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素养大纲汇编

发布时间:2019-12-31 19:13:12

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素养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和任务。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永恒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扩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1)基本理念

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

(2)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word/media/image1.gif课程目标:

1.教育信念与责任:A. 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和相应的行为

B. 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和相应的行为

C. 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相应的行为

2.教育知识与能力:A.具有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B. 具有教育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C. 具有发展自我的知识与能力

3. 教育实践与体验:A. 具有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

B. 具有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

C. 具有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

word/media/image1.gif课程设置

1. 儿童发展与学习 2. 小学教育基础 3.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

4. 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 5. 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6. 教育实践

(3)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建议

1.加深专业 2. 解决实际问题 3. 提升自身经验

3.教师的心理素质

(1)教师的心理素质

1. 教师的素质结构

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素质是人特有的;素质具有基本、稳定、内隐等基本特征;素质的形成是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素质具有基础、发展、衍生等基本功能。

A. 教师的生理素质: 主要是人脑的特点,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在教师素质中起基础作用。

B. 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

a.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科学文化素质中活的灵魂,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

b. 科学文化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C. 教师的心理素质(一般、职业):

表现为心理品质。处于教师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层次,起中介和核心作用。

2. 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

A. 认知品质: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最基本的成分。

a.敏锐的观察力 b.准确的记忆力 c.丰富的想象力 d.优良的思维品质 e.善于分配注意力

B. 个性品质: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居于心理素质的核心地位。

a.成熟的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能力

b.教师的情感特征: 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

教师应有的情操(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教师的责任感(对学生,对社会)

c.教师的意志特征

d.教师的动力特征(成就动机, 求知欲)

C. 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中最具衍生功能的因素,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在各种社会环境中的综合反映。

a.自我定向适应性: 生活适应,生理适应,职业适应,学习适应

b.社会定向适应性: 社会环境适应,人际环境适应,应激情境适应,职业角色适应

3. 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

A. 职业意识: a.教师的职业需要(献身倾向,成就倾向,兴趣倾向,实利倾向)

b.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 c. 教师的职业道德 d. 教师的职业气质

B. 职业知识和技能:知识结构、技能结构

C. 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word/media/image1.gif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 稳定性,基础性,综合性,发展性

word/media/image1.gif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培训:

1. 内容:动力和操作

word/media/image2.gif2. 途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体化, 制度化

(形成层次分明的职前,入职和之后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体系)

3. 培训模式:(1)校本培训模式(技能型,实践型,评价型,理论型,研究型)

2)专业发展学校培训模式(PDS 3)入职教育模式

(2)教师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个体在对自身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的认知和体验基础上,不断调节自身行为,力求达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1. 教师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1)结构与类型

从意识活动的特点来分析: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

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分析:知、情、意三个维度。包括自我认识和评价、自我感受和体验、 ok 自我监督与控制。

从意识活动的内容来分析: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从意识活动的自我观念来分析: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2)作用,内容和特点

作用:A. 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如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人际交往能力等。 B. 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内容:教师自我意识的内容除了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之外,主要指向其对自身教育教学的意识,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的意识。具体表现在:

A. 教学目的明确 B. 教学内容正确 C. 教学方法适当 D. 教学语言清晰准确

E. 教学安排计划性强 F. 教学气氛热烈

特点: A. 内容具有广泛性和教育性。他不但包括自身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方面的内容,还特别包括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B. 作用具有双重重要性。不但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还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发展。

C. 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有主体自觉性和社会期待性。

(3)提高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途径

A. 通过他人观察和自我观察相结合来认识和提高自我

(自我观察是提高自我意识水平的关键)

B. 通过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来认识和提高自我

C. 通过对自身活动结果的反思来认识和提高自我

2. 教师教育效能感及其作用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它与一个人拥有的技能无关,但与人们对所拥有的能力能够干什么的判断有关。

1. 自我效能感不是技能,也不是个体的真实能力,而是一个人对完成特定任务所表现出的自信程度。2. 自我效能感是针对特定任务领域而言的,不是一个人的一般个性品质。)

(1)自我效能感的功能:A.选择行为 B.努力的付出与坚持不懈

C. 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 D.行为的产生者和预告者

(最有效的效能评价,可能是在任何时候都对自己做出稍微高出现有能力的评价,以此引导人们去从事具有现实挑战性的任务,并为能力发展提供动力。)

(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A.对成败的体验与认知归因 B.替代性和想象性经验

C.评价与劝说 D.生理与情绪状态

(亲身获得的成败体验是最有影响力的效能信息来源。当一个人对自己某方卖弄的能力缺乏现实的判断依据或知识时,间接经验的影响力最大。)

3. 自我效能感和教育效能感的的关系

1)教师的教育效能感来自其自我效能感,是教师自我效能感总体中的一个方面,即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教师在教育领域中对教育的作用特别是自己是否有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2)我们把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育效能感。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于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

个人教育效能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在学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的信心和判断,二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搞好教学、教好学生的信念,即侠义的教学效能感。

3)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特点:

A. 教师教学效能感在教龄、学历和性别上的差异: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学历和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只在教龄因素上存在差异显著性的特点。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则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表现出上升趋势;在教学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上,也表现出随年龄增长的上升趋势。

B. 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特点:

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效能感似乎相当稳定,难以发生显著的变化。只有当教师获得了足以挑战其过去经验的新技能时,效能感才处于一种可变的暂时状态。

3. 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培养

1)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关系

A. 教师自我意识对教育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师的自我意识是其教育效能感的基础,前提和关键,也是一种综合意象。

B. 教师教育效能感对教师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师自我意识的水平和性质必然影响教育效能感的水平和性质,并对其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过来,教师已有的教育效能感也会影响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2)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培养

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测量:高顿发展了一种定性测量的方法——“我是谁”。

教师自我意识的培养:交往法(首要途径)、对比法、活动法、反思法

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培养:A.针对效能感来源培养教师的教育效能感

B.具体方法: 强化法、榜样法、归因训练法(操作-说服-转移)

word/media/image3.gif 教学策略培训法

(无论是强化法,榜样法,归因训练法,都应以教师自身的能力提高为前提。)

(3)教师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度、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

人际关系主要包含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人际行为三种成分。

(与教师一般素质中的个性品质区别,没有意志,动力变行为。)

人际关系的反应类型:谦让型(朝向他人)、进取型(对抗他人)、分离型(疏离他人)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气质无份好坏,以气质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反应类型也无分好坏)

1. 教师人际关系及其形成

A. 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活动的各个方面,它的建立以教与学双方的需要为基础,以师生交往为条件,以尊师爱生的情感为纽带。

a.师生交往:有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和多向交往(链式,轮式和环式)三种形式。

(在班级中,最好的形式是将轮式和环式结合起来的多向交往。)

b. 尊师爱生: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尊师爱生

c. 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者

a’ 了解研究学生

b’ 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专制民主、专制强硬、放任和民主)

c’ 有效处理师生冲突(良性冲突、恶性冲突)

B. 教师间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对教师间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呈下降趋势。

原因:a. 教师的交流减少 b. 教师间竞争加剧

c. 学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d. 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措施: a. 互通信息,增强交往 b. 湖面共进,团结协作 c. 互相尊重,心里相容

C. 教师与学校领导直接的关系:既是隶属关系,又是同行,同事关系。

也是学校中经常发生矛盾的一对关系。

应注意:a. 协调关系,友好合作 b. 充分理解,争取支持 c. 顾全大局,尊重服从

D.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应做到:a.作为一名倾听者 b. 作为一名沟通者 c. 作为一名协调者

2. 教师威信及其形成

(1)教师威信的构成:按照内隐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仪表威信(最直接),知识威信(最关键)和人格威信。

(2)教师威信的作用:教师威信对于学生和教师自身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自觉实现教师的要求。对教师来说,威信对自身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3)教师威信的形成过程:

开始阶段—— 学生对教师认同感的产生(第一步)

形成阶段—— 教师的榜样性(主要因素)和学生的向师性(必要条件)

巩固阶段—— 教师与学生长期的交往和共同的活动

(4)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因素

A. 客观因素: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和教师的社会地位

B. 主观因素:a. 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是获得教师威信的基本条件

b. 教师的仪表和风度是获得教师威信的必要条件

c. 重视第一印象,珍惜“自然威信”

d.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获得教师威信的重要条件

(教师本身的主观因素是其威信形成的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

3. 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

1)教师威信维护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发展不全面的威信为全面的威信,发展低水平的威信为高水平的威信,巩固已获得的威信,防止威信的流失,提高威信的教育影响力。

2)教师威信维护与发展的策略: 以“艺”强威,以“情”辅威,以“宽”立威;

胸怀坦荡,实事求是;

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发展威信;

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威信;

不断进取,言行一致;

长期坚持,多方面完善自我。

(4)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问题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个体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主观困惑状态。

可分为三种类型:教师心理成长问题;教师心理障碍问题;教师心理变态问题。

1. 教师的心理问题及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现状:1)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接受调查的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

2)心理障碍在教师人群中分布广,小学教师多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多于高中

教师, 城市教师多于乡村教师,小学女教师对于小学男教师;

3)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多样化,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

明显,焦虑水平偏离,性格忧郁孤僻和逆反心理较强。

研究教师心理问题的意义:个人意义,教育意义,社会意义。

教师心理问题的种类:认知问题、情绪问题、个性问题和行为问题四类。

教师心理问题的特点:普遍性、严重性、弥散性。

心理健康的含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

仅指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

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的状态。

我国学者认同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认知能力正常,自我意识客观,情绪反应适度,个性

结构完善,人生态度积极,意志品质健全,人际关系协调,行为表现规范,社会适应

良好,活动效能吻合年龄。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内涵:1)认同教师角色,热爱教育工作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健全的自我意识(能正确的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健康的情绪体验和调控

5)意志坚强,对困难和挫折表现出坚强的心理韧性

6)具有教育独创性

7)对教育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需要;

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是教师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教师心理健康的条件:

1)社会环境条件: A.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B.社会对教师及其职业的理解与支持,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C.社会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良好风气

D.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加强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

2)职业生活条件:

A.实行民主管理,给教师更多参与管理的机会,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B.帮助教师搞好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使教师体验更多职业乐趣。

C.增加教师进修提高和提职晋升的机会,健全激励机制,保护教师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D.改善教师的工作及生活条件,为教师排忧解难,提高教师的整体生活质量。

3)心理条件:良好的生物遗传,健全的身体素质,和谐的教育心理环境,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坚韧的意志品质,广泛的活动兴趣。

2. 教师心理问题的矫正

(1)矫正之本: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纠正认知偏差,避免认知失真,正确归因

(2)矫正之用:咨询辅导(直接和间接辅导,个别和小组辅导,电话、现场、门诊辅导等)

咨询辅导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自由联想和数到宣泄)

行为矫正理论(华生,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冲击法和厌倦法)

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当事人中心疗法,创造真诚,共情,尊重的人际氛围)

理性情绪疗法(爱丽丝,非理性信念辨析和合理情绪想象)

咨询辅导的方法:积极求助咨询、配合诊断检查、切实贯彻实施

(3)矫正之术:心理自助

A. 改变不合理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B. 消除消极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

C. 培养健康乐观的性格

心理自助的方法:情绪宣泄法(倾诉,运动,大笑);身体放松法

(4)矫正之基:专业性发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学校的管理完善和社会的协同支持)

3.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1)完善自身人格:完善自我意识、端正人生价值观、创造良好性格、富有创新精神

(2)提高整体素质:增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自我修养

(3)保持平和心态: A. 接受自我,学会自我调适 B. 坚持不懈,正确对待成功;

C. 安贫乐道,正视理想和现实 D. 处变不惊,直面压力与挫折

(4)体验职业乐趣: A. 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感悟生命之趣

B. 教师要沉浸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充实的职业生活

C. 教师要与学生共创教育幸福,享受育人之乐

D. 教师要增强自我教育效能感,张扬个性品质

(5)教师的认知

认知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

1. 教师认知问题的类型:教师认知问题主要表现在认知的结构性问题和社会认知两个方面。

(1)教师认知的结构性问题:

观察力偏低、想象力欠缺、思维方面的问题、注意方面的问题、记忆方面的问题

(2)从社会认知角度看教师的认知问题:

教师在社会认知方面的问题主要分为人际认知偏差和自我认知偏差,而集中体现在人际方面。

期待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刻板效应和投射效应

(3)教师认知问题的诊断方法: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标准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法,作文法,事例分析法等。

A. 间接评定诊断法(主要针对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差的一种方法)

B. 认知测验诊断方法(包括两个测验:视觉空间认知能力测验和语言连续性能力测验)

C. 综合诊断法(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于一身的综合科学分析方法)

2. 教师认知问题的成因:可分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四个方面。

(1)社会因素:A. 商品经济冲击,职业投入度不高。

a.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产生职业倦怠

b. 从事第二职业,教育感知能力下降

B. 知识经济冲击,学习步伐没有跟上。

C. “应试教育”冲击,好老师和好学生标准有误。

(2)学校因素:A. 学校类型:在我国,有重点和非重点,公办和民办之分。

B. 学校人际关系:从教师的角度看主要有领导与教师,教师之间,师生关系三种

(3)家庭因素:A. 父母的教养方式 B. 父母的婚姻质量 C. 家庭生活的影响

(4)自身因素:A. 生理方面: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和身体健康状况

B. 心理方面:a.职业责任感和角色多重性 b.归因倾向 c.职业效能感 d,人格影响

3. 教师认知问题的调适

(1)认知干预理论及其运用:A.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B. 贝克的认知疗法 C. 自我管理理论

(2)word/media/image4.gif教师认知问题调适的基本方法:A. 认知家庭作业 B. 合理的情绪想象 C. 自我管理作业套餐(1. 学习知识,更新观念 2. 在自我评定中发现认知问题 3. 在学生评定反馈找哦哦那个发现认知问题 4.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克服认知问题 5.具体教学认知问题的调节

(6)教师的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反应与外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

情绪的产生由三部分构成:主观体验,外部表现(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生理唤醒。

1. 教师情绪问题的类型

(1)情绪的类型:喜、怒、哀、惧被认为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

按照情绪对人的影响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按照人对情绪的适应可分为:正常情绪和不良情绪(1.过分强烈的情绪反应 2.持久性的消极情绪)

(2)教师情绪与其职业适应:A. 教师情绪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

word/media/image5.gif a. 情绪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b. 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c. 情绪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是构成教学实践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以教学过程为中介的)。

B. 情绪对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

C. 情绪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D. 职业适应良好教师的情绪特征

(3)教师情绪问题的表现:自卑(经济上,地位上,职业,精神紧张)、嫉妒(实质源于自卑)、

焦虑(反应性焦虑和神经性焦虑)、抑郁(正常抑郁和异常)、消沉等。

(4)情绪问题的诊断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基本方法)、调查法(书面题目)、

谈话法(最基础和重要的方法)、临床检查法

(5)常用的诊断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

张氏抑郁自评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

2. 教师情绪问题的成因

(1)社会因素:教育改革的冲击、社会高期望与多角色负荷、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

(2)学校因素:学校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工作负荷大、人际关系紧张

(3)家庭因素:家庭成员关系(子女,配偶,亲戚)、家庭事件的影响(家庭状况,子女教育抚养)

(4)自身因素:先天因素、身体状况、挫折耐受力和已有情绪体验

3. 教师情绪问题的调适

(1)情绪问题调适的基本理论

A. 认知论的观点:ABC理论、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

B. 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由自我调控本我和超我。

C. 完形学派的观点:此时此刻在想什么,感觉什么

(2)情绪问题调适的基本方法:

A. word/media/image6.gif观察自己的情绪 B. 找到引发情绪问题的原因 C. 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

身心松弛法、宣泄(倾诉方法)、 转移注意力、要学会与不合理情绪辩驳,积极主动地对自己发问

(7)教师的人格

1. 教师人格问题的类型:主要分为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常见的人格缺陷包括自卑、焦虑、抑郁和孤僻;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强迫型、偏执型、攻击型和依赖型。

人格个称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其中包括:

word/media/image7.gif 能力:完成某些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

气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动机,兴趣,理性等: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

教师人格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符合教师职业角色规范的、稳定的、独特的个体心理特点的总和。

(1)人格与职业适应:人的不同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模式要求。霍兰德的性格类型——职业匹配理论。将人格分为6种类型,并与456种职业进行匹配。强调人格与职业的适应关系及个人职业需要的满足。

(2)教师职业对教师人格的要求:A. 教师人格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a. 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 b. 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B. 教师职业对教师人格的要求

a. 在能力方面 b. 在气质和个性方面 c. 在活动倾向性方面

(3)常见人格缺陷的定义与类型:指身心遭受损害后导致的人格上的一种持久的缺损状态,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

类型:自卑、焦虑、抑郁、孤僻

(4)常见个人障碍的定义与类型:人格缺陷发展到经常的、严重的程度就是人格障碍,又称“心理病态人格”,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通常定义为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类型:A. 以行为怪癖、奇异为特点,包括偏执型、分裂型人格障碍;

B. 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包括療病型、自恋型、反社会型、攻击型人格;

C. 以紧张、退缩为特点,包括回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

教师常见的人格障碍:强迫型(主要对自己)、偏执型(又称妄想型人格障碍)、

攻击型(又称爆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依赖型

2. 教师人格问题的成因

(1)社会因素:社会文化传统、社会变革的冲击、社会期望的影响、社会人才培养观念的影响

(2)学校因素:学校行政管理自主权和奖惩机制不完善、教师在学校中的社会地位、

人际关系压力、职业压力造成的教师人格问题

(3)家庭因素:教师的成长经历(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和功能,重大家庭生活事件)

教师的家庭状况(婚姻生活,经济状况,子女的发展)

(4)自身因素:生理因素(遗传因素,身体外貌,身体健康状况)

心理因素(认知失调,价值观,教学期望)

3. 教师人格问题的调适

(1)教师健全个格的特点:良好的心理状态、成熟的自我意识、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勇于创新的精神、良好的性格

(2)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是教师职业角色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

(3)如何塑造教师健全人格:完善人格认知、熏陶人格情感、培养人格意志、锻炼人格行为

(4)常见人格缺陷的矫正方法:要视其严重程度而言。一般来讲,有治标和治本两大类。治标是通过药物来减轻症状;治本是指心理治疗。

A. 自卑:矫治的关键是改变自卑者本人不正确的认知、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和消极的心态

改善认知法、自我暗示法

B. 焦虑:提高患者的意志力水平是矫治的关键所在。

药物治疗法、生物反馈法、放松疗法

C. 抑郁:矫治重点应放在降低抑郁感、绝望感,疏导消极、悲观的情感上。

药物治疗法、支持疗法、宣泄疏导法

D. 孤僻:要注重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培养其人际交往的兴趣,进行有计划的社交训练

社交训练法、兴趣培养法

(5)常见人格障碍的矫正方法:主要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认知疗法和个人中心疗法

A. 强迫型:关键是要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变不合理的心理自制和强迫性习惯。

听其自然法(个人中心疗法)、当头棒喝法

B. 偏执型:改善其认知,纠正不正确的观念,消除其敌意和攻击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提高认知法(认知疗法)、自我疗法(个人中心疗法)、敌意纠正训练法

C. 攻击型:更恰当和更深入的方法才行。

系统脱敏法(行为主义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

厌恶疗法(行为注意疗法,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

D. 依赖型:改变其依赖的习惯,建立其独立生活的自信就是矫治的突破口。

习惯纠正法、重建自信法(从根本上矫治)

(8)教师的行为

1. 教师行为问题的类型

1)概念

行为:人的外在的可观察到的行动或活动的总称。行为是个体存在的最基本的表现方式,人的行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行为习惯:行为经验的累积,多次在某一情境中重复使用某一行为,会产生行为的“定型”效应,是该行为在相似情境中易于发生,即习以性成,形成行为习惯。

教师行为指的是教师活动或行动的总称。教师行为所指广泛,既包括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包括教师的交往行为,还包括教师的日常生活行为。教师行为具有目的性,主动性,服务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教师行为问题: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或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不符合教师职业的角色期待的、对学生身心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身心健康的不当行为。

(2)教师行为问题的类型:教学行为问题,交往行为问题和生活行为问题。

(3)教师行为问题的诊断标准:不符合教师职业需要和职业角色、对学生及其自身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都可以看成是行为问题,需要教师自己或者在外界的帮助下对这些问题行为进行调适和纠正。

(4)教师行为问题的诊断原则:诊断的基本目的是区别筛选,要遵循多方法、多途径评测、多指标考察和多方面人员共同商议做出决定等基本原则。

(5)教师行为诊断的基本方法:教师行为评价

A. 教师行为的社会评价:各方面人员,通常以座谈和书面问卷的形式征询意见。

B. 教师行为的集体评价:又称同事评价。

C. 自我评价。

2. 教师行为问题的成因

A.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期望、人际关系、职业压力主要为师资供求关系

B. 学校因素:学校管理特点、校园环境气氛、人际交往状况

C. 家庭因素:家庭成员变化、家庭氛围紧张、家庭环境变迁、家庭经济拮据

D. 自身因素:个性心理特征、文化修养及教龄因素、教育认知观念、工作心理挫折

3. 教师行为问题的调适

(1)行为治疗理论

A. 行为治疗理论的基础:反应学习理论(摇铃和吃肉的结合)

操作学习理论(进行表扬来强化学生的正常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观摩优秀课例)

B. 行为治疗的理论假设:a. 问题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b. 各种问题行为是相对独立的。 c. 问题行为与特定的不良环境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d. 改变不良环境,重新学习可以使不良行为得到矫正。

C. 行为治疗的基本过程:a. 确定行为问题,据此可以确定治疗目标,选择治疗技术和方法;

b. 以适当的技术方法对行为问题进行矫正,帮助行为者建立起新的行为方式;

c. 记录靶行为的基准水平以及变化过程,以评价治疗过程。

(2)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人的行为有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之分。行为矫正法的重点在与分析以及矫正外显行为,而认知行为矫正法是用来帮助行为者改变那些成为认知的行为,认知行为是内隐行为。

A. 认知行为矫正的理论假设

B. 认知行为矫正的前提:不适应的行为来源于某些认知上的障碍,因此,矫正干预的重点应是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以达到认知和行为的变化。

C. 认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最常用的行为矫正法是认知重建,即设计一种方法,以适应性行为来取代一些适应不良性行为。

(3)教师行为问题调适的目标与策略

目标:引导教师认清自己的行为问题,调适其行为,以适应社会、学校乃至整个人际环境的变化,过积极而有效的生活。

策略:A. 充分考虑行为调适对象的特点。 B. 对进行调适的方法及其效果要有正确的认识。

C. 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并要先易后难。 D. 信守“最少干预”原则,并且不贴标签。

4)教师行为问题调适的基本方法:

A. 行为调试的方法:降低行为发生率(消退、暂停和刺激控制)和提高行为发生率 B. 认知行为调适的方法:自我指导训练、问题解决训练、自我监控训练

C. 心理剧疗法 D. 音乐疗法 E. 运动疗法 F. 家庭疗法等

(5)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良好的交往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为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于20122月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专业标准框架有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分别对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60余具体要求。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3、你是否购买过DIY手工艺制品?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附件(一):

word/media/image8.gif基本内容: 1. 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与认识

P 335 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2 文化优势 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

夏日的街头,吊带装、露背装、一步裙、迷你裙五彩缤纷、争妍斗艳。爱美的女孩们不仅在服饰搭配上费尽心机,饰品的选择也十分讲究。可惜在商店里买的项链、手链、手机挂坠等往往样式平淡无奇,还容易出现雷同现象。 个人修为与行为

大学生的消费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除食品外,很大一部分开支都用于。服饰,娱乐,小饰品等。女生都比较偏爱小饰品之类的消费。女生天性爱美,对小饰品爱不释手,因为饰品所展现的魅力,女人因饰品而妩媚动人,亮丽。据美国商务部调查资料显示女人占据消费市场最大分额,随社会越发展,物质越丰富,女性的时尚美丽消费也越来越激烈。因此也为饰品业创造了无限的商机。 据调查统计,有50% 的同学曾经购买过DIY饰品,有90% 的同学表示若在学校附近开设一家DIY手工艺制品,会去光顾。我们认为:我校区的女生就占了80%。相信开饰品店也是个不错的创业方针。 2. 专业知识:小学生发展知识

我们认为:创业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它需要合作、互助。大学生创业“独木难支”。在知识经济时代,事业的成功来自于合作,团队精神。创业更能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我们一个集体的智慧、力量一定能够展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耐心.勇气和坚强的毅力。能够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取得创业的成功。 学科知识

加拿大beadworks公司就是根据年轻女性要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的需求,将世界各地的珠类饰品汇集于“碧芝自制饰品店”内,由消费者自选、自组、自制,这样就能在每个消费者亲手制作、充分发挥她们的艺术想像力的基础上,创作出作品,达到展现个性的效果 通识性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

我们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但我们也不乏缺少潮流时尚的理念,没有哪个女生是不喜欢琳琅满目的小饰品,珠光宝气、穿金戴银便是时尚的时代早已被推出轨道,简洁、个性化的饰品成为现代时尚女性的钟爱。因此饰品这一行总是吸引很多投资者的目光。然而我们女生更注重的是感性消费,我们的消费欲望往往建立在潮流、时尚和产品的新颖性上,所以要想在饰品行业有立足之地,又尚未具备雄厚的资金条件的话,就有必要与传统首饰区别开来,自制饰品就是近一两年来沿海城市最新流行的一种。 3. 专业能力:激励与评价

沟通与合作

教育教学设计

组织与实施

2 wwwcernet/artide/2003082213089728shtml 反思与发展

我们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在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方面往往会遇上困难,更不用说商业上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手续。他们我们可能会在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的手续中迷失方向。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

教师职业素养大纲汇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