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

发布时间:2018-12-28 22:52:37

教学设计2.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_数学_初中_阎莉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测;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巩固练习;第五环节:变式训练;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检测反馈;第八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课前测

活动内容:出示一道本章起始课的一道练习题,让学生课前完成列不等式、解不等式、并用数轴表示解集等任务。

活动目的:一方面,了解学生解不等式的熟练程度,并使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着不等式;另一方面,为本节课储备资源。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熟练了解不等式的技巧。

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

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

活动内容:

老师提出以下问题:

1)若x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你是否有办法把这两个不等式组合起来?

2)请你观察这个组合,它有什么特征?对比方程组的概念,请你给这个组合起个名字。

3)有没有一个未知数的值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有,请你举个例子。

4)你能否借助数轴把不等式组的解集找到?它与构成不等式组的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其中第(1)和第(4)需要小组合作解决。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一个是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另一个是想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总结,引导他们对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条数轴上进行观察、发现,从而探究出出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可以达到学生对新知识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总结出来的结论,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出正确的结论,以达到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的效果。

(板书展示内容)

2.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1概念一个未知数;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集:公共部分。

3)解不等式组。

环节 例题讲解

活动内容:

1解不等式组:

以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的形式完成。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交流、质疑中,达成共识,完善学习过程。再次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步骤基本达成共识,能通过数轴找到公共部分,并用不等式表示出来。

第四环节 巩固练习

活动内容:

4.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由学生板演,学生评价。

活动目的:考察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的理解和应用,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学生解不等式组,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对学生练习的检查和讲解,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第五环节 变式训练

活动内容:

4.填表: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完第(1)题后,老师紧跟变式训练,变式1:把第一个不等式的“>”改成“≥”;变式2:把第二个不等式的“<”改成“≤”;变式3:把两个不等式都填上“等号”。 在交流完第(2)题后,再由学生自己出一道变式题。

活动目的:4个表格涵盖了不等式组解集的所有可能性,打破有的学生认为只有“取中间”这种类型的思维定势。变式训练的目的让学生体会符号的一点改变可能会改变最后的解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借助数轴找解集的灵活性。

实际教学效果第(1)题完成效果很好。第(2)(3)题在表示解集时,有学生出现如的情况,原因在于对公共部分的数学本质掌握不理想;第(4)题是无解的一种特殊情况,有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表示。

第六环节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活动目的:及时反思,便于学生将数学知识体系化,同时从能力、情感态度、数学思想等方面关注学生对课堂的整体感受。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第七环节 检测反馈

活动内容:

A组:5.解不等式组:

1 2

B组:6.如果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那么你能求出a的取值范围吗?

活动目的:通过两个检测题,能迅速的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以方便老师对后面的教学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实际教学效果:通过批改学生的检测题,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较好,但借助数轴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八环节 布置作业

课本56页习题2.8 1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