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3-11 10:37:26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朱宏

来源:《成才之路》2015年第19

         要: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其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实践课题。高校建立或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至少应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成长环境两大部分。我国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目前仍存在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办学层面的问题。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的总结,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多学科交融的学科专业环境;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将科研引入教学。

        关键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9-0001-03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历史时期,高等学校作为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努力探索新的思路、政策和措施。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开发智能为手段,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高校人才培养范型。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上述定义出发,笔者认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1)建立或构筑这一模式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所谓创新人才,从社会意义上来讲,是指那些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较大创新贡献的人才;从个体意义上来讲,是指那些以探究的态度不断地实现自我创新和超越的人才。创新人才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宽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2)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3)富于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4)清晰的思维,很强的判断力和敏捷性;5)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意识;6)扎实的科技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