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纯谈做人、做戏、做妻子

发布时间:2018-10-03 20:04:07

李克纯谈做人、做戏、做妻子

  有人说少女像一首诗,少妇像一篇散文,中年妇女像一本小说。年近不惑的李克纯,就像一本小说。岁月蹉跎,在她细若游丝的抬头纹上,镌刻着人生的苦辣酸甜。

  最近,李克纯随电影《布拉格有张床》剧组主创人员来成都“叫卖”由她主演的影片,受到蓉城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影迷们的热情追捧。利用李克纯赴咸阳拍摄新片《走过硝烟的女神》前的休整期,笔者拨通了她母亲家的电话,约定了这次采访。我们来到豪华气派的春洋大酒店的“环保茶楼”,落坐舒适的真皮大沙发之后,仔细打量了对面咫尺之遥的“成都妹子”。虽然今年11月底年逾不惑,却风韵犹存,淡妆素裹,平添了几分妩媚,谈吐耿直,柔中有刚,却平易近人。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

  

  谈到做人和演戏,至今让她难以忘怀的是考进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的入学典礼上,校长讲的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这句话。她说:“这句话成了我人生和修艺的座右铭。无论在国内还是旅居国外,在做人方面我不卑不亢,不用原则做交易;在习艺方面我执着追求,一丝不苟。”

  “现在许多年青人没有看过你从前主演的许多影片,他们只从《布拉格有张床》知道李克纯。从表演艺术角度讲,你是否觉得这部影片是你最满意的一部?”笔者问。

  “NO!我最过瘾的一部是我主演的《谁是第三者》。《布拉格有张床》不算是成功的,我觉得我的戏未演够,欠缺深度。”

  “随着电影推向市场,国内一些导演拍片启用从未学过表演艺术,也从未上过银幕的新人,你的看法如何?”笔者就当前表演艺术不被重视的现状请李克纯回答。

  李克纯思忖了一会儿有些激动地说:“这显然是违背艺术规律的。我不认为不经过系统培养和体验生活就能演好电影。那是电影的悲哀,希望这只是个别现象,而不是趋势。”呷了一口果茶,她接着说:“导演邀请我拍片,而我又愿意加盟,那我就抱着对表演艺术执着追求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

  她话音刚落,我顿时想起采访《布拉格有张床》的导演杜云萍时。她对李克纯的印象是:她具有“刚直而不乏柔情的品格,成熟而不失风韵的气质和对表演艺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就当前国产影片能谈点看法吗?

  “OK!我认为近些年来国产影片倒有几部从文化的角度反映社会的各个方面,还是挺不错的。但普遍的是题材大,细节少,平铺直叙的事太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不少影片出现虚假和粗制烂造,难怪上座率不高,因为观众不买你的账嘛!”谈到这里李克纯有些激动。

  

  她哀叹机遇常与她失之交臂,却又庆幸最好的机遇让她碰上

  

  “才能是木梯的横木,而机遇是木梯的侧木。我积累了不少横木,苦于侧木难寻。”这是李克纯谈她丧失多次机遇时发出的感慨。70年代中期,李克纯中学毕业后,“造物主”给了她高挑的身材、俊美的五官和丰富的艺术细胞,非常想往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她先后报考过战旗歌舞团以及省内各地、市、州文工团,都因“唯成份论”作崇,“政审”过不了关而被拒之门外。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克纯以她顽强的毅力,聪颖的天赋和真才实学,敲开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毕业后,遭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来主演《谁是第三者》被评选为“金鸡奖”最佳女主角,但得选票最多的李克纯,不知何故被选票比她少人的“夺”去奖项,与奖无缘。“东风不予周郎便”,相信缘份的李克纯深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哲理,便认命了。拍摄完《最后的贵族》,她急忙赶到海南岛,加盟电影《热恋》的创作。用李克纯的话来说,“这次拍片,为我旅居美国,圆在美国好莱坞发展的梦,提供了最好的机遇。”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李克纯都不断积累“横木”。比如在美旅居期间,攻克了语言障碍,坚持体形锻炼,观摩了大量的美国影片,从中汲取电影表演艺术的精髓。1994年在她旅美的第四个年头,“侧木”与她积累的“横木”相遇了。应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黄健中的邀请,回国拍电影《中国妈妈》,担纲妈妈一角。该片在北京怀柔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期间隆重上映。李克纯在影片中以她娴熟的演技,展现了当代女性对苦难和不幸的承受力,以及歌颂博大而细腻的母爱,赢得了中外妇女代表的好评。

  

  我的第二次婚姻是从拍电影《热恋》时开始“热恋”的

  

  “我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李克纯应笔者的要求,谈她“个人隐私”时说的第一句话。接着她表情严肃地说:“我和前夫因各自的事业奔波,聚少离多,渐渐少了共同语言和沟通,双方处在一起都觉着别扭,便友善地分手了。”

  走出“围城”的李克纯,很长一段时间蜗居在北影厂那不足10平方米的“闺房”里,过着“单身贵族”的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终身热爱的电影表演艺术中,不谈婚论嫁,几乎与感情生活“绝缘”。

  “而立之年”的李克纯应黄健中之邀在海南岛拍电影《热恋》。本该在影片中与男主角吕晓禾“热恋”,却与一客串的群众演员“热恋”了。这位艳福不浅的洋“白马王子”是在海南岛考察的美国环保专家,他的名字叫史蒂文?哈特威尔。他被李克纯那东方温柔型美女折服,一见钟情,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以美国人特有的直率和热情,向李克纯频频发起“猛攻”。几乎每天都“诚心诚意”邀请李克纯吃饭。说来也巧,当时李克纯正成天带着一台微型收录机学习英语。这一来,“英语老师”主动上门作“家教”,何乐而不为。后来李克纯顺利通过“托福”考试,这位“史老师”功不可没。

  笔者问李克纯对史蒂文的评价,她说,“史蒂文爱我,也爱中国,无论在美国还是回国内发展,他都支持我去从事自己从未放弃而执着追求的电影表演事业。”

  “你回国发展,‘抛’夫‘别’女,他同意吗?

  “史蒂文说过,想看我十分方便,直航飞机缩短了相互的距离。”李克纯呷了一口柠檬果茶后说,“说实话,事业和家庭有如鱼和熊掌,不可兼而得之,有时是会牺牲某一方面的。我也非常想念我那8岁的女儿梅梅。她在美国读小学三年级,很逗人喜欢,遗憾的是她汉语只能听懂一点点,周围的环境造成的,今后我要多带着她回国看一看,不能让她忘记她身上还流淌着中国人的血。”

  

  对有辱中国国格、人格的事敢说“不!

  

  “人们至今称你是旅美著名影星,这些年来,你不想加入‘绿卡族’吗?”笔者问。

  “我的根在中国,虽然旅美八年了,我一直未加入美国国籍,跳动着的仍然是这颗中国心。”李克纯自豪而充满激情地回答。

  “在国内时,想去美国圆好莱坞梦,去了美国八年,你的梦圆了吗?

  “人们常说,男儿爱走四方,女人爱梦想。我曾有过到好莱坞发展的梦想,结果破灭了。”她思忖一会儿接着说,“好莱坞我去过两次,第一次被叫去拍一部警匪片,从早上八点等到十二点,无人照应,受了不坐冷板凳的歧视,我不辞而别。第二次去拍一部叫做《红色的角落》的影片,导演给我看了镜头剧本,通过试镜,效果不错,不知何故,我的角色被我的一位同胞‘顶替’。后来听说,这是一部反华影片,我庆幸自己没有陷进那个‘红色的角落’,否则我将遗憾终身,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吃一暂长一智,从此我便多了一个心眼,邀请我拍片,必须看完成剧本,凡有辱中国国格、人格的戏,坚决不接。”

  “请你对至今仍想去圆梦的同行朋友说点什么,好吗?

  “OK!并非吃不着葡萄说它酸,积八年的经历,国内演员最好不要去好莱坞发展,除非你有成龙、李连杰、杨紫琼等特殊功夫和名气。好莱坞毕竟在美国,那里一贯歧视华人演员,给你的通常都是有辱华人形象的角色,比如小偷、吸毒者、妓女等。”此时手机响了,她回过电话后,语重心长地说,“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去,我奉劝国内演员,最好不要去好莱坞。”

  “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笔者握着李克纯纤细的手说。

  后记:

  李克纯从艺小档案

  峨影厂期间:(1982年―1985)

  《赵钱孙李》

  《红叶铺满的小路》

  北影厂期间:(1986年―1990)

  《失去的梦》

  《谁是第三者》

  《黄土坡的婆姨们》

  《最后的贵族》

  旅美期间:(1991年―1998)

  《中国妈妈》

  《布拉格有张床》??

李克纯谈做人、做戏、做妻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