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三国电视剧比较Microsoft Word 文档

发布时间:2012-10-30 08:13:55

1994年,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新版旧版)(以下简称旧《三国》”)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一时间,看三国品三国成为老百姓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201052,同样规模宏大的新《三国》亮相天津、重庆、安徽、江苏四大卫视,在迅速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争议之声也纷至沓来。有留在人们心中的经典旧《三国》作对比,新《三国》自然而然遭遇了众多指责,但是无论如何,新旧《三国》相差了16年时间,16年沧海桑田,两部大制作身上的时代烙印,彰显了不同年代的审美变迁。

  概而言之,旧《三国》的拍摄有着严肃的官方背景,其普及传统文化的目的甚至带有政治任务的色彩;而新《三国》则是消费时代娱乐资本运作的一个成果,历史在这里更多地成为人们娱乐和消费的对象。两部电视剧因而也体现出了鲜明的审美风格的差异。

  据官方统计,旧《三国》当年在全国收视率高达46.7%,超过了《新闻联播》。新《三国》收视率究竟能达到多少?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叙述视角———

  旧《三国》:强调拥刘反曹立场新《三国》:以曹操为主线

  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有明显的拥刘反曹色彩,旧《三国》强化了这一立场,并且通过剧情逐步揭示了拥刘反曹倾向的形成原因,它之所以倾注满腔热情于刘备集团一方,并非因为刘备是正统的汉室宗亲,而是因为刘备一方寄托了行仁政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美好愿望,表现了君臣相亲、兄弟相谐的伦理道德,体现出仁君、贤臣、义友的理想人格。因此,从一开始,旧《三国》就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刘关张的认识过程,并对桃园三结义进行了重点描述。因为拥刘反曹的立场,旧《三国》的编剧也将诸葛亮的隆中对作为全剧的总纲和结构枢纽。第一部分从《桃园三结义》到《中原称雄》是隆中对提出的背景和客观依据;第二部分从《跃马檀溪》到《割须弃袍》是隆中对先取荆州为本策略的实施;第三部分从《张松献图》到《水淹七军》则是隆中对后取西川建国策略的实施;第四部分从《安居平五路》到《鞠躬尽瘁》是隆中对南抚夷越,北图中原策略的实施;第五部分写诸葛亮死后,由姜维继承其遗志率兵九伐中原,仍是隆中对图中原策略的继续。五个部分在隆中对这一总纲的统摄下,浑然自成一体。

  而新《三国》则以曹操取代桃园三结义的开篇,有网友认为,一心一意为曹操正名的新《三国》,简直变成了《曹操传》,而刘关张却变成了跑龙套的。在新《三国》中,《桃园三结义》只有10秒钟左右,网友因此开玩笑,“‘桃园三结义像是插播在《曹操传》中的广告。不过也有网友表示,从汉魏的历史发展看,曹操对统一北方的作用很大,曹操视角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对于这一叙述视角的转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作璋认为,作为电视剧而言,主线的变化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看待历史的不同角度而已。新《三国》转到曹操视角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陈寿的《三国志》就是从曹操视角出发的,曹魏是汉代之后的正统。当然,旧《三国》以刘备为主线也没有错,因为它基本上是根据《三国演义》来拍的。

  台词———

  旧《三国》:原汁原味的半白文言文新《三国》:穿越和雷人并存

  旧《三国》中,编剧对语言的处理比较合理。原著是历史演义小说,历史事实的客观叙述是必不可少的,在某种程度上,原著语言的生动性稍嫌不够。电视剧把原著叙述性的语言转化为可视听的人物对话和动作,将原著史诗般典雅的语言翻译成具有审美力的戏剧语言,同时又不损害原著语言的魅力。旧《三国》的编剧在具体操作时,每集开篇用旁白,结尾用画外音叙述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人物对话则文白杂用,基本保留了原著的语言特色,又保证了绝大多数普通观众能听懂。它最为人称道的是呈现了小说半白文言文的语言风格。

  而在新版《三国》中,人物的语言和台词则比较现代,文言文对白较少。有网友表示,在新《三国》中,有些台词对白存在硬伤,不够严谨———比如,董卓手下之人,动不动就自呼奴才遵命,据知那时还未有奴才一词,因此三国剧看起来像清朝剧;三国的公孙瓒,竟然念出唐朝诗天下谁人不识君;武将出身的董卓一口一个咱家,自称跟身份不符。另外,网友认为,现代白话取代文言文对白,有时角色嘴里说的话太不搭调了,有点雷人。比如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后还呼呼大睡,令陈宫非常不满,他举剑欲杀曹操,但最终未能下手,愤而把剑插在桌子上离去。第二天曹操醒来,看了桌子上的剑后说:要杀便杀,何必犹豫,把自己搞得那么痛苦!陈宫自愿跟曹操之后,两人一段对白也很搞笑,陈宫说:我的蛐蛐是多么有情有义,我现在是多么怀恋他们。曹操则说:但是你却抛弃了蛐蛐,跟了我!曹操伤心家小被杀:伯父,不是阿瞒害了你,是这个乱世害了你呀。而张飞骂人也被指雷人,时常一口一个鸟人,文言文骂词变成白话粗口之后,十分穿越,如张飞与刘关二人讨论袁绍是否给军粮,袁绍那厮如敢赖账,我拿大耳刮子扇他。此外,剧中诸如听你这话不像是逃亡的罪徒,倒像是明天的帝王满座大丈夫尽作女儿态小的叫人给打了,他们使大耳刮子打的小的人世之间,凡是美轮美奂之物,大多都是徒有其名,而真正的绝品却总是朴实无华等等,网友均觉十分穿越雷人。

  节奏———

  旧《三国》:平稳舒缓新《三国》:快速紧张

  节奏是电视剧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剧作的节奏主要由画面本身的内容、镜头的长短和组接、声音的韵律、色彩影调的变化、特技的运用等因素决定。旧《三国》是历史正剧,总的风格端庄、凝重,所以它的总节奏平稳舒缓。但总节奏的平稳并不意味着波澜不兴,大惊大喜构成的戏剧冲突,大疑大决组成的情节流程,大急大慰形成的感情波动,决定了它的分部节奏也有大起大伏,有缓急、动静、快慢的变化。从电视剧播出的效果来看,编导充分利用音乐、美术、声音、光线等技巧,使全剧笼罩在一种深沉、悲壮的艺术主旋律之中。片头、片尾歌无论是词曲还是演唱都极好地服从了主旋律的要求。战争场面异常壮烈,也增强了全剧的悲剧色彩。

  而新《三国》为了适合现在观众的欣赏口味,明显加快了节奏,一些和情节线索无关的历史感慨被舍弃,情节发展环环相扣,快速紧张。从播出效果看,快速紧张的情节增加了电视剧的可看性。

  风格———

  旧《三国》:端庄凝重、悲怆有力新《三国》:偏重情感武侠

  旧《三国》的总体风格无疑是端庄而凝重的。这种风格在其音乐中就能得到鲜明体现,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曲调典雅,意境悲壮。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多么感慨苍凉,却又始终充满对未来的向往,也体现了浓烈的历史悲怆意味。

  新《三国》中,大大增加了剧中人物的感情戏,导演不仅让吕布和实施美人计的貂蝉有了真爱,还让刘备和孙小妹有了真感情,曹丕赐给司马懿一个婢女,老夫少妻竟然恩爱得堪称决绝。新《三国》的片头曲《还我一个太平天下》高亢雄壮,而片尾曲《英雄往来天地间》回肠荡气,但熟悉老版的观众在网上发帖,称更喜欢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和毛阿敏的《历史的天空》,而有观众也表示对新版《三国》在男女感情上的处理担心,会失去老版《三国》厚重的历史味道。

  另外,新《三国》与历史剧动作戏的写实风格不同,大量借鉴了武侠剧的风格,刀剑出鞘都会发出金属般的碰撞声,而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前,华雄曾用刀尖挑飞一将,将刀插入地面,看着对手掉落,并挂在刀上的夸张镜头,这种武侠风格也增加了电视剧的观赏性。

  拍摄背景———

  旧《三国》:文化界大工程新《三国》:娱乐资本大运作

  旧《三国》剧组始创于1989年,拍摄历时4年,到1994年才首播,它被当时的广电部副部长王枫称为北京亚运会后文化界最大的工程。据旧《三国》总导演王扶林回忆,制片主任任大惠找到我,代表领导要我出任《三国演义》的总导演。按照王枫副部长的主意,这次不由我来点名点将,而是集中优势兵力打硬仗,在全国挑选5位名导演加盟。旧《三国》剧组采用的是总导演负责下多导演分工合作的方式,除了总导演王扶林,这个导演班子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一批电视剧导演人才: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正是他们共同铸造了旧《三国》的精魂。旧《三国》分五个剧组拍摄,各剧组在不同时段、不同地方,动用群众演员数量(包括正规军队)总和高达40多万,可谓空前绝后。拍旧《三国》因此也成了一种领悟民族精神,学习弘扬传统美德的理性活动。

  新《三国》则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制作中心策划立项,由数家实力影视制作机构联合出品,在众多娱乐资本的运作之下,增强娱乐性、观赏性也成为新《三国》一个重要的诉求。导演高希希曾执导《结婚十年》、《幸福像花儿一样》等电视剧,他的每部作品都有着很高的收视率,他也被赞为收视保障,他拍摄的作品囊括了包括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电视电影百合奖、电影华表奖几乎所有重要奖项。多年的热播剧导演身份,让高希希对当下观众的观剧心理了解得非常透彻,因此在拍摄新《三国》时,高希希加入了大量战争特技和爱情故事,以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

新旧三国电视剧比较Microsoft Word 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