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梵高的一生 - 孤独,疯狂,燃烧的感情

发布时间:2020-07-13 05:24:30

孤独,疯狂,燃烧的感情

如克罗齐所言,艺术的本质是直觉。梵高终其一生都用绘画表达内心最真实和深刻的想法。这种想法诉诸直觉,却应者了了。当他将生活中的失意转向对内心的渴望,就有了画作中浓冽的孤独感与生命力。艺术家的作品是个性的作品,艺术家的孤独却是群体性的孤独。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他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37岁——这是最官方的梵高的简介,却不会告诉我们他因何而伟大

当患病的梵高的精神陷入极度的亢奋中,这些生命便在他眼前熊熊燃烧起来,飞腾起来,鲜艳夺目,咄咄逼人。这期间使他痴迷并一画再画的丝杉,多么像是一种从大地冒出来的巨大的生命火焰!这不正是他内心一种生命情感的象征么精神病非但没有毁掉梵高的艺术,反而将他心中全部能量一起暴发出来。

或者说,精神病毁掉了梵高本人,却成就了他的艺术。这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残酷的毁灭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精神病的程度“恰到好处”。他在神智上虽然颠三倒四,但色彩的法则却一点不乱。他对色彩的感觉甚至都是精确之极。这简直不可思议!就像双耳全聋的贝多芬,反而创作出博大、繁复、严谨、壮丽的《第九交响乐》。是谁创造了这种艺术史的奇迹和生命的奇迹

倘若他病得再重一些,全部陷入疯狂,根本无法作画,美术史便绝不会诞生出梵高来。倘若他病得轻一些,再清醒和理智一些呢当然,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在画布上电闪雷鸣的梵高了。

它叫我们想起,大地震中心孤零零竖立的一根电杆,核爆炸废墟中惟一矗立的一幢房子。当他整个神经系统损毁了,惟有那根艺术的神经却依然故我。

这一切,到底是生命与艺术共同的偶然,还是天才的必然

伟大的背后

这篇艺术史的论文,我选择了写梵高,起初担心写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画家是否会太过流于俗套。但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并进行过思考之后,我打消了这些疑虑——是的,我们人都知道梵高的伟大,因为他在苦难的一生中仍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因为他的作品在他死后的百年里拍卖出了惊人的天价。但是,除了这些,我们还知道什么呢我们中间的这么多人当初没有一丝犹豫的就认可了他的伟大,却可曾想过这伟大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呢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他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37岁——这是最官方的梵高的简介,却不会告诉我们他因何而伟大。

这里区区一千多字难以完整地记录并分析梵高的一生。因此我决定去解读最后的梵高也就是从他精神失常直至自杀的日子。1889年,梵高进入精神病院治疗。这时的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我想,用几个词来概括他这段最后的生命历程的话。那就是孤独、迷茫并且激情、疯狂。而真正去了解这几点,我们才能洞悉梵高伟大背后的生命隐藏的意义。

不妨来看看他的画吧。在凡·高一次精神病发作又他的好友高更的激烈争吵之后, 又发生了有名的“割耳事件”后, 他被送人了圣雷米的疯人院。其间, 他仍然勤奋地完成了上百幅作品他此时的绘画, 已完全地趋于表现主义——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是他所画的为数不多不直接观察对象, 而用虚构的形与色, 凭想像创造某种气氛的一幅作品。他的这幅画, 画着一些入睡的小屋, 丝柏从下面伸向深蓝色的天空;一些黄色的星与闪光的橘黄色的月亮形成旋涡, 天空变得活跃起来。这幅画不是他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的描绘,而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的,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 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

凡·高在这里, 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象中。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 并且, 寻找某种方式, 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 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我们在画中看见, 前景的小镇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 与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 产生强烈对比; 那点点黄色灯光, 均画成小块方形, 恰与星光的圆形造型形成鲜明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交叉, 而柏树的顶端则恰好拦腰穿过那旋转横飞的星云。

感悟梵高的一生 - 孤独,疯狂,燃烧的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