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9 17:28:33

英语专业学生三位一体式培养模式的探析英语专业学生“三位一体式”培养模式的探析“三位一体式”是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和传输中国文化精髓能力的创新性培养模式,它旨在开启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性、挖掘学生翻译中国经典作品的基本能力。此模式的实施贯穿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XX级英语翻译专业《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在实验班和普通班进行的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和测试,数据表明实验班学生在新模式运行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且体现了此模式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三位一体式”跨文化交流思辨文化自觉性传输文化精髓在大力提倡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形势下,我们不仅要对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要对外传输中国文化精髓。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尤其是翻译专业的学生,更应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文化传播的能力融为一体,积极思辨和体认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觉性,提高自身的综合英语水平。“三位一体式”培养模式就是基于这一时代要求的大气候和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小气候创建而成,它彰显了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融入英语教育的创新性理念。一、“三位一体式”培养模式是适应新形势发展、深化外语教育改革的一种探索我国将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纳入文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之一,另外,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在异质文化的课程学习中,应该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差异文化的灵活性,坚持不懈地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使本土文化的传承和西方文化的认知共同推进、两相并举。(一)培养英语翻译专业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时代使然跨文化交流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是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的。由于communication在汉语中可翻译成“交流”“传播”“交往”“交际”等不同词汇,所以,在汉语翻译中的“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交际”共指同物,它们都是指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而进行的交流。1
多元文化和多语社会的世界格局不可抗拒,使得跨文化交流不再是人们选择或不选择的自由,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学者萨默瓦(20XX)指出,文化是动态系统,并非存在于真空中,而是易于变化的;文化变化的途径是:革新、传播和同化。由此可见,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必须顺应文化发展的潮流,我们应该深刻体会交流双方所处背景文化正经历不断丰富和变化的过程,在我们增进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应该克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交流困难,消除交流中可能产生的矛盾或冲突。(二)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外语专家大力提倡的教育目标之“CriticalThinkingSkills”这一术语在西方被广泛使用,在国内有人把它翻译成“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是,语言学家文秋芳将其翻译成“思辨能力”。何其莘和专家们于1999年发现,外语专业学生患有思辨缺席症,需要引起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这一发现引起了我国外语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国内语言学家文秋芳(20XX、黄源深(20XX、李莉文(20XX、孙有中(20XX)等都在英语专业学生“为什么需要”和“怎样”培养思辨能力的问题上进行了相关研究。由张汉熙、王立礼主编的《高级英语》是我国大学高年级英语教材,20XX王立礼将《高级英语》第三版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更新和补充,使西方经典作品和时代新作并存,并注入了新的文学审美体验、情感塑造和心理感知的信息和素材;她将教学目标明确定为:继续并深入文化内涵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教材中专门设置了训练学生进行思辨的练习环节,在阅读材料后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配套思辨题,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和阅读练习联系起来,积极思辨,拓展思路,从而以多维度或多层面的视角,挖掘信息内涵和所给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开启并逐步提高体认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文化自觉性。(三)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传输中国文化精髓”的能力有助于避免本土文化的缺失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让世界了解中国、让文化走出国门,体现我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及作用已是大势所趋。自从20XX年以来,我国在借鉴英、法、德、西班牙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海外2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