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发布时间:2019-01-20 08:42:16

作文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广西南宁上林县白圩镇朝韦小学 韦玉洁

摘要:作文能力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它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也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应该打破作文教学局限于传统作文课的做法,在作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中,我们都应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让其发挥自主作用。

关键词:自主性 实践

作文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高低的一把尺子。作文教学历来被看做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十几年的实践,我有几点体会。结合新课改,新理念,新认识,我的体会印证了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可行之路。

一、注重积累,重在运用

小学生的作文,学生总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对事物不能尽情的表达出来词汇贫乏,即使表达也多是词不达意不着边际。所以我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积累课内外的一些好词佳句,分类摘要下来充分理解存入记忆,到用时信手拈来,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有的学生真正做到神来之笔,天衣无缝。如:在春游踏青后写感受,题目是《美丽的春天》。在看到柳树那飘逸的柳条着堤岸跳舞,翠绿的柳芽探出头来倾听燕子动听的鸣叫时,写出那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你读了觉得引用这诗真是画龙点睛之笔,必为自己独创的句子不知增加多少感染力。又如:课文山雨中的句子,学生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什么“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等句子,给文章平添了几分动人。平时积累好比建筑中的砖块,能造出富丽堂皇的宫殿。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每篇都是极好的范文。一篇篇内涵丰富解读不可穷尽的文章,对那些性别有差异、个性有差异、文化背景有差异、人生阅历有差异的学生个体而言,必然导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前人的东西,你运用好了,就是你自己的。有时老师也可根据学生要写的内容提供一些点睛之词。小学生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之一,而且很重要。

二、多练多写,熟能生巧

叶圣陶先生在六十年前说过:“写作的历练在于多做。”小学生的作文素养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要从小抓起,从平时抓起,只靠几节作文课,几个单元训练项目是不能凑效的,从写一句话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就要抓写话训练。从句到段,由段到篇。这些训练多以日记形式出现。放手让学生去写身边事,身边人,做到不拘一格,老师不要去规定框架,什么六要素之类。只要写文章里面就会有六要素的内容,等学生练到一定水平时,老师加一点拨,对某篇习作,加以分析,其实学生会不自然的写六要素的。这样做可以放开思维不受限制,想说就说。

多写多练的机会比比皆是。一天中的人与事,课文的读后感。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每个学科都有可写的体会感受。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及文章。”只要写,每天都有新发现。就看老师怎么去引导,启发。例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有个学生写到 “地球是我家,怎能不爱她!保护地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请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保卫我们的人类的家园。”她的习作中表达了自己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观看王亚平在神十太空授课后,有的学生发出自己的感慨:我觉得特别有趣,同时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们都在谈论“中国梦”的实现,我相信,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中国梦 太空梦”等梦想的实现而前进!学生竟能联系生活,与“神十”联系在一起,发自内心为中华民族骄傲,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这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写,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小学生的作文只有多写才能提高。

三、随机而发,见景生情

小学课本中单元训练,每期都有作文训练。一般是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内容固定选择范围小。学生只是公式化的说些套话,虚编瞎造内容。尽管是这样的文章,还得是有相当基础的学生才能写得出。而一般学生来说味同嚼蜡,无话可说,或书空洞无物。因为文章是人的思想对客观事物有所感悟的反映。正如,严家炎教授所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是在接受刻板的语文教育,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把本该生动活泼的语文科搞得索然无味。”严家炎认为:“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注意了如何生动活泼,如何引人入胜,那会有更多的学生在文学写作上露出惊人的才华。”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即要依靠课本又要脱离课本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从生活中去发现,去感受,去激情。把感悟到的,观察到的凝聚于笔端,感到不吐不快,才能写出好作文。如:一个学生的日记,写了一次乡亲们扑救山火的场面。“清明节那天中午,我家刚端起饭碗,就听见街上有人喊:‘着火了,着火了,后山着火啦!快去救火呀!’接着就听到人们蹬蹬急切的脚步声,水桶的叮叮当当声,还有人们的叫喊声。爸爸妈妈赶紧放下碗筷,拿起铁锹等农具往外跑,我放下碗筷也跟着跑出大门……山上的火好大呀!火苗窜起来有两米多高,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风一吹,火苗更高了。人们用树枝抽,用铁锹铲土,用锄头挖隔离带,用水泼……大家忙得热火朝天,好一阵子,火苗终于被熄灭了,可是还有青烟在直冒……

这两个场景,是他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到的。读后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诗人臧克家曾指出:“作文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声音”。自己内心的感受,内心的感情,才是自己的切身体会。由此而来又何愁学生没有东西写呢?因此在指导作文时,教师不能再提出许多硬行的要求,教师要首先解决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写作的灵感,引导学生从“无”中发现有,从“有”中发现“新”,从静止中发现变化,不然学生怕作文的现状还将会维持下去。所以教师应该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素材,就不怕文章写不好了。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敢放,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而放的同时再明确相对宽阔的写作要求,因而在放的过程中又不乏质和量的要求。

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此深有感触,要树立大语文观。我把作文训练的重点放在课外,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随机捕捉素材,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如遇上下雨大风大雾彩虹我立刻让学生走出教室,进行观察联想,搜索脑海中能表达此时此刻情景的词汇,写出自己的感受。人的思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教师不去规定写什么或不写什么,应该让学生别出心裁会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折射出不同思想火花。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举办各个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调动所有的感官去发现美与新。自觉的从人类的文化遗产中汲取有用的东西,有感而发,历练文笔。

作文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