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发布时间:2018-09-16 06:24:50

第一章

、地理位置

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罗山县境内,总面积61.5平方公里。 东距合肥300公里,南距武汉150公里,西距信阳市38公里,北距郑州32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西距京广铁路和107国道40公里,东距京九铁路50公里、开武公路28公里,北距沪陕高速、312国道30公里,距南信(阳)叶(集)公路10公里,南有旅游公路与鸡公山相连,京港澳高速公路从灵山脚下通过并在灵山镇留有一出口,景区南边的另一出口鸡公山站开放,罗山、伍家坡、鸡公山、大悟、信阳常有公交车来此,交通条件便捷。

二、历史沿革

灵山,最早叫八山,源于八座主要山峰。其最高峰叫霸山,海拔827.7米,古人误以为此峰为县境最高峰之故。因音近,后八山被混称为霸山。此山每有云气覆顶必雨,验之信然,其中一次高峰叫小灵山,因其山脉走向、峰峦气势极似释迦牟尼成佛的印度天竺灵鹫山;又因史书记载灵山“有求必应,每云必雨,验之信然”,前来感受灵山道法的人,都能沾些灵气,因而被传颂为神奇仙山、灵验之山。

灵山旧有“七寺三庵”,其中灵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灵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辈出,名播海外。千百年来,“灵山三奇”——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明太祖朱元璋三上灵山,开大明三百年基业,敕封灵山为“皇山”、灵山寺为“ 国庙”、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御赐半副銮驾、金瓜、斧钺,亲笔御题“圣寿禅寺”匾额。清康熙51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成为印度佛教界一代宗师。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拜谒灵山寺杲英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僧住持释大慧经常云游豫鄂两省,弘法利生,普施法雨,并结缘共产党,1944年为掩护地下党重要成员遭国民党军队枪杀,被誉为“现代济公”和“红色和尚”。灵山寺现代高僧释无烦,1996年圆寂火化时,惊现700多粒舍粒子和七彩舍利花瓣。

灵山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鸟类保护区于一体。1994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被河南省旅游局列入全省首批旅游景区(点)之一,颁发了经营许可证,统一对外开放。1999年,《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豫政文[1999]236号),正式出台实施,规划总面积为61.5平方公里,含六大景区(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金顶景区、龙牙寺景区、龙凤祥林景区、九里落雁湖景区)。20077月,获得国家旅游局创AAAA旅游区验收,并颁发证书。
三、自然环境

(一)地貌

通过燕山运动,本区完全形成南高北低、岗川相间的阶梯状现代地貌。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以灵山为主体,群峰耸立。自然平均坡度约为2‰,最高峰灵山,海拔高度827.7m,最低处在山前一带海拔122.4m,绝对高差达705.3余米。灵山西坡为信阳县,主峰与东坡属罗山县,山体面积40多平方公里,主峰西侧和北侧山势陡峻,主要景物分布在山东半坡上,峭壁与幽谷并存,深谷布满茂密的森林与千奇百怪的巨石,洞穴景观繁多,成为各个景区的重要组景要素,是河南主要的旅游胜地。

(二)地质

1、地质构造

风景区地处秦岭地层区桐柏大别地层分区,又属于华北和华南地层的过渡类型,地层简单,具有一新一老的地层特征。在30亿年前为浩淼的海洋,由于14亿年前中元古界秦岭地区隆起,本区地壳整体上上升,形成统一的中朝准地台陆壳。

区内第四系广泛分于山间盆地、山前洼地、沟谷河流两侧沉积,类型复杂,具冲击湖积物特征,厚度2~50m,中生界的垩系分布在龟山梅山断裂以北地区,厚度1620m,地质年龄为9000万年,中元古界信阳群分布于龟山、梅山断裂以南,厚度5860m,年龄为14.1亿年。下元古界苏家河群,其年龄为14.1亿年。太古界大别群,分布在豫、鄂交界外,约29亿年。

本区分布大小断层4条以上,主要为龟山梅山断层、涩港黾城断层、杨唐断层等。涩港断层分布于小黄河谷。风景名胜区以上断层成“井”字形围合。历史上没有地震记载。

2、工程地质

区内岩石类型有两种:即灵山复式花岗岩基与鸡公山混合花岗岩。

灵山复式花岗岩体是四次侵入活动的产物。它包括第一次侵入的柳林岩体;第二次侵入的李家寨岩体;第三次侵入的香炉寺、黄山寺明月山、白云寺等岩体;第四次侵入的田山岩体、尚畈岩体、灵山岩体与区域地层走向一致,呈西北或近东西向产出,总面积124平方公里。区内中粒花岗岩与细粒花岗岩分布很广。

(三)水文水质

1、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泻

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处在大别山分水岭上,灵山南坡之水均汇九里水库,北有小黄河为淮河支流。小黄河流域面积796平方公里,上中游有境内最大水库石山口水库,流域面积306平方公里,最大库容3.5亿立方米。九里水库(界牌水库)总库容81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20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138.3m,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为景区最可靠的水源。

地表水多来源于降水,年平均降水总量为1.28亿平方米,最大降水量年份是1954年的2235.6mm,最小年是1966年的776.3mm。降雨多集中于夏季,秋季干旱。因而形成旱涝不均。景区九里村以南之水入嬛水,复入淮河长江。九里以北小黄河及其沟谷溪流汇入小黄河之后,入石山口水库,复入淮河。年平均径流量为0.446亿立方米,径流深平均值为493.15mm全区汇水面积为90平方千米,核心区为14.4平方千米。

2、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质

1)地表水水质

有关单位曾对灵山的水质,进行过分析,结果见表1

1

水矿化类型为---------

水质为中性低矿化度淡水。其中氟和汞含量偏高,其他矿物质均在一级饮用水指标范围内。水中缺碘,只有0.8~2mg,完全符合国家二级饮用水水质标准。

2)地下水水质

水质化验结果见表2

2

水化学类型为------型,水质为------水。

(四)土壤

本区受成土因素的影响,山地土壤分为黄棕壤、石质土、粗骨土和水稻土七个土属四大土类。土壤垂直分布规律为黄棕壤(海拔600~840米)、石质土(海拔300~600米)、粗骨土(海拔200~300米)、黄棕壤性土(海拔150~200米)、水稻土(海拔100~150米)。灵山主体土壤垂直分布与王坟顶山相同,差异在50米范围内变更。黄棕壤性土处于两主体山脚坡度小于15°的部位,地势低平,水源充沛的山脚洼地,冲及冲旁,为水稻土,在冲下水库及塘近处为潜育型水稻土,冲上为潴育型水稻土,灵山寺以上为硅铝质粗骨土、硅铝质石质土中当及中当以上为硅铝质黄棕壤。

土壤分布面积,以硅铝质黄棕壤土分布面积较大,高山区的中部以上,占74%;次之为泥质黄棕壤性土占10%,分布在坡度小于15°的山脚以下;再次为硅铝质石质土,占6%pH6.2,分布在没植被或稀树石质山地上;四为硅铝质粗土,占5.6%,与石质土相间分布,pH5.8,砾石含量高;五为硅铝质黄棕壤性土,占3%,分布在沟谷与山脚,pH6.5,六为水稻土,占1.5%,分布在山冲或冲旁,库塘下面等。

本区绝大部分山岭的母岩主体为花岗岩、片麻岩、砂页岩,次为浅粒岩,大理岩和角闪岩。

(五)气候

本区处在秦岭淮河一线的南部,为北亚热带的边缘,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夏季酷暑,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为15.1℃,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4874℃。年日照时数为2110.3小时,年日照率为48.5%,历年平均无霜期227天,结冰期57天。年平均降水量1208.7毫米,春季降水量平均数321.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6.6%,夏季降水量最大为550毫米,占45.6%,且降水强度又大,利于雨季造林和林木生长。但易于引起水土流失,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漫溢。

(六)植被

本区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共有维管植物1757841876种,其中蕨类植物142种,裸子植物21种,被子植物1716种。

依据《中国植被》及《河南植被区划》,灵山风景名胜区属于泛北植物区系,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地处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过渡地带,三方植物区系交汇,并容并存。

本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二级有瓶尔小草、水青树、山白树、香果树、独兰花等;三级有山木兰、天目木姜子、天竺桂、楠木、八角莲、红豆树、野大豆、青檀、紫茎、明光参、天麻等。

本区分成7个植被类型组,122个群系,约200个群丛。7个植被类型为:

1、针叶林:又分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针叶林,有11个群系,其中以马尾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油松林、黑松林分布面积较大。水杉林主要分布于马放沟中,其他均为零星分布。

2、阔叶林:又分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以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可分2个群系。其中以麻栎林、栓皮栎林、枫杨林、青冈栎林分布面积较大,其他均为小面积零星分布。枫杨林沿沟谷河川分布,枫香林、五角枫林面积很小,主要与麻栎林或其他树种混交,起到森林秋色、层林尽染的主要效果

3、针阔混交林:分5个群系,以马尾松、黄山松与栓皮栎、枫香、化香、槲等树种混交而成,它们在景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4、竹林:有5个群系,有桂竹林、毛竹林、淡竹林、斑竹林、阔叶箬竹林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山村四旁、山脚处,十分分散,毛竹林主分布在灵山北面水库旁林缘,丰富了景观。

5、灌丛和灌草丛:可分36个群系,主根黄荆灌丛、枸骨灌丛。荆条、酸枣、黄背草灌草丛。

6、草甸:分为15个群系,有典型草甸和湿生草甸,如狗牙根草甸、水苦荬、水苏、柳叶菜草甸等。

7、沼泽和水生植被:分22个群系,主要有香蒲、慈菇菱角等植物组成。

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林海松涛相陪伴,气象万千,步移景异。

(七)野生动物资源

灵山动物繁多而珍奇,有1901067种之多,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珍稀动物约50种。鸟类为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景区中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其核心区在风景区的放马沟一带。其中,白冠长尾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珍贵无比。

其他动物,尤其是大型动物,由于以往狩猎破坏,已经濒临灭绝,建立保护区以来,实行禁猎措施,大型动物的数量有所回升。本地区昆虫种类达到700种,其中珍稀特有种拉步甲,大紫蛱蝶,翠凤蝶等色彩绚丽,斑纹多变价值极高,在林中,田野上、花丛中,它们成双成对翩翩起舞,令人心旷神怡。

由上述调查分析得知,由于灵山生态系统内食物链完善,衔接自然、自成体系,故可断言,只要不妄施人为因素,这里的生态系统将会遵循客观的自然演化规律,自我完善,因而灵山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自然生产力,可观的开发前景,这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灵山的自然景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灵山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首先应着眼于保护生态环境。

四、区位分析

(一)自然地理区位

灵山位于河南罗山县南部大别山西部中段,距涩港镇14公里。南部在铁铺乡,北部和西部边缘部分在朱堂乡与信阳县境内。是第二、三地貌台阶过渡到中低山系构造侵蚀类型地貌。

(二)交通区位

灵山山风景名胜区交通组织分为两个层次:以郑州、信阳为中心的对外联系通道;对外交通中心与风景区之间的连接通道。

东距合肥300公里,南距武汉150公里,西距信阳市38公里,北距郑州32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西距京广铁路和107国道40公里,东至京九铁路50公里、开武公路28公里,北距沪陕高速、312国道30公里,距南信(阳)叶(集)公路10公里,南有旅游公路与鸡公山相连,京港澳高速公路从灵山脚下通过并在灵山镇留有一出口,景区南边的另一出口鸡公山站已经开放,罗山、伍家坡、鸡公山、大悟、信阳常有公交车来此,交通条件便捷。

(三)经济区位

全国范围内,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京广经济带,武汉经济圈交界位置,与周边发达区域人口与信息交流频繁,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区域范围内,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原城市群经济区的边缘,与豫北经济区、豫西经济区和安徽经济联系紧密,与郑州、洛阳、开封、焦作、新乡、济源、安阳、鹤壁等大中城市相近,是这些城市和地区人们休闲旅游度假的理想选择。在中西部地区,中原城市群是武汉、合肥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内城市群体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较强、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群。近些年,中原城市群、信阳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为灵山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经济基础和市场背景(具体数据见表34)。

3 河南省和信阳市经济发展情况

注:以当年价格计算。数据来源:《河南统计年鉴》。

4 2011年河南省和信阳市人民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河南统计年鉴》。

(四)旅游市场区位

从全国看,灵山风景区处于东西之间,山水峡谷、生态景观特色突出,与中原厚重的历史文化有机融合,集休闲娱乐、科研教育于一身,对国内、省内市场具有较大吸引力。

与周边省份比较。安徽以黄山风景和徽文化旅游为主,空间距离较远,但灵优美的峡谷景观、浓厚的宗教文化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湖北以神农架、武当山、三峡等旅游为主,缺少国家级鸟类保护公园,空间距离极近,灵山对此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以上基于资源比较优势进行的旅游吸引力评估,与近些年灵山的旅游客源市场发展基本吻合。由此,表明河南、安徽、湖北等省份是其主要的旅游市场区。

5 灵山风景区对周边省份旅游吸引力评估

6 20011年与2012年客源地市场排名

河南省目前拥有34个省级品牌的风景区,河南旅游空间结构为一心、两带、五区、六板块。灵山风景区是河南34个省级旅游品牌之一,河南生态旅游的杰出代表,五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别山山水生态旅游区的重点。灵山与河南省著名的旅游城市郑州、开封、洛阳在旅游资源上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彼此之间的通达性较好,旅游市场合作和共同开发的潜力无限。同时,灵山也靠近焦作、新乡、三门峡、安阳、鹤壁、许昌、漯河等大中城市,市场潜力较大。

大别山山水生态旅游区有省级以上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这些风景区的资源特征与灵山风景区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存在一定市场竞争。同时,这些风景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存在合作的潜力。河南省正在努力推动大别山山水生态旅游区走向有效竞合,相应的规划已经启动,这将有力促进灵山的旅游市场开拓。

信阳市,又名申城,位于河南省南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豫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信阳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是中国著名的宜居之城、旅游之城、创业之城,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地方。灵山风景名胜区是信阳旅游的重心,代表了信阳山水生态旅游、山水文化旅游的精髓。同时,信阳也是灵山重要、高档次的旅游服务基地,有效促进了灵山旅游业的发展。

五、风景区建设现状及分析

(一)交通

灵山风景名胜区内交通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京珠高速公路与内部旅游公路的建成,与原有山路、栈道及近几年修筑的游览步道连接,形成了以车行、人行、登山等较为完善的游览网络。车行道道路等级为7米柏油路。内部游览步道为1~3米宽的小路。

(二)旅游服务设施

目前,灵山风景名胜区年20万游客的住宿接待由信阳市、罗山县的酒店宾馆与风景区的家庭宾馆共同承担。全县宾馆、旅社200家,床位总数有15000张。其中县城60家,床位数有8000张。风景区内家庭宾馆25家,床位数有500张,宾馆床位数500余张,共计1000余张。家庭宾馆能够提供简单住宿和餐饮,补充了风景区的服务设施。但风景区内基本无高档次的居住设施、餐饮和娱乐设施,更缺少休闲保健等设施,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游览需求。

(三)给排水

1、给水

风景区内山泉旺盛,常年不竭,水质良好,经处理后完全可满足风景区内的生活用水和景观生态用水需要。。

2、排水

风景区的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风景区的污水排水系统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区收集和分区处理,在远离主要景点且不影响和破坏景观的地点,建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站,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风景区内的雨水可充分利用风景区内天然冲沟、溪流和有利地形,自流散排于沟谷、河道。

目前的给水、排水体制已不能满足风景区发展的需求,随着服务区的高速建设及风景区建设的高标准要求,对此将提出更高要求。完善给水、排水体系是风景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电力电信

风景区现在朱堂乡有35KV输变电站,在灵山村设了10KV配电所。

(五)消防

目前,在景区旅游村建设了应急广播;景区星级旅游饭店建立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在景区游人集中场所如游客服务中心、灵山寺、灵山塔院设置了消火栓系统、安全疏散设施,配备了消防器材;在各景点设置了消防器材。 六、对总体规划编制的回顾

(一)总体规划编制历程

灵山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鸟类保护区于一体。1994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以豫政(199443号文件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被河南省旅游局列入全省首批旅游景区(点)之一,颁发了经营许可证,统一对外开放。1999年,由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编制《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豫政文[1999]236号),正式出台实施,规划总面积为61.5平方公里,含六大景区(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金顶景区、龙牙寺景区、龙凤祥林景区、九里落雁湖景区)。20077月,获得国家旅游局创AAAA旅游区验收,并颁发证书。

《河南省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7-2010年)》规划范围基本上包括了含六大景区: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金顶景区、龙凤祥林景区、龙牙寺景区、九里落雁湖景区。

该总体规划对风景区的风景资源作了科学合理的景源评价,确定风景区的性质是:以一个以宗教游为龙头,生态游为延伸,红色故里游、豫楚风情游为补充;以野营观光、登山朝圣、科学探险、休闲度假、避暑疗养、水上运动等多种旅游成分并存的景区,供满足人们审美、科教、旅游、休闲等多种活动的省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二)对总体规划的基本评价

风景名胜区相关总体规划的编制及修订,对风景区建设、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适应了不同时期风景区建设的要求,规划确定的风景区性质、指导思想等为风景区的发展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规划对风景区风景资源做出了比较符合当时实际的资源评价,根据风景区现状提出了开发建设重点,加强了风景资源保护,强化景观特色与地域特性,符合整个风景区发展规划要求。

(三)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风景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灵山风景名胜区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在整个建设发展过程中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和改善,风景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道路交通初具规模。总体来说,风景区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强,风景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风景资源的开发未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直接影响到风景区的发展。

(四)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缘由

灵山风景名胜区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要求风景区必须有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满足目前风景区建设日益发展的需求。随着《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的颁布实施,对风景区总体规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灵山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没有编制完成符合相关要求的总体规划。同时,风景区性质、目标和定位都需要重新论证,以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发展,取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发展。因此,本次风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迫在眉睫。

(五)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重点

本次规划的修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以达到规划能指导风景区建设的发展,具有科学性、连续性、实用性。

1、研究确定风景区发展策略,把风景区建设成为国内外闻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2、研究确定风景区范围、性质、发展目标,使风景区建设科学合理并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取得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研究风景区中各个景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合理地划分景区。

4、结合风景区建设发展,完善风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使之开发科学合理并与风景区性质相适应。

5、研究风景区建设发展时序,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风景区发展相协调,合理引导风景区发展。

第二章 风景资源及资源评价

一、风景资源概况

灵山是一处自然条件优越、风景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区。它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具有综合性、多元性的特征。在自然风景资源方面,由山岳、水系、植被、动物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风景整体,这个整体中的各个局部,都具有相当高的科学与美学价值。在人文风景资源方面,由于它处在中原佛教文化圈的重要地位,历史跨度很大,文化积淀相当深厚,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都有所表现,特别是在这里发生的一些著名历史事件,如灵山旧有七寺三庵,其中灵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灵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辈出,名播海外。千百年来,灵山三奇”——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明太祖朱元璋三上灵山,开大明三百年基业,敕封灵山为皇山、灵山寺为 国庙、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御赐半副銮驾、金瓜、斧钺,亲笔御题圣寿禅寺匾额。清康熙51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成为印度佛教界一代宗师。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拜谒灵山寺杲英墓。此外,灵山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贺龙、徐海东、程子华、陈少敏等都在此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千年古刹灵山寺是新四军灵山会议旧址。灵山脚下的何家冲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僧住持释大慧经常云游豫鄂两省,弘法利生,普施法雨,并结缘共产党,1944年为掩护地下党重要成员遭国民党军队枪杀,被誉为现代济公红色和尚。灵山寺现代高僧释无烦,1996年圆寂火化时,惊现700多粒舍粒子和七彩舍利花瓣。它的文化内涵十分可观,历史价值高,辐射面大。

二、自然景观资源

(一)总体特征

灵山钟灵毓秀,有山、有水、有寺、有林、有泉、有鸟、有瀑布、有奇石怪洞。灵山水质清澈,秀色迷人,九里落雁湖碧波荡漾。灵山是鸟类的王国,蝴蝶的世界。与灵山紧紧相连的鸟类乐园——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仅有的两家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灵山的鸟,品种繁多,珍贵稀奇,鸟类245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39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95种,占河南省的79%,占全国的20%,在同一纬度或同一经度保护区中是最多的。蝶类99个品种,色彩斑斓,群起群飞,是真正的蝴蝶谷。

灵山集泰山之雄、庐山之幽、华山之险、黄山之秀于一体,山中奇石陡崖,别有洞天。灵山共有6大景区,108个景点,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和素有内陆秦皇岛之称的九里落雁湖都坐落在这里,是一处保存完好的生态旅游区。

(二)自然景观

从分区和局部来看,灵山风景区中的各个景点,都有自己的特色,现根据目前风景名胜区开发现状分别加以评述:

1、灵山寺景区: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主要景点5个,即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该景区以灵山寺为最,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深山古寺有“八绝”:圣寺、圣井、寺门朝东、半副銮驾、千年古银杏、晴雨林、僧尼同寺、现代高僧舍利子。这“八绝”为世上罕有的巧妙结合,实在叫人拍案叫绝。当然,本景区以朝圣为主要内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的完美无缺。有风景名胜区最大的释大慧墓塔与石塔林;无云降雨的晴雨林,神奇的的白马洞泉,春归叠翠峰,峰石集秀,松涛澎湃,百鸟争鸣,各具千秋。

2、逍遥洞景区:本景区南起灵山风景区大门,北至险石,西起垛石岭,东止狮子山,占地约13平方公里,特点是景点密集、丰富,内容齐全,以大自然景观为主,峰丛林立,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地貌,巍峨壮观的悬崖峭壁和嶙峋峥嵘的奇石险峰,妙不可言,风趣横生,有黾城遗址、逍遥洞、快活岭、险石、八仙宫、垛石岭、智慧老人等7个主要景点百余个景观。

逍遥洞景点位于逍遥洞景区的中南部,在冥厄寨的东侧山谷里。进山门走100米向右拐再走200米便到,点含逍遥二佛、石城、天山门,“福寿”石刻、神指撑腰石、海豚石、狮子石、断板龟、逍遥洞、鹦鹉石、中天门、金龟攀崖、玉甲穿山、月牙石、青牛云蹄、巨鲸出海、太白宫、天书石、仙人圃、通天门、金雀石、天梯石、逍遥亭、清风洞、犀牛望月山等景观,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险石景点位于逍遥洞景区的东北部,包括双象石、险石寺、险石、险石洞、猿山峰、一线天、金猪石、仙菇岭、九里云烟、劈破石、青牛洞、倒主石、云霄洞、红山古城墙等自然景观,奇、险、绝为其突出特色。

其中,“天下第一险石”位于逍遥洞北约3公里的山腰上,顺着龙溪沟上去,距沟口2公里的一山南坡就是。该石高约20余米,宽约10余米,重达数百吨。上大下小,立在与水平面成60度角的斜面山岩上,着力点与岩面的接触面积为0.6平方米,且中有空隙,实际着力点仅有三个拳头大小。该石又可称为天下第一奇石。说它奇,主要是因其造表奇特。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造型也不同;即使是同一角度,由于距离不同,你所看到的造型也不同。相传险石能“压山精而照镜”,是灵山的镇山之宝。

3、灵山金顶景区:南起九龙云瀑,北至小灵山北坡,东起狮子峰,西抵金顶,面积约9.8平方公里,含渡人舟、北垱、小灵山、金顶4个景点数十个景观。这里高峰入云,天山共色;灵岫阴云拥怀,云海极目;天崖绝洞,灵丹神草,扑逆迷离,实乃“欲界之仙都”。 雄、险、奇是该景点的特点。

灵山金顶海拔827.7米,是灵山群峰之首,古有罗山县最高峰之说,顶部为平台,面积3000余平方米。蹬上金顶,可观林海,看日出日落、京广铁龙;可赏灵岫阴云、雾松冰晶。灵山的云,美在姿色,奇在幻变、贵在灵异。有三种云:一日半山云;一曰过山云;一曰灵山卷云。谚曰:“灵山翻云皇城山接,有雨等不到天黑”。罗山县旧志也载:“灵山每有云气雾茫茫,不到一天的时间就会下雨。

金顶寺位于灵山主峰金顶的顶端,从灵山寺向上,需攀登10华里的山路方到。它属灵山寺所辖。旧时,因每逢久旱无雨时,人们埋怨金顶寺压住了灵山云眼,便将庙宇拆掉,所以虽历代修茸,仍屡建屡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重建简陋的寺院。1994年又重新建起大殿和偏殿。每逢三月灵山庙会,从灵山寺至金顶的山路上,游人如织。院里有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圆石,就是人们所说的金顶“定风珠”。因不管金顶风有多么大,都吹不灭这圆石上点燃的油灯。

4、龙凤祥林景区:在金顶景区以北,龙牙寺景区以南,面积6.4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4个:豆腐石、晒花女、黑龙潭、八姐宫。该区景观丰富齐全,生动而祥和,山低坡缓,分布有各种林型与草丛灌丛,百鸟云集,宁静清幽。晒花女景点位于龙凤祥林景区的北部,含晒花女、晒花洞、晒花石等景观。

豆腐石景点位于龙凤祥林景区的北部,含豆腐店(豆腐石、豆腐磨、豆腐缸、豆腐锅、豆腐千张、豆腐条、豆腐渣)、海马石与熊猫石、袈裟石、观音崖、灵山金钱豹等景观。

黑龙潭景点位于龙凤祥林景区的中部,含马放沟、钓鱼台、翘嘴鳌、仙人裙、天马石、黑龙潭等景观。

八姐宫景点位于龙凤祥林景区的南部,距灵山寺东北1.5公里。因该景点一巨石上有杨八姐等人的天然形体,故该景点中的景观大多以八姐命名,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含赛花坟、“老背少”、八姐宫、八姐洞、八姐轿、天门阵等景观。

5、龙牙寺景区:以莲塘盆地为中心,西至仙人洞,南起马放沟沟底,北至龙牙金顶,面积约8平方公里,有360余景观,分布着龙牙寺、银河飞瀑、骆驼峡、莲塘门四大景点。

银河飞瀑景点含将军石、银河飞瀑、麒麟观泉、罗汉洞、罗汉石、金锁岭、玉兔衔松、松鼠石、勒马沟、石凌崖、石帘崖等景观,与其相邻的骆驼峡、骆驼笑天景点合称天山公园。

龙牙寺景点位于龙牙寺景区的北部,含龙牙千年银杏、龙牙寺旧址、子青碑刻、龙牙寺慈云戒檀文板与石印、“龙眼”、南塔园与北塔园、印石、印盒、茅庵古茶等景观。古、幽、奇是该景点的特点。

龙牙寺门前,左右两边各有一棵千年的白果树。右边一棵毁于六十年代,左边一棵幸存,树高40余米,树干底部直径6米,树冠投影面积约一亩,苍劲古腊,绿荫浓郁。这棵古树几百年前从主干高10多米处的东边向地面伸下一枝丫,落地生根后,头又向东北方向扬起,长成一棵高20余米,胸围3米的大树,姿态婉如一条巨龙,非常壮观,人们称其为“玉龙雄风”、“玉龙巡空”。可惜在五十年代被毁,其痕迹亦然可见。

龙牙寺,又名莲塘寺(因寺门前有两口荷塘之故),又名龙牙禅寺,位于莲塘盆地的北部,背山面南。该寺始建时间,据有关文物推测,当比灵山大寺还早,师宗“临济”,至民国元年,已传五十三代。史书记载,唐天宝元年(公元744年)曾大修过。明嘉靖年间扩而广之,更名慧光。清咸丰(公元1854年),奉札兼理方丈事,再修寺院置产,大振禅林,塑像装金,为龙牙寺之最盛时期。建国后殿宇被逐步改建成民房,正殿全毁,铁佛、钟罄等毁于1958年,如今遗址到处散布着石雕碑刻,极富史料价值和观赏价值。

南塔园实为龙牙故寺的墓地,位于龙牙寺正南面约500米处的山谷,尚保存完好的墓塔有“临济三十二世高峰圣和尚之塔”。塔高59公分,宽38公分,塔出土后高三层,建塔石料均以本山石精工过钻而成,砌建整齐,工程量大,兼有碑刻。北塔园位于龙牙故寺的西北面300米处的山坡。这里塔甚多,塔高如林,残断碑石散失沟壑,随处可见。有心研之,发现它们是一部记载龙牙寺的历史、沿革、家业、名人、寺教寺规等的“书籍”,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珍贵书法艺术收藏价值。

茅庵古茶位于龙牙寺南面的红山山腰。茅庵是龙牙寺南面的护寺。从龙牙寺东500米处过小溪,沿山路,峰回路转,走进一谷口便到。这里果茶四季飘香,青松古柏独秀, 茅庵信山坡而建,座东朝西,今荡然无存,在其址建有三间瓦房——高寨村茶场。茶园有一棵大茶树,1人高,树冠约10平方米,能炒制成半公年的成品茶叶。据专家考证,此茶已有三四百的历史,尉为淮南茶的一奇观,可称茶树之王。

6、九里落雁湖景区:位于灵山南部,南距黾城遗址9里,有公路直达并环绕景区,面积21.5平方公里,全部在罗山县铁铺乡境内,南以鄂豫两省边界为界,北与灵山寺、金顶、逍遥洞三景区相连,并以灵山南支为分水岭。湖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湖长4.5公里,湖岸曲折有致,湖为群山环抱,湖光山色,青翠无比,湖中小岛三五点,大岛似落雁欲飞。本景区包括九里落雁湖、落雁岛、凹晶天姿、磨盘石、狮子岛、鸡冠石、擂鼓石、观阵山等景观,由于水质优良,湖湾曲折,半岛繁多,景色迷人,岸坡深浅不等,是不可多得的水上游乐项目与疗养用地。

(三)景点自然景观

1、洞石景:灵山洞石甚多,其中有名洞天72处,逍遥洞、仙人洞、罗汉洞、清风洞、晒花洞、险石洞、八卦连环洞、龙牙洞等。石景就更多了,有的象形,有的写意,有的配合植物、烟云与周围环境,望之如同幅幅山水画,可迎合不同层次和不同文化修养的游人的欣赏要求。如骆驼笑天石、老背少、蓑衣崖、神鹰石、老鳖饮水石、和尚石、犀牛望月石、猿人峰、鲤鱼跳龙门、金猪石、天葬坟、睡仙石、三柱香万年灯、逍遥二佛、洗脸盆、光石板、玉兔拜月、撒网石、清风洞、金龟攀崖、神指撑腰石、金银石、袈裟石、观音崖、仙人脚、小灵山大佛、双头怪狮石、百兽石、智慧老人、翘嘴鳖、渡人舟、莲花墩、八姐宫、灵山金钱豹石、赛花坟、印石、印盒、磨盘石

2、瀑布景:灵山瀑布极多,大小瀑布不下百余。其中著名的有:九龙瀑布,在九龙沟口的断崖处,高20米,上窄下宽,成喇叭状,上口宽5米。山水从金顶顺九龙沟一路飞奔,在此断崖处纵身跳下,形成瀑布,溅起无数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浅水池,池底是干净光润的石头。九龙瀑布的水来自人迹罕至的九龙沟,没有丝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无穷的惬意。又因此处路平坦,距灵山寺近,为历来的游者必到之处。除众多潭沼外,其中瀑布如按形态分类,也甚为可观。有叠瀑、帘瀑、布瀑、线瀑、双瀑等等。银河飞瀑是灵山最为壮观的一座瀑布。它起源于小灵山,流径金锁岭石壁断崖处,形成瀑布。瀑面向东南,落差70米,布宽5米,平均水流量2立方米/秒。瀑布东测是一堵自上而下与瀑布相垂直的石壁,由于急流对瀑布东测的石壁有很大的冲击力。天长日久,水流将瀑布东侧的石壁冲刷形成深3米,宽2米,高10米的崖洞。瀑布下有一碧潭,潭深3米,清澈见底。由于潭中石块经山水冲刷形成许多鹅卵石,称为银河浴女潭。潭的东面约30米处有一石洞,是由风化的山石崩塌棚架而成,称为浴女更衣洞,这些天然景观为该瀑布增添无穷魅力。

瀑布是水的自然造型和雕塑,它的动感、色感与音响效果,为山岳平添无限秀色,灵山的瀑布群,也是其它山岳风景区少见的。

三、人文景观资源

(一)总体特征

灵山人文风景资源,是罗山县乃至整个信阳市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阳市地处中原文化圈,堪称文物之乡和历史文化宝库。这些历史文化遗物,常与自然风景相互渗透,显得更为神奇浪漫。信阳的名山秀水、田园风光,给丰富的人文景观,提供了珍藏与展示的最佳环境。

信阳人文风景资源的主线,几乎贯穿了我国从原始氏族社会到近现代的各个重要发展阶段。其中有的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早在8000余年前,就有众多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和活动。这里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龙山、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广阔而密集。其中大规模的村落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示了古代文化风貌。

还有一些上古代的文化故事、历史传说,不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学士、骚人墨客、诗人画家、科技名人都在此留下遗址、遗迹。这里也曾是宗教,尤其是佛教文化的活动中心。灵山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与它们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其中有的可以辐射到中原各地,乃至国内(其他)一些地区。

(二)人文景观

景区范围内的文化遗址和古城址,省级、市级文保单位,可以整理开放供游人参观。

1、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扩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令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为寺门题“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鸾驾陈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及二十四罗汉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年(1913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1995年有僧尼35人。“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观音殿、祖师堂。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997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分别安放在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2、释大慧塔院座落在灵山寺右侧约100米处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层,高20米,飞阁亮顶,檐牙高着,色彩斑澜,是为纪念江大慧和尚而兴建。姜大慧,罗山县子路乡江长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4年到灵山寺出家,其行为疯疯癫癫,不守规约,人们都称他为“姜疯子”,常在豫南、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一带云游,1925年,当上了红安华家河南冲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时期,红安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动中心,南冲寺常有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出没。 194058日,伪区长带领国民党广西部队127师,将南冲寺团团围住,把寺里的28个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审问。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黄有林、刘大贵、范青云、龚守之、金开礼、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红安县(原黄安县)七里坪,遭严刑拷打逼供,一无所得。后国民党反动军队以所谓通共隐藏新四军的莫须有罪名将他们集体枪杀在七里坪大沙河畔,暴尸于沙滩上。七位僧尼惨死后,由当地的佛门居士余春山等人,将他们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宝、张通成等人,费时月余,将其原葬棺木辗转运回灵山寺,安葬在灵山寺右侧半山坡上——今释大慧塔院处,著名文学家叶君健之弟叶守道题挽联一副:“继灵山道脉,一殿一溪现昙花;具宗烈丹心,三义三贤成正果”。

3、龙牙寺,又名莲塘寺(因寺门前有两口荷塘之故),又名龙牙禅寺,位于莲塘盆地的北部,背山面南。该寺始建时间,据有关文物推测,当比灵山大寺还早,师宗“临济”,至民国元年,已传五十三代。史书记载,唐天宝元年(公元744年)曾大修过。明嘉靖年间扩而广之,更名慧光。清咸丰(公元1854年),奉札兼理方丈事,再修寺院置产,大振禅林,塑像装金,为龙牙寺之最盛时期。光绪年间遭抽产之厄,遂衰。民国十年再修禅院,香火始繁。属龙牙寺管理的寺庙有:罗山县城的火神庙、万寿宫、南元宫、大园庙、禅堂庙、湖北应山的江陵坡庙、广水镇庙、信阳鸡公山南的跳石寺、湖北三里城的关帝庙、大新庙、九里关庙、涩港店火神庙、夏园地藏庙等。民国十八年,由于法号少青的和尚行不正,害死黄姓,案发后,庙产被抄,田产一半归公,从此衰败下去。到1949年,寺院只有和尚12人。建国后,和尚有的返回老家,有的就地还俗。该寺香火繁盛时,有僧数百。至民国末,仍有房屋99.5间,大殿三重,每重18间,东西走向,中间有穿堂甬道,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护寺茅庵等附属建筑,并建有后花园一座。主殿原供有“如来”、“释迦牟尼”等抱粗铁佛三尊,重40000余斤。钟楼原有罄一口,高2尺,口圆18寸,音质沉洪悠远,款铸“天宝三年”字样。鼓楼有大钟一个,高2米,口圆1.5米,击之,声如响雷。建国后殿宇被逐步改建成民房,正殿全毁,铁佛、钟罄等毁于1958年,如今遗址到处散布着石雕碑刻,极富史料价值和观赏价值。

4、南塔园·北塔园,南塔园实为龙牙故寺的墓地,位于龙牙寺正南面约500米处的山谷,尚保存完好的墓塔有“临济三十二世高峰圣和尚之塔”。塔高59公分,宽38公分,塔出土后高三层,建塔石料均以本山石精工过钻而成,砌建整齐,工程量大,兼有碑刻。北塔园位于龙牙故寺的西北面300米处的山坡。这里塔甚多,塔高如林,残断碑石散失沟壑,随处可见。莲塘上下10余里随处可见墓塔、碑刻,有的保存尚好,有的残缺不全,多为墓碑,也有功德碑、家规碑、胜迹保护碑,更有木刻、石刻的印、扁。有心研之,发现它们是一部记载龙牙寺的历史、沿革、家业、名人、寺教寺规等的“书籍”,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珍贵书法艺术收藏价值。

5、红山古城墙,红山峰上有断断续续的古城墙。站在险石东1华里的山岭上,可观其中存在较好的一段。墙高4米,墙厚1米,全部由山石砌成,固如铁壁。为宋代铁氏兄妹在此山占山为王时所建。

6、黾县古城遗位于灵山风景名胜区的东南角,座落在楚豫古道上,今灵山村杨湾、大地组就座落在遗址上,南距著名的豫南三关之一——九里关4.5公里,北距涩港镇15公里,包含黾县古城遗址、狮象把门、老爷坐大堂、犀牛石、鲇鱼山、千手观音等景观。黾县古城即罗山置县的第一个县城。罗山汉初始置县,县城就建在这里。当时其南4.5公里的九里关与今信阳县境内的平靖关、武胜关合称黾塞,为天下九塞之一。因塞名县,故叫黾县。直到南北朝北齐时,黾县并入高安县,前后历史长达750多年。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南北长850米,东西宽800米,面积68万平方米。本世纪50年代初尚存一段3米多长的古城墙和一口石砌古井。后因平整土地,墙基遭到破坏,现无城墙痕迹。但该处随处可见汉砖瓦、汉陶片和石条、碑刻等。

(3)文学资源

灵山风景名胜区历来是游览胜地。这里峰峦高矗,云雾缭绕,峡谷幽深,溪涧纵横,悬崖峭壁间,飞瀑走泉,喷珠漱玉,怪石险潭处,碧苔琪树,积翠堆苍,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水,异卉奇花。曾经筑过高台蹬道,云桥仙梯,又建立过寺院宫观、茆庵经幢,浮图丛林,茅斋竹馆,更有水亭风榭,碧牖朱栏。引得无数文人在此驻足题字。“福、寿”石二字系唐德宗的侄子李谊于贞元五年(公元789年)秋来灵山留下的石刻。“寿”字刻在一块长3.3米,宽2.6米的岩石上,字高2.3米,宽1.6米,两旁题有“大客喜定已已秋,郡守山西李谊书”十四个小字,字高0.16米,宽0.18米;“福”字石早年被毁,1993628日,地方政府派人将“福”字又重新刻在右边的另一块石壁上,字高1.74米,宽2.05米,两旁刻有“福寿永守逍遥洞,癸西颜书石城山”十四个小字,小字大小与“寿”字两边的小字相同。

在龙牙寺现存众多的碑刻中,以子青和尚的碑刻最为珍贵。其字迹端正浑实,古朴挺拔,算得上我国近代书法的珍品。子青的真迹大部分散失,今仅存他为其师刻的墓碑和他刻的龙牙寺规碑。子青和尚,俗姓钟名汉泰,罗山县城大桥南小东关人,生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他于1870年经万寿宫僧介绍到龙牙寺出家,拜龙牙寺黄本善和尚为师,法名正修,号子青。子青知识渊博,书法、绘画艺术颇有成就,善用墨水画竹。其竹,风晴雨露,姿态逼真。每幅画分别用正草隶篆不同字体写诗词,如:“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虽然不开发,不惹峰与蝶”、“老聋书画作生涯,到处随缘到处家”。画卷传入鄂豫皖、北京、印度等地。现散失在民间的真迹不少。与子青同时代的晚清涩港画家卢梅阁,善画梅花,高维臣善画兰草,曹子谟善画菊花。他们被誉为“淮南四秀”,而子青被称为四秀之首。

四、风景资源评价

为了更加客观、科学、准确、系统地认识风景资源的特征,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提供全面、系统、可靠的科学依据,特对风景资源进行等级评价。

(一)评价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之风景资源评价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层次表的指标对景源进行等级划分。

(二)等级划分

据灵山景源评价单元的特征及其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其景源评价等级可划分为五级。

特级风景资源:应具有名贵、罕见、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

一级风景资源: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国际吸引力。

二级风景资源: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三级风景资源:应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四级风景资源:应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

灵山众多的风景资源从单体来看,其景源价值并不很高。但它们往往相对集中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效应的景群,而这个景群价值远远大于单个景点简单的价值相加。这就构成了灵山风景名胜区独特的景源评价,即众多的低级景点共同构成级别高的的景群。

1、特级风景资源

景点:灵山寺古银杏树、灵山寺大雄宝殿、灵山庙会

银杏树,俗称白果树,也叫公孙树,为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呈扇形,果子圆形。灵山寺古银杏树植于唐代,为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所栽,距今1300年历史,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灵山寺象征。该树随寺衰而衰,随寺兴而兴,灵山寺在萧条衰落之时,该树也曾奄奄一息,灵山寺佛教文化广泛传播和发扬之时,此树则是枝繁叶茂。该银杏树高50米,胸径3.95米,树冠半径9.6米,覆盖面积289.38平方米,该银杏树不仅在医学上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银杏果,又称长寿果、白果,可食用,可入药,有健胃健脾、清热解毒之功率,银杏叶可防治高血压)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现每年产银杏数千斤,产值达万元。

灵山寺大雄宝殿是灵山寺的第三层大殿,殿顶作重檐九脊歇山式,正脊中央莲花瓣上饰有圆形“佛光”,“佛光”两旁雕有三条飞龙。飞檐画栋上书有“佛光普照,法轮常转”八个描金大字。殿内正中设佛坛,佛坛上供置佛象七尊,中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坐像,左侧站立者是摩河迦叶尊者,右侧是阿难陀尊者,再两侧是18罗汉。释迦牟尼佛背后的塑像,是一幅童子拜观音图,中间是观世音,左侧是善财童子,右侧是龙女。大雄宝殿是灵山寺僧尼朝暮课诵的场所,一些佛事活动也在这个殿内举行。不仅如此大雄宝殿还是“红色”殿堂,1939年,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在此殿召开了灵山寺会议,为开辟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因此,大雄宝殿是灵山寺的重要殿堂。至今任保存完好。

灵山庙会每年定期举办,前来游人每年达二十万人次。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初六,为灵山传统古庙会节。庙会期间,数以万计的信男善女千里迢迢到灵山来登山朝拜,观光旅游。灵山庙会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大唐盛世,国富民强,大兴佛教,在全国各地广修庙宇。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来灵山出家为尼后,扩建灵山寺。由于每年农历三月三来灵山朝圣的香客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三月初三庙会,并流传至今。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为答谢灵山寺僧人护驾之恩,率文武百官于农历三月初三到灵山来降香还愿。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也为灵山庙会留下了“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兴辉”的诗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宗教文化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大主题。灵山庙会的规格越来越高,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特色更加突出。现在的灵山庙会,是一个集“登山朝圣、旅游观光、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节日,在豫南及湖北一带颇具影响。

2、一级风景资源

景群:灵山寺、灵山金顶、九里落雁湖、白冠长尾雉驯养基地、灵岫阴云、七叶一枝花等。

重点保护其寺院庙宇,水体、植物、山石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水体中以瀑、泉、潭为主,山石包括石峡,岩壁和石柱以及石上苔藓。

3、二级风景资源

景群:元璋湖、中当杨八姐茶园、快活岭等。

重点保护其山石、植物、水体、古塔。水体中以泉、潭为主,山石包括石峡、独石,岩壁和石组,以及石上苔藓。

4、三级风景资源

景群:龙牙寺遗址、白佛寺遗址等。

重点保护其植被环境、建筑遗址、水体、碑刻等。

5、四级风景资源

景群:其它的峡谷景区沿线景观、遗址。

重点保护其周围的地基、人工洞穴等。

景点:黾城遗址、仙人洞、舍身崖等。

风景资源共评价主要景源122个(见后附表),按级别评价为特级景源3个,一级景源21个,二级景源50个,三级景源33个,四级景源15个。

第三章 规划依据、范围、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公布,自20081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号公布,自20086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 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九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74号公布,自200210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8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公布,自19981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12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4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9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根据19984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修正。)

10、《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2006121日起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第167,1994121日起施行。)

1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431日起施行。)

13、《宗教事务条例》(国务院令第426号,200531日起施行。)

1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200011日起施行。)

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996126日实施。)

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0261 实施。)

1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99811日实施。)

18、《关于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3]77号)

19、《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建城[2003]126

20、《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一九九五年五月四日地质矿产部第二十一号令发布)

21、《河南省水功能区划》(2004

22、国家与河南省其它有关风景名胜区的规定和技术规范

二、规划范围

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边界,应当根据景观完整、维持自然和历史风貌、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一定规模、便于组织游览和管理等需要,在规划中划定,在总体规划批准后确认生效。规划风景区范围为东至X= Y= )、西至(X= Y= )、北到( Y= )、南到(X= Y= ),总面积61.5平方公里。

三、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把握灵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的特色,充分认识和分析灵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其游览质量与极高的资源价值,确定符合灵山特性的规划原则,遵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对风景区边界、分区、交通、景点建设、设施配套各方面做出既有前瞻性又具操作性的合理安排。按照自然人文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人文景观的开发以及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达到保护和发扬地方特色,开展多种类型的游览活动,满足现代人们多种层次的精神需要的目标。使灵山风景名胜区成为自然、文化遗存等不可再生资源保护良好、生态恢复、风景优美、游览活动内容丰富、经济效益突出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四、规划原则

(一)保护优先原则

遵从保护优先原则,严格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包括文物古迹、地质遗迹、自然景观、古树名木等。在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使这些中华瑰宝不被破坏,永续利用。

(二)前瞻性原则

规划要充分考虑到风景区发展的时序性、游客活动的可预见性及活动性质的多样性,尊重风景区历史上人文景观的空间布局、与自然风景的关系等,保护、挖掘灵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保证风景区保护、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自然与人文并重原则

灵山风景名胜区历史上优美的自然风景和辉煌的人文遗迹同等著名,相互衬托,规划建设中必须在重视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加强人文景点的保护和开发,丰富游览内容,扩大游览面积。

(四)可操作性原则

风景区建设与现状条件、历史因素、人文景观及相关规划相协调,近期、远期规划相结合,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现实性与可操作性。

(六)区域协调性原则

风景区毗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别山风景名胜区、天堂寨风景区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以及鸡公山风景名胜区等,是河南重要的大别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需能够和周围风景资源形成强大的叠合优势,保证风景区的区域协调性,为风景区发展提供环境基础。

第四章 风景区性质、规划目标与建设分期

一、风景区性质

根据灵山风景名胜区的景源特征和功能,确定灵山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为:以地质遗迹、瀑布等自然山水为主体,以泉、瀑等奇异水景为特色,以宗教游为龙头,生态游为延伸,红色故里游、豫楚风情游为补充;以“野营观光、登山朝圣、科学探险、休闲度假、避暑疗养、水上运动”等多种旅游成分并存,开展观光游览、学术研究、科研教育、休闲度假、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山水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规划目标

(一)总目标

充分保护灵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系统,禁止任何形式的破坏性开发,维护景观完整性。建立风景名胜区分区管制系统,强化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规划管理。

(二)建设目标

1、高标准的生态环境灵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要坚持高标准的生态环境保护,用现代的管理手段,科学的资源保护方法,达到持续利用、永续发展的目的,使风景区成为舒适、优美、健康、丰富、独具景观特征、文化内涵深厚、充满无限魅力的风景地域。

2、高品位的游览空间——灵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要在创造优美的文化与景观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游览设施,合理组织旅游经济活动,建设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高品位的风景游览区。

3、高完善的布局网络——灵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要向用地布局合理,旅游形式多样,基础设施齐全的目标努力,逐步建成完善的风景区体系,使风景区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体。

4、高协调的综合发展——灵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要争取多种渠道资金来源,坚持总体规划目标,分期建设,重点投资,稳步前进,并要有利于地区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使风景区早日成为生态、社会、经济三者相互协调统一的风景名胜区。

三、建设分期

近期规划:2013-2020年;

远期规划:2021-2030年。

第五章 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

一、功能分区

(一)分区目的

针对风景资源和土地利用的不同特征、地形特点进行分区,使风景区有适当的区划关系,进而针对各自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实施恰当的建设强度和管理强度,展现和突出分区各自不同的特点并加强风景区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满足规划目标对其整体结构的功能要求。

(二)功能分区

通过功能分区,将风景区划分为风景游览区、生态保育区和旅游服务区。

1、风景游览区

风景资源比较集中,适宜向游客开放的区域,以观光游览为主要功能,可适当开展观光、科考、访古等多种游览活动。包括风景区中部绝大部分的区域,包含了风景区中近乎全部的人文资源与典型自然景观资源。

2、生态保育区

位于风景区北侧的董寨自然保护区所围合的区域,目前分布有少量村庄。本区结合村庄搬迁,主要以生态保护、控制为主要功能,不设旅游服务设施,不作为游客游览区。

3、旅游服务区

旅游服务区主要分布在风景区中部,结合风景区发展现状和地形、土地条件,结合目前村庄建设和农家宾馆的规模布局,规划了两处旅游服务区,包括入口服务区、莲塘服务区。

入口服务区位于风景区入口处,布局大型生态停车场、综合性游客中心、票务中心、餐饮购物中心、观光车辆停车场、综合办公区等。

住宿接待设施位于入口服务区及莲塘服务区。一部分是利用现有村庄,建设农家宾馆;另一部分是园林式酒店,宜分散布局,要与地形、景观环境相协调,配套休闲养生、运动健身、会议场所等相关场地与设施。

二、总体布局

(一)风景区规划结构

风景区规划结构为一心、两轴、四区、八景

一心:灵山六大景区以灵山寺为中心景区,形成自古以来东西朝圣仿古的主要内容是风景资源的精华所在,也是风景游览活动的核心。

两轴:一指风景区内以宗教人文景观为主的游览特征线路,即人文景观轴。以灵山寺、逍遥洞、灵山金顶景区三景区为核心的东西轴线为主轴线。二是以大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曲折的自然景观的副轴线,它贯穿龙牙寺景区、龙凤祥林、灵山寺、逍遥洞景区、九里落雁湖五个景区,以灵山寺为主副轴线的交汇点。

四区:主要根据风景资源分布特征,划分为陆上游览活动区,水上游览运动区,鸟类保护核心区,小黄河走廊及其他设施用地的布局。

八景:灵山古有八景,石门险道、黄河秋月、灞桥流水、灵山寺——圣寺圣井、白马洞泉、春归叠翠峰、石蹬云梯、灵岫阴云,新添人文景观也分布在八景周围。

(二)分区规划

1、分区目的

为了把众多的规划对象组织在科学的结构规律之中,针对土地利用及游赏特征进行景区划分、合理的规划与配置,实施结构内部各要素间的本质联系、调节和控制,进而针对各自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展现和突出分区各自不同特点并加强风景区的整体特征,使其有利于规划对象在一定的结构整体中发挥应有作用。

2、分区原则

1)同一分区内的景源有相似的特征和存在环境。

2)保持道路、溪流、山脊线等自然、人文单元界限的完整性。

3)根据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和类型划分分区以有利于确定对资源不同的保护措施。

4)同一分区的规划原则、措施基本一致。

(三)规划分区

规划根据分区原则,采用以景源类型和景区功能特征不同分类为主,以组织景观和游赏特征进行景区划分为辅的分类方法,对整个风景区进行分区规划。将风景游览区分为六个景区、服务区分为两个服务区以及生态保育区。

风景游览区分为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灵山金顶景区、龙牙寺景区、龙凤祥林景区、九里落雁湖景区六大风景区。

服务区分为莲塘服务区和入口服务区。

(四)分区规划

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灵山金顶景区因风景资源比较类似,均是以灵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载体——山峰游览,以访古探胜为主的景区,故把以上景区也统称作峰山游览活动区。

1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灵山金顶景区

这些景区为风景区开发部分的核心内容,包含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灵山金顶景区,也是目前整个风景区当中开发相对完善、游客相对集中的区域。

灵山寺景区:面积-------平方公里。

逍遥洞景区:面积-------平方公里。

灵山金顶景区:面积-------平方公里。

本风景区以灵山寺而闻名,其主要景点灵山寺乃一寺院。因方圆百里百姓前来朝拜许愿敬香旺盛非凡,香客络绎不绝,为河南佛教盛地之一。规划措施如下:

1)加强景区的生态保护培育工作,营造灵山寺的优美环境。

2)建设与之相协调的基础设施,充实其游览内容,把灵山寺打造成以佛教文化为主的多功能游览区。

3)在原有基址上,修复被毁寺院,如:旧时有七寺(灵山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龙牙寺、险石寺、金顶寺),三庵(圆通庵、福全庵、延寿庵),现仅存2所。恢复旧寺应依山就势形成层次,形成连贯的宗教人文景观游览路线。

4)改善景区对外交通条件,整治、维修现有建筑、基础设施及周边环境,满足游客正常需求。建设活动不得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和景观风貌,灵山寺塔林周围100米范围内除建设必要的的游览步道及对植被环境进行整治外,不能改变塔林周围的地形条件,不得建设其它与文物保护无关的构筑物。

2水上游览活动区

本风景区以水景、沟谷景观为中心,主要集中在九里落雁湖景区,面积21.5平方公里。规划主要在水景上做文章,在水上下功夫,建成以奇异水景为特色,以赏水、观峰为主要内容的景区。主要规划措施如下:

1)严格保护好水体及周边环境,重点保护其水体、山石。水体中以瀑、泉、潭为主,山石包括石峡、岩壁、独石以及石上苔藓等。

2)严格保护景区的风景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在对景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同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避免破坏性开发。

3)完善已开发的几个景区,适当增加游客拍照点,明确标示基础设施,增强服务意识。

6位于九里落雁湖景区的商业建筑,应适当添加。从景观角度考虑,新建服务设施建筑外观应该与周围景观协调,富有诗情画意。

3、鸟类保护中心区

该区面积-------平方公里,包括龙凤祥林景区、龙牙寺景区大部,以及逍遥洞景区的北部。该区主要以保护好鸟类的生态环境为主兼顾游览。

本区主要规划措施:

(1)游览线路应限制密度,尽可能减少人类干扰,建立有人固定的观赏鸟类景观的观景点。

(2)修建与保护鸟类有关的设施,如鸟类观察瞭望台,沿游览线设置护栏等。

4小黄河风景走廊区

该区是内外的交通枢纽,旅游镇,旅游村联系的纽带,也是中心服务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服务区主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主,解决当地农民的生活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为风景区居民的主要聚集地。同时,应在灵山村服务区合理规划办公区域,服务风景区发展。但是,因部门职能需要不能纳入集中办公区域的,其任何设施只能满足办公需要,不得进行任何经营性活动。

第六章 风景区环境容量估算

一、容量计算

在旅游高峰期,风景区往往人满为患,既不能保证游客的游览质量和安全,又常常导致风景区生态环境失调,风景资源遭到破坏。因此,一个风景区的合理环境容量是非常重要的。

风景区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游人的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和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时,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容量。

在环境容量指标体系中,日适宜游客量(指一个旅游日内,在保证风景资源及其自然和人文环境免遭破坏和污染,保证游客适宜游览要求的前提下,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量)、日饱和游客量(以日适宜游客量的2.5倍计算)是现代风景区规划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指标。尤其后者,也叫风景区的极限环境容量,它是风景区进行管理(游客数量控制和分流、风景区环境整治和保护)的重要预警性指标。

对于不同的游览活动,游客所要求的适宜游览空间的标准有所不同。因而,风景区环境容量的大小同游览活动的性质和类型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旅游线路的组织紧密相关。

(一)面积容量计算法

1、计算公式

风景区容量的计算方法有面积容量计算法、线路容量计算法和卡口容量计算法,最通行使用的是面积容量计算法和线路容量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Q(d)=SKT/(PT)。绝对环境容量Q=SK/P。其中Qd)为日适宜风景区环境容量(人次/日),S为风景区总面积(平方米),T为风景区日开放时间,K为风景区可利用率,P为风景区人均适宜游览面积(平方米/人),t为游人平均游览时间。当S为风景区可游览面积时,K100%T/t又称为游客日周转率。对线状游览道,SP可用距离计算,即线路容量法。日饱和风景区环境容量为mA×Qd=2.5Q(d)mA×Q(d)2倍为日超饱和容量。年适宜风景区环境容量为Q(y)=DQ(d),其中D为年游览天数。在游览高峰期,日容量、月容量的适宜值和饱和值对风景区管理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计算结果

灵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1.5平方公里,可利用率为30%,实际计算面积为18.45平方公里。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规定,阔叶林地允许容人量为4—8/公顷,取6人计,日游客周转率为3,年适宜游览天数为250天。计算结果为:

日适宜环境容量为:18.45×102×6×3=33210

(二)混合容量计算法

针对灵山风景名胜区的特点,规划提出用线路容量计算法和面积容量计算结合的方法加以校正。线路容量计算法是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计,以5~10平方米为佳,这个主要计算目前开发比较完善的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灵山金顶景区、龙牙寺景区、龙凤祥林景区、九里落雁湖景区。面积容量计算法中,主要计算其余景区,共计占地面积61.5方公里(不含入口服务区),日游客周转率为2,则六个景区的游人瞬时容量为:61.5×102×30%×6×2=22140人。

游览步道面积: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灵山金顶景区、龙牙寺景区、龙凤祥林景区、九里落雁湖景区停车场面积5万平方米。

综上则整个风景区日适宜游人容量为:———人。

(三)卡口容量计算法

在风景区的某些地段,因存在交通狭窄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交通流量,则对其所限制游览区域的环境容量产生了直接影响。综上所述,因可游面积难以恰如其分的界定,与总体规划中各项专项规划也难以衔接,故采用混合容量计算法与卡口容量计算法。则整个风景区:

日适宜环境容量为33210

日饱和容量为33210×2.5=83025

日超饱和容量为83025×2=166050

年适宜环境容量为33210×250=8302500

二、游客规模预测

灵山风景名胜区游客自2000年以来,观光游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游人量呈爆炸式增长。尤其是2003年以来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根据灵山旅游发展实际情况,综合河南省和信阳市旅游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速度,规划认为2010年至2015年观光游客年游人平均增长率会保持在79%左右,2016年以后游人增长会有所减缓,保持在35%左右,以此预测,则:

2015年总的游客规模预计为30万人次。

2025年总的游客规模预计为35万人次。

三、容量管理

(一)峰值管理

一般来讲,旅游高峰多出现在节假日、双休日以及每年的4-5月和7-10月。当游客数量达到峰值时(见上面的计算结果),为保证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游客的感受,应采取措施对人数加以限制。

(二)空间分流

风景区内游客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根据经验和游客的成份可判断出灵山风景名胜区中某一分景区为游客的游览热点,亦即易超载区,如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等。在这些重点区域的入口地段要设置限流设施,在超载时采取一定的限制进入的措施,以空间分流形式保证游客的正常游览。

(三)动态管理

风景区环境容量是随着可游览面积的扩大而增加,随着游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因此,要随着风景区的发展对风景区环境容量进行动态的管理和监测。尤其是对出现游客超载频繁的景点,应通过延长风景区开放时间、扩大风景区游览面积、优化游览线路、加快游客周转等方法,以减少和避免风景区超载现象。

第七章 保护培育规划

一、风景保育资源

风景区的保护培育规划,是对需要保育的对象与因素,实施系统控制和具体安排。使被保护的对象与因素能长期存在下去,或能在被利用中得到保护,或在保护条件下能被合理利用,或在保护培育中使其价值得到增强。

灵山风景名胜区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资源需要进行重点保护培育,还有一些风景资源需要挖掘和保护性开发,这些保育对象总的特点是品味和价值都比较高。

首先,作为风景区的景观资源的主体——宗教人文景观尤其是其历史文化具有突出的景观价值和历史价值及重大影响力,具备风景区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也有着著名吸引力和国际吸引力。其次,如何在风景区资源保护的前提下,使得景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风景区的环境建设,这也是风景区面临的重要问题。最后,如何依托风景区旅游项目的开发,促进风景区环境建设,使其两者相辅相成,保证风景区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风景区建设的原则之一。

二、核心景区规划

(一)核心景区范围

核心景区是风景名胜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核心景区是游客必到之处,也是游客对灵山产生景观特征总体印象的主要游览区域,其风景资源与生态环境必须严格加以保护。规划风景区的核心景区共三部分,面积为-----平方公里。

1、灵山寺景区,面积-----平方公里。

拐点坐标:X=-----Y=-----)、(X=-----Y=-----)、(X=-----Y=-----)、(X=-----Y=-----)。

2、逍遥洞景区,面积-----平方公里。

拐点坐标:X=-----Y=-----)、(X=------Y=------)、(X=-----Y=-----)、(X=------Y=-----)。

3、灵山金顶景区,面积------平方公里。

拐点坐标:X=------Y=-----)、(X=------Y=------)、(X=------Y=-----)、(X=-----Y=------

(二)核心景区保护措施

1、核心景区范围,由河南省风景区主管部门进行核定并报建设部备案,并且要打桩立界予以明确界定。

2、要尽快制定核心景区保护细则,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核心景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层层落实保护责任制。总体规划批准后应尽快编制核心景区保护专项规划以及详细规划等。

3、在核心景区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风景游赏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要上报河南省风景区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手续不全的,不得组织实施。

4、对核心景区内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按照规划要求搬迁或拆除。核心景区用地性质为风景点建设用地,不得规划建设任何与资源保护和景点建设无关的各种工程建筑设施。

5、严禁三废污染,保护水源,搞好植被,防治水土流失。

6、核心景区内的自然景物景观包括自然地形地貌、山体、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动物等都必须严格保护,对自然植被加以保护和抚育,保持景区自然原貌。

三、分级保护规划

规划采用分级保护和管理,即主要依据保护对象的价值及其级别特征,并按土地利用方式来划分相应级别的保护区。在同一个级别的保护区内,其保护原则和措施基本一致,便于识别和管理,便于和其它规划分区相衔接。

分级保护可以覆盖风景区范围内的各种土地利用形式,并同自然保护区和相关保护区划分方法易于互接。灵山风景名胜区的分级保护根据风景区特征分为四类: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

特级保护区:即风景区内的自然保护核心区以及其它不应进入游人的区域,该区域内不得建设任何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设施。规划将风景区与董寨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重合的区域划作特级保护区。该区景点较少,地形复杂,为生态敏感区,对整个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景观完整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规划把该区列为特级保护区,占地面积-----平方公里。

一级保护区:在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出一定范围和空间作为一级保护区,宜以一级景点的视域范围作为主要划分依据。其主要与董寨鸟类自然保护中心重合。

规划措施:可以安置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在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必须保持其原有风貌,人文资源可酌情设置必要的保护设施和维修措施,严格控制游客容量等。

二级保护区:在风景区范围内,一级景区范围之外的非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为二级保护区。规划把灵山寺景区、龙牙寺景区南部,逍遥洞景区,灵山金顶景区都划为一级保护区,占地面积为-----平方公里。

规划措施:可以安排少量的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应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在保护区内,严禁开山采石,并控制游客容量。

三级保护区:在风景区范围内,对以上各级保护区以外的地区应划为三级保护区。其范围主要为生态保育区、莲塘服务区、入口服务区区域,占地面积为平方公里。

规划措施:应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合理开发旅游服务设施,严禁对风景区造成污染的各种生产和活动。

与自然保护区规划相协调: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覆盖了风景区小黄河以西罗山县与信阳县分界线以东的各景区中心区,此区域两者保护措施相一致。均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风景区更进一步强调禁止在此区域内进行砍伐、放牧等活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规划逐步减少本区域的居民数量至完全搬迁,以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第八章 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

2011年与2012年进入旺季以来的周末旅游车辆统计数据。

7 2011年与2012年客源地市场排名

第九章 风景游赏规划

风景区的建设主要是在保护风景资源的同时,取得较大程度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风景区的发展一方面对内做好基础建设和项目安排,另一面也要和外界广泛接触,和相关部门协调,做好旅游宣传工作,尽可能地扩大灵山风景名胜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一、游赏项目类别

风景游览欣赏对象是风景区存在的基础,它的属性、数量、质量、时间、空间等因素决定着游览欣赏系统规划是风景区规划中的主体内容。

景观特征分析和景象展示构思,是运用审美能力对景物、景象、景观实施具体的鉴赏和理性分析,并探讨与之相适应的人为展示措施和具体处理手法。包括对景物素材的属性分析,对景物组合的审美或艺术形成分析,对景观特征的意趣分析,对景象构思的多方案展示,对展示方法和观赏点或欣赏点的分析。通过以上过程,以此揭示风景区所具有的景观规律和赏景关系,并蕴含着规划构思的众多相关内容。

根据灵山风景名胜区的游览与欣赏特征,其游赏项目共有以下内容(见表8)。

二、游赏区游赏项目安排

在风景区中,常常有良好的风景环境或景源素材,然后才由此引发多样的游览欣赏活动和相应的功能技术设备。因此,游赏项目组织是因景而产生,随意而变化;景源越丰富,游赏项目越可能变化多样。景源特点、用地条件、社会生活需求、功能技术条件和地域文化观念都是影响游赏项目组织的因素。规划根据这些因素,遵循保持景观特色并符合相关法规的原则,选择与其协调适宜的游赏活动项目,使活动性质与意境特征相协调,使相关技术设施与景物景观相协调。

根据灵山风景名胜区的具体特征,按照风景区的分区规划,其对应的游赏项目分别为:

8 游赏项目类别表

(一)龙牙寺景区、逍遥洞景区A1A2B1——B4B6——B10C1——C10D3D5——D8E1E10

(二)灵山寺景区、灵山金顶景区B1——B6E1E2E10F1F3

(三):九里落雁湖景区A1A2B1——B10C1——C10D2D4D7D8E1E9E10F1

(四)龙凤祥林景区A1——A3B1——B10C1——C7C 9C10E9E10

(五)服务区:C8——C10D1——D4D8E3E4E8F2F4

三、游览线路和游程安排

根据其风景区特征、旅游规律和现状统计,游程安排以一日游为主,以二日游和多日游为辅。

(一)游线日程组织:

1、半日游

灵山寺——白马洞——智慧谷——险石寺。

2、一日游

灵山寺——中佛寺——白马洞——灵山寺

灵山村——智慧谷——险石寺——智慧宫——八仙宫——灵山村停车场。

第十章 典型景观规划

典型景观指能代表本风景名胜区主体特征的景观,为了使这些景观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能长期存在、永续利用下去,分别针对其景观特征及存在环境等因素规划其保护、展示、维护等内容。规划主要针对地质景观、水景景观、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这四种最能代表灵山风景名胜区主体特征的景观或有特殊价值的景观编制典型景观规划。

一、 规划原则

(一)重点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重点保护典型景观本体及其环境,充分发挥典型及带动作用,保持典型景观的长久存在和永续利用。

(二)典型景观主导性原则

在风景名胜区布局结构、游赏项目筛选、游线组织等方面充分挖掘与合理利用典型景观的特征及价值,使各景区、游览区(游览线)、景点等各级风景单元各具特色,增强吸引力。

(三)统一协调典型景观开发的量和度,注重品位原则

从整个风景名胜区的角度而不是从风景名胜区局部和景观个体的角度出发,统一协调开发典型景观,着重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景观精华,切忌过度开发。重视典型景观开发的质量和品位,有度、有序的开发,切忌粗制滥造。景点建设应灵活布局,注重规模、尺度、风格、色彩等,与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相协调,把典型景观以最佳方式展现给游人。

(四)整体性原则

妥善组织典型景观与典型景观、典型景观与其他景观、典型景观与整体环境的关系,各景区、各游览区(游览线)典型景观要有主次之分,在空间布局、视线组织等方面协调有序。

二、 地质景观规划

灵山风景名胜区于1994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被河南省旅游局列入全省首批旅游景区(点)之一,颁发了经营许可证,统一对外开放 ,是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鸟类保护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灵山地质遗迹充分展现了中国华北地区古海洋环境和古地理演化特点,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保护价值。风景区内水体和水动力作用极为发育,代表了中国北方岩溶的发育特点,同样具有典型意义。灵地貌集于一身,美学价值极高。

地质景观保护应严格保护天瀑、生物化石等重要地质遗迹,严格保护峰、崖、洞、台等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禁止开山采石。禁止乱刻滥画、乱搭滥建。设置有效的隔离防护带,严禁游人直接接触大型波痕、叠层石,禁止刻画。对白马洞、智慧谷等易受到游客直接接触的区域要采取隔离措施加以保护。

三、 水景景观规划

灵山山美水更美,这里的水不同于一般水景之处是:水形、水色、水声融为一体,大自然以水为材料,创造了各种水的造型、水的雕塑和水的构图,它们都是灵山风景资源的珍品,尤以瀑布最为著名。丰富的水流、奇特的地势,在风景区形成多种瀑布,以叠瀑、线瀑最美。风景区内湖光山色,瀑布水体极具美学价值。在龙牙寺景区中,可以看到的水景即有潭、瀑、泉、沟、溪,在空间中,集多种水景于一体。

水景景观规划严格保护水潭、溪流,保证利用水库溢水形成的瀑布不断流。严格保护各类瀑布,如叠瀑、水帘瀑、线瀑等。

四、 人文景观规划

灵山人文风景资源,是罗山县乃至整个信阳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阳人文风景资源的主线,几乎贯穿了我国从原始氏族社会到近、现代的各个重要发展阶段。其中有的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历史作用。著名的灵山寺是一座颇为奇特的寺院,院内既有僧又有尼,唐代的建宁公主曾在灵山寺出家为尼,这一制度也是我国佛教界的一大奇观。到了宋、明两代,皇帝曾多次亲临灵山,足见灵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规划在灵山寺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着重突出宗教文化。本着因地制宜、因景设点的原则进行风景区建设。中佛寺则强调植物景观特色,以森林景观为主,尤其是突出金顶的植被特色。

第十一章 游览设施规划

一、游览设施规划布局

游览设施的布局、规划依托现有村镇,将灵山村服务区作为风景区主要接待服务区,为游客服务。旅游服务基地选择除灵山村服务区以外,充分依托现有已成规模的家庭宾馆,以满足旅游活动需要。规划建设灵山村大型接待设施。

(一)旅宿床位估算

住宿床位数是一种标志性的重要调节控制指标,本规划对旅宿床位具体定位、定量、定标准,据此推算床位直接服务人员数量,配置水、电等基础工程设施。

平均停留天数×年住宿人数

床位数=

年游览天数×床位利用率

(二)旅宿床位布局

9 旅宿床位一览表

二、旅游服务基地配置规划

游览设施规划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依据设施内容、规模、等级、用地条件和风景游赏规划组织旅游服务基地,一方面应方便游人,另一方面应利于发挥设施效益,便于经营管理和减少干扰。依据灵山风景名胜区游赏特点和规划总体布局,将各类游览设施分别组成旅游点、旅游村、旅游镇和旅游市四级旅游服务基地。

(一)旅游基地定位布局原则

1、应有一定的用地规模,既接近游览对象又与之有一定的可靠隔离,保证景观资源的完整性与方便快捷的可达性;

2、交通联系要方便,使游客能顺利的进入风景区游览又能方便的返回基地休息;

3、注意保护风景,不得损害和降低风景质量;

4、应具备相应的水、电、能源、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交通便捷,尽量依托现有设施;

5、避开自然灾害和不利于建设的地段。

(二)旅游基地分级

规划按旅游服务点、旅游服务村、旅游服务镇和旅游服务市(县)四级配置旅游服务基地。

旅游点规模较小,不设住宿设施,主要提供必要的临时休息服务。

旅游村有比较齐全的食宿游娱行等各项设施,床位数超过一百,可以达到规模经营,需要比较齐全的基础工程设施与之配套。

旅游镇相当于建制镇的规模,有着比较齐全的食宿游娱行等各类设施,床位数超过五百,有比较健全的基础工程相配套,也含有相应的居民社会组织等。

旅游市相当于省辖市的规模,有完善的游览设施和完善的基础工程,有健全的居民社会组织系统及自我发展的经济实力。

(三)旅游基地配置

旅游服务市(县)一级:郑州市;

二级:信阳市;

三级:罗山县城。

旅游服务镇:灵山镇、铁铺乡

旅游服务村:灵山村

入口服务区:一处

灵山寺景区:一处

灵山金顶景区:一处

龙牙寺景区:一处

逍遥洞景区:

龙凤祥林景区:

九里落雁湖景区:

三、游览设施配备

根据风景游赏规划,组织以游览区(游览线)作为景点和景区之间的结构单元,游览区游览设施规划主要是结合风景游赏规划中的游览区(游览线)而布置各级旅游基地,进而进行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及其它游览设施的配备。

第十二章 道路交通规划

一、区域交通条件及运输状况

河南省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国家铁路为骨架,公路为网络及地方铁路、水运、民航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为河南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铁路交通

河南省境内国铁干线密集,纵横交错,加上地方铁路的辅助,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发达的铁路运输网,在全国铁路网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计划到2010年,河南省要完成四纵五横的铁路网络。

灵山风景名胜区紧邻信阳市区,京广铁路等多条铁路线从周围穿过,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游客的乘车需求。

(二)公路交通

公路交通是现阶段河南省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大力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骨架,其网络体系也正在快速的建设之中,计划到2010年,河南省公路总里程达到6.6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39.5公里/百平方公里。

灵山风景名胜区紧邻信阳市区,京港澳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均从此经过。尤其京珠高速公路更是紧邻风景区,为风景区创造了良好的进出条件。

二、风景区交通条件

灵山风景名胜区内交通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南信(阳)叶(集)路与京(北)珠(海)高速公路从灵山脚下通过,与原有山路、栈道及近几年修筑的游览步道连接,形成了以车行、人行、登山等较为完善的游览网络。车行道道路等级为7米柏油路。内部游览步道为2—5米宽的石阶路。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与全国高速网相连接。

铁路:宁西铁路,京广铁路在信阳都有站点,可与洛阳、开封、郑州、武汉、合肥等历史文化名城联系。

汽车:郑州、新乡、开封、安阳均有高速公路可以直达信阳,游客到达信阳后,从信阳市转坐旅游车即可到达灵山;若乘长途汽车,在信阳市汽车站转旅游车即到。

自驾车:灵山地处中原地带,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各地道路交通状况良好,喜爱自驾车的旅游者可以自己开车到达灵山。

三、存在问题

(一)九里落雁湖景区道路交通条件较差。

(二)灵山寺景区、灵山金顶景区需增设游览步道等交通游览设施。

(三)现有停车场建设应考虑风景区的性质,避免影响着景观、环境的协调性。

(四)京珠公路穿越风景区,且为风景区的主要游览车行道路,对风景区的管理、安全存在制约因素。

四、规划原则

(一)充分利用风景区地理区位的优势,重视对外交通规划,逐步实现和完善风景区道路网络的畅通,快速通达。

(二)风景区的内部道路交通应充分考虑各景区及景点的特点、条件和旅游功能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三)风景区规划建设道路应符合风景游览的要求,注意对风景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道路及交通设施的建设不得破坏风景区景观。

五、规划内容

(一)风景区内主要道路

完善内部车行交通道路网络,硬化风景区内道路路面,保障风景区内部交通的通畅,提高道路等级,出口道路按二级公路,风景区内道路按三级公路,风景区主干路要达到国家二级公路标准。美化道路环境,完善交通服务设施,以实现对景源的开发保护,提高旅游质量。

继续加强和贯彻信阳公路的管理措施,白天严格禁止运煤车辆的穿行。对过境车辆严格限制载重吨数,防止路面因超载损坏。注重过境车辆的卫生防护,避免车载物洒、漏等所引起的污染。

注重风景区内道路交通的科学建设,使道路线型更趋合理,如调整纸坊沟处的道路转角半径等。

(二)景点之间的游览线路

建设现有道路和各个景点之间的游览线路,完善道路网络,加强整个风景区的道路景观建设和道路安全性建设,使风景区最终形成山、水、路、人完整的旅游交通格局。

(三)停车场

在每个景区入口都要建设小型停车场,停车场建设需依靠现有地形,并能够融入风景区环境,达到既满足交通要求,又不破坏自然景观。

(四)对外交通

美化风景区外部交通环境,尤其是风景区至信阳县地段的交通,打造优美的交通环境,使道路更具美化和指向性。

郑州至信阳城际铁路是中原城市群城市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郑州、信阳两市及沿线地区间客流,并吸引湖北南部及河南南部地区客流。

第十三章 给排水规划

一、给排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给水工程现状

风景区内山泉旺盛,常年不竭,水质良好,经处理后完全可满足风景区内的生活用水和景观生态用水需要。目前风景区内分散的村庄大部分采用泉水作为饮用水。

(二)排水工程现状

风景区的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风景区的污水排水系统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区收集和分区处理,在远离主要景点且不影响和破坏景观的地点,建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站,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风景区内的雨水可充分利用风景区内天然冲沟、溪流和有利地形,自流散排于沟谷、河道。

(三)存在的问题

1、生活区用水:

2、风景区用水:风景区用水较为集中,但景区内供水设施不足,且管道铺设均为明管,影响风景区景观。

3、灵山村等服务区及居民居住区仅修建排水沟,雨、污水合流,且排水管网不完善,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风景区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了风景名胜区的形象,也不利于风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

因此,本次规划应合理规划风景区接待规模,确定合理的供水规模,规划建设一批净水站点、污水处理设施、给水管网、污水管网等工程,结合风景区旅游的特点,使得供游客的饮水点和公厕等设施均配套完善,使灵山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给水规划

(一)规划原则

根据风景区总体规划,风景区给水工程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给水工程规划应遵循风景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与风景区相关专业基础设施规划协调一致。

2、给水工程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应依靠科学进步,推广先进的净水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应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的方针,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3、给水工程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合理超前建设,围绕建设高标准生态风景区的要求,合理配套基础设施。

(二)风景区需水量预测

风景区用水水质分类和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现行最新的《生活饮用水质标准》的要求。

目前灵山风景名胜区年20万游客的住宿接待由信阳市、罗山县与风景名胜区的家庭宾馆共同承担。灵山村床位数500张,家庭宾馆床位数500张,风景区内常住居民人口总数为4800人,莲塘服务区规划修建占地400亩的综合旅游服务区。风景区内用水主要为家庭宾馆及风景区内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及风景区内工作人员用水、游客用水和公共用水及消防用水。

用水定额: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规定的风景区供水标准可知:散客的供水标准:10—30L/人·日。

(三)水源选择

由于灵山风景区内泉水旺盛,常年不竭,水质良好,经处理后完全可满足风景区内各个景点的生活用水和景观生态用水需要。因此风景区内各个景点的用水主要采用风景区内泉水。

灵山风景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处在大别山分水岭上,灵山南坡之水均汇于九里水库。北有小黄河为淮河支流。小黄河流域面积796平方公里,上中游有境内最大水库石山口水库,流域面积306平方公里,最大库容3.5亿立方米。九里水库总库容81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20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138.3,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为景区最可靠的水源。水质基本达到二类标准。

(四)供水系统规划

管式静态混合器+翼片隔板反应池+接触絮凝斜板沉淀池+虹吸滤池+消毒。即:

混凝剂

原水 管式静态混合器 翼片隔板反应池 接触絮凝斜板沉淀池

虹吸滤池 清水池 用户

(五)输配水系统规划

输配水系统流程如下:

--------——输水管道——净水厂——风景区配水管网——用户

---------到净水厂输水管道管径为DN400球墨铸铁给水管,接口为承插橡胶圈接口。

配水管网沿各个村庄道路布置呈环状管网,埋地敷设,管径为DN400—DN100,其中DN400DN300管材选用球墨铸铁管,小于DN300管材采用UPVC给水管,承插橡胶圈接口。消火栓布置按照消防设计规范的要求在临近村庄或服务设施地段的管道上每隔120米设置一座地面消火栓(SS—100)。

(六)分散景点供水

对于分布在风景区内的独立分散景点,包括灵山寺景区、龙牙寺景区、灵山金顶景区、逍遥洞景区以及其它分散景点,由于距离中心生活区远,难以实现管道输水,这些景点采用就近的山泉做水源供水,根据用水量大小不同采用不同规模的一体化净水设备,该设备中包括取水泵、DA863过滤和消毒、二泵等设施,其出水符合饮用水水质的卫生要求。

三、排水工程规划

(一)排水体制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06版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的要求,风景区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自然排水系统或雨水管网系统收集后直接排放,所有生活污水和废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汇流入污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排河或者回用。

(二)规划原则

1、应妥善、科学地进行风景区污水收集和排放流域的划分。能集中的采用集中处理,对于分散景点所产生的污水采用小型处理装置就地处理。

2、全面规划、合理布置,应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和水质的改善。

3、本着节约水资源的原则,考虑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4、建立合理、完善的风景区排水系统,兴建污水处理设施。

5、充分利用现状和地形,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

6、污水处理应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7、尽可能降低工程的总造价和经常性运行管理费用,节省投资。

(三)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预测

城市污水排放量由于收集、损耗的因素,其排水系数一般占城市用水量的80—90%,考虑到风景区面积不大,污水管网均为新建的因素,则风景区污水量按风景区用水量的85%计,则:

灵山镇集中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

2、污水管网布置

污水管道村庄道路布置,埋地敷设,敷设范围应涵盖风景区内所有用水排污点;管材采用UPVCPE双壁波纹管,承插橡胶圈接口。

3、污水处理站

基于上述污水管网走向,集中污水处理站选择在风景区下游的位置,处理工艺选择生活污水埋地式一体化处理装置,地面上种植草皮,使处理站与周围风景区能充分协调一致。

处理工艺如下: 曝气    消毒   

                        

污水>  >出水

出水标准:要求集中污水处理站出水应达到国家最新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4、分散用水点产生的污水由于汇集困难,可采用小型生化处理罐的方式进行单独处理,达标后排放。

5、污水回用规划

为节约水资源,使本风景区的管理水平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在每个集中污水处理站内应设置回用水处理流程。

其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处理站出水 接触凝聚 DA863过滤>回用景观用水。

(四)雨水工程规划

1、雨量计算公式

采用信阳市暴雨强度公式:

L/s.ha

式中参数:P:重现期取1

t=t1+mt2t1=15分钟,m=2

雨量公式:Q=Ψqf

式中:Ψ:径流系数,由于风景区植被良好,取0.3—0.4

q:暴雨强度

f:汇流面积(公顷)

2、雨水管渠系统

风景区雨水排水系统的布置和设计,应本着与当地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在山岩类的场地上可以采用暗沟加石制盖板的方式或利用自然溪流排放;在土壤类场地上采用雨水管道沿风景区道路布置,埋地敷设,管材采用UPVCPE双壁波纹管,承插橡胶圈接口。

第十四章 电力、电信规划

一、供配电现状

现有一35KV输变电站,安装了大负荷变压器。

二、供配电系统

(一)负荷预测

本规划区用电负荷预测参照国家有关分类综合用电指标进行负荷估算。取每人次的用电指标为0.5kw/人次,需要系数取0.6,则近、远期用电负荷预测如下:

1、近期用电负荷预测

风景名胜区近期瞬时容量取------人次/日,集中系数取1.1,则每天最大时容量为------人次/日,预测近期用电负荷为------kw,另外考虑风景名胜区道路等公共照明及其它不可预见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10%,规划近期装机容量达------KVA,容载率为-------

2、远期用电负荷预测

风景名胜区远期瞬时容量为------人次/日,集中系数取1.2,则每天最大时容量为------人次,预测远期用电负荷为------KW,另外考虑风景名胜区道路,广场等公共照明及其它不可预见用电量点总用电量的10%,规划远期装机容量达-------KVA,容载率为------

(二)变配电设置

根据低压380V/220V末端负荷供电距离不宜超过500米及根据风景名胜区总平面布置及负荷分配情况,规划在各用电点分散布置10KV/0.4KV独立户外变压器,考虑到风景名胜区景观需求,变配电设备均采用成套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经济技术性质指标优越等特点。各变配电所10KV电源来自灵山村35KV变电站,采用电缆环网(联络)供电方式。各变配电点详见《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

(三)低压配电

各用电点采用放射式向公建或配套服务设施配电,室内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配电。

(四)电力工程管线规划

规划区内服务区内所有管线全部地下敷设,保证规划区内环境整洁,区内管线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穿管直埋,对跨接配电点间的10KV的电力电缆采用下埋套钢管暗敷或沿山壁套钢管明敷。

(五)备用电源或应急电源

因为本规划区性质为风景名胜区,所以公共场合等部分负荷属二级负荷,需双电源供电,规划考虑近期用100KW柴油发电机组,远期采用200KW柴油发电机组,设在各服务区内。柴油发电机组要进行隔噪消音处理。风景名胜区的洞内照明及公共场合的照明都要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

三、电信工程规划

现状有-------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在灵山村停车场建立基站,GSM电话可以在风景区任何地方使用。

本规划沿几个服务点布置电话交接箱(或电话机房)。

(一)电话容量预测

规划区电信规划指标按现行国家城市通信设施设计标准进行预测,取每10人次的装机容量1/15人次计,近期最大时容量为-----人次,预测近期装机容量-----对线。远期最大时容量为------人次,预测远期装机容量----对线。

(二)电信工程规划

规划根据风景名胜区所需装机容量,电信通道沿风景名胜区内几个旅游点布置电话交接箱(或电话机房),干线采用架空电话线,在几个服务区内电话线地下套管直埋。

四、风景区信息管理系统规划

根据建设部的要求和风景区发展的需要,按照“资源保护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的目标,在灵山风景区全面实施了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将数字、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灵山的保护、管理和开发之中,有效的提升了风景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了风景区资源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风景区信息管理系统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有监管信息、办公自动化、电子门禁、智能监控、DLP多媒体展示、车载GPS定位、LED信息发布、电子商务、智能全景导游图等九个子系统。

风景区信息管理系统应根据已建成子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各子系统的薄弱环结,并逐步完成包括环境监测系统、规划管理系统、应急智能无线广播系统、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森林防火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等八个子系统的建设。

风景区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建成后,将为风景区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使风景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真正实现风景区资源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章 绿化工程规划

一、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在全面绿化的基础上,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风景区的自然环境面貌。园林绿化规划要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树种和花木的选择和应用,要突出地方特色,做到各景区各有特点,充分发挥地方的名优经济树种优势,扩大绿化覆盖面积,通过合理的造林措施,充分发挥植物涵养水资源的作用,并不断提高森林的经济价值和风景名胜区的园林观赏价值。

二、规划原则

(一)全面绿化,点、线、面结合原则

上根据不同的绿化条件及景观元素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特点,达到植物景观与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相协调;线上通过富有变化的道路绿化景观带连接各景点,形成有地方特色、有韵律的道路绿化带;上绿化应以植物学和生态学的理论作指导,维护生态平衡,使植物生态习性与环境条件相一致。

(二)保护优先、合理改造原则

认真保护现有山林植被资源,加强管理保护,进一步组织封山育林。将非风景林和景观价值达不到要求的风景林改造提高为具有鲜明观赏特色的风景林。耕作条件复杂、不适应传统耕作模式的耕地,原则上不再安排退耕还林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保持生态平衡,避免水土流失,发展大地景观化,使耕地和风景区保持和谐统一。风景区内道路两侧合理布置绿化带,原则上每侧不低于50米宽,以增加景观效果。

(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以恢复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目的,绿化树种以乡土植物及地方名优树种为主,实施多林相、多树种、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形式,逐步为顶级群落创造条件。

(四)突出重点,功能与景观相结合原则

风景名胜区绿化的功能要突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同时侧重丰富的季相变化、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使得功能和景观良好的结合。

三、植物景观规划

(一)宏观绿化规划

以生态学和植物学理论为指导,维护本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并按照植被的演替规律,通过人工改造、抚育、更新等措施,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加速植被演替过程,人为的改造和更替单一群落,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混交群落,充分利用有色叶植物资源,形成富有季相变化和优美风景效益的植物景观。

1、服务区部分主要以风景林为主

1)对服务区主要进行人工绿化,使其具有自然田园气息,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使功能和景观能够良好的结合。

2)对风景区服务区的耕地进行改造,使其成为林地或者果园,和原有果园林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风景区环境增加亮点。

3)对一些土壤贫瘠,生长条件恶劣的地方,要因地制宜,种植抗性强的灌丛和草类,避免黄土裸露。

4)对耕作条件比较复杂的耕地,要适地改善种植模式,发展特色农业,避免水土流失,起到水源涵养林的作用。

2、山地丘陵部分主要为风景防护林

1)该区在造林时,应注意和风景区、景点相结合,对景点起到装点的作用,在造林时,做到防护林和风景林相结合,即起到良好的防护林作用,又能和风景林相协调,产生美好的景观。

2)提高现有次生林质量,发展高大乔木树种,对阔叶灌丛,去劣留优,保留观花和观叶的灌木种类。

3)山坡林地,进行封山育林,禁止放牧、砍柴、烧荒等,保护天然次生林资源并充分发挥水源涵养林的保水作用。

(二)游览线路绿化规划

各景区以及景点,通过富有变化的游览线路绿化,使其有机的联系起来,使游人能充分领略到风景区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游览线路的绿化应与自然山水景观相结合,联络各景区及景点的主要干线,绿化应根据山林、田园风光景观和景点的布局来配置植物,选择树种。落叶与常绿、阔叶与针叶相结合,适当配置乡土花灌木,形成高低错落,富有变化的风景林带。树种选择上应该突出地方植物特色,植物配置也应与沿途的景区和景点的植物群系相协调。

1、联络各景区及主要景点的一级道路,绿化规划应根据山林、田园景观和景区、景点的布局,于主干道两侧配置落叶阔叶树、常绿针叶树和花灌木搭配成高低错落、富有季相变化的风景林带,使路景景观在统一中富有变化。

2、风景区内连接各景点的游览道路的绿化规划,可以选择和景点文化内涵相一致的主题树种和特色树种进行配置,并间以与此相协调的灌木和地被植物。

(三)重点景区、景点的绿化规划

风景区内各景点的绿化,应通过植物的形、色、香、味等景观特性,与建筑物、人文环境相协调,烘托主景,营造景观,使意境更为突出,提高游者游行的环境质量,使人流连忘返。

1、灵山寺景区绿化规划

灵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主要是朝圣访古,灵山寺景区是游客观赏的主要景区。在植物配置上应该考虑到游人的观赏性,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游览环境。

灵山寺是灵山风景区的精华部分,是一处佛教景观,在植物选择上应当多选用能够体现佛教文化的树种,例如:松柏、银杏等,充分发挥植物在环境营造中的作用。应当在风景区出入口位置重点绿化,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在风景区内部则应该尽量让其保持自然原貌,让人能有更深刻的贴近自然的感受,

2、龙凤祥林景区绿化规划

董寨国家鸟类保护区公园正好位于龙凤祥林景区,因此这个景区在营造各种景观的同时,更需要注重植物的保护,大力开展山地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

3、灵山灵山金顶景区绿化规划

灵山金顶景区是以山岳为主体的景区,主峰金顶,海拔827.7米。植被茂密,绿化以保护为主,大量种植代表性山茶“剑锋”,尽量避免人工痕迹,给游览路线附近的主要乔灌木以及古树名木加上标示牌,加以简单的说明,让游客登山游览的同时增长知识,还可以大大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

4、逍遥洞景区绿化规划

逍遥洞景区一般集中在仙姑岭观看各种奇特的石头和巧妙的山洞。这个区域内由于开凿山路个别路段的植物被破坏得很严重,而且好多碎石在山坡上堆积,如果遇见暴雨就有滑坡的危险,因此,这个区域绿化的重点应当是植被的恢复和山体的加固。

5、龙牙寺景区绿化规划

又称莲塘景区,因其寺前有两片荷塘而得名,该景区群山环抱,形成几乎与外世隔绝的《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桃花源,这里有豫南第一古树,直径约2.1米的千年古银杏,需要大力保护。

6、九里落雁湖景区绿化规划

九里落雁湖景区位于灵山的南部,原名界牌水库。是以自然景观取胜的未经大力开发的处女地,水质优良,湖弯曲折,景色迷人,仅需加强养护,注意在添置设施时与周围环境相结合。

7、服务区绿化规划

入口服务区,即朱湾停车场以及山门综合服务楼等服务设施,停车场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绿化乔木主要有:国槐、黄山栾、银杏、法桐、合欢、五角枫、千头椿、红叶李等,现有绿化效果不错,个别路段植物生长不好,应当加强后期养护工作。

四、树种规划

(一)基调树种

油松、华山松、侧柏、黄山松、茱萸、刺槐、黄栌、栓皮栎、杜鹃等。

(二)针叶树

红豆杉、油松、马尾松、黄山松、白杄、青杄、华北落叶松、红杉、雪松、金钱松、黑松、白皮松、华山松、圆柏、侧柏、龙柏、沙地柏、铺地柏、粗榧、矮紫杉等。

(三)阔叶树

栓皮栎、茱萸、麻栎、槲栎、银杏、白蜡、大叶女贞、垂柳、旱柳、榔榆、国槐、刺槐、杜仲、五角枫、元宝枫、红枫、黄栌、黄连木、鸡爪槭、乌桕、野核桃、野山楂、山胡椒、榆树、泡桐、法桐、合欢、千头椿、臭椿、白玉兰、广玉兰、毛白杨、枫杨、构树等。

(四)果树及花灌木

桃、李、杏、梨、枣、早园竹、苦竹、孝顺竹、斑竹、黄槽竹、紫竹、苦竹、箬竹、紫薇、樱桃、花椒、桂花、丁香、山楂、柿子、板栗、茅栎、杜鹃、黄刺玫、棣棠花、玫瑰、腊梅、碧桃、榆叶梅、珍珠梅、金银花、樱花、梅花、太行花、太平花、无花果、卫茅、连翘、迎春、荆条、木槿、黄荆、胡枝子、白鹃梅、金银木、小叶女贞、花石榴、月季、爬墙虎、美国地锦、紫藤、常春藤、野蔷薇、酸枣、野皂角等。

(五)地被植物

野菊花、羊白草、黄背草、白茅、高羊茅、早熟禾、天堂草、白三叶、红花草、羊胡子草等。

第十六章 防灾规划

风景区防灾规划,主要包括森林火灾和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治。

一、地质灾害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灵山风景名胜区内发现崩塌2处,危岩体15处,滑坡32处,泥石流沟6条,不稳定边坡106处,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目前风景区已在游览的相应危险地段采取了加固、植草等防护措施。在以后的建设中应同时满足环境评价要求和避免相关地质灾害,同时还要注意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对各类边坡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固坡绿化等,在施工中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防止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

2、在已修筑公路边缘危险地段、各灾害易发点设立警示标志,加强防灾设施的修筑。对于景区(点)附近高陡绝壁,定期检测,以便及时了解地震等自然因素引发的新崩塌灾害的可能性,以避免对景点工程设施、人员的潜在不安全威胁;

3、雨期及其后的开发活动中,以保持风景区自然景观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强规划,规范施工,避免不合理人为活动引发新的地质灾害的发生;

4、若在已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大的区段进行工程建设,或进行大型重要工程建设,风景区管理部门应按照工程项目重要性与工程特点,再次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并加强防灾措施。

5、成立专业的地质灾害巡查小组,对风景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定时盘查、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二、森林防灾规划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风景区植被茂密,故风景区的防灾工作主要是防火。防火工作的实施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灾工作。

(一)风景区的防火通讯网络,纳入风景区各级服务中心、管理站的通讯规划。山上防火通讯,由于地形复杂,主要配备为无线对讲机。

(二)监测瞭望网络

在灵山风景名胜区的不同区域建造森林防火瞭望塔、检查站。瞭望塔建筑要设计为风景建筑,既要满足防火功能需求,又要结合景观点缀风景。

(三)阻火隔离网络

根据森林防火规范,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火索道、步道等。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可与景观及游览道路相结合,既是防火隔离带,又是游览步道。

(四)设置扑火机具

森林防火工具要保证其配置,如配置泡沫灭火器、风力灭火机、消防水车,以及其他先进森林防火机具设备。

三、水库防洪规划

石山口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五十年一遇设计、五百年一遇校核,总库容3.5亿立方米。汛前保证输水洞正常调洪,汛期应充分利用中长期天气预报、测报,加强雨、水情观测。

当水库水位达到50年一遇洪水位时,管理人员应加强监测,及时将汛情、水情通报风景区和下游乡镇,及时疏散游客。

在汛期做好防汛工作,应充分认识防汛的重大意义,成立防汛小组,编制防汛方案。水库大坝溃决时,应做好大坝留守人员撤离。

汛期坚持防汛值班制,定期开展防汛大检查,对防汛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要及早采取措施。施工产生的作业面要进行滑坡、泥石流、塌方、雨季落石的排查,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和处置,加强对在建工程的保护。

四、山洪泥石流防治规划

对于易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及山洪等灾害的地段,加强地质灾害和山洪防御工作,加强监控,编制地质灾害和山洪防御预案,落实预测、预警措施,加强防灾避灾知识宣传。为防止峡谷景区山洪突发时,游客及工作人员人身受到威胁,规划在峡谷各景区利用现状高地或两侧高壁每隔300米搭建紧急避险平台(可根据具体地型作适当调整)。在丰水季节须安排人员对峡谷地段及峡谷上游水情做日常监测,并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同时要因势利导,建造洪水疏导设施。

坡度较大、易崩塌山体、滑坡、不稳定边坡等处,要采取安全加固措施,并设置安全警示牌。对已造成大面积的山体破坏,其松散岩石或砂土裸露地方,应采用植草、种植耐瘠薄、耐干旱的灌木、乔木等,以使尽快恢复其植被状况。

对可能产生泥石流的沟谷,采取清除堆积物、结合景观营造拦水坝措施。在工程施工中,对废石处理固定地点,建拦渣坝,防治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医疗急救规划

医疗方面,在服务区设置医疗急救中心,在各入口服务区设置医疗急救次中心,同时在各个景区内部设置医疗急救点,指导风景区的救护、自救工作。各医疗点必须准备止血药、纱布等应急药品和物资。

第十七章 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价

二、库区水环境

三、声环境

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0类标准执行。根据噪声现状调查统计结果的等效声级,采用与评价标准直接比较的方法,对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由声环境现状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灵山风景区内监测点昼夜噪声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0类标准要求,说明评价区域目前声环境质量良好。

四、风景区水环境保护规划

风景区水环境的保护对于风景区来说至关重要,包括自然水环境和生产生活水环境等各种水环境。依据河南省水功能区划,风景区地表水环境应按GB3838-2002中规定的类标准执行;生活饮用水标准应符合最新的标准规定。

风景区水环境污染主要由多种原因引起,水环境综合整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生活垃圾要统一处理。

(二)加强对风景区内各类经营场所的统一管理,避免其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对风景区的污染。

(三)服务区要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五、风景区固体废物整治规划

风景区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失去使用价值而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风景区固体废物整治规划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实施固体废物减量化,它可以通过产品的轻型化、减少和改变包装材料来实现。

(二)提高固体废物的利用率,加快固体废物资源化进程,某一行业的废物对另一行业来说可能是宝贵的资源,因此,回收这些资源和能源是固体废物处理的方向。目前,固体废物堆肥处理和焚烧处理都是资源化处理方式。

(三)科学地选择固体废物的终处理方式,实现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当前可以采用土地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等。而对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应通过特殊的处理工艺以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四)应搞好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

六、环境卫生规划

风景区的建设必须重视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安排好环卫设施,组建专职的环卫保洁队伍。风景区环境卫生的维护,要从全面入手,确保游览场所的卫生质量。

(一)风景区内垃圾箱结合旅游接待设施规划进行设置。沿游线要合理设置一定数量、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垃圾箱,由专人及时负责清理。

(二)要选择适当的地点,如停车场附近、游路旁边、服务设施附近等处,建造适量的与环境协调的公共厕所。在水源达不到的地方,公厕可建成可冲式环保厕所,但必须由专人负责清理。有水源处、全封闭的服务区、停车场内的厕所一律采用水冲式。水冲式厕所应建有一定规模的化粪池,进而排入风景区的污水处理系统,严禁流入湖泊、河溪,污染河水。

(三)风景区应设置专用的环卫车辆,配备相应的保洁人员。保洁人员要及时清扫垃圾废物,确保风景区的干净整洁。

(四)在风景区内及其周围地区,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以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五)利用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文明卫生教育,随时提醒游人当文明游客。

第十八章 居民社会调控及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一、居民社会调控原则

(一)严格控制人口总量

为避免生态破坏,保持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严格控制人口总量,重点控制人口迁入。到2020年,风景区居住人口规模控制在-------人以内。

(二)分区引导

在风景区整体空间组织的空间框架下,根据不同居民点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区位和人口规模等因素,把整个风景区划分为无居民区、居民衰减区、居民控制区,分类进行引导。

(三)构建合理的居民点体系

在分区的指引下,按照人口发展趋势,将风景区内的居民点分为搬迁型、缩小型和控制型三类居民点,形成合理的新居民点体系,作为风景区居民社会有序演变的基本骨架,合理的组织居民生产与生活。

二、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10 风景区内各行政村情况统计表

三、居民社会发展分区引导

无居民区:主要是指核心景区和重要的生态保育区,此区域不准常住人口落户。主要是逍遥洞、界牌水库、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等。

居民衰减区:主要是指与风景区联系不紧密,人口较少、海拔较高或交通不便、生产和生活条件较差的地区,此区域要逐渐减少常住人口数量。主要是风景区南部边缘地区和西北部地区。

居民控制区:主要是指与风景区联系紧密,承担一定服务功能的地区,此区域要按照合理的指标严格控制常住人口数量。主要是灵山村——灵山寺——逍遥洞——灵山金顶一带地区。

四、居民点系统规划

(一)搬迁型居民点

指少数占据重要游览线路或景点,近期需要搬迁的小村落。规划无居民区范围内的现状居民点规划为搬迁型居民点。

(二)缩小型居民点

风景区内分散的村落,通过外围聚集型居民点的吸引,其人口将渐趋衰减。居民衰减区范围内的现状居民点规划为缩小型居民点。

(三)控制型居民点

风景区内某些规模较大的村落,居民生产稳定,环境条件较好,只要控制人口规模与合理改造,其存在有利于风景区保护和建设。居民控制区范围内的现状居民点规划为控制型居民点。

五、经济发展引导

(一)逐步淘汰传统种植业,适度发展林业和特色种殖业

处于主干交通沿线附近的居民点,如灵山村、高寨村等,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近期内逐步放弃传统种植业。离主干交通线较远的居民点,如九里村、董桥村等,在不影响风景区风貌和环境的前提下,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可以适度发展一些特色种殖业,生产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规划期内,淘汰传统的种植业,第一产业只保留林业和特色种殖业。

(二)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引导和帮助农民不断向旅游服务业转移。逐步提高旅游服务业的层次,向导游、娱乐服务等方向发展。

(三)以旅游发展,带动罗山、信阳经济发展

为保持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风景区严禁布局工业,本地居民可以适当发展一些与旅游有关的手工业。把高档宾馆、餐饮、休闲、会议,旅游商品制造等行业布局在罗山县城和信阳市,实现与风景区的互动发展,靠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合理进行空间组织

风景区经济发展整体空间策略为——“一心、两区。所谓一心,就是把灵山村培育成风景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对外(罗山、信阳)经济联系的枢纽。所谓两区,就是结合以上产业发展策略,把风景区分为旅游服务区和农业生产区。旅游服务区主要是指居民控制区,此区域以发展服务业为主,承担旅游服务基地的职能。农业生产区主要是居民衰减区,此区域适度发展林业和特色养殖业,引导居民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

六、居民点规划建设要求

灵山风景名胜区内居民点及服务设施的改造、撤并、新建要精心规划,谨慎选址,兼顾风景区发展和土地利用两方面的要求。居民点建设用地首选为未利用土地和原有居民用地,次选林地、园地,不占用耕地。

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内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对于搬迁型和缩小型居民点,不再允许新建房屋,对于控制型居民点只允许在旧房原址上翻建,对于聚集型居民点应做好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发展建设。

分类配置居民点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重点建设(或改造)聚居型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居民向这些居民点集中。搬迁型和缩小型居民点原则上不再进行新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风景名胜区内建筑应保持传统民居风格,并采用乡土材料,建筑色彩上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风景名胜区内严禁开山采石、毁林开荒。引导农村居民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新型燃气,为保护生态创造条件。

七、措施

(一)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对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进行分批培训,使其具备从事高档服务业的能力。

(二)规划先行,控制家庭宾馆建设秩序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导家庭宾馆有序建设。

(三)政府调控,推动产业升级政府对于暂时放弃种植业和没有能力从事服务业所造成损失的进行适当补贴,保证产业升级顺利进行。

(四)理顺关系,维护社会公平——理顺土地和行政关系,使所有成员都能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第十九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一、土地利用现状

灵山风景区土地利用现状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林地与草地的面积多,耕地较少,水系基本位于灵山南部山谷内,山水结合较好。由于地形的影响,风景名胜区的游览点呈线性布局模式,周围以林地包围,居民用地位于风景名胜区的北部和西南部边缘,以片状的格局出现。规划区内旅游建设用地合理,区内深处居民用地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但对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不存在影响,需要进行调控。

现状土地利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村庄正在蔓延,村民就近易地盖新房的现象比较普遍,且楼房的样式单调,在风景名胜区不能形成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家庭宾馆建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二、土地利用布局原则

(一)生态优先原则。保护灵山风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设施建设在原建设用地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不安排破坏林木的建设项目。

(二)融合性原则。土地利用与自然流域形态相协调,不扰乱河流与山川的自然形态,不安排退耕还林,土地利用尽可能通过生态化途径融入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大地园林化,做到相互协调。

(三)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原则。集中局部游览设施用地和居民社会用地。严格控制风景区内居民建设用地指标,对于搬迁型和缩小型居民点,不再允许新建房屋,对于控制型居民点应在规划指导下发展建设。

11 灵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现状一览表

三、各类用地规划

(一)风景游赏用地:主要是指游览欣赏对象集中区并且向游人开放的区域。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要求,结合灵山风景名胜区功能布局,将风景游赏用地分为景点建设用地、风景保护用地、风景恢复用地。

12 风景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风景恢复用地:风景区内的大面积的生态林地及耕地等规划为风景恢复用地,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涵养和保持。

(二)游览设施用地:指直接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于景点之外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用地。

(三)居民社会用地:指风景区内的村、镇居民点,以及风景区管理机构用地。

(四)交通与工程用地:指风景区自身需求的对外、内部交通通讯与独立的基础工程用地。

根据风景区各项用地规划,针对土地利用的分类标准,规划灵山风景区的土地规划平衡表如下:

13 灵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规划一览表

第二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

一、建设项目

(一)防灾综合改造项目

按照防灾规划,对风景区进行防灾设施综合改造,建立防火监测瞭望网络、搭建紧急避险平台、修建防火索道、水情日常监测、加固不稳定地段、设置警示牌等。

(二)修复龙牙寺及附近旅游配套设施

修复龙牙寺及其附近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服务设施。

(三)扩大游览面积,完善其基础设施,增强风景区的吸引力。

(四)灵山快餐中心、购物中心项目

为了方便游客,给广大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就餐、购物环境,规划拆除灵山宾馆,建设灵山快餐、购物中心,位于灵山村入口广场前,与风景区主要干道相连。建设以经营配送式自助餐为主的餐饮广场和购物中心。

规划灵山快餐中心以朴实的石材墙面、木材、玻璃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透露出强烈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点,建筑造型丰富而统一。

第二十一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一、灵山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应为具有县级以上政府职能的派出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二、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

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经公布,即成为灵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性法律依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擅自修改。总体规划如确需调整,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调整后的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灵山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管辖范围为经国务院审批通过的《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灵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的任何法人和自然人都必须服从《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及灵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实施细则、规定和办法。

四、强化规划建设管理,严格规划审批程序,杜绝违规、违章建设。在总体规划批准后,应尽快制订各景区及核心景区的详细规划。在灵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的各种建设项目,其选址和布局应符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批。

五、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管,风景名胜区内道路交通、旅游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符合总体规划外,还要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环境保护方案审批制度等相关制度,减少地貌植被破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

六、完善灵山风景名胜区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科学管理。包括:风景资源管理监测系统、风景区规划管理监察系统、风景区旅游服务信息系统、风景区灾害预警监控系统等,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提高灵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技含量。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学决策管理水平。规划建议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充分调动风景名胜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第一章 1

一、地理位置 1

二、历史沿革 1

四、区位分析 8

五、风景区建设现状及分析 11

第二章 风景资源及资源评价 15

一、风景资源概况 15

二、自然景观资源 16

三、人文景观资源 22

四、风景资源评价 26

第三章 规划依据、范围、指导思想和原则 29

一、规划依据 29

二、规划范围 31

三、规划指导思想 31

四、规划原则 31

第四章 风景区性质、规划目标与建设分期 33

一、风景区性质 33

二、规划目标 33

三、建设分期 34

第五章 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 34

一、功能分区 34

二、总体布局 35

第六章 风景区环境容量估算 39

一、容量计算 39

二、游客规模预测 41

三、容量管理 41

第七章 保护培育规划 42

一、风景保育资源 42

二、核心景区规划 43

三、分级保护规划 44

第八章 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 45

第九章 风景游赏规划 46

一、游赏项目类别 46

二、游赏区游赏项目安排 47

三、游览线路和游程安排 48

第十章 典型景观规划 49

一、 规划原则 49

二、 地质景观规划 50

三、 水景景观规划 50

四、 人文景观规划 51

第十一章 游览设施规划 51

一、游览设施规划布局 51

二、旅游服务基地配置规划 52

三、游览设施配备 53

第十二章 道路交通规划 54

一、区域交通条件及运输状况 54

二、风景区交通条件 55

三、存在问题 55

四、规划原则 55

五、规划内容 56

第十三章 给排水规划 57

一、给排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7

二、给水规划 58

三、排水工程规划 60

第十四章 电力、电信规划 63

一、供配电现状 63

二、供配电系统 63

三、电信工程规划 64

四、风景区信息管理系统规划 65

第十五章 绿化工程规划 65

一、规划指导思想 65

二、规划原则 66

三、植物景观规划 67

四、树种规划 70

第十六章 防灾规划 71

一、地质灾害 71

二、森林防灾规划 72

三、水库防洪规划 72

四、山洪泥石流防治规划 73

五、医疗急救规划 73

第十七章 环境保护规划 74

一、环境影响评价 74

二、库区水环境 74

三、声环境 74

四、风景区水环境保护规划 74

五、风景区固体废物整治规划 74

六、环境卫生规划 75

第十八章 居民社会调控及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76

一、居民社会调控原则 76

二、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76

三、居民社会发展分区引导 77

四、居民点系统规划 77

五、经济发展引导 78

六、居民点规划建设要求 79

七、措施 79

第十九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80

一、土地利用现状 80

二、土地利用布局原则 80

三、各类用地规划 81

第二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 83

一、建设项目 83

第二十一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84

信阳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