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花馍

发布时间: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一种特色食品。它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花式
各样,从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传承发展到今天,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地方特色。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大放异彩。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1花馍简介2花馍特点3花馍工艺
1.3.1简述2.3.2原料3.3.3制作4花馍文化5四项世界纪录
1.5.1最高龙王2.5.2最长飞龙3.5.3最大花馍4.5.4最大面塑群
1花馍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花馍是当地一种特色食品。它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馒头,花式各样,从而命名为花馍。


闻喜花馍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性能分,可分为纯观赏性、食用性加观赏性两大类。按造型类型分可分为糕类、馍类、吉祥物类、盘顶类。按花样种类笼统地说,怎么也得几百种。按功能分,节日祭祀类、生日祝寿类、盖新房立柱上梁类、定亲结婚类,丧葬礼仪类。
2花馍特点
说造型。糕类里,题材有龙凤糕、四龙八凤糕、十二生肖糕、石榴布篮糕、九狮(世)同菊(居)糕、大吉大利糕、招财进宝糕、双喜临门糕、状元游街糕、鱼跃龙门糕„„花糕是面塑之最,重的可达近20公斤,分4层,最下面的是糕底层,其上为云团夹红枣,再上是糕面儿。这3层是糕座部分,是能食用的。最上面的一层,图案造型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神话传说、爱情故事、花鸟图案,想弄什么弄什么,中心是一个吉祥、美好。花糕是送礼用的,用在婚事中叫上头糕,用在建房上梁上为上梁糕,祝寿,为寿糕,年节活动,叫布篮糕、节节糕。花馍比花糕用途广,喜丧节典日常交往各种活动都可用,分大花馍、对对馍、枣花馍、馄饨馍、石榴馍等等。说大,大到重十多公斤,和花糕差不多,小的像枣那么大,常用的有2斤多的,有半斤多的。花馍的图案越复杂,食用性越差,欣赏性越强。支健康说,欣赏性的可以长期放,面干了,并不影响美观。
盘顶,是不能吃的,它是祭祀活动中的专用品,是摆在食箩顶节的面塑艺术品,有人物,有动物,动物体现了浓浓的地方特色,面塑人物则是比较普及的手工艺术。
闻喜,花馍已进入了经营,日常有用花馍的,可以到馍铺订做。做花馍用的是北垣面。北垣面,面白,筋实而韧道,与北垣麦质(地势高,小麦生长周期长,光照足)和闻喜的制酵、揉面有很大关系。北垣馍不用发酵粉碱面发酵,而用面酵。面酵是用玉米面做原料,难度极大,工艺的尺度、环节非常微妙,面酵制不好,蒸不出好馍。做花馍,更是如此。揉面,花馍用的面粉,选精粉,比一般馍要求高,用最细的太面箩筛过才行。发开的酵腐和面粉搅拌,加水起面揉面分合合分不少于八遍,揉出来的面要光亮,有弹性。和面掺适量的醋,蒸出来的花馍白嫩,光滑;掺糖水、奶水、蜂蜜,馍除甜以外还不易干裂,存放期长,麦香也不会受到影响。
3花馍工艺
简述

闻喜花馍的制作工艺相当讲究。从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以及成形和着色等,无处不精益求精。要做出一个像样的花馍,至少需要45,一个花馍需要9个大工序即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100多道小工序,全靠手工揉捏而成原料
首先就是原料麦子。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运城盆地北部,是山西省小麦生产大县和优质小麦基地,闻喜县三面环山,属典型暖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而闻喜的花馍会选用闻喜北垣产的最优质的小麦磨成的面粉。北垣地处峨嵋岭腹地,此地盛产的小麦生长期比别处长数十天,生长周期长,粒大饱满,麦质优良。用此地小麦面做出的馍,清香筋道、营养丰富,吃在嘴中,甜中带香。不仅要用北垣麦子,同时要用这里的水和面,因为北垣地势较高,水位深,水质好。所以只有用北垣面粉和北垣水制作的闻喜花馍,才是最正宗的,吃起来,才能感觉到它的香甜味。制作
选好了原料,接下来就要进入揉面的程序了,花馍用的面粉,在过去用石磨磨面,取前两遍的,现在则选最好的精粉。讲究的艺人还要用面箩过一遍才使用。作花馍时,要提前一个晚上发“酵水”,第二天将发开的酵水和面粉搅拌,加水起面、揉面。艺人们揉面,分了合、合了分,最少不低于8,揉出的面光滑而有弹性。不少艺人和面时在面粉中掺入适量的醋,蒸出的花馍白亮光滑,还有的加糖水或牛奶、蜂蜜,这样花馍不易干裂。在数千年的传承中,闻喜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包括: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所用的工具极为普通包括擀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捏花馍没有教材,也没有什么图样,全凭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模样全装在她们的脑子里。大大小小的面团在艺人的手里变成各式各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接下来就是“醒馍”也就是让馍发发虚。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热笼圈里,再在笼圈中间放一碗热水,用棉褥盖严,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使花馍制品不变形、不干裂、湿润光滑。待馍发虚后,即可上笼。最后是蒸制。花馍上笼蒸制时也很有学问,如开水上笼、急火上气、笼圈封严、不忘放气、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等一整套经验。花馍出笼后,最后一道工序是趁热着色,这样颜色艳丽,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干,需要组装的还要用竹签把辅助的部分与衬托的花瓣等进行组合,至此,一个个构思巧妙、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面塑制品便呈现在人们面前。[1]
4花馍文化
“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跟晋南其他地方一样,在农村流传着许多如花馍布画刺绣草编等民间艺术,其中闻喜花馍流传最盛,因为它始终和百姓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



(10

馍、乔迁花馍等较为完整的花馍体系。闻喜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胡椒等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制作的手法以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为主。就是这些原料、工具和手法,经过闻喜民间艺人一双巧手摆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行象、飞禽走兽和花卉果实便出现在你的面前。最大的花馍直径有60多厘米,重量达10多公斤,最小的直径只有几厘米,令人惊叹。闻喜花馍除了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不同类型的花馍有着不同的含义。如男女青年结婚时,新郎家要给新娘家蒸“上头糕”花馍,待新娘出门时,妈妈要将“上头糕”的根部一段裁下来,让一对新人带走,意为女儿应在婆家扎根,其余切成片分送给家族与邻居,表示喜鸟儿翔远了;给老人蒸的寿糕花馍,一周有九只造型优美的狮子族拥着一朵怒放的菊花,寓意“九世共居”;而五彩斑斓的丧葬“面狮”花馍,既是一种对亲人的哀思,也是人们智慧才华的显露,真可谓神工塑瑞兽,奇想镂霞;......闻喜花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形式,高超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青睐,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许,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对闻喜花馍作了专题采访或报道。
5四项世界纪录
最高龙王


(3

龙王神像面塑位列花馍展的第一位,高14米,创造了世界最高的面塑纪录。由闻喜县畖底镇众村民制作。设计者闻喜县文化馆馆长支建康是闻喜花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龙王是用面粉、钢筋和泡沫三部分组合而成,用泡沫45立方米,用面粉是2000余斤,钢架结构有三吨之多。历时半个月时间,20多个人把它做出来的。”最长飞龙
神龙面塑曲线长30.05米,创世界最长的面塑纪录。神龙面塑是由礼元镇阜底村制作的,制作人之一董昭武向记者介绍,“制作这个龙总共用了100多公斤白面,用人力每天80100人,总共制作长达半个月。”最大花馍
龙腾盛世大花馍,刷新了山西省乡宁县制作的花馍世界纪录。这件作品高4.06米,直径2.012米,这个花馍一层一层堆高,近二十层的馍馍像生日蛋糕一样,最高层几乎都看不到了。这件作品凝聚了不少民间艺人的心思和独特设计。建康向记者介绍了这个花馍每一层代表的涵义。“最上层是天安门城楼的造型,下面还盘着九条世龙,就是龙腾盛世,下面每一层都有说法,底座的第二层是56朵向日葵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兴盛,第三层是百花争艳,第四层是四季发财,第五层是五谷丰登。”内容之丰富,内涵之深远不禁让人惊叹。最大面塑群
裴氏宰相将军群塑由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村民一起制作的裴氏宰相将军群体面塑排成长长的两列,望不到边。裴氏宰相将军群塑共有113尊闻喜历史人物花馍造像,平均身高为1.8米,创世界最大的面塑造像群像纪录。
裴氏家族七十八代后人裴建民介绍,“原材料我们就地取材,里面首先用龙骨搭个架子,上面再缠层布,再涂上面,涂上在以后放到笼锅里面蒸熟,蒸熟以后就是馍的性质,做出来以后再用彩绘把像勾勒出来,算下来用了两吨的白面。”[2]


闻喜花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