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 温故知新 - 走自己的路 - 钟大丰

发布时间:2017-10-04 00:29:50

10校庆专辑2015年第3-4期 总第124期在学院65周年校庆之际,我们组织了这一组“口述历史”的访谈。受访者都是学院已经离退休的老同志。这些访谈,并不是对于个人历史的简单回顾,而是着眼于电影学院各个专业院系学术建设的发展。这些老同志和学院一起成长,把一生奉献给了电影教育事业。从他们的回忆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探索电影教育的规律的艰辛。65年来,伴随着中国历史的曲折和坎坷,北京电影学院的命运也经历了许多起伏。了解这些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说起北京电影学院的发展,有人简单化地归结为前期照搬苏联、后期改学欧美,这是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的。如同电影这个舶来的艺术在中国土地上的扎根和成长的过程一样,中国的电影教育也同样是一个既有选择地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艰难探索和勇敢尝试的过程。正是一代代学院人的努力,才使今天的北京电影学院得以形成既与国际发展趋势接轨,又独具特色的学科建设体系和教育培养经验,从而跻身国际知名电影院校行列。北京电影学院建立于1950年,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专业高等电影院校,在世界范围内也是起步较早的院校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只有苏联、法国、意大利等少数发达的电影大国有电影学院。电影在战争前后巨大的传播影响力及其本身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催生了战后电影教育的发展。几年间,在传统的电影大国之外的捷克、波兰、中国等国家,电影学院相继建立。1950年代中以后,欧美的传统大学才逐渐开始建立电影专业和系科。北京电影学院成立之初,世界范围内电影教育的经验都还不太成熟,历史最悠久的苏联国立电影学院的经验和帮助对北京电影学院的初建起了重要的作用。学院的第一代开拓者们,根据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条件的现实开始了电影教育的艰苦尝试,把其他艺术教育领域在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与革命艺术教育的经验相结合,把艺术创作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传统大学电化教育技术训练的经验综合在一起,努力建立起一套既适合当时国情实际、又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电影教育体系。在学科建设和知识技能结构的训练方面,注重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同时又着眼于长远的艺术人才培养和技能结构训练的科学性。学院从编剧、表演、摄影等,当时中国电影事业起步亟需的专业,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电影教育学科,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中注重广泛的人文基础和中国文化及电影创作经验的传承。几十年里,中国历史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坎坷,但学院的教育者们努力在政治动荡的缝隙里坚守艺术教育的科学规律。即使在“文革”的艰难岁月,一些有学识和胆识的前辈学者就开始放眼世界,寻找新的经验和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电影学院又和国家一起走上了新的腾飞,广泛接触、学习新的电影教育理念和训练经验,但也并不是一个盲目追随和照搬的过程。学院在调整和丰富学科体系的同时,探索建立一套扎实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广泛的创作知识传授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了北京电影学院既有清晰的专业特长与侧重、又有完整的电影创作规律教育的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特色。今天,世界电影面临高科技和数字革命的冲击,中国电影也面临着市场经济规律下产业格局出现的巨大变革。北京电影学院及时追踪世界电影技术发展前沿,关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电影创作人才在人文素养、知识结构和艺术技能等各方面新的需求,对电影艺术教育进行着新的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前辈学者的历史经验对我们显得更加重要。对于我们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不光是他们具体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应对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电影学院坚持结合国情需要,“以我为主”广泛吸收世界电影教育的有益经验,有选择地为我所用,而历史传承将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库。我们策划这一专栏的出发点正是希望实践“尊师重道,薪火传承”的校训,不丢弃光荣传统,真正把北京电影学院办成独具特色、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写在前面:温故知新,走自己的路钟大丰

写在前面 - 温故知新 - 走自己的路 - 钟大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