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发布时间: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分析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2、结合课文,体会作者在对比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品味生动、严谨的说明文语言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转换角度思考问题。【教学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写文章可根据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学法】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幻灯片播放关于恐龙的图片。教师介绍: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1.6亿年,可是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了,这个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迷。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呢?而且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一起看看阿西莫夫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二、读准字音
遗骸褶皱劫难追溯天衣无缝三、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美国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很多小说,是20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他的“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科幻小说是他的代表作品。他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喜欢科幻小说,或者是喜欢科幻电影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他的作品。我觉得应该还是男孩子会更喜欢一点。
四、解读《恐龙无处不在》
1.初读课文,独立思考: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2.研读课文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1986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明确: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明确: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4)什么是“泛大陆”?复述“泛大陆”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明确:2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陆——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6500年以前完全分开
5)分析本文的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遗骸—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分析问题: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6)想一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7)看看作者的行文思路——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五、作业
巩固《恐龙无处不在》的知识,预习《被压扁的沙子》六、板书设计
说明内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阐述内容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推究原因
总结内容南极恐龙化石变化,提供有力的证据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恐龙无处不在》二、解读《被压扁的沙子》
1.初读课文,独立思考: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明确:恐龙灭绝的原因2.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明确:

撞击说: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3.《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由果到因逻辑顺序
第一部分(14),提出“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提出恐龙灭绝的问题——举例提出“撞击说”——举例提出“火山说”
第二部分(5—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分析,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4.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谈这两篇短文的说明角度各是什么?
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后者: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5.揣摩语言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这一句补充交代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惊人的互补性,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3)即非常纯的沙子。
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作者随笔幽默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6.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中心思想,选一个角度,比较阅读两篇短文。
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中心思想: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三、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十八课的练习题,预习第28课《观潮》四、板书设计
“撞击说”提出问题
“火山说”
探究恐龙灭绝原因的意义:防患于未然佐证“撞击说”发现:
“斯石英”——压扁的沙子分析问题
(支持“撞击说”)事实证明: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
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