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文化

发布时间:2014-12-18 11:00:25

成语是闪光的语言,是诗话的语言,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我们应该合理而恰当地理解成语、准确地使用成语以发挥它的作用。

为什么汉语成语大部分是四字格呢?

一是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原因。汉民族的语言,在音节上大都是成双成对的,这可算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诗篇基本上都是四字一句。这种四字句,极大地影响着后世的诗人、作家及其作品,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语言。成语,基本上来源于古书和人民群众的口语,因此也就多数是四个字。

二是修辞方面的原因。四字结构(不管是不是成语)具有短小精悍、活泼明快的特点。诵读时在语音方面能组成抑扬顿挫的声调,富于音乐美,这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汉语讲究四声。四声是利用音高音长变化的差异构成的。一般地说,仄声较短促,平声较柔长。平仄声调的重叠相间,能显示声调的各种变化,抑扬顿挫,节奏性强,极富音乐美。而四字格的结构恰是适应这种声调变化的最简洁、最凝炼的形式

平平仄仄式:天翻地覆、明争暗斗、风吹草动

仄仄平平式:饮水思源、水到渠成、柳暗花明

平仄平仄式:维妙维肖、肝胆相照、发号施令

平仄仄平式:身体力行、人面兽心、明辨是非

仄平平仄式:海枯石烂、落花流水、虎头蛇尾

仄平仄平式:趾高气扬、倒行逆施、丧权辱国

这种平仄的配合十分协调,读来跌宕起伏,能构成和谐的声调美,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段。

三是成语的特殊使命方面的原因。成语一方面要表达比其它词汇更加丰富、复杂的内容,一方面又要像其它词汇那样简明而概括。这样,过长过短都不行。过长了,显得累赘,不符合精炼的要求;过短了,又不易清楚地表达复杂、深刻的思想和认识。而四个字不多不少,最为合适。

因为四个意义单位可以组合成任何一种结构关系,这些结构关系足以表达任何一种复杂的认识和思想。比如仅用“围魏救赵”四个字就描述了战国时一个有声有色的战役,并归纳出了这场战役所使用的歼敌有效的战术。这是形式极其精练,内容高度概括的典范。

四字格的结构,能构成各种复杂的语法关系,这对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和认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可见,成语以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基本结构形式,绝非偶然。

第一节 亲情见今日,语妙记当年 成语的亲和性

成语本来是古今人民长期使用的语言,它具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都是他的构成特点生成的。

概括起来说,成语的特点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成语的内涵丰富;二、是成语的用字凝练。这两点是我们运用语言追求的最佳表达。但是,粗想起来,要想丰富就要多说话,想要简练就要少说话。而既要多说话,又要少说话,二者之间就发生了矛盾。解决的办法也许有很多,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靠传播来实现语言的普及。成语因为流传的很广,特别是口头使用的概率很高,这给语言带来了普适的性质。即使是非常文雅的成语,也是在知识分子之间广为人知的。试想,我们很多口语中的成语其实也不一定那么好懂,即使是狐假虎威,南辕北辙也是很文雅的古语。但是通过传播,约定俗成,人们就习以为常了,人人会说,人人会用,能够达到虽不能详解,却也不至于用错的情景,所以,我们说成语有亲和性的特点。这实在是语言的奇迹。他表意集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却语言精简,用起来就方便了。

2011510第一财经网报道——《排万难同享福:中国成语揭幕》是个极有趣的例证:

中美官员以互秀成语的方式开场。国务委员会戴秉国在讲话中强调了 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则引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言语形容中美两国的关系。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亦指出,两国在处理双边议题时应该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这样运用成语显然增加了成语的亲和性,就能够在轻松和愉快的气氛下洽谈。

很多成语在使用中都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比如用“大智若愚形容一个人虽然说话或者做事表面上有点愚迟,不精明,但是遇到重要的问题。关键的事情,却能处理的恰到好处,这是很好的概括。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事事精明,只要处理的不误大事也就很好了。

众口难调,是由欧阳修的归田录中的话概括出来的,后来说吃饭的人多了,做饭做菜就很困难,因为饭菜的味道很难让所有人满意。用多了就衍生出比喻义。通常可以比喻做一件事情不容易使各方面都满意。像这样的成语,语言的表层意义既通俗又明白,而比喻义却很有丰富的哲理性。人们使用一个词就说出两层意思,两层意思之间互相理解。如果改成一般的语言来表达,即使多用很多的话,也不一定能表达得像用成语那样丰富透彻。

说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别无长物。这是晋人的故事,见于《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嵇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 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很吃惊,就对王恭说:" 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事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这是多么有趣的故事。

程门立雪,也是非常感人的故事。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担心惊动打扰老师,就在门口静候,没有吵醒先生。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还有一种解释成语的方法,那就是歇后语。我们研究歇后语的人有很多,只说这是为了幽默,却忽略了歇后语的语言形式是源于口头注解的需要,说明我们太学院化。比如手拿鸡蛋走滑路——提心吊胆,乌龟看青天——缩头缩脑,万岁爷掉在井里——不敢劳驾,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为了说个成语,又怕别人听不明白,就先加上通俗的说明,就让语言走向了口语化,通俗化。多么有趣!

成语易记易学,雅俗共赏,是因为许多成语是以常用词,常用字为基础构成的。我们可以做一个游戏,试说出含有数字的成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两、千、万

一帆风顺 二虎相争 三番五次 四平八稳 五角六张 七拼八凑 八面玲珑 九九归一 十全十美 两相情愿 千锤百炼 百发百中 万众一心 千言万语 万象更新

与人体相关的成语:

手足无措 手舞足蹈 耳聪目明 心旷神怡 胸有成竹 眉目传情 眉清目秀 虎背熊腰 心旷神怡 脚下生风 唇亡齿寒 怒发冲冠 没心没肺 肝胆相照 口若悬河 钢筋铁骨

含有季节的

春满人间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春白雪 一日三秋

含有生肖和其他动物的

牛鬼蛇神 生龙活虎 龙凤呈祥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狡兔三 兔死狐悲 兵强马壮 杯弓蛇影 獐头鼠目 狼狈为奸 狗仗人势 猴年马月 凤毛麟角 独占鳌头

呆若木鸡 白云苍狗 打草惊蛇 悬崖勒马 顺手牵羊 鹤立鸡群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瓮中捉鳖 对牛弹琴 指鹿为马 鱼目混珠 一箭双雕 蜂拥而至 爱屋及乌 鹏程万里 狼吞虎咽

含有地理名词的

山呼海啸 五湖四海 江山多娇 百川归海 山寒水冷 虚怀若谷 百川归海 川流不息 百舸争流 水到渠成 高山流水 四海为家 海枯石烂 山盟海誓 青山绿水 海底捞针

含有植物的

十年树木 树大根深 草长莺飞 种瓜得瓜 奇花异草 打草惊蛇 火树银花 独树一帜 空谷幽兰 指桑骂槐 柳暗花明 风吹草动 花红柳绿 五谷丰登 铁树开花

与气象有关的成语

风花雪月 风餐露宿 雪上加霜 风驰电掣 玉洁 冰雪聪明 望风而逃 捕风捉影 冷若冰霜 血雨腥风 大浪淘沙 风调雨顺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未雨绸缪 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烘云托月 过眼云烟 孤云野鹤

以上这些方面都是与日常生活有特别密切关系的事物,这样的材料构成的成语自然产生了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效果。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了几百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那一定能够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且显得很高端,大气,上档次。

第二节 故事犹如此,新图更可怜 成语的故事性

中华成语有很多本身就包含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如 三顾茅庐,完璧归赵,大义灭亲,邯郸学步等,有的是来源于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 笑话 名人轶事,如开天辟地,愚公移山,无缝天衣等,我们在学习成语时就会将这些文学作品引入语言环境。

点石成金来源于神话传说。一个人特别贫穷,一生虔诚地供奉吕祖,吕祖就是吕洞宾,相传是道教的先祖。吕洞宾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看见他家只有四面墙壁,非常贫苦,不禁怜悯他,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 石头立刻变化成了黄金,说:你想要他吗?
那个人又拜道:不想要。
吕洞宾非常高兴,说:你的确能没有私心,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
那个人说:不是这样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
吕洞宾忽然不见了。

晋朝的旌阳县曾有过一个道术高深的县令,叫许逊。他能施符作法,替人驱鬼治病,百性们见他像仙人一样神,就称他为许真。一次,由于年成不好,农民缴不起赋税。许逊便叫大家把石头挑来,然后施展法术,用手指一点,使石头都变成了金子。这些金子补足了百性们拖欠的赋税。

现在用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也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也指对人稍作指导,就可以让他幡然醒悟。

大义灭亲是个历史故事。出自《左传 隐公三年》故事说的是:春秋时代,州吁是卫庄公宠妾所生的儿子,卫庄公非常溺爱他。卫国大夫石碏曾规谏庄公不要宠坏了州吁,但庄公不听劝告,因此养成州吁傲慢奢侈的个性。石厚是石碏的儿子,他与州吁交往,石碏虽然加以禁止,不过却禁止不了。后来,庄公去世,卫桓公继位,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州吁杀了卫桓公并自立为王,因而引发人民不满。州吁因无法稳定卫国民心,石厚便去向他的父亲石碏求教,如何才能稳定人心,巩固王位。石碏说:“诸侯登位应得到周王的许可,所以去朝见周天子,那么王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怎样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碏说:“陈桓公正得宠于周天子,现今陈国和卫国的关系也很和睦,所以如果去拜访陈桓公,请他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可以见到。”于是,石厚就跟随州吁前往陈国。

此时,石碏暗中派人告诉陈桓公说:“卫国国土狭小,我年纪老了,也无法有什么作为。州吁和石厚这两个人,正是杀害卫国国君的凶手,请求陈国趁机处置他们吧!”陈国人就把州吁和石厚抓起来,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他们。卫国的文武百官都说:州吁弑君篡位,罪该万死,应该处死。石厚只是帮凶,可从轻发落。石碏说:州吁该杀,石厚虽然是我的儿子,但没有他帮助州吁,州吁也干不出来,所以他也该死。我不能因为他是我的我儿子而偏袒他。

于是卫国派遣右宰丑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则派自己的家臣獳羊肩前往,在陈国将石厚杀死。。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写完了这段历史后,称石蜡 为大义而灭亲(为了维护君臣大义,不顾亲属之情,坚决把儿子杀掉)。后人常用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或国家,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有的制裁。

东施效颦:【播放视频】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做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兔死狐悲,这是个很感人的故事。从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为对付共同的敌人――猎人,彼此联盟发誓,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一天,当他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不料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险遭不测。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有个长者经过,看见狐狸在兔子旁边哭泣,觉得奇怪,就问狐狸哭泣的原因。 狐狸悲哀的说:"我和兔子同样是微小的动物,是猎人捕猎的对象。我们相约共同对敌, 共生死,同患难。现在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的死亡。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伤心哭泣呢!" 长者听了,叹着气,说:"你为这样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

这样的童话故事,说明同类相怜,因同类的命运而感同身受。但是我们不能用于褒义。狐和兔在童话里形象不大,常常被比喻成狡猾和卑微的形象。

拔苗助长,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比喻做事求速成并不错,错在不能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这么简单的情节,能让你笑,笑过之后又让你深思。孟子是为了说明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要种秧苗,不能犯两种错误;一是不闻不问,袖手旁观;一是违背客观规律,以意为之。如果我们做得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总多原因中一定有一条,那就是不明白顺应事物的规律做事的重要性。种田、放牧、种菜、学艺、做官、打仗,也包括管理国家大事,都要因势利导,不能主观随意。

“肝肠寸断“源于一个传说,是个通俗的成语,却有着让人撕心裂肺的故事。形容极度悲伤或者极度思念之苦。这是一则古老的传说:恒温入蜀时,部将在三峡到一只小猿。老猿失子后缘岸哀号百余里紧追不放,终于跳上船,当即气绝身亡。破腹一看,老猿肠子已经痛断成一节一节的。尔后,人们经过三峡,就会听到高猿长啸,属引清远。人们用惯了这个成语,也应该知道这最有人情味的典故,却是源于一个动物故事。后人运用这个故事很多,但是成语处出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于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三、诗成寄于我,锵若金和丝 ----- 成语的诗趣

1、成语中含诗句

说成语是有诗意的,并不难理解。因为许多成语里游离着诗的词句样。如楚辞,汉诗,古乐府南北朝诗歌,隋唐以后各家诗作的名句,都是在一种特别的流传中进入成语。它不仅保有诗的片段诗意,还能够让人想到原诗的意境和哲理。

山重水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万紫千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得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石破天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春色满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上面是一些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唐诗中产生的成语最多。宋诗也很美,却比唐代出现的成语少。为什么呢?这主要因为成语中多律句形式,也就是说律诗中的诗句容易被我们今人记住,从而传承一些比较浓缩的成语。词作中散文的句子比较多,律句就少。那么,宋诗保存的比唐诗多得多,他们有诗人七千多家,存世有二十多万首,远远超过唐代保存的诗。宋代的诗也有很多律句但是唐在先,宋在后,宋代的人们好用典,所用的成语很多是从唐人来的,他们不幸生在唐以后,写诗比较容易用前人的现成成语。严羽批评黄庭坚和江南诗派是 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这正好是宋人的特点。所谓才学就是引用别人的东西多。

2、成语有诗的抒情性

抒情性是指这样的一种语言形式,他不同于一般的零度感情的叙述事实,而是要在叙述事实之外加上一种情感认定,就是语言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诗意,正是体现于它褒贬分明,能引起人们的爱与类似的情感。他有诗的抒情性的特点,表达得感情充满诗味。

山高水长表示热爱和尊敬。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来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唐代刘禹锡的《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他是真说山水的。宋代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里用了比喻义,说的是人的风度。

白日做梦表示空洞的幻想,大白天不睡觉就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

明代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揭竿而起表示正义的起义和抗争,砍树干到武器,举起竹竿挂上旗帜,起义反抗。出自汉代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成语中包含有迅疾起事的色彩。

借刀杀人是指诉一种用计杀人的行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杀人。这个成语不能说是贬义,因为它只是说出了一个计谋,至于用于什么对象,只看是什么目的了。

纸上谈兵,是形容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指挥战斗,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成语中有对空谈的批评之意。

阴差阳错表示生活中一些完全无奈的情景,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乘风破浪表示有准备也有机遇地做事。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苦难,奋勇前进。

所有事例都说明了,成语是最集中表达一种典型性的,或者叫类型性的情感。为了加强情感的表达,成语经常使用夸张,比喻,对比,对偶,叠字的手法。

夸张的成语,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说话的力量的手法,用夸大或缩小的词句来形容事物。这一类的成语有:怒发冲冠,一日千里,百发百中,惊天动地,雷厉风行等。

比喻的成语,是对形象意义的感情附加和强调。就是一熟悉的形象和语言说明不熟悉的事物和概念。这类的成语有:胆小如鼠,红叶似火,高手如林,门庭若市,风驰电掣等。

对比的成语,实在语义对立中强调表义的鲜明性。如:生离死别,苦尽甘来,无中生有,虎头蛇尾等。

对偶的成语,是词素的音韵,词性两两相对,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对比。他是汉语独有的语言特点。这类成语有:旧愁新恨,声东击西,明枪暗箭,弃暗投明,取长补短,厚今薄古等。

第四节 窘步同行乐,遵文互屡看 ---- 成语的互文性

先说什么是互文。汉语语言的互文性,从理论上说,是指在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前后词语相互呼应,在意义上相互补充,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练的遣词造句的方法。就是上文包含着下文里出现的词语,下文包含着上文里出现的词语,这样彼此包蕴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参互成文的语言现象,称为“互文见义”、“互辞”、“互言”、“互义”、“互文相备”简称互文。在乐府诗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都是互文。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说秦时的明月和秦时的关,汉时的明月和汉时的关。杜牧《泊秦淮》中烟笼寒山水月笼沙,刘禹锡《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都是互文。

这其实就是一种简省的语言方式,其实一点也不神秘。你死我活这个成语就是用了这种方法。其中的你中含有我,我中含有你,死中含有活,活中含有死。这个成语是这样演变来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死,不是你活就是我活,你死我活。我们口语中就经常使用互文。如俗语“张家长,李家短,”不是张家只有长,李家只有短,而是说张家的长短,李家的长短,也就是别人家的长长短短,是是非非的事情。

互文也常见于汉语成语中 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主谓 +主谓”的形式,如莺歌燕舞、峰回路转、鬼使神差、龙腾虎跃、珠联璧合、拳打脚踢、手舞足蹈、山呼海啸等

也有主语+形容词谓语形式,如山清水秀、风调雨顺、人困马乏、兵荒马乱、心狠手辣、人寿年丰、桃红柳绿等

第二种:动宾+动宾形式,每个成语都有两个动词和两个宾语。两个动词各带宾语,分别跟另一个宾语发生支配关系。如排难解忧、避实就虚、吞云吐雾、呼朋引类、安邦定国、调兵遣将

动宾+动宾 形式中的宾语也有用形容词,两个动词共用两个宾语,宾语是形容词,形成互文。如欺软怕硬、挑肥拣瘦,去粗取精.

第三种,偏正+偏正的形式,两个偏正结构并列而成互文。如青山绿水、真才实学、花拳绣腿

也有两个状语+两个动词组成的互文如冷嘲热讽、精打细算、精雕细刻,轻描淡写,深谋远虑等,都有两个形容词共用两个动词。这样两个状语就双关了两个动词,简约而生动。即以“冷嘲热讽”为例,不是说嘲弄是冷的,讽刺是热的,其实就是冷一句,热一句的进行嘲讽。

互文的形式还有很多,理解这样的成语就必须注意那些“共用成分”的相关。了解这些知识的好处是,一来增加语言的魅力,以提高文学兴趣;二来也能帮助我们从科学的意义上了解语言结构,从而正确使用成语。

如清华大学的校名就是从水木清华成语中取出两个字精华为校名。水木清华就是水清木华。清华大学原址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至今清华园的工字厅后面的匾额上还有“水木清华”四个字,两边的对联很有讲究“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来去澹荡洵是仙居"

水木清华四字也有典可查,是出自晋谢叔源的《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这字为澄清之意,因工字听后有池,故有谢氏诗句,题为水木清华。这个校名既能够表明园林的清幽美丽,又堪比人才如花木葱茏,蓊蓊郁郁。  

第五节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成语中谜语

在民间,为了记住一些成语,人们创造性编出成语谜语,也是个有趣的创造。

例如:泵----水落石出; 雨披----一衣带水;

----半推半就; 胜境----不败之地;

----有声有色; 齐唱----异口同声;

----纵横交错; 卧倒-----五体投地;

虫入凤山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大雨落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风花雪月

正确使用成语

(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例释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

(1)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

(2)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

(3)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

1、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2、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这里错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使用对象、色彩均不当。】

  3、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不是“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的意思。】
  4、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齿。【“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句中错误地理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此外如 “安步当车”“罪不容诛”“文不加点”“差强人意”“首当其冲”“不刊之论” “明日黄花”“七月流火”“久假不归”“不可理喻”“不足为训”等等,也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需要准确理解和运用。

(二)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例释

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例如:

1、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不用来形容花木。】
2、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这里说的是北方大草原,不恰当。】
   3、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抛砖引玉是谦辞,多用于自己一方,用在这里颠倒了主从或尊卑关系,显然不正确。】
   4、《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是被全球艺评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只可指人,不能指其它的。  

5、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相敬相爱,关系融洽。】
   6、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又会东山再起。【东山再起是说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东山再起是指再度任职,或比喻失势后重新任职。它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三)褒贬误用类的成语例释

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例如:
  1、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重整旗鼓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不作贬义用。】
  2、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指的是没有不干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用在年轻的科学家身上,显然是不够恰当的。】
  3、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赶过去,多含贬义,用来说明艺术爱好者,是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4、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句子的意思是说辛弃疾笔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而翻云覆雨是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这里显然是误用。】

(四)容易造成词义重复的成语例释

  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就要和句中其他词语相搭配,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例如:
   1、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后面不能再用“笑起来”。】
   2、江姐不幸被捕,虽全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遍体”与“全身”重复。】
   3、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记忆犹新”指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晰,就像新近发生的事情一样。“还”与“犹”的意思重复。】
   4、你就别再为难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指难以言说的苦衷,“苦衷”与“隐”重复,应删掉“之隐”或“的苦衷”。】
   5、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涂炭”形容在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指老百姓,成语前不能再加上“人民”。】
   6、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当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与句中“自己”重复,可将其后“自己的成绩”删去。】
  

成语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