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定义及基本特性1-3

发布时间:2017-01-22 14:28:28

第一章 地图概述

1-1地图的基本特性

给地图下定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地图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

追溯到本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将地图说成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写”,或称为“地球在平面上的缩影”。这个定义简单粗浅,易为一般人所理解,但很不确切、全面。因为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一张地面照片、航摄相片或卫星像片,亦适合于风景画等。这一定义不能充分表达地图所具有的特性,因而无法与上述像片和风景画明确加以区分。

随着地图应用范围的扩大与使用价值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地图实质的深入理解,地图的定义日趋完善。60年代以来,在如上说法的基础上,补充了像片和画片所没有的,而只是地图才具有的一些特性。这些特性是: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实施制图综合。他们明确了“地图”的内涵,表明了地图与其他事物的区别。

1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具有可量测性)

这是现代地图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现代军事、建设和科学技术对地图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形成的。人们要求从地图上能够量取方位、距离、面积、体积、密度等,使地图成为认识和研究客观事物的重要工具。而地图所具有的可量测性与地图采用特殊的数学法则——投影方法、比例尺和定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地图像片和风景画,都是建立在透视投影的基础上的,随观测者位置的不同,物体的大小会产生比例上的变化,即所谓“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这种关系显然不符合可量测性的要求;航空像片由于飞行高度不大,其影像是一种中心投影,加上地面起伏和飞行上的原因,同样不能保证所描绘的范围内各处的比例尺一致。它虽比透视投影精度增高许多,但仍然不能精确地确定地面物体和现象相应位置,不可能按同样的精度和详细程度反映地面物体和现象,当然就更谈不上严密的定向方法。

从不规则的地球表面到制成地图,要经过两个步骤才能完成。首先是将地球自然表面上的点沿垂直方向投影到地球椭球面上来(这种椭球是经过复杂的天文大地测量而获得的接近地球体的、能用数学方法表达的旋转椭球),这由测量工作者完成;然后,再将投影到椭球面上的点运用数学方法投影到某种可展面(圆柱面、圆锥面、平面等)上,这称之为地球投影。经过这两步,就将地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来了。地面投影的实质就是建立地球椭球面(或球面)上点的经纬度和它在平面上的直角坐标之间的解析关系,投影的结果虽不能保证制图区域内处处比例尺严格一致,但可以清楚地了解并精确地算出投影后的误差大小,并控制误差的分布规律,而且可以严格对地图进行定向。地图有了这一数学基础,不仅提高了它的科学性,而且使其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2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直观性)

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比其他语言、文字、电码等更具直观性

地图表示各种复杂的自然或社会现象,是通过特殊的地图语言系统(包括符号、色彩、文字等)来实现的。它与风景画和相片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风景画虽经过画家对内容进行选择和再加工,但终究是“见物绘物”而无地图语言系统;地图照片或航片、卫片,虽然也很直观,但它只不过是客观实体的机械缩影,即使是经过纠正镶嵌的像片平面图,尽管有的投影,也仍不能称之为地图。因为它同样没有使用地图语言来显示。

与风景画及航片、卫片比较起来,地图由于使用了地图语言表示事物,因而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

如图:

(1) 地面物体往往是具有复杂的轮廓外貌,在航片和卫片上常因缩小过多而变得难以辨认,在地图上,分门别类的使用地图符号,对复杂的事物进行了一次抽象概括,使其图形大大简化,既使地图比例尺缩小,仍可以具有清晰的表达。

(2) 实地上形体小却有重要意义的物体,如三角点、水准点、路标、门楼牌坊等,再像片上不易辨认或完全没有影像,而地图上则可以根据需要,即使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上也可以用符号清晰的表示出来。

(3) 许多事物虽有其形,但其质量和数量特征是无法在像片上成影的,(如水的性质、温度、深度,土壤的性质,道路的路面材料,房屋的坚固程度,地势起伏的绝对和相对高度等),而在地图上则可以通过符号或注记表达出来。

(4) 地面上一些受遮盖的物体,在像片上无法显示,而在地图上却能使用符号将其表现出来。例如: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可以不受森林遮盖的影响而正确地表示其坡向、坡度、高程、高差等特征;隧道、寒洞、地下管道等地县建筑物也能在地图上清晰显示等。

(5) 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如行政区划界线、经纬线、等温线、降雨量、人口数、工农业产值、地下径流、太阳辐射和日照等,都是无形的现象,在像片上根本不可能有影像,只有在地图上通过使用符号或注记才能表达出来。

这样,使用地图语言再现了客观实体,使地图具有很强的直观易读性。图上不仅能表示大的物体,而且还可以表示小而重要的物体;不仅能表示质的特征,还可以表示量的大小;不仅能表示看得见的物体,而且还可以表示被遮盖的或根本无形体的现象……。地图成为一个客观实体的模型,让人一目了然。它既是人们认识客观存在的结果,同时又成为人们研究、认识客观世界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使我们直观地看到广大区域的空间关系,这一点是任何文字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3、实施制图综合览性)

实施制图综合是地图作者在制作地图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抽象地再加工,它使制成的地图具有明显的一览性

地图的事物千差万别,错综复杂。地图是用符号即是对事物进行分类分级,将性质类似和大小相近的事物不顾它们的细微差别而赋于同样的记号——地图符号,这就对事物进行了抽象概括,无疑需要对地面事物进行选取和化简,这一过程便使地图作者对客观实际进行的第一次综合;随着编图时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地图面积在迅速缩小,可能表达在地图上的物体(如居民地、道路等)的数量也必须相应的减少,这就势必还要去掉一些次要的而选取主要的物体,同类的物体也要求进一步减少他们按质量、数量区分的等级,简化其轮廓图形,概括的表示地图内容,这可成为对客观实际进行的第二次综合。

这种制图的综合过程,是地图作者进行思维加工,抽取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与联系表现于地图的过程。航摄像片和卫星像片也能因比例尺的缩小而机械地删去某些细小的物体,这于地图的作者有目的地进行综合是完全不相同的,因为通过制图综合使用图者更易于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基于以上地图的特有属性,形成了现阶段较广泛使用的实质性的地图定义即“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表示地面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图。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及定义也在不断发展。航天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已经可以到达月球并编制了若干月球地图把地图所描绘的对象扩展到了其他星球。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是地图制图学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对地图的定义也出现了不同的见解。其中一种是把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符号模型来看待。从地图作为模型的理论出发,不仅阐明了地图是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果,而且强调了地图在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中作为工具的重要性。

另一种见解是把地图当作空间信息的载体和信息的传输工具来看待。地图上浓缩和贮存了大量的有关地点、状况、相互联系、自然和经济的动态现象,也即详细地记录了对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随时间的变化,凝聚了极丰富的空间信息。这些信息又通过易为人们做接受的图形符号形式传递给人们,地图在这个传输过程中作为工具起着中心环节的作用。

总之,经历了几千年发展的地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应用,输进了不少新鲜血液,地图已经发展到可以用数字的形式存贮在磁带、磁盘等介质上,能通过电子计算机输出(图形)的形式。如果把它也作为一种类型的地图,那么这是与常规的地图形式截然不同的地图类型。虽然目前尚未能根据上述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概念来确切的定义地图,但我们已经可以从地图的这些变化中,把握地图发展的脉搏,看清地图制图学的发展前景,并领悟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1-2地图的分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世界的深入,地图的选题范围越来越广,编制和应用地图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地图的品种和数量也在日益增多。为使编图更有针对性以及便于使用和管理地图,有必要对地图加以分类。

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主要有地图的内容、比例尺、制图区域范围、用途、使用方式和其他标志等,先分述于下:

一、地图按其内容分类

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两大类。

普通地图是按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图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既是表达地表的各种基本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等为主要制图对象的地图。因其比例尺不同,所表达的内容的详简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方面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要素表示的很详细,而其他要素则视反映主体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选绘。作为主题的专题内容,可以是普通地图上所固有的要素,例如行政区划图的主题是居民地的行政等级及境界,它们都是普通地图上固有的内容;但更多是普通地图上所没有的而属于专业部门特殊需要的内容,例如,工业经济图上表示诸如工厂的生产能力、地质图上表达的各种地质现象、环境地图中表示的诸如污染与保护、自然灾害、疾病与医疗等都不是不同地图的内容

二、地图按比例尺分类

地图按比例尺分类是一种习惯上的用法。由于比例尺并不能直接体现地图的内容和特点,且比例尺的大小又有其相对性,所以,往往作为二级分类标志与地图按内容分类联系起来使用。

在普通地图中,按比例尺可分为:

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1101100万比例尺之间的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及比例尺更小的地图。

但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不同国家、国内不同的地图生产部门的分法都不一定相同。

在专题地图中,亦有按比例尺细分的做法,同样,也具有很大的相对性。

我国把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等七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列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统称为地形图。他们均需按国家测绘局制定统一标准(规范、图式)实施制图。

三、地图按其包含的制图区域分类

地图按其包含的制图区域分类亦有多种,可按自然区划、政治行政区划等来细分。

按自然区划可分为:世界地图,大陆地图,自然区域地图等;

按政治行政区划可分为:国家地图、省(区)地图、市图、县图等。

还可以按经济区划或其他的区划标志分类

随空间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其他行星的地图,如月球图等,亦可以列入按制图区域分类之中。

四、地图按其用途分类

地图按其用途可分为通用专用两种。

通过地图适用于广大读者,他向读者提供科学参考或一般参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挂图、世界挂图等即是。

专用地图只是为各种专门用途而制作的,例如,为航空飞行用的航空图,为小学生用的小学教学挂图等。

亦可以按其他用途分为民用军用两种,然后再细分。

五、地图按使用方式分类

按地图的使用方式可分为:

桌面用途:能在明视距离阅读的地图,如地形图、地图集等;

挂图:有近距离阅读的一般挂图和远距离阅读的教学挂图;

屏幕图: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视屏幕图;

随身携带图:通常包括小的图车祸便于折叠的丝绸质地图集折叠得很小巧的地图(旅游地图)等。

六、地图按其他标志分类

地图按其外形特征,可分为平面状、三维立体状、球状地图等

地图按其感受方式,可分为视觉地图和触觉地图(盲文地图)。

地图按其结构,可分为单幅图、多幅图、系列图和地图集等。

总之,地图分类标志很多,角度各异。一幅地图据不同的分类标志,可以归入这种类别,也可以纳入别的类别。例如,一幅1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属于普通地图,可以叫大比例尺地图,又是桌面用图等。

1-3地图的用途

一、 地图在国防建设中的应用:在军事中,地图主要分为战略用图和战术用图两大类。一般是个重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或军事专题地图。

二、 地图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的用途:

三、 地图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方面的用途:

四、 地图在其它方面的用途:

1-4地图内容

由地图定义可知,凡是有空间分布的物体或现象,不论是自然要素,还是社会经济要素;也不论是具体的现实事物,还是抽象、假设的概念,都可以用地图的形式来予以表现,因而出现了许多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地图。但是,归纳起来,所有地图的内容不外乎由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图外要素所构成。现简述如下:

一、数学要素

它包括地图的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和定向等内容。

地图的坐标网,有地理坐标网和直角坐标网之分。由于地图投影的不同,坐标网常常表现为不同的系统和形状,由于地图的要求不同,有些地图要同时表现两种形式的坐标网,另外一些地图则只要表示其中一种坐标网即可,而控制点只在某些大比例尺地图上才选用。

地图的比例尺,即表明地图对实地的缩小程度。

地图的定向,则是确定地图上图形的方向。通常地图图形均以北方定向。

二、地理要素

一般来说,地图的主题内容都是各种地理现象。有人把地图称之为地理现象的图解,及源于此。

根据地理现象的性质,大致可以区分为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及环境要素等。

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势、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等现象或物体。

社会经济要素包括政治行政、人口、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等现象或物体。

环境要素,即指人类生活的环境状况。包括污染与保护、自然灾害、自然保护、疾病与医疗等,另成一类为宜。

三、图外要素(注及和整示要素)

主要指不属地图主题内容、而为阅读和使用地图时提供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说明性内容或工具性内容。属此范围的有:图名、图号、接图表、图廓、分度带、图例、比例尺、坡度尺、各种附图、资料及成图说明等。

第二章 地图的表示

2-1地形图符号概述

地形图符号是测制和出版地形图的基本依据之一。地图的内容,如居民地、道路网、水系、地貌等,都是采用一定颜色的点、线及几何图形来表示的。这些点、线和几何图形称之为地形图符号。地形图符号所表示的地图内容,不仅能表示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及为止,而且还能反映出各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从而在地图上能精确地量测距离、角度和面积。由此可见,如果符号使用不妥,绘的不准,就会影响图上量测的精度和判读的正确性,所以作为一个地图工作者,不仅要熟悉符号,而且还应善于运用符号。

一、制定地形图符号的基本原则

地形图符号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广泛地调查研究、吸取用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它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我国地形特征的规律性,是地图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认识和使用地图的重要工具。制定地形图符号,主要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制图物体的特征和制印技术的可能性,来决定符号的图形、大小和颜色。制定地形图符号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1 保证符号所必需的精度。一切地形图符号,不论其符号的形状和大小如何,凡能依比例表示的,要用符号显示其轮廓位置;不能依比例表示的,也要通过符号的主点和主线表示物体的真实位置,以提供图上量测的可能性

2 力求符号实用、通俗、简易。地形图符号是识图用图的依据之一,是地图的语言。所以符号要便于判读,种类不宜过多、繁杂。过多会增加地图的容量,影响清晰;繁杂不易绘制,不便判读。但符号太少又难于反映实际特征,会降低成图的使用价值。

3 符号的图形和颜色,应力求于实地物体相似,使用图者能够看图思物,便于联想,提高符号的表现力,使符号具有象形、简洁、醒目的特点。

符号的图形一般采用物体的侧视、正视图形, 如图-1

-1

或采用俯视图达到象形效果, 如图-2

-2

对较小目标或实地上不可见的要素可采用会意性符号,

如图-3

-3

对象形符号应抓住其最主要的典型特征作高度艺术地概括, 尽可能采用简单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作为设计符号的基础。利用光线法则原理和符号黑白对比,可使符号 愈加醒目。

如图-4

符号用的颜色尽量与实地自然色彩相似,如用浅蓝网点表示的海、湖、何等水域,用绿色表示深林等属此原则。

4 符号图形的大小,线号的粗细和线划的间隔,要规定适当。确定符号的大小,线号的粗细也是关系到成图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符号设计粗糙,地图就显得不精致,还会影响地图内容的准确性和清晰性;而符号过于细小既不变描绘,又不符合指引要求。所以在大比例尺图上通常规定符号面积的直径和宽度不小于0.4毫米,符号的线划不细于0.1毫米,点大不能小于0.1毫米,符号的间隔不小于0.2毫米。确定符号的大小与粗细,还应考虑到地物的主次差别,应江重要的物体用较大较粗的符号表示,以达到突出醒目表现于第一平面;而次要的一般的物体可用较小较细的符号表示。例如,铁路用双线分黑白段表示,公路用双线描绘,而小路则用细虚线表示,都是为了达到主次分明。

二、地形图符号的分类

1、地形图要素分类

(1) 测量控制点;(2)居民地(3)地物(4)道路(5)境界、管线和垣栅(6)水系(7)地貌(8)土质植被(9)注记(10)图廓整饰。这些要素可归纳为两大类,即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

2、按符号与实地物体的比例关系分类

由于实地物体大小差别很大,因此按地图比例尺缩小后,其图形大小差别也很显著,有的能够在地图上保持相似图形,有的缩小成一个细点,有的则缩成一条细线。因此在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就区分为: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三大类,

如图-5

(1) 依比例符号:凡是地占有较大面积的物体,依比例尺缩小后,仍能显示出轮廓,这类符号称为依比例符号。例如,大面积街区、森林、沼泽、湖泊等,其表示法通常用实线和点线显示其外围轮廓,并在轮廓范围内添绘说明符号或普染底色。属于这类符号,可以在图上了解各物体的轮廓位置、形状和大小,以及质量和数量特征。

(2) 不依比例符号:实地上面积较小,一般具有方位意义的独立物体,缩制图上只能是一个小点。这就要用一个象形符号或会意符号来显示该物体。例如,古塔符号在15万图上,塔底基部长度为0.6mm,换算其实地长为30m,实际上一般并没有那么大的塔底,可见图上和实地是不成比例关系的。所以这类符号既能表示物体的位置和种类,而不能表示物体的轮廓和大小

(3) 半依比例符号:实地上的线状物体和狭长物体,其长度能依比例表示,而宽度绘到图上很窄或成一条细线,不能依比例表示,必须放大其尺寸。例如,狭长街区的宽度不足0.4mm的要扩大为0.4mm。线状符号如铁路、公路、土堤等符号,其宽度均以扩大。因此在图上只能测量它的长度,而不能裁量其宽度。

同一类性的物体,由于实地大小差别很大,因而一部分可以用依比例符号表示,另一部分则用布依比例表示。如居民地就有依比例表示的街区和比依比利表示的小黑房,以及半依比例表示的狭长街区。同样一条河流的上游,其宽度很窄,只能半依比例表示,而其下游很宽,可依比例表示。

2-2地形图符号使用规定

使用地形图符号的基本原则,使不同比例持的地形图均采用其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现以《12.5万、15万、110万地形图图式》为例,介绍其使用规定。

一、符号尺寸

《地形图图shi》中符号的大小,线划粗细均以毫米为单位,括号以外的数字表示等大比例尺成图的符号尺寸,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放大比例尺成图使用的尺寸。

尺寸的形式可有以下三种:

1. 符号旁只标注一个尺寸的,表示圆或外接圆的直径,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边长,如三角点、油库、独立天文点等;两个尺寸并列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符号主要部分的高度,第二个数字表示符号主要部分的宽度,如古塔、烟囱等。

如图-6 如图-7

2.线状符号一端的数字,单线是指粗度,两平行线一般是指含线划粗的宽度,如机耕路、铁路等。但街道是指空白部分的宽度。如图-7

3.符号线划的粗细,线段的长短和交叉线段的夹角等,没有标注者,描绘时均以图式为准。一般情况下,线划粗为0.1毫米,点大为0.15毫米,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段长为0.3毫米,为了保持图面清晰,图上各种符号的间隔一般不应小于02毫米,综合表示的符号例外。如果局部地区地物密度过大时,则地物符号尺寸应略微缩小。

二、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

表示物体实地中心位置的部位,称为定位点。依比例表示的符号,其轮廓图形就是物体的实地位置;半依比例和不依比例表示的符号定位点,按《地形图图式》规定说明如下:

如图-8 如图-9

1.单个几何图形或中部为几何图形的符号,其几何中心为定位点,如图-81)。

2.下部为几何图形的符号,以下部图形的几何中心为定位点,如图-82)。

3.宽底图形符号,以底边中心为定位点,如图-83)。

4.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以直角顶点为定位点,如图-84)。

5.底部为开口的符号,以其下方两端连线的中心为定位点,如图-85)。若这个符号的中心位置有一点,则此点即定位点。

6.线状符号,以符号中心线或主轴线(粗线)作为实地中心位置。如图-86

三、符号的方向和配置

地形图上符号方向和配置有以下几种:

1. 垂直南图廓表示。如水塔、塔形建筑是垂直南图廓表示的。

2. 以真方向表示。如独立房屋、窑洞、水闸、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等,其方向应与实地物体的方向一致。

3. 按光线从左上方来的,原则上按光辉暗影表示。如(简易公路)、陡石山等,如图-9

4. 随线状符号的方向表示。如里程碑、城门等应分别垂直道路或垣栅符号,城门顶部必须向城外方向描绘,不得倒置。

5. 面积符号按一定行列配置的称为整列式,如苗圃、草地、经济林等。符号不按一定行列配置的称为散列式,如树林、坟地、石块地、灌木林等。一般按图式规定的间隔配置符号,面积较大时符号间隔可适当放大。在能表示清楚的原则下,也可以采用注记的方法表示。

四、符号的颜色

为了使地图层次分明,清晰易读,提高表现力,通常采用多色印刷。现以四色印刷为例,说明符号用色规定:

1. 中蓝色。用于海、湖、河、渠、雪山等符号及注记。

2. 绿色。用于森林、幼林、果园、竹林、灌木林等植被的套色。

3. 棕色。用于地貌和土质符号等以及公路套色及注记。

4. 黑色。用于其它要素和注记。

2—3地形图注记

注记在图上是说明符号的名称、特征和质量的,它不但弥补符号的不足,同时也起到符号的说明作用。注记可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及图外注记四种。

1、名称注记是表示地面物体的专有名称,如地名:哈尔滨、长春、沈阳等;河流名:长江、黄河、黑龙江等;山名:泰山、燕山、五台山等。

2、说明注记是对地面物体的性质特征的说明,如工厂、矿山等名称。

3、数字注记是表达地面物体的高度、宽度、深度的注记,如高程、比高、水深、河宽、桥长、载重量、流速等具体数值。

4、图外注记包括图名、图号、比例尺等文字和数字注记。

注记是地图主要内容之一。注记位置恰当与否对地图的易读性和使用价值有密切关系。对注记的一般要求为:简明正确,主次分明,注记位置与被注物体的图上位置相适应,不遮盖图上重要地物或地貌,载负量小。

一、注记要素

地图注记的格式由字体字大、字隔、字位、字向、字顺、字色等要素所决定,它们总称为注记要素

一)字体的不同以区别物体类别

图式中都具体规定各个字体的应用。一般最大一级的注记在图内用粗等线体,其次为中等线体和宋体,最小的注记用细等线体。水系名称用左斜或右斜宋体,山脉名称用耸肩等线,山名用长等线体。

(二)字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注物体的重要性和数量等级

选用各级字大,应考虑到字划清晰和彼此易读。字亦不宜过大,否则会过多地遮盖其它要素和增加地图载负量,注记字大在图式中有规定。字大以字格边长计,照相排字的字大以K数表示,例正等10K,即正方形边长2.25MM.正方、左斜、右斜和耸肩以横边或竖边长度计,斜性和耸肩形字格当作菱形,长方字以字格高计,扁方字以字格宽计。同一物体注记的字大应相同。如果物体有正、副名时,正名应大于副名,一般规定副名小于正名2K较好。

(三)注记字是指注记相邻两字格间的空白距离

字隔最小的为0,25MM,最大为字大的若干倍.字隔0,25-0,5MM者称为接近字隔,1-3MM者称为普通字隔,当字隔为字大的1-5倍时称作隔离字隔,被注记物体图形较小或较集中时,字隔宜小;图形较大或延伸较长时,字隔宜大.物体延伸很长时,必须分段重点注记,确定字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一注记的字隔,一般应相等的.但对于较大的文字或数字注记,应视情况调整字隔,使每相邻二字间的空白面积大致相等,达到字的排列匀称.

如图-26所示。

2、 地域名称注记(如湖泊、地区名称等)的首尾两字至区域轮廓的距离应相等,此距离不应小于注记本身字隔的三分之一。

如图3-27所示

3、同一物体的重点注记,各注记的字隔应相等,每组注记间的间隔变形大致相等,如图3-28所示

3-27 3-28

4、同物体的注记,当字体、字大彼此相仿时,各注记不能相距太紧,一般不应小于注记本身的字隔。

如图-29所示中,因“村”、“上”两字相距太紧,容易误读为“范家”、“村上草甸”。

-29

(四)字位是指注记文字或数字相对于被说明要素的位置。在选择字位时,必须注意以下各点:

1、能确切说明被注物体与附近的注记或其它要素不会发生混淆。如图3-301)所示,不易区别哪一条河是主流;

而图3-302)则能清楚地说明主流为“大萌河”,支流为“小清河”。

2、 应读者习惯。例如居民地和独立符号的名称注记,其字为可按-31所指的顺序进行选取。山名和高程注记配合的字位选取可按-32所列的方案进行,优先考虑(1)方案;若图上遮盖要素甚多或无合适位置时,则依此换用(2)、(3)、(4)方案,甚至可用其它更合适的方案。

-31 -32

3、 不遮盖重要地物或地貌。如图-33所示,注记不应压盖地形特征变化处(山脊)。

4、注记离被说明的要素一般不小于0.2mm。当然,注记离被说明要素也不能太远,一般不超过半个字大。

(五)字向分直立与斜立两种

正方、长方、扁宋、左斜和右斜字,若其横划与图廓底边平行,字头向上,称之直立字向,否则称为斜立字向。

地图注记中应用的斜立字向,往往随被说明要素的走向而异。等高线高程注记的字头,规定朝向高处。地图上应避免有倒立字向。

(六) 字顺是指同一注记中各自排列顺序。

根据读图的习惯,图上注记采用从左至右和从上至下的字顺,其排列方案如图-34中所示的矢线方向。

(七) 注记用色可与被注要素的颜色一致,例如等高线高成注记用棕色,水系名称注记用蓝色。但为了注记醒目,其颜色可与被说明物体的颜色不同,例如山脉名称、山峰藁城、植被说明注记等仍用黑色。居民地及各种地物名称或说明注记均采用黑色。

二、注记布置

根据被注物体的特点,注记有各种布置方式。注记布置方式是由字位、字隔和字向决定的。按注记文字的分布特点,注记布置分为联列式和散列式注记两种。前者字隔较小,一般采用接近字隔或普通字隔;后者采用隔离字隔。按注记方案排列走向,注记布置有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屈曲字列四种,如图3-34所示。

1、 水平字列。同一注记中各字联线与图廓底边(东西向)平行,字向直立。适用于较小物体或东西向延伸的物体的注记。

2、 垂直字列。同一注记中各字联线与图廓底边垂直,字向直立。适用于南北走向物体的注记。

3、 雁行字列。同一注记中各字联线与被注物体走向平行,且尽可能成一直线或近似直线,字向直立。

4、 屈曲字列。同一注记中各字联线亦与被注物体走向平行,但联线可成自然弯曲的曲线,且字向随物体走向而变。当物体走向与南图廓边交角大于45度时,字格的横边与物体走向平衡。

雁行字列和屈曲字列都能用于狭长延伸的物体名称。雁行字列,字向直立,保持字形特征,容易阅读,但因字向与排列走向不一致,所以联读性差,注记与被注物体的联系性不强。屈曲字列,因字向斜立多变,对字形易读性差,但因注记各字联读性强,注记与被注物体间的联系紧密。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注记并不密集的情况下,采用雁行字列不致影响注记的联读性和联系性。在现行地形图图示中规定一般采用雁行字列而少用屈曲字列。当某些地图上注记密度较大时,为便于完整显示散列注记,较多地采用屈曲字列,或两者同时使用。在兼顾字形易读、联读性和联系性的前提下,可在不同排列走向情况下,分别采用雁行字列获屈曲字列,

如图3-35所示。

、图名选择

图名应选图内著名或较大的居民地名称,选图名的优先顺序是:市、区、县、村委会、一般村庄、单位、山名、沟名(图内独立沟),并且图内做为图名的注记要加大二级。

如果一幅图内有村庄,乡、镇、国营的农场、林场、牧场、养殖场、经营所共有时,不能用村庄做图名、应该用农场、林场、牧场、养殖场、经营所做图名,名称注记用中等线体字注出16k41)。

地图的定义及基本特性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