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 近代中国反侵略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9-12-17 21:30:08

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

A.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B.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

C.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D.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

2()约翰·汤姆逊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3.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饮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

A.践行“夷师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

D.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5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此后,(  )

A.英国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压

B.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

6.《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的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该现象发生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7.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权。与如图所示城市状况直接相关的是(  )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7题图

8.有一幅题为《探囊取物》的漫画,囊中装着中国各地的矿产资源,英、日、德、意、俄、奥、葡、法等国纷纷伸手探入囊内进行抢夺。该漫画主要反映出列强(  )

A.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B.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C.加强对清政府控制 D.在中国抢占租借地

9.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1907826《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  )

10题图

A.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11.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2.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  )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二、非选择题

13.奏折是清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阅读下列材料: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

(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14.甲午中日战争对两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甲午战争前就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理由。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指出甲午战争对列强侵华态势和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7讲 从鸦片战争到

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

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满足工业革命的需要,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但作者却认为“商民皆不欲启衅…,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得战阄三”,可知作者对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作者对英国政治体制的认知只是表面,对英国的国情认识肤浅,故ABD三项错误。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战争的过程。在鸦片战争中,镇江的失守使南京成为无险可守的孤城,而这两个地区的被西方列强占领则直接断绝了清政府的漕运要道,极大的加速了清王朝屈膝投降的步伐,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没有攻打镇江。

3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伊布里并非地主阶级抵抗派,故A项错误;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的表现是闭关锁国,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题目牵涉的协定关税,并非最惠国待遇,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协定关税侵犯了中国的关税主权,而题目中的清政府的官员却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故D项正确。

4B 【解析】 本题考查列强侵华战争对清王朝的影响。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夷是其对外国人的蔑称,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朝在各式公文中不得使用“夷”字,这表明“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B项正确。ACD项与当时历史不相符合。

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拒绝列强修约要求,为扩大在华侵略权益,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B

6C 【解析】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从上海到重庆……的长江巡逻”,结合所学,《马关条约》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故C项正确。

7C 【解析】 本题与第7题考查同一知识点,突出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运用图示,从图示中找到“苏州”“日租界”等信息,从而判断这是日本强签《马关条约》,强开苏州为通商口岸的结果。

8B 【解析】 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B项正确;ACD三项侧重于政治侵略,与题意无关。

9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从材料中的“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失败”“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等信息可知,这次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因此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

10A 【解析】 本题以漫画形式呈现,长柄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说明清政府只不过是个程序,是个摆设,所以这主要说明了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仅体现了政府是漏斗,统治岌岌可危,还体现了外国在华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改革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官方搜刮百姓,还有满足外国侵略者的内容,故D项错误。

11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故D正确。

12D 【解析】 由材料中某战争后清政府向德、日谢罪,表明德日同时参加了该侵华战争,故此战争为八国联军侵华,D项属于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人们认识到清政府不可靠,必须推翻,20世纪初民主革命成为时代主流。

二、非选择题

13(1)英王亡故、新女王年轻;英国由大族选出权臣执政,不受王室控制;中国禁烟造成英国权臣的财产损失。

(2)琦善获得了一些能反映当时英国状况的情报,但他囿于见闻,仍以中国的传统观念,如蛮夷之国、礼义廉耻和君臣上下等来解读这些情报。因此琦善的报告对英国政情、英国大臣的操守和鸦片战争如何发生均有一定的误解。

14(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3)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欲望,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的加深,客观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救亡图存运动有了新的发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到来。

2019年高考历史 近代中国反侵略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