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人背景及特点

发布时间:2020-04-02 06:55:27

中国古代十大着名诗人背景及特点

一、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唐朝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今甘肃天水市),出生于(当时属领土,今属)[1],4岁再随父迁至。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并称“”。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并称为,(与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二、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巩县(今)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与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他的诗被称为“”。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的一面,从其名作《》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

三、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佑(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弟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等。

四、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今江西省)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等。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号五柳先生[1],谥号[2](死后由朋友刘宋着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

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是开国元勋,显着,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

五、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着名、,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因笃信,有“”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等。受影响很大,精通,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六、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号,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后迁居河南荥阳。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共同倡导,世称元白,与并称刘白。[1]

白居易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传世,代表诗作有《》《》《》等。[2]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葬于香山。[3]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七、辛弃疾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与《》,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1]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八、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南北宋之交)女,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已散佚。后人有《》辑本。今有《》。[1-3]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宋人早有着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九、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着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十、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南阳新野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人称“岑嘉州”。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今陕西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今河南洛阳),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人背景及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