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例说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 精品

发布时间:2018-12-06 15:35:44

例说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

文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完成与编者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充分考虑与学生的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师必须首先考虑到作 者,编者的意图和语文教学的总导向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课时目标,它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链节,所有的课时目标之和就等于整 个语文教学的总目标的完成。所以每一个课时目标必须像指南针一样坚定不移地指向语文教学的总目标。  

南新乡武镇北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提出了制定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达到“六化”,即目标导学化、导学全面化、全面问题化、问题操作化、操作系列化、 系列个性化。这一顶真式理论体系有它自身的独立性,又有其整体的连贯性,曾为中学目标教学的研究和操作提供了可资借鉴、学习的条件。尤其在新课标大力实施 的今天,反思其经验的总结,把握其理论的内涵,探讨其实践的精髓,更觉其指导意义之远大,生命力之悠长。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几点较为粗浅的认 识,以便商榷。  

1、目标导学化  

学目标的设置既要做到导教,又要便于导学。要针对学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而不是要求,更不能成为教师给自己定的任务。比如:《枣核》一文的目标体系 中,有关章法目标的设置“使学生懂得以小见大的写法”,即是只注重教,而不注重学。应该换成:“说说本文‘小’指什么?‘大’又指的什么?”这样,引起了 学生的注意,造成了悬念,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达到了导教与导学的目的。诸如:学习象征手法,领会借景抒情的方法,均忽视了导学,而只强调导 教,都是不足取的。总之,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时刻关注学生,联系学生,体现导与学的有机统一。  

2、导学全面化  

是知、情、行的有机统一,也是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包孕了知识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形成了整个目标体系。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 找准切入点、突破口,统筹安排,整体把握。针对文本内容、特点,分层次、分梯度地设置目标、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发展目标的定位与组合。比 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一课时的目标设置可定为三个梯度,即说明顺序的梳理、辨析、运用。这样,能使学生在说明顺序的梳理中,达成字词、熟记时 间、书名等知识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短文说明顺序的辨析,结尾让学生对自己所发明书的畅言、练笔。从而,既注重了高层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的落实, 也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当然,导学的全面化,不是要求每课的目标、层次都要面面俱到,层次无遗,这要根据课堂本身内容来确定。总之,全面 化的导学,全方位的设置目标,能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既强化了知识的导达,也兼顾了能力的培养,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使其调整功能得到了有效 的发挥。  

3、全面问题化  

确立教学目标之后,对于目标的表述,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结论性的语句,如:“学习托物喻人的写法”(《白杨礼赞》目标)“学习顺叙的写法” (《一面》目标)“领会欲扬先仰的写法”(《荔枝蜜》目标)等都是带有结论性的表述。如果换成“本文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主旨的?”“按什么顺序组材的?” “本文旨在赞蜜蜂,作者却说不大喜欢,这种情感对赞美之情是增强,还是削弱?”这样,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述目标,一定能唤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 生探求知识的渴望。从而,实现目标先导,发挥教学目标的激疑功能。  

4、问题操作化  

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训练性,这是以往教学目的所不具备的。教学目标的问题操作化是对其表达的进一步规范和要求,正如河南目标教学专家武镇北先生提出的“三维结构模式”即“三维结构=行为要求+行为形式+ 为内容”,这种规范化形式,规定了教学目标的表达要根据行为的要求,通过具体行为形式,使主体完成行为内容,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是某种行为。如此,促进学 生动口、动脑、动手,使目标得以操作,达到导学的目的。如:《桃花源记》一文“用三个字写出段意”这一目标表达,其中“用三个字”表明行为要求。“写出” 表明行为形式,“段意”是行为内容。再如:“孔乙己”一文不采用“划分本文故事情节”这一目标表达,则是其行为要求不明,行为形式不准,只有共性而无个 性,致使学生无法操作。应该改为: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为要求)划出(行为形式)本文故事情节(行为内容)。特别指出的是,在表述目标时,行为 形式要使用外显性动词来完成。如:划出、写出、说出等,而不采用内隐性动词,诸如总结、概括之类。总之,问题操作化使用目标面向课堂,针对学生,使学生有 章可循,有法可依,得以参与到整个教学中来,无疑是整个教学目标体系中具有导向性的重要环节。  

5、操作系列化  

学目标的设置,旨在使主体参与,得到学习过程的体验,既要利于导教,又得便于导学,应该使条理清晰,有序分层的统一体,这就必须形成一个系列,引导学生按 一定方法,循一定顺序去开启思维、探究问题,其表现有二:一是指整个目标体系要层次化,形成总系和支系,分层次、呈梯度发展,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避免杂乱无序,简单罗列。既要注重知、情、行的有机统一,又要兼顾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形成以认识层次为经线, “情”、“行”落实为纬线的“三维”目标运行机制,做到环环相扣,有的放矢。比如:学习了侧面描写天气之热的写法后,可以围绕侧面描写“冷”来设置目标, 学习了散文《背影》之后,不妨以《我的父亲》习作进行引达。二是指在诸多目标中,要确立主干目标,并以此为中心,分层设置其他目标(分支目标),进而形成 通过分支目标的导学,达成主干目标,体现分支目标的“台阶”作用,体现主干目标“金钱穿珠”效应。比如:《草船借箭》一文可以用分支目标:“1、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来帮助?”“2、诸葛亮在船上为什么要饮酒取乐?”来达成“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这一主干目标。又如:《变色龙》一文的主干目标“用一句话写出奥楚洛夫又哪些思想性格?”可以通过两个分支目标达成。即:“①奥楚洛夫对狗咬人一案是如何审理的?”“②奥楚洛夫的几度变色是围绕什么进行的?”  

6、系列个性化  

定目标,既要考虑知识的导达,又要体现能力的训练,每条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活动的具体要求,甚至是主体各种感官参与的特殊指向,无论是导学激疑,体验思 考,还是训练调整,必须是明确的要求,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如:“概括本文段意”“划分本段层次”“理清情节结构”等目标的表达,均无具体指向要求, 都是缺乏个性的目标,学生对此会不知所措,甚至无所适从,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六化”的有机统一,使教学目标趋于规范、科学,从教学交往的整体上看,一方面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教学关系的优化;另一方面缩短了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优化。  

教学目标“六化”的有机统一,实现了项目整合。如果说“知识与技能”更多的是需要传授、感知与实践实现的话,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多的是感悟与体验。因此,在教学时,有必要通过某一学习项目整合多种学习方式,从而也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学目标“六化”的有机统一,要求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只有做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才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过,教学目标的设置,首先要依据课标和 教材要求,然后再根据师生的适应力进行适当调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只要做到“六化”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就能真正起到引导、控制和评价教学全 过程的作用。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例说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 精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