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发布时间:2012-06-15 20:17:49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

上虞市下管镇中心小学 徐胜锚 137********

【摘要】小学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系统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我省已经编写了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并经过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反复论证与多年教学实际环境的检验。而现在,如何利用好这教材,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地有声有色,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资源,使教材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成为了当务之急。本人就以“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使用”为话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教材使用

【正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这只旧时的“王谢堂前燕”,现在已经飞入了“寻堂百姓家”,成了普通家庭中的一个家用电器,更成了人们工作与生活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越来越发觉学习这方面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信息技术课程”这样一门崭新的课程便应时而生。小学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系统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它开设情况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后续阶段的质量。为此,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发布了《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草案。我省根据该草案,修订、编写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经过了多年教学实际环境的检验与广大教育工作的共同努力,我省的教材已经相当完善。这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来说,是极其“幸福”的事。本文就以一个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份出发,谈一谈自己对使用信息技术教材的一些心得

一、 看重教材:

教材是许多教育研究人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依据新课程的有关要点精心编写而成的,它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了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认知规律。它是新课程标准与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物化,是许多人智慧的结晶,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依据,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它,在平时要时常拿出来研究、揣摩,甚至烂熟于心。

二、 看透教材:

叶圣陶先生对教材有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信息技术教材也是举例,也是范例。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的,它是在实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由之路,但是教师对它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作为例子,目的是为了学生,不是学生为教材服务,而是教材为学生服务,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教材”当作“教条”,不应该“教条主义”、“照本宣科”,应该科学、合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三、 钻透教材:

作为教学工作者,仅仅能看透教材是不够的,更得吃透教材、钻透教材。教材虽然只是例子,却又是个凭借,是个依据。例子是重要的,但看得远还得站得高,要把这个例子吃透,例子吃不透,设计不出好教案。若钻不透教材,就挖掘不出引学生兴致的探索点,只在表现手法上游来游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所以钻透教材是用好教材的重要前提。

1、 钻“面”

在面对教材与章节时,教师就有“沧海”与“一粟”的观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最终目标是由一个个小目标成的,而这一个个小目标又落实在了每一节课中。教师在处理一节课的同时,必须对所在的单元、本册教材,甚至是整个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有一个系统而又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这“一粟”在“沧海”中的位置,更好地理解这“一粟”它的内在含义和它与其它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否则,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只能是鼠目寸光。

2、 钻“线”

信息技术教材的安排很好地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钻线是纵向的整体把握,是深层次的整体把握,它特别能体现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特别是单元中的位置。了解它,能更好地定位教学目标,而且对整个单元的教学有一个统筹的安排。

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用电脑写字》这一单元的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布如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是以上一个教学内容为基础的,上下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就像一根项链一样,缺一不可。

3、 钻“点”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该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找到能透视整个太阳的一滴水。如:在设计四年级下册第2课《使浏览更方便》这节课时,应该紧紧抓住IE浏览器的运用这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时围绕这个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环节,把课上深、上透、上扎实。

四、  用透教材:

看重教材、看透教材、钻透教材这些都很重要,但并非目的,用好、用透教材才是目的。如何把看透教材的理念,转化为驾驭教材的设计呢?如何把吃透教材的沉淀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掌握呢?这就需要要从用好教材、用透教材方面入手。

1、 扩点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物化,是教学目标的具体显现。它向使用者明确介绍了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同时教材也给使用者留出了许多能再创造的空间。一般来说,每个内容的简略处、省略处、概括处、延伸处都是咱们处理教材时最好扩点。

如:在设计四年级下册第13课《各种各样的标志》时,我们在完成了标志的意义认识后,可以增加一个让学生按图片所示情境放置标志的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标志的含义。

2、 疑点

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有句名言:要学问,不学“问”,非学问。学生敢问、会问、爱问,就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问和素质,而教师在课堂上质疑也是一门学问,在研究教材时,一定要抓质疑点,应在难处质疑、关键处质疑、疑惑处质疑……如:设计六年级下册第1课《汉字的发展》这节课时,把网页上的东西保存下来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可以选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然后让他们质疑:为什么东西复制不下来?然后让他们再仔细看教材上的操作示范,发现原来是要先选中,然后再复制,这样才能成功。抓住疑点,精心设计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3、 激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紧紧地抓住教材中的兴趣点,做足文章,尽最大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三年级下册第6课《打字游戏》这节课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小白兔家萝卜常常被鼹鼠偷走,小白兔为此伤透了脑筋,今天咱们就来帮助小白兔,赶跑这些鼹鼠好吗?短短的几句话,就把枯燥的打字练习,转变成了一件驱赶小偷、捍卫正义的英雄行为,此时此刻学生们一定是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练习的过程中人人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收到了非常棒的效果。

4、 融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内涵不会像某些学科那样丰富,所以学生们学起来会非常枯燥。正因如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学会融会贯通,融其他学科的“他山之石”攻信息技术之“玉”。

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的《英语儿歌》时,可以组织学生唱一唱英语儿歌,甚至举行一个歌唱比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教授第8课《虚拟旅游》时,可以增加一个“小导游”的环节,让学生们像导游一样介绍自己网上浏览过的景点。这样做不但能够让信息技术课更为丰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

5、 移点

软件作为处理信息的工具,虽然它们的功能强弱不一,甚至应用领域完全不同,但是对于某一些操作却具有想通性:在软件A中,为了实现一个目的,可以这样操作;在软件B中,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也可以这样操作。这样的特性也给了我们某些启示:在教授某些内容的时候,不用死教,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用以前学过的相应操作,给现在的学习以启示。如:对文字格式进行改变时,在“写字板”中可以通过菜单栏或工具栏中的某些模块来实现,在WORD中一样,在POWERPOINT中也是一样。又如:复制和粘贴的操作,在画图中是这样操作的,在写字板中也是这样,在WORD中是这样,在POWERPOINT也是如此。

“教材”在以前称之为“课本”,“课本,课本,一课之本”,而现在成了“教材”,“教材,教材,教学的素材”。这不单单是名称的变化,更是教学理念的变化。咱们教师想要设计出优秀的教学环节,必须深刻理解与感悟教材。

总之,想要“看得远”,须得“站得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教材”就是这“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http://www.edu.cn   2002-03-27

2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19999月)

3、《会诊信息技术教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5期)

4、武健:《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5期)

5、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与评价专家谈》(http://www.k12.com.cn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