自己或别人。也作“望梅解渴”。

买椟还珠[1]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2] ,薰以桂椒[3],缀以珠玉[4],饰以玫瑰[5],辑以翡翠[6],郑人买其牍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7]

[注释]

[1] dú 匣子。

[2] 为:做,制造。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柜:匣子。

[3] 桂、椒:都是香料。

[4] zhuì连结,装饰。

[5] 玫瑰:粉红色的玉石。

[6] 辑(jí)同“缉”,镶边,衬托。翡翠(fěi cuì):绿色的玉石。

[7] 鬻(yù):卖。

[译文]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放在一个用木兰木做成的匣子里。这个匣子用桂、椒一类香料熏得芳香袭人,镶缀着珠玉,装饰着玫瑰石,装嵌着绿翡翠。有个郑国人看中了这个漂亮的匣子,把匣子买了下来,而退还了里面的珍珠。这个楚国人可算是善于卖匣子,却不能算是善于卖珍珠。

[说明]

它告诫人们,不能过分讲究和追求形式,不然就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现在一般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对牛弹琴

[出处]

《牟子》

[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1],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2],孤犊之鸣[3],即掉尾奋耳[4],蹀躞而听[5]

[注释]

[1]公明仪:人名。清角:古雅的曲调名称。操:古称琴曲名。

[2]虻(méng):牛虻

[3]犊(dú):小牛。

[4]奋:竖起,举起。奋耳:竖起耳朵。

[5] 躞(dié shè):迈着小步走路的样子。

[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子的琴曲,牛依然如故,埋头吃草。并非牛没有听见,因为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啊!后来,公明仪改变了弹法,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小牛犊寻找母亲的鸣叫,此时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了。

[说明]

这则寓言说明牛听不懂高雅的音乐。它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



一鸣惊人

[出处]

《史记·滑稽列传》

[典故]

战国时候,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淳(chún)于髡(kūn),他非常聪明机智。当时正值齐威王统治时期,大权旁落,他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好整天装作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如果有人劝他改邪归正,他就马上把劝说的人关起来。因此文武官员,也都学起他的模样,不务正业。结果,齐国上下一片混乱,四周的国家都来攻打齐国。

齐威王有个癖(pǐ)好,喜欢听谜语和笑话。有一天,淳于髡去见齐威王。当时齐威王正在和一群歌伎(jì)寻欢作乐,一看见淳于髡就说:“我现在很忙,有事改天再说。”淳于髡说:“我刚听见一则好谜语,特意来讲给大王听。”

齐威王一听是谜语,马上高兴起来,忙说:“快讲、快讲。”

淳于髡说;“咱们齐国有只大鸟落在宫廷里整整三年了,不飞也不叫。大王您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淳于髡刚一说完,齐威王便立即答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明白淳于髡是借谜语来劝他。他认为时机成熟了,决定马上开始治理国家,收复失地。第二天,他下令召集所有大臣入宫,大声告诉他们说:“从今天起,我们开始治理朝政。有功的奖励,危害国家的惩罚。”接着,他又召开全体县吏会议,将不称职的县吏全部投入油锅。原来,齐威王早就偷偷地摸清了县吏和官员的底细。

不久,齐国就被治理好了,失去的国土也都收回来了。

[释义]

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毛遂自荐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

[典故]

平原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他养有很多门客,据说有数千人之多。其中有一个叫毛(suí)遂的门客,由于地位低微,几乎没人知道他。

赵惠(huì)王的时候,秦兵围攻赵国。赵惠王就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楚国帮助,共同抵御(yù)秦国。但秦国势力强大,楚国是不会轻易答应出兵的,因此要完成出使任务困难很大。于是平原君决定带20个门客去联系,他想万一谈不成功,那么就用武力强迫楚王同意。可是他左选右选只选到19人,还缺一人。正在这时,毛遂自告奋勇地说:“我自认为符合去的条件。”

平原君看了看他,说:“我听说,有才德的人在社会上就像锥子在口袋里一样,很快就会显露出来。但是你在我的门下这么久了,大家都不了解你,可见你才能一般。这次任务关系重大,我看先生还是不要去了吧。”

毛遂说:“我之所以没露出头来,是因为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口袋里。”

平原君看他谈吐还行,而且很有胆量,就让他跟着去了。到楚国后,开始那些门客都看不起他,但是看他在与楚王谈判时,说话很有分寸,逐渐对他有了好感。

谈判已经过了两三天,可一点结果都没有。就在双方僵(jiāng)持不下,口干舌燥的时候,毛遂带着剑径直走到楚王跟前,用武力强迫他跟赵国签了协议。而其他的门客却毫无作为。

就这样,毛遂赢(yíng)得了平原君和门客们的尊重,一举成名。

[释义]

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担任某项工作。

雪中送炭

[出处]

·凌初《二刻拍案惊奇》

[典故]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宋太祖一起打过天下,深切地知道江山得来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到处都是白皑(ái)皑的积雪。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他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他一杯酒还没喝完,忽然:“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会被冻成什么样儿?我必须想点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困难。”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yǐn),对他说:

“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现在马上带上衣食和木炭,替我去慰(wèi)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开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衣服、粮食和木炭,挨(āi)家挨户送到百姓手中。凡是没米没衣服的就给他们送去米和衣服;没有柴烧的就给他们送去木炭。

那些有困难的灾民非常感动,都称皇上是“雪中送炭”。

[释义]

本义指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困难或紧急的时候,给别人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滥竽充数[1]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2],必三百人[3]。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4],宣王说之[5],廪食以数百人[6]。宣王死,王立[7],好一一听之[8],处士逃。

[注释]

[1]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像现在的笙

[2]宣王: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3]必:一定,必须,总是。

[4]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请:要求,请求。

[5]说:同“悦”。

[6]廪(lǐn凛)食:官府给他的粮米,供俸。以:用,拿。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

[7] mǐn敏)王:宣王的儿子,姓田,名地。立:继承了王位。

[8]好一一听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

[译文]

齐宣王让人给他吹竽,一定要听三百人的合奏。有个南先生去见齐宣王,请求参加合奏。齐宣王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官家对他的待遇同那几百人的供俸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王继位,可是他不喜欢听合奏,却喜欢吹竽的乐师一个个地为他独奏。这个南先生便逃跑了。

[说明]

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先生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郑人买履[1]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3];至之市而忘操之[4],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履(lǚ):鞋。

[2]且:将要,准备。置:买。

[3]度(duó):量。置:放,搁在。坐:同“座”,坐位。

[4]至之市:等到前往市场。操:携带。

[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了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说明]

宁肯相信量好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高枕无忧

[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

[典故]

战国时候,齐国的相国孟尝君家里有个门客叫冯谖(xuān)。有一次,冯谖自愿替孟尝君到薛地去收租,结果不但没把租子收回来,反而把交租的契(qì)约烧掉了。薛(xuē)地百姓以为是孟尝君让他那样做的,所以对孟尝君非常感激。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免去了官职,只好回到薛地,但却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孟尝君这才明白冯谖烧契约的目的。这时,冯谖又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kū),才能免除一死。现在您仅有一窟,还不能高枕(zhěn)无忧,我愿意为您再造两窟。”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并对他说:“齐王免除了孟尝君相国的职务,使诸侯有了任用他的机会。如果谁先把他请去治理国家,一定能够民富国强。”梁惠王听冯谖这样说,就派使者带着黄金千斤和车马百乘(shèng),去请孟尝君去梁国做相国。冯谖抢在使者前面回到薛地,建议孟尝君不要接受梁国的聘(pìn)请。因此,梁国的使者跑了三趟,都没有把孟尝君请去。齐王知道了这件事,担心孟尝君会到梁国去做官,赶紧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仍做相国。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向齐王请求赐(cì)给他先王传下来的祭(jì)器,让他把祭器放在薛地,并建立宗庙,这样就能保证薛地的安全了。当宗庙建成时,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窟已经完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释义]

垫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太平无事,无所忧虑。

一字千金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

[典故]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丞相名叫吕不韦。他原来是个商人,由于资助庄襄(xiāng)王做皇帝而立了大功,因此被封为丞相。

那个时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人们通常都看不起他们。因此吕不韦虽然做了丞相,但满朝文武官员都很清楚他的过去,都很鄙视他。吕不韦也清楚自己的情况,他觉得必须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声望。于是就召开门客会议,商量这件事。

会议召开时,很多人提出带兵打仗,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因为带兵打仗风险太大,吕不韦自己也不同意。于是吕不韦又问:“还有别的好办法吗?”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门客说:“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本《春秋》;孙武很会打仗,他写了《孙子兵法》。我想,我们不如也替丞相写一本书,这样既可以提高丞相的声望,还可以为后人做些贡献。”吕不韦听了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人员抓紧时间撰(zhuàn)写。他有很多门客,大家都很努力。很快,一部名为《吕氏春秋》的书便写成了。

但是,怎样才能使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众人所熟知呢?于是他命人将书抄写下来,贴在城墙上,并且特意张贴了布告说:“谁能把这本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减少一个,或者改动一个,就奖励黄金一千两。”

这样一来,人们都知道了吕不韦的书,他的名声、地位也提高了。

[释义]

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乘风破浪

[出处]

《宋书·宗悫(què)传》

[典故]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他从小就跟着叔父们舞刀弄剑,练就一身武艺,年纪不大,却非常勇敢。

有一天正是他哥哥结婚的大喜日子,家里宾(bīn)客盈(yíng)门,热闹非凡。这时,有十几个盗(dào)贼(zéi)冒充客人,乘机混了进来。

很快盗贼就潜入宗家的库房里偷盗起来。有个家仆正巧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于是便大叫着奔进了客厅。

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惊呆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

盗贼一见来了人,都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随后赶来的众人也在一旁呐(nà)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脱身逃跑了。

众宾客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几年以后,林邑(yì)王范阳迈侵扰边境,当朝皇帝派交州刺吏檀(tán)和之前往讨伐,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

有一次,檀和之率兵包围了区粟(sù)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yuán)的军队。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就命令伏军立即出击,结果把援兵打了个落花流水。

就这样,宗悫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了许多战功,后来被封为洮(táo)阳侯,最终实现了他少年时的理想。

[释义]

原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形容船行进速度很快。也比喻不怕艰难险阻,奋勇前进。

鹬蚌相争[1]

[出处]

《战国策·燕二》

[原文]

蚌方出曝[2],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3]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4],渔者得而并禽之[5]

[注释]

[1]鹬(yù):候鸟的名字,羽毛茶褐色,嘴、腿都很长,常在水边或者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

[2]曝(pù):晒太阳。

[3]钳(qián):夹住。喙(huì):鸟嘴

[4]舍:放开。

[5]禽:同“擒”,捉住。

[译文]

一只河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飞来一只鹬鸟伸嘴去啄它身上的肉,河蚌急忙合起两壳,紧紧地钳住鹬鸟的嘴巴。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

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

两个相持不下,谁也不肯放松,有一个渔夫走过来看见了,便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说明]

这则寓言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它告诫人们,要与人为善,互相谦让

按图索骥[1]

[出处]

·杨慎《艺林伐山》

精明的商家不失时机地打出“自己的饰品自己做”、“DIY(Do It Yourself)饰品、真我个性”的广告,推出“自制饰品”服务,吸引了不少喜欢标新立异、走在潮流前端的年轻女孩,成为上海的时尚消费市场。其市场现状特点具体表现为:[原文]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日,蹄如累麴”之语[2]。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3],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4]!”

在上海,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商铺应运而生,并且在重要的商业圈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投资经营地铁商铺逐渐成为一大热门。在人民广场地下“的美”购物中心,有一家DIY自制饰品店---“碧芝自制饰品店”。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5]。”

在大学生对DIY手工艺品价位调查中,发现有46% 的女生认为在十元以下的价位是可以接受;48% 的认为在10-15元;6% 的则认为50-100元能接受。如图1-2所示所谓“按图索骥”也。

在我们学校大约有4000多名学生,其中女生约占90%以上。按每十人一件饰品计算,大概需要360多件。这对于开设饰品市场是很有利的。女生成为消费人群的主体。[注释]

1、你一个月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1]按图索骥(jì):按照图样寻求千里马。骥,千里马。与下文的“骏(jùn)”同义,都是良马的意思。

营销环境信息收集索引[2]伯乐:相传为古时的善相马的人。隆颡(sǎng):高大的额头。颡,额。tiě)日:疑为“蚨(fú)目”之误。目,形容马的眼睛象铜钱般圆大。累麴(qū):堆迭起来的麴块。这里用以形容马蹄圆大而端正。麴,同“”用作酿酒。

[3]蟾蜍(chán chú):既癞蛤蟆。

[4]尔:罢了。

[5]御:驾驭

[译文]

调研提纲:伯乐《相马经》里有“高大的额头,像铜钱般圆大的眼睛;蹄子圆大而端正,像堆迭起来的曲块”的话语。他的儿子就手拿着这本《马经》去找千里马。他出门看见一只大癞蛤蟆,对他的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马,与书上写的大略相同,只不过蹄子不象堆迭起来的曲块罢了!”

伯乐知道自己的儿子愚蠢,只好转怒为笑地说:“这匹马喜欢跳跃,不好驾驭呀!”

附件(二):这就是所谓的“按图索骥”呀!

2Google网站wwwpeoplecomcn[说明]

1-3 大学生偏爱的手工艺品种类分布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认识事物,必须通过实践,透过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不能生搬硬套,只拘泥成法办事。

最新三年级成语故事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