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设计说明

发布时间:



XXX高级中学设计说明

一、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
1.1项目名称:XXX高级中学1.2项目性质:
该校区内拟建36班高级中学一座。
新建XXX高级中学心学校为了进一步发展XXX的教育事业,完善XXX的教育体系,使教育更好地为XXX经济发展服务的一个重大措施。本项目是XXX一所重要的高级中学,校区的规划要求达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有利服务、便于管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目标。1.3建设基地位置
XXX高级中学位于都兰西路南侧,用地长600m,宽265m,包括一条规划路。新校区基地东侧为林业站苗圃,西侧以15米规划路为界,与建设中的XXX职业技术学校相望。基地退都兰西15m,南侧规划路15m
1.4建设规模及用地面积:占地249亩,总建筑面积166524.33㎡。
2、主要设计依据

2.1XXX关于学校用地范围(电子版地形图)
2.2XXX教委关于新建高级中学心学校的几点说明及提供的各建筑物的面积参考数据2.3有关国家及XXXX地区相关规范
2.3.1国家《新版中小学设计规范说明》(修编中)(2010
1
2.3.2国家、X、德令哈市有关现行规范、规定2.4气象、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情况2.4.1建筑场地工程地质
基地主要为旅游观光农业用地及林地,地势平坦。(更详尽资料待初样结果)
2.4.2本工程所在地地震烈度7
2.4.3德令哈市位处于东经96°15′98°15′,北纬36°55′~38°22′之间,地形北高南低,四周
环山,中部为德令哈盆地,平均海拔2981.5米,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3.7℃,平均降水量176.1毫米,无霜期一般为84-99天左右
2.5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
2.5.1根据XXX现有市政设施条件,基地周围燃气、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设施主要考虑
从校区内南侧规划路和北侧都兰西路接至学校用地红线边,(待补充提供资料后,确定接入基地的方法及位置
2.5.2基地北侧为都兰西路,宽度为40m,校区退红线15m,东侧为林业局苗圃,南侧为宽度
30m的规划路,建筑退红线15m西侧校区规划路宽15米,并与XXX职业技术学校比邻。根据校区整体现划,进入校区的主要入口设在都兰西路一侧,次要的两个入口为小区区内西南两条规划路。机动车辆由校区部分路进入各校。

3、设计的规模和范围
3.1规模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166524.33(249总建筑面积50260.80m²教学楼建筑面积7478.69实验楼建筑面积5082.88行政办公楼建筑面积3426.76图书艺术楼建筑面积5670.00
体育馆建筑面积2964.49教职工公寓建筑面积10245.6学生公寓建筑面积11877.30食堂建筑面积3015.08其他建筑面积500建筑基地面积16908.46建筑密度10.15%容积率0.30绿化率
45%

均为14层的多层建筑;3.2范围
总平面含建筑总平面布置、道路、广场绿化,室外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实验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图书艺术楼、体育馆、食堂、学生宿舍、教工单身宿舍及其他附属用房。

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4.1规划统一,集合办学,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
4.2校园的设计在空间组织上提倡教学与办公的渗透,教学楼建筑群以通廊的形式连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群,便于公共设施的共享。
2
4.3建筑群空间内外交融,过度自然形成一气哈成的建筑空间体系,使师生的校园生活具有多重的户外空间。
4.4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充分考虑节能要求,使功能空间布置沿南北向布置。在材料方面,尽可能采取保温节能材料,再生材料,及自然材料,减少建筑材料的维护费用。
4.5建筑设施达到现代化,智能化,在能源的使用控制采用网络宽带保证学生能在教室、宿舍上网。
4.6在充分保证一般重复性教学建筑应有的建筑质量基础上,加强校校区标志性建筑的表达。

二、总平面设计说明

1、基地周边状态
11XXX高级中学拟建校址位于都兰西路南侧,沿南北向发展,长宽比约等于2,校内为农业用地。西临XXX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建设中),东侧是林业局苗圃,南侧为城市道路茶卡路。

2、总体构思
本项目方案在满足各方面使用功能要求前提下,规划完全按照国家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且在后期的发展中留有余地。
通过对周边职业学校的分析,为了使本项目能完全融入项目所处的教育园区的氛围,项目在用地上尊重职校与城市道路的关系,沿各城市道路做了同样的退让,退都兰西路道路红线51米,退唐古拉路道路红线15米,退茶卡路道路红线20米,校区的主入口设在都兰西路一侧,方便与城市的联系,次入口设在与职校毗邻的唐古拉路上,并与职校的次入口相呼应,将试验教学、行政办公综合楼沿主入口对称布置,强调了本项目与职校的逻辑关系,校区次入口设在都兰西路一侧,方便与城市的联系。
校区在功能上分为三大块,自北向南依次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个功能区通过一纵一横两条校区主干道划分,并合理组织学生、教师等人流、和消防车、生活机动车等车流的流向。主要建筑布局基本呈对称布置,基本空间呈矩形,便于使用。用地较为集约,总体布局简洁、明快。

2、基本结构(功能)
空间布局
学校教学区主要建筑采用半围合空间构成,单元体利于分期建设,教学区的布局便于方便快捷地联系城市,同时建筑物与都兰西路退让了51米,作为校区与城市道路的缓冲,同时通过在道路周边种植高大乔木以减少噪音对教学楼的污染。学校主入口东侧布置行政办公楼,通过架空处理,可以看到内部的其他建筑,形成视觉上的延伸。实验楼、与艺术楼平行于行政办公楼布置,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并通过图书楼和合班教室打破单调,校区入口通过中间的景观大道,

离,同时作为宣传校园文化的长廊,主入口西侧教学楼建筑呈行列式布局,通过走廊连接,教学楼间形成半围合空间,作为学生课间活动场地。这样的布局使得功能分区明确,生活区与教学区的干扰比较小,布局紧凑,教学区与生活区都有预留发展用地,便于扩建改造。
运动区由一个标准400米跑道体育场、风雨操场、篮球场、排球场组成,沿场地横轴呈对称布置。
生活区:生活区东侧为学生公寓,西侧为教工公寓,中间布置食堂,便于学生及教职工就餐,同时预留后期发展用地。分期发展
对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的建校原则的考虑体现在以下两方面:教学区与宿舍区的单元体组合的建筑形式便于实行分期建设。考虑到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学校的持续发展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使规划设计做到近期布置合理,远期又能有所发展。所以现有规划的教学区以最大可能进行压缩,空出足够的区域为教学预留发展用地。

交通组织

由于用地狭长的特点,教学区机动车道与主入口相结合,通过校前区广场,减缓人流,并通过景观大道穿越整个教学区建筑群。生活区车道从西侧及南侧规划路进入,同时方便厨房后勤工作。
校园主入口设在北侧都兰西路,主要以步行为主,特许机动车车辆可以穿越入口进入教学区,其他机动车辆全部设在南西侧的机动车入口,导向运动区及生活区,服务性车辆皆由南西两个入口进入校园,以保证教学区的步行环境,主要的建筑物步行道宽度,比如实验行政办公楼、图书艺术楼、体育场等,设停车场,可同时允许自行车流动。自行车平均分布在教学楼附近。生活区的自行车分散布置在各教学区附近。

3、配套工程
3.1所有市政管线均通过周边道路进入,并在红线边缘安排接口。3.2电力分两路进线,待详尽资料定。3.3上下水(待详尽资料定
3

3.4煤气(待详尽资料定
3.5通讯、有线电视、网络(待详尽资料定3.6校内所有管线均以暗线敷设

4、消防
4.1消防车道在街区入口间距,基本控制在150m以内
4.2整个校区内消防车道均为环路,尽端路设回车场地。环路内的消防补救,通过消防龙带解决。

5、环境设计5.1节能设计
5.1.1日照间距: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所有建筑、房间尽量按南北向布置。
5.1.2围护结构:墙体,外端均为粘土砖,外层做保温处理。屋面:教学区部分屋顶,生活
区全部屋顶上人。
5.1.3教学楼、宿舍朝向、通风
教学楼、宿舍全部采取南北朝向;尽量考虑冬季获取日照,夏季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5.2绿化
5.2.1校园环境的关键在于其对地面的处理,该项目地面构成以四部分组成:1、门前广场,
提供足够的硬地,以保证交通量及烘托建筑的纪念性为主旨;2、中央绿化带,自然植被及种植物与抽象的小品设计相互交织;3、课间活动区,庭院内部以安静优雅自然景观或抽象的人工空间交替处理;4、体育场活动区绿化。
5.2.2层架空部分绿化重点为花地,并设置坐凳、灯光照明设计。5.3环保、卫生防疫
5.3.1实验废水处理:分类集中,按环保要求处理或稀释达标后排放。
5.3.2生活污水处理:经化粪分流排入城市污水管(或暂时排入雨水系统,食堂设除油池。为方便及时陈油,保持环境卫生,拟将除油池开口设置在封闭的室内小间内。
5.3.3食堂、厨房卫生环境,食堂燃料为煤气,污染轻,但油烟废气须经不锈钢管道送至屋面经处理后排入大气或灶上安装油烟收集装置。食堂副食进货拟为半成品,故取消粗加工,不设杂
4
物院。
三、建筑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1本方案中标过程概述
本方案是在与XXX教育局沟通协商后,征求过过XXX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经过多方案比
较综合各方的意见,多次修改形成。
1.2主要批文及设计要求详前文有关部分
2、建筑设计
2.1标准
本项目在总体上依据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适量提高关键部位的使用标准,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及创国内一流的要求。譬如,教学楼内结合庭院,设置内廊,实验行政办公楼、图书艺术楼设置集中空调,教学楼、图书艺术楼等又在建筑处理上将共公交通及交流反映在建筑空间上,学生宿舍区每层设公共卫生间,并设有公共活动区,方便学生早读及交流,创造新的学生生活品质。学生食堂分二层处理,并在一侧设置一层清真食堂。2.2单体设计
教学楼:多栋教学楼采用并列式布局布置,并通过连廊连接,基本教室朝南向布置两端布置教师办公室或教工休息用房,一层连廊中部布置合班教室,并在连廊中设置楼梯间、卫生间饮水间等公共服务设施,每栋教学楼之间通过连廊形成半围合空间,课间可作为学生的活动场地。
实验楼和行政办公楼:实验楼和行政办公楼位于同一中轴线上,呈行列式布局。行政办公楼底层一、二、三层架空,形成视觉上的通透,并可直接穿过到达位于它南面的实验楼,四层中部通过会议室将两部分连接在一起。实验楼与行政办公楼面宽相等,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群体。
功能:行政办公楼由年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组成,试验教学楼由各类实验室,服务用房,卫生间等组成。
图书楼、艺术楼
造型:图书艺术楼造型以雕塑感、纪念性为主,为了与广场的尺度相配合,建筑简洁大度强调

其份量,而体量的特征又直接是同室内空间及功能的流露。图书艺术楼处设置了可同时容纳380的多功能厅,可以满足至少一个年级的师生同时聚集此处进行学术报告、研讨及交流,也可以满足其他一些课余室内活动的需要。多功能厅东侧设有展览厅,可以陈列校史、文化等。
功能:图书艺术楼由书法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办公室,图书室,辅助用房,多功能厅,展览厅及卫生间等组成。

风雨操场
风雨操场所在基地对周围环境有多重意义;
a.在造型上与教学区建筑物相容的,是体育区功能性极强的入口大厅"构成性格明晰的体育气氛。
b.体育馆功能多样,功能明确、清晰、实用,同时可适应以后多重功能的改变。食堂
食堂是处于宿舍与教学区之间个别时段上人流量极大的建筑物,是全校师生每日必经之地,位置居于教工公寓与学生公寓之间,设计为2层的普通食堂及1层的清真食堂。

学生宿舍
宿舍造型采用简洁、朴质,强调其对空间的围合作用,利用“回”字形的楼梯打破立面的重复,同时利用设计的手法创造不同宿舍性格。
宿舍区选用相同居住户型,统一的四人间,所有房间均朝南朝阳,而将卫生间、淋浴间置于北边,所有宿舍房间均设朝南的阳台,并在北侧设置活动区,便于学生早读和学习交流。教职工公寓
采用紧凑的经典户型设计,有着很好的舒适度,并且在外立面上与宿舍相容、相互统一。

四、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1.1工程设计采用的国家及浙江省颁布的现行主要标准,规范,规程如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2、自然条件
2.1基本风压:0.35kN/m250年一遇)2.2基本雪压:0.15KN/m250年一遇)2.3基本地震烈度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3、设计要求
3.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3.2结构设计永久荷载及楼,屋面可变荷载的取值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取值。3.3按规范要求设变形缝。
4、结构设计:
4.1上部结构体系
4.1.1体育馆为排架结构,钢网架屋盖。
4.1.2实验行政办公楼、教学楼、食堂及图书艺术楼为框架结构,所有梁柱,楼板均采用现浇结构。
4.1.3学生公寓及教工公寓为砖混结构,所有梁柱,楼板均采用现浇结构。4.2基础结构体系
基础形式框架结构部分采用独立基础,砖混结构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4.3墙体材料除砌体结构墙采用承重粘土砖外,其余填充墙均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五、结排水设计
1、设计依据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5《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2005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局部修订)《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局部修订)《居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94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螺旋管道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CECE94:97《建筑给水减压阀应用技术规范》CECS109:2000《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2、给水
2.1用水量估算:(待算
2.2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
2.3给水方式: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3热水、饮用水:
3.1热水用水量估算:最高日用水量(待算)(60/摄氏),最大时用水量(待算)。热水
6
系统设于学生公寓,公共浴室,食堂等生活区。教学区行政区需用热水由电热水器供给。
3.2热水供水方式:供水方式同冷水供水方式一样。生活区设集中换热机房,由容积式热交换器提供150m3/h的生活热水。
3.3教学行政区饮用水由电开水炉供给,开水炉均布在教学、行政、实验室及图书馆等处。生活区饮用水采用集中供应系统,最高日饮用水量(待算)
4排水系统:
4.1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排水,污、废、雨、含油及实验室污水分流排出。4.2排水量:本程最大日排水量(待算)4.3排水方向:排至校区南侧,市政污水管网。
4.4排水方式:粪便污水先经室外的粪池腐化处理后排放;厨房、食堂含油废水经室外隔油池隔油处理后排放。
5雨水排水
5.1雨水排水方向为由北向南排。5.2雨水排水方式:有组织的管道排放。5.3各单体雨水系统均为外排水系统。
6、消防设计
6.1设计原则:整个校区生活区,教学区设一套消防供水系统。6.2设计水量:室外消火栓25l/s室内消火栓20l/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待算)。
6.3贮水装置:在校区最高处,设消防水箱,及增压稳压设备,消防水箱容积为12m36.4消火栓系统:由消火栓、屋顶水箱,泵房及管网组成,保证有两股水柱到达室内任何一点。6.5自动喷火灭火系统:在行政楼图书馆按中危险级设喷淋系统,喷头设于书库,办公,走道,会议等处。自喷系统由喷淋泵,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水泵接合器,泵房及管网组成。
6.7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室外消火栓的设置间距不超过

120m
6.8变配电间及特殊贵重房设气体灭火系统。6.9按规范设建筑灭火器。

六、暖通空调
1、设计依据: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1.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3X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3/643-20071.4《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X实施细则DB63/617-20071.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1.8《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901.9《城市供热手册》
1.10《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891.11业主所提供的有关资料2、暖通设计

2.1供热负荷:热负荷计算是供热规划的基本数据之一。本规划供热热负荷按规划的供热面积乘以单位面积热指标计算而得。2.2供热指标的确定
热指标的取值参照《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热指标推荐值,并参考XXX的现状建筑的采暖热指标来选取,具体数据详见下表:教学楼
办公楼
公寓楼
食堂体育馆艺术楼规划取值55
58
60
50
50
60
(瓦/平方米)
7

2.3冬季采暖热源
供热热源:教学楼、实验行政办公楼、体育馆、学生公寓、教工公寓、食堂、图书艺术楼
均由小区内锅炉房集中供热。
2.4设计内容:
锅炉房工艺管道设计,室外热力管网设计,教学楼、实验行政办公楼、体育馆、学生公寓、教工公寓、食堂、图书艺术楼采暖系统设计,锅炉房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2.5暖通空调设计2.5.1冬季采暖热源:
教学楼、实验行政办公楼、体育馆、学生公寓、教工公寓、食堂、图书艺术楼采暖热源为小
区内锅炉房。
锅炉房位于五号教工公寓与二号学生公寓之间。2.5.2管网布置及敷设方式
2.5.2.1室外供热管网采用枝状管网布置。在有地下室时,管道尽量敷设在地下室顶板梁
下,其余敷设在地沟内,热力网主干线地沟采用通行地沟,盖板采用加强盖板。热力网支干线地沟采用不通行地沟。分支管道在分支、排气、泄水及建筑物入口处设检查井。管道分支处回水管加平衡阀,建筑物入口检查井内设热计量装置一套。
2.5.2.2燃气设计
锅炉房、食堂用天然气管道均由天然气公司设计,本次锅炉房、食堂设计预留天
然气立管位置。
2.5.2.3管道管材补偿及保温
管道热补偿:妥善解决管道的热补偿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安全问题,本工程采用波纹伸缩器。补偿器的设置数量是依据管道的最大温度变形量,补偿器的安全补偿
量、管道的强度、以及对固定支架或设备的推动等综合因素确定。保温:管道保温采用加筋离心玻璃棉,外保护壳玻璃钢或聚乙烯塑料壳。
2.6、教学楼、实验行政办公楼、体育馆、学生公寓、教工公寓、食堂、图书艺术楼采暖系统:

采暖系统不分区,各建筑采暖热媒均来自区域锅炉房,采暖系统的定压统一由锅炉房膨
胀水箱解决。
2.7、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
2.7.1室外计算参数: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5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11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2.7m/s
大气压力:冬季:723.5bar,夏季:724bar2.7.2室内设计参数
教室、宿舍、食堂、餐厅、体育馆、图书馆:18公共卫生间15
2.8、单体暖通设计
2.8.1采暖热媒参数为95/70℃热水。
2.8.2采暖系统形式:竖向系统采用共用立管的采暖系统,教学楼、实验行政办公楼、体育馆、学生公寓、教工公寓、食堂、图书艺术楼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每组散热器进水管上安装恒温控三通阀一只。并在每组散热器上安装¢3手动跑风一只。
2.9.地下锅炉房
2.9.1锅炉运行参数:锅炉供回水温度:95/70
2.9.2水处理系统:水处理采用单级纳离子软化系统,除氧器采用常温过滤除氧器。2.9.3锅炉燃气系统:锅炉燃料采用天然气,由城市天然气管网供给,燃气调压及计量,燃气炉
前调压装置及配管,燃气捡漏报警及紧急切断装置均由格尔木市天然气公司负责设计及配套安装,烟道:锅炉烟道采用法兰连接厂家配套.烟囱采用附壁保温不锈钢烟囱。
2.10通风设计
本工程实验楼按实验内容设送排风系统,实验室排风经处理后利用垂直井道至实验室屋顶排放。
2.11消防设计
本工程各单体依据国家规范要求进行消防设计。满足规范自然排烟要求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内走道均采用自然排烟,以减少一次投资及运行费用,不符合自然排烟要
8
求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防烟设施。不符合自然排烟要求的内走道及房间采用机械排烟设施。
2.12环保及卫生防疫设计:
本工程所有空调及通风设备均采用低噪声设备并作消声处理。实验室排风作消毒处理后至屋顶排放。各空调房间按规范要求设新风系统,满足卫生要求。公寓热源采用热网蒸汽,无烟气影响环境。
七、电气说明:
.1设计依据
本工程电气设计方案系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及有关专业对电气的要求,按以下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进行的。.2设计范围
室内外动力、照明、变配电、计算机网络、通讯、闭路电视、防盗监控、广播、防雷接地保护、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等。3.供电系统
本工程各建筑物单体都为多层建筑,负荷等级为三级负荷。
根据全校负荷分布及供电半径要求,本工程用电负荷约为588KvA在学校负荷中心设一个10kv变电所一座。
变电所设一台800KvA变压器,单回路供电,在生活区和教学区分别设低压配电室。4、照明设计
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学生宿舍等采用荧光灯光源为主,其他公共用房采用节能灯配以装饰灯具作为主要照明,本工程归类度按民用建筑照度标准设计。
5、低压配电系统
从变配电间引至各大楼总动力、照明、空调配电柜的干线有用YJV型铜芯电力电缆在地沟内敷设,总配电柜至开关箱采用BV型铜芯塑料线穿钢管或电线管保护作放射式配电。
6、防雷保护系统
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考虑,屋面设有暗敷避雷带和避雷短针相结合保护,接地体利用基础主

筋,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7、接地保护系统
本工程采用TNS系统,变配电所、消防控制室、计算机房、电话总机房、闭路电视机房、广播机房、电梯机房等均利用基础钢筋作为共用接地极,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8、消防系统
校区内车道均不小于6米,满足消防车道的要求,教学用房及学生宿舍均满足环形车道的要求,环形车道与其他消防车道至少保证二个连接口。教师公寓周边满足两个长边均设消防车道,并设置不小于18X18米的回车场。
建筑用房单体火灾危险性均为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内各部分设有足够的疏散信道,并标有安全信道标志。
根据规范要求设置自动报警消防系统和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手提灭火器。室内外消火栓用水、自动喷洒用水由室内消防水池提供,水池进水管由市政管网接入。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低压制,在红线内给水环管上接出地下式消火栓,供城市消防车吸水向着火楼房加压供水。地下式消火栓距道路边小于等于2.0m,距建筑物外墙大于等于5.0m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系统。市政给水管道能满足室外消防的水量水压要求,但不能满足建筑内的消防要求,为解决建筑内的消防要求,在场地内建一座消防水池和消防加压泵房。在最高建筑物的屋面设一座消防水箱和一套消防增压稳压设备,平时消火栓管网内由屋顶水箱保证系统最不利消火栓的静水压力大于0.07MPa系统最大静水压小于等于0.8Mpa室内消火栓设在明显和易于取用处,其布置保证同层任何一点均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水枪充实水柱大于等于10m流量大于5L/s
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均按消防规范设计,并设置过载保护、接零保护装置,避免因短路、过载等引起火灾。
在行政办公楼设消防控制室,内设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装置,该装置采用全智能二总线制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
本工程行政办公楼、图书馆设感烟或感温火灾探测器,其中设置的校园音响广播系统,火灾时能强制切换成消防广播。
变配电所、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人员密集的公共用房及各疏散通道采用带镉镍电池的灯
9
具作为应急照明。
各疏散通道及出入口配以带镉镍电池的诱导灯具作为疏散指示标志。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消防电梯电源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
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本项目自上而下按照有关规定逐级确定防火负责人,全面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防火制度,设专、兼职安全员。
具体设计方案应报地方消防管理部门审批,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9、弱电系统
本工程设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校园通讯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防盗监控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校园通讯系统纳入PDS综合布线系统,舆网络干线彩和光纤,支线采用五类双绞线(传输速率100Mbps),闭路电视系统采用射频电缆传输,校园广播系统采用铜芯塑料软线传输,所有管线均在地沟内敷设。
9.1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本工程在北面一座教学楼设有计算机房,各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等设有计算机终端。9.2通讯系统
本工程在信息图书楼设程控交换机房,内设5000门程控交换机一台,各办公用房,学生宿舍及公共场所等电话出线座。
9.3闭路电视系统
本工程设有有线电视接收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前端设备设在计算机实验楼,办公用房、教学用房、学生宿舍设置电视插座。
9.4校园广播系统
本工程设有校园广播系统,广播机房设在行政办公楼内与消防控制室合用,各办公用房、教学用房、学生宿舍设置广播喇叭。
9.5防盗监控系统
本工程对主要出入口,重要机房等进行监控,监控机房与消防控制室合用。

教学楼设计说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