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叠 - 出的美 - 浅析许渊冲对宋词中叠字的翻译

发布时间:2012-04-05 11:22:47

第10卷 第3期200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0,No.3September 2009“叠”出的美———浅析许渊冲对宋词中叠字的翻译陈斌敏(福建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福建福州350004)  摘要:许渊冲教授在《中国古诗词六百首》中对宋词叠字的翻译处理方法与安德烈・勒菲弗提到的诗歌翻译“七法论”(音律法、直译法、韵律法、诗词散译法、同韵法、无韵法、意译法)不谋而合。与很多译者孤立使用某一种诗歌翻译法不同,他混合应用了以上“七法”,在使用解释、缩译、略译等手段来意译一些诗歌的同时渗透了诗歌所暗藏的文化底蕴,回应了安德烈・勒菲弗和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的翻译研究必须“转向文化”的呼吁。  关键词:叠字;翻译法;转向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784(2009)0320061204收稿日期:2009203231作者简介:陈斌敏(1981-),女,助教。  一、引言:宋词中的叠字  中国古代词人,尤其是宋代的词人,运用了叠字的手法来拟声、垫色、陈情,以加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叠字赋予了宋词隽永的音律美。“当同样一个字被重复使用的时候,就叫做叠字。”[1]宋词中使用叠字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更有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与英文简洁的语言习惯不同,中文有一些词在句子中可属冗余,翻译时得把这些词省掉。比如“熙熙攘攘”这个成语,“熙熙”与“攘攘”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没必要逐字翻译。  二、安德烈・勒菲弗翻译理论中对诗歌翻译方法的七种分类  在众多的学者和翻译理论家中,安德烈・勒菲弗对翻译认识深刻,见解独到。苏珊・巴斯奈特在《翻译研究(第三版)》中提到他的如下七种诗歌翻译方法:(1)音律翻译法,即在译文中重塑原文诗歌的音律美,同时又能够正确地阐释原文。(2)直译法,强调逐字逐句地翻译。(3)韵律翻译法,主要的标准是体现译文的诗节。(4)诗词散译法,改变诗歌的表达形式、句法甚至感情。(5)同韵翻译法,译者既要注意诗歌格律又要注意其韵律。(6)无韵翻译法,译者可以不拘泥于韵律,更加准确地表达字面意义,但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文本结构成为新的问题。(7)意译法,保留原文内容,但改变了形式。译者模仿原作翻译的诗歌,除了题目和诗作出发点外,可能没有其他与原作相似的地方[2]。  翻译家苏珊・巴斯奈特与安德烈・勒菲弗均反对脱离文本结构和文化层面机械单独地使用这些方法,因为各个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比如苏珊・巴斯奈特认为韵律翻译法改变了原文的句法和诗意。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否定这些方法。两位翻译家都认为翻译研究不仅要比较语言还要比较文化,因此二人在1990年共同提出翻译研究“转向文化”。许教授也充分了解外国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陌生,他有效结合并运用上述这些翻译方法,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三、许渊冲教授在翻译宋词时对七种翻译方法结合使用的实例  (一)直译法与同韵翻译法的结合———尊重原作,以押韵相仿的英文词语替代原文叠字  许教授在诗歌翻译时最常使用这种方法。此—16—©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叠 - 出的美 - 浅析许渊冲对宋词中叠字的翻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