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与写作

发布时间:2011-10-06 12:07:57

新闻采编与写作(一九九八下江苏专)

(专) (本)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

  

   1.有关新闻的基本特征,就目前国内新闻界已发表的意见来看,主要是指存在性、_____、价值性、传播性。

  

   2.新闻的载体主要是指报纸、广播和______

  

   3.在新闻作品各部分中,______的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整体内容定下了基调。

  

   4.新闻背景安排的方法,主要有明嵌和______

  

   5.悬念式结构是______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6.人物消息的特点之一“新”,是指______新和时间新。

  

   7.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字数受______长度的限制。

  

   8.广播消息的导语应该突出最重要的新闻要素:何时.______

  

   9.记者和编辑的关系反映在新闻写作上,需要记者确立三种意识,即供需意识、______和版面意识。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

  

   1.“要政治家办报”,这是( )的一句名言。

   A.邓小平

   B.毛泽东

   C.江泽民

   D.胡乔木

  

   219世纪( )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面不再限于上层社会,开始向中下层社会扩展,出现了廉价的“一分钱报纸”。

   A20

   B30

   C40

   D50

  

   3( )同志说:“记者应多问少讲。”

   A.胡乔木

   B.田流

   C.穆青

   D.徐迟

  

   4.电视记者在采访时主要是用( )来表达。

   A.书面语言

   B.身体语言

   C.方言俚语

   D.口头语言

  

   5.新闻的( ),是指受众在解决了“不知道”的问题后,后面再有同样的消息,就不再有阅读和收视的兴趣。

   A.瞬间性

   B.一次性

   C.排他性

   D.机遇性

  

   6.标题中的副题都是( )

   A.实题

   B.虚题

   C.肩题

   D.正题

  

   7.早期的导语写作要求新闻诸要素俱全,这就是所谓( )

   A.第一代全型导语

   B.第二代导语

   C.第三代导语

   D.直接导语

  

   8.著名新闻作品《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运用了( )安排层次的主体展开方式。

   A.按时间、空间顺序

   B.按逻辑顺序

   C.将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起来

   D.按主次关系

  

   9.“可读性”的概念,把( )明确摆在大众传播的重要位置。

   A.记者

   B.受众

   C.采访对象

   D.编辑

  

   10.从表现主题角度看,( )是新闻素材中的主要材料。

   A.骨干材料

   B.细节材料

   C.特定性细节材料

   D.一般性材料

  

   11.选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用最精当的材料把( )表现得更充分、更突出、更深刻。

   A.新闻结构

   B.新闻语言

   C.新闻主题

   D.新闻背景

  

   12.新闻作品的( ),就是记者按照“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和表现主题的需要,用一定的组织方式把一系列事实材料加以合理安排。

   A.题材

   B.文体

   C.结构

   D.立意

  

   13( )撰写的《哥德巴赫猜想》,在许多段落都运用了跳笔,使全文跌宕多姿。

   A.黄纲

   B.艾丰

   C.徐迟

   D.陈祖芬

  

   14.衬笔又称衬托法,作衬托的对象,叫( )

   A.主体

   B.客体

   C.本体

   D.衬体

  

   15( )的主要特点是把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交织在一起,感受糅合于事实描述之中。

   A.特写性新闻

   B.印象式新闻

   C.纯客观新闻

   D.新闻述评

  

   16.狭义的新闻就是指( )

   A.消息

   B.通讯

   C.新闻素描

   D.简讯

  

   17.消息文体中最简短的一种是( )

   A.特写

   B.简讯

   C.动态消息

   D.新闻公报

  

   18.把全国或某个地区或某一场合的新情况概括在一条消息中的综合手法叫做( )

   A.动态综合

   B.问题综合

   C.横向综合

   D.纵向综合

  

   19.新闻根据有两个组成部分,即( )和价值性。

   A.时效性

   B.客观性

   C.概括性

   D.主观性

  

   20.评述性消息兼具两种功能,即新闻和( )

   A.评论

   B.叙述

   C.说理

   D.分析

  

   21.以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方式写成的消息称为( )

   A.新闻公报

   B.新闻述评

   C.综合消息

   D.特写性消息

  

   22.通讯按时间或事物发展的顺序安排层次和材料的布局方式叫( )

   A.对比式结构

   B.倒金字塔结构

   C.横式结构

   D.纵式结构

  

   23.工作通讯的基本特点是( )

   A.现实针对性

   B.生动性

   C.典型性

   D.概括性

  

   24.人物专访中的三要素是人物.记者和( )

   A.问题

   B.时间

   C.现场

   D.事件

  

   25.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开播于(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加拿大

  

   26.“猎奇”是社会新闻报道中的( )

   A.特色

   B.误区

   C.侧重点

   D.主旋律

  

   27.判断广播新闻价值诸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A.简洁性

   B.传真性

   C.及时性

   D.生动性

  

   28.经济新闻通常分为两大类:“大经济”、“小经济”,其中“小经济”是指( )报道。

   A.生产建设

   B.流通消费

   C.金融证券

   D.市场行情

  

   29.编辑对新闻稿件的加工处理属于( )

   A.重复性劳动

   B.创造性劳动

   C.一般性劳动

   D.互补性劳动

  

   3019976月新华社播发的《丢掉幻想、走向市场》是一篇( )

   A.评述性消息

   B.特写性消息

   C.动态消息

   D.综合消息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一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错选的,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5)

  

   1.电视采访与一般采访相比有较大的优越性,表现为( )( )( )( )( )

   A.观众参与感明显

   B.可信性强

   C.亲切自然

   D.有背景音乐

   E.即兴发挥

  

   2.粗笔也称( )( )( )( )( ),是一种用“取其大而略其小”的笔触,描绘事物的表现手法。

   A.工笔

   B.白描

   C.白画

   D.跳笔

   E.素描

  

   3.人物新闻要求以新鲜材料为主,所谓新鲜材料是指( )( )( )( )( )

   A.新近发生的事

   B.事情本身很新鲜

   C.事实鲜为人知

   D.突发事件

   E.先进事迹

  

   4.事件通讯的特点有( )( )( )( )( )

   A.典型性

   B.事件性

   C.时效性

   D.多样性

   E.综合性

  

   5.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相比具有( )( )( )( )( )特点。

   A.真实性

   B.视象性

   C.综合性

   D.生动性

   E.即时性

  

  四.名词解释题(1.2小题各3分,第3小题4分,共10)

  

   1.变笔

  

   2.通讯

  

   3.社会新闻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

  

   1.新闻工作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2.简述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

  

   3.记者的版面意识具体表现为什么内容?

  

  六.写作题(30)

  

  阅读下面一篇新闻稿,并对原稿予以改写:

  [本报讯]张国良教授曾于1981年和1988年两度赴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与研究大众传播学,十多年来,张教授发表译著和著作近二十部,在我国传播学界产生重大影响。411日,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国良教授应邀来到苏州,给江苏省宣传文化研究生班讲学。他结合当前大众传播的实际状况,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

  晚间,张教授在他下榻的东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张教授说,苏州这座城市很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数次来苏州,这次来,与宣传文化研究生班学员的接触,对他来说十分有意义。

  张教授谈到,知识经济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已开始意识到这一现实,并努力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强自身结构的转换,加快资产重组,进行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他注意到苏州对此已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在预测我国传媒发展前景时,张教授说,传播事业在不远的将来肯定会发生重大改革,传统的“泡沫传媒”终将消失,技术的分工也将趋于模糊。他提醒说,这对当前的传媒事业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我国的传播和新闻工作者应该及早为此作出技术和心理上的准备,面向未来,接受挑战。

  

  改写的具体要求:

   (l)主题要集中,思路要清晰,据此要求合理选用.安排原稿中的事实材料;

   (2)结构形式和语言文字应符合新闻体裁特点;

   (3)为改写后的新闻制作标题,做到题、文统一。

(专) (本)

新闻采编与写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