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分类

发布时间:2012-06-28 18:22:54

(注:我是按科属分类的)

箬竹属,禾本科,约30种,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以及菲律宾等地,我国约20种,产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竹,具细长型地下茎;秆散生或复丛生,直立,节不甚隆起,具一分枝,分枝粗度与主秆相若;秆箨宿存;圆锥花序生于核顶;小穗具柄,有数至多朵小花;小穗轴具关节;颖常2片;外稃近革质,内稃具2脊,顶端常2齿裂;鳞被3片;雄蕊3,花丝分离;子房无毛,花柱2,其基部分离或稍有连合,柱头2,羽毛状。

所有物种:

  矮箬竹 巴山箬竹 半耳箬竹 多毛箬竹 多毛箬竹(原变种) 峨眉箬竹 鄂西箬竹 方脉箬竹 光叶箬竹 广东箬竹 广东箬竹(原变种) 衡山箬竹 湖南箬竹 金佛山箬竹 锦帐竹 锦帐竹(原变种) 具耳箬竹 阔叶箬竹 毛鞘箬竹 美丽箬竹 密脉箬竹 髯毛箬竹 柔毛箬竹 箬叶竹 箬叶竹(原变种) 箬竹 箬竹属 胜利箬竹 水银竹 同春箬竹 巫溪箬竹 益阳箬竹 硬毛箬竹 粽巴箬竹

举例:(1)【中 名】 广东箬竹(I.guangdongensis H.R.Zhao et Y.L.Yang)
  
【拉 名】 I.guangdongensis H.R.Zhao et Y.L.Yang

【别    名】 黎竹(广东)

【科    属】 禾本科Gramineae

【形态特征】 秆高1.5-3.5m,径 0.8-1.5cm,节间长3-4O(6O)cm,幼秆被白粉和贴生白色细毛。秆箨宿存,短于节间,鲜时绿色,被白粉和贴生黑褐色疣基刺毛;箨耳小,镰刀形,具遂毛;箨舌高0.5-1mm,截平形;箨叶卵状披针形,抱茎,基部与鞘顶等宽,鲜时绿色,很快转枯草色。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4cm,宽5-8cm,两面无毛。


2箬叶竹

别名:箬竹、粽粑竹(广西),长耳竹、粽叶竹、寮叶竹、长耳箬竹(江苏)、寮竹(湖南)秆高1-3m, 0.5-1cm,节间长10-15cm,幼时无毛或被小刺毛,节下被淡褐色毯毛状毛环;节较平,节内长3-mm。箨鞘鲜时褐绿色,长10-12cm,背面中下部贴生棕色刺毛;箨耳发达,向两侧延伸,镰刀形,遂毛长5-8mm,多数褐色,波曲状;箨舌截平形或微搭曲高1-2mm,边缘具流苏状褐色毛;箨叶直立,长三角形或长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叶片大,长10-35cm,宽2-5m,背面具微毛。 秆可作竹筷或毛笔秆,竹叶作粽叶或斗笠和船篷衬垫。

3粽巴箬竹

竿直立或近于直立,通常高2米,直径56毫米,全体无毛,光亮,竿壁厚,近于实心。箨鞘易破碎,光亮,有时沿边缘具有稠密的纤毛;箨耳无或极微弱;有时鞘口具少量黑棕色、粗糙的缝毛;箨舌极短,截平形或微突起,背部被有粗硬毛,边缘或具微纤毛;箨片宿存性、直立,卵状披针形,先端具长尖,基部扩大而抱竿,两面均无毛,嫩时玫瑰色。小枝通常具3叶;叶鞘上部或稍有肋纹,边缘生密集褐色纤毛


地下茎合轴,秆丛生,节间圆筒形,每节有多数分枝,小枝在某些种类可硬化成刺。箨叶直立,基部与箨鞘的顶端等宽,箨耳显著。约100余种。我国约60多种

所有物种

  白节簕竹 长毛米筛竹 长枝竹 长枝竹(原栽培变种)车筒竹 撑篙竹 垂柳竹 大薄竹 大耳坭竹 大佛肚竹 大眼竹 大眼竹(原变种) 单竹 吊罗坭竹 东兴黄竹 粉单竹 凤尾竹 佛肚竹 俯竹 鼓节竹 观音竹 光竿青皮竹 光鞘石竹 桂单竹 花眉竹 花竹 焕镛簕竹 黄金间碧竹 黄条竹 黄竹仔 灰竿竹 惠方簕竹 鸡窦簕竹 甲竹 锦竹 簕竹 簕竹(原栽培变种) 簕竹属 黎庵高竹 料慈竹 裸耳竹

举例:

(1)凤凰竹又名观音、孝顺、凤尾

[形态] 常绿灌木状,秆高23米,径525毫米,丛生,直立,节具多数分枝,小枝通常有叶510片,叶线状披针形,叶长2.51.5厘米,笋期911月。

[习性] 原产我国华南及西南。喜阳光,也较耐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疏松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在酸性土中生长良好,不耐盐碱,较耐旱,怕水涝。

[繁殖] 分株繁殖。早春于新叶长出前脱盆,将丛生性的老株地下茎剪开,同时撕开缠绕在一起的须根后,随即上盆栽培。

[栽培] 盆栽要选口面大的浅盆,否则地下茎无处横伸,株丛往往过于稠密。盆土为中性和微酸性的腐殖质土。每年夏季追施23次液肥。早春进行翻盆换土,45年生的老株应分盆另栽。北方夏季干燥天气要向叶面喷水,盆土应间干间湿。室内陈设需半个月轮换1次,并注意加强通风。

[用途] 大盆供厅堂陈设,小型株可制成盆景放置案头。

(2) 佛肚竹,又称佛竹,罗汉竹、密节竹,大肚竹、葫芦竹。

  国内分布:产广东,现我国南方各地以及亚洲的马来西亚和美洲均有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广州。

  命名来源:[Lingnan Sci. Journ. 17(1): 57,5. 1938]

  中国植物志:9(1):070

  形态特征:灌木状竹

  是否栽培:栽培

  湖北分布:武汉,十堰

  枝叶四季长青,其节间膨大,状如佛肚,形状奇特,故得名佛肚竹。佛肚竹为我国广东特产,是盆栽和制作盆景的良好材料。

  佛肚竹枝叶丛生,性喜温暖湿润,喜阳光,不耐旱,也不耐寒,宜在肥沃疏松的砂壤中生长。佛肚竹一般盆栽于5厘米深的浅盆内,以选用面积较大的长方形或椭圆形盆为佳,这样有利于竹鞭水平横向生长。若盆中再点缀些小块湖石或石笋石,则更显得景致自然秀美。

  佛肚竹生长季节均可移植,但以在早春二月和梅雨季节最好。移植时,选3-5竿母竹,尽量多带地下竹鞭,要避免弄伤竹与鞭连接处。移植后应置于阴湿处养护半个月,再移至阳光充足处。佛肚竹平时养护,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大湿;气候干燥时,应经常向叶面喷水。新竹抽出后,为控制竹的高度,可通过控水来抑制其生长;每次扣水至顶梢嫩叶发灰微卷时,再浇透水。往复几次,就可明显抑制植株长高。除盛夏外,都应给予全日照。此竹虽喜肥,但盆栽竹一般要少施肥,只在新笋抽出前施一次饼肥,秋末施一次鸡粪或豆饼作基肥即可。若施肥过多,易导致枝竿生长旺盛,不利保持植株低矮秀雅之姿。越冬应移入室内向阳处,使室温保持在0以上。

  生长良好的佛肚竹,能在春末秋初分别萌发两次新竹。春末夏初萌发的竹,竹节间隆起膨大,而秋发竹,竹节间大多不膨大,且节间长,一般不留。但也可用来留作母株,分株繁殖后长出的新竹,仍能隆起。由于盆栽佛肚竹土层较浅,养分有限,增殖不旺,所以一般不宜直接用作分株繁殖,便可利用秋发竹和主竿上的次生嫩枝来进行分株或扦插繁殖。这种枝上的节部都有隐芽,具有发根抽笋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梅雨季节,选取基部带有腋芽的嫩枝条3-5节,并带部分小叶,用500ppm萘乙酸浸插穗基部10秒种,然后斜埋入土壤或蛭石中,但不要太深,末端应露出土外,再用稻草覆盖,喷水保湿,有全光喷雾条件则更好,20余天就可萌发出不定根。新根长出后要减少喷水;土插者可留床养护,勤施薄肥,待第二批新笋萌出后再移植。如生根后即上盆,则要放在背阴处养护半月,才能逐步增见阳光。

(3) 缅甸竹

秆高8-15m,7-12,节间长35-45(60),梢头微弯曲,幼时被白粉,秆环稍隆起。秆箨早落,革质,长约为节间的1/2;箨鞘较短宽,鞘耳显著,条形至半圆形,宽3-5㎝,高1.5-2㎝,边缘具长达10㎜的弯曲 毛;箨舌高1-2,边缘细齿裂;箨叶直立,宽卵状三角形,上部稍急尖,基部圆形收缩,内面向上的棕色小刺毛,基部边缘常具少量短纤毛。分枝低,3主枝显著,叶片披针形,长12-24㎝,宽1.8-3㎝,背面被子白色短绒毛。秆可以建房、围篱,也可破蔑编织。

  形态特征:竿高7—8米,直径25—35厘米;节问长30厘米左右,近实心,空腔直径约4 米,幼时绿色而疏生紧贴的棕色小刺毛,老时则变黄色而无毛;节处稍隆起,并于箨环 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或黄白色绢毛,竿下部数节常生有短气根。箨鞘早落,宽而 短,其长度常超过基部宽的一半,背面在两侧的上半部密被伸展或紧贴的棕色刺毛,先 端稍成不对称的拱形;箨耳不相等,稍有皱褶,边缘被继毛,大耳沿箨鞘顶端一侧稍向 下倾斜,其下斜程度可达箨鞘全长的15,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35厘米,宽 1厘米,末端稍外延并伸出箨鞘边缘之外,小耳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8毫米;箨 舌高3毫米,近全缘,边缘被极短的白色纤毛;箨片直立,稍呈不对称的宽卵形,腹面 脉间被淡色小刺毛,先端急尖,具锐利硬尖头,基部近于心形收窄后即向两侧外延与箨 耳相连,此相连部分约为1厘米,箨片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57。口十鞘背面无毛, 纵肋隆起,背部具脊,边缘被短纤毛;叶耳小,斜卵形,边缘具缝毛;叶舌高约1毫米, 背面被微硬毛,先端近截形;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6—25厘米,宽15—3厘米,上表 面近无毛,下表面粉绿色并密生短柔毛,先端渐尖而具粗糙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叶柄长3—4毫米。花果未见。

  产地分布:云南西双版纳有栽培。原产缅甸和马来西亚,泰国也有。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Rhapis L. f. 棕竹属,棕榈科,约15种,分布于东亚,我国有7种,产南部至西南部,其中棕竹R. excelsaThunb. Henry栽培甚广,供观赏。灌木;茎细如竹,多数聚生,有网状的叶鞘;叶掌状深裂几达基部,芽时内摺;花常单性异株,生于短而分枝、有苞片的花束上由叶丛中抽出;花萼和花冠3齿裂;雄蕊6,在雌花中的为退化雄蕊;心皮3,离生;果为浆果,有种子1颗;胚乳均匀。

所有物种:

  矮棕竹 粗棕竹 多裂棕竹 丝状棕竹 细棕竹 棕竹 棕竹属 

举例:(1棕竹 观音竹筋头竹

棕竹为丛生灌木,茎干直立,高13米。茎纤细如手指,不分枝,有叶节,包以有褐色网状纤维的叶鞘。叶集生茎顶,掌状,深裂几达基部,有裂片312枚,长2025厘米、宽12厘米;叶柄细长,约820厘米。肉穗花序腋生,花小,淡黄色,极多,单性,雌雄异株。花期45月。浆果球形,种子球形。

棕竹原产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日本也有。同属植物约有20种以上,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它常繁生山坡、沟旁阴蔽潮湿的灌木丛中,栽培的有大叶、中叶和细叶棕竹之分,另外还有花叶棕竹。

本属概述:地下茎合轴型。竿单丛,乔木状,但梢端纤细而作弧形下垂;节间圆筒形,长度中等,表面常生有疣基小刺毛,毛落后则留下凹痕及疣基小点;竿环平坦;箨环较显著,在其上下方(或仅在上方)均环生一圈绒毛环,尤以在竿基部各节最为明显;竿芽单生,扁桃形,贴生于节内。箨鞘革质,顶端弧拱至下凹,或呈字形,背部多少被棕色刺毛;箨耳及鞘口燧毛俱缺;箨舌边缘呈流苏状;箨叶三角形至卵状披针形,易外翻,基部宽约为箨鞘顶端的13—12。竿每节分多枝,丛生呈半轮状,主枝显著或不明显的较粗壮。末级小枝具数叶至多数;叶鞘无毛或被毛;叶耳及鞘口燧毛均缺;叶舌截形,边缘呈啮蚀状;叶片的小横脉在下表面微突出乃至不清晰。花枝常不具叶,成束而生,质地柔软,弯曲下垂;假小穗1—4枚生于花枝各节,成熟时棕紫色或古铜色;先出叶有时仪具1脊;苞片23,上方1片无腋芽亦无次生假小穗;小穗含3—5朵小花,上方小花渐小而不孕,成熟时下穗整体脱落;小穗轴节间甚粗短,不易在诸小花间折断;颖0— 1,存在时形如外稃,具不明显的多脉;内稃远较小和较窄于外稃,背部具2脊,顶端裂为2短齿;鳞被1-4,彼此不同形,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具脉纹,边缘可叉分叉并生纤毛;雄蕊6,有时可较少,花丝互相分离;子房被毛,花柱1,柱头常有长短不一的2—4分枝,均作羽毛状。果实纺锤形,上部生微毛,腹沟宽而浅,果皮薄,与种子易分离,使果实呈囊果状

所有物种:

  慈竹 ,慈竹(原栽培变种) ,慈竹属 ,大琴丝 ,黄毛竹 ,金丝慈 ,绿竿花慈竹 ,孖竹

举例:(1金丝慈

本栽培型竿的节间深绿色,惟在竿芽处(如有分枝则在枝丛 的那一侧)向上发生极窄(宽约1毫米)的浅黄色纵条纹10数条,其长能贯串整个节间长度。

2小琴丝竹

丛生竹。秆高2-8m,径1-4cm。新秆浅红色,老秆金黄色,并不规则间有绿色纵条纹。

  产地分布 :长江以南各省。

观赏应用 :丛态优美且秆色秀丽,为庭园观赏或盆栽的上佳材料。

3黄毛竹

别名:毛竹。与原变型的区别在于幼秆节间密被铁锈色刺毛和间敷白粉。秆材材性较慈竹更柔韧,为制作榨油圈的最好材料,唯节间密被之刺毛,需擦去才能用。

  形态特征:与原栽培型的区别在于本栽培型幼竿的节间密被铁锈色小刺毛,毛间并被白粉。

  用 途:黄毛竹的竿材篾性较慈竹原栽培型的更为柔韧,为制作榨油时油饼圈的最好材料,惟其竿节间密被铁锈色小刺毛,应先行擦去后方能使用。本竹是观赏园林植物。

  产地分布:分布在四川双流、崇庆和都江堰等地,农村有少量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成都市望江公园。


.小型灌木状竹类。地下茎复轴型;竿高多在2米以下,通常高1米左右;节间圆筒形,无沟槽,光滑无毛或少数种类可在节下具疏短毛,华箬竹亚属SubgenSasamorpha全株多少有白粉;竿壁较厚;竿节隆起(赤竹亚属SubgenSasa)或平坦(华箬竹亚属);竿每节仅分1枝,枝粗壮,并常可与主竿同粗。竿箨宿存,质地厚硬,牛皮纸质或近于革质,短于节间(赤竹亚属)或长于节间(华箬竹亚属);箨耳及缒毛可存在或否;箨片披针形。叶片通常大型,带状披针形或宽椭圆形,厚纸质或薄革质,以3-5叶或更多叶集生于枝顶,叶柄短。圆锥花序排列疏散,或简化为总状花序,整个花序通常有数枚至10余枚小穗,甚至有可超过2030枚小穗者,花序轴在分枝基部常可具12小型苞片;小穗柄较长,花序轴及小穗柄常可具毛,华箬竹亚属所具的毛茸较长并可兼具白粉;小穗成熟后呈紫红色、含4--8朵小花;颖2,质厚,多少具毛,边缘有长睫毛;外稃近革质,卵形或长圆披针形,先端具短芒或为一小尖头;内柞纸质,等长或稍长于外稃;背部具2脊;鳞被3,卵形,膜质透明,边缘具纤毛;雄蕊6,花丝细长,花药线状、黄色,2室纵裂开;花柱1,较短,柱头3,羽状。颖果较小,成熟后深褐色。模式种:山白竹Sasaalbo-marginata(Miq)MakinoetShibataSasaveitchii(Carr)Rehd.产日本。本届过去曾先后发表过500个以上的种和变种,后经铃木贞雄SadaoSuzuki整理、加以归并后连同Sasamorpha属两者仅有37种。本属的极大多数种类产于日本,也分布于朝鲜及俄罗斯乌苏里、萨哈林岛等地。我国现知连同引入计有10种,其中除华箬竹SSinicaKeng外,其余的种都是根据无花标本鉴定和发表的,有的种类尚有疑问,需待采集到有花标本后方能予以确定。Sasa(狭义的)Sasamorpha属的分合问题,国内外至今尚有争论,本志采用了合并的观点。鉴于原来这两个属在形态构造等方面虽有差异,但是这些差异的性质一般说来是属内而非属间的差异,故以合并为宜。我国赤竹属植物的分布限于长扫: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大多数种类生长在海拔较高的1山地。本属种类竿矮小细瘦,可用做毛笔、圆珠笔杆和竹筷之用。叶片大型,可作包装填料用,亦可包裹粽子。某些种类栽于公园或庭院内,也可做成盆景供观赏。

 所有物种:

  赤竹 ,赤竹属 ,翠竹 ,翠竹(原变种) ,菲白竹 ,光笹竹 ,广西赤竹 ,海南赤竹 ,红壳赤竹 ,湖北华箬竹 ,华箬竹 ,矩叶赤竹 ,庆元华箬竹 ,绒毛赤竹 ,无毛翠竹 ( 变种) ,野龙竹 ,椅子竹 ,云南龙竹. 


举例:(1菲白竹

低矮竹类,秆每节具2至数分枝或下部为1分枝。叶片狭披针形,绿色底上有黄白色纵条纹,边缘有纤毛,两面近无毛,有明显的小横脉,叶柄极短;叶鞘淡绿色,一侧边缘有明显纤毛,鞘口有数条白缘毛。笋期45月。

   生长习性

  它喜温暖湿润气候,好肥,较耐寒,忌烈日,宜半阴,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园林用途

  菲白竹植株低矮,叶片秀美,常植于庭园观赏;栽作地被、绿篱或与假石相配都很合适;也是盆栽或盆景中配植的好材料。叶面上有白色或淡黄色纵条纹,菲白竹即由此得名。它端庄秀丽,案头、茶几上摆置一盆,别具雅趣,它是观赏竹类中一种不可多得的贵重品种。

  培育繁植

  菲白竹的繁殖主要采用分植母株的方法。做法是:在2-3月份将成丛母株连地下茎带土移植,母株根系浅,有时带土有困难,应随挖随栽。生长季移植则必须带土,否则不易成活。栽后要挠透水并移至阴湿处养护一段时间。

  盆栽宜用肥沃园土或腐叶土加少量砂作基质,通常用长方形或椭圆形浅盆栽植,底部排水孔要垫上一层窗纱,上放一层粗砂作排水层。栽植时要有意识地栽成疏密有致间距,并根据盆面土壤高低起伏,制作成一自然景观的缩影。

菲白竹因其植株小巧,根系分布浅,日常养护要求小心管理,操作精细。首先,6-9月要注意避免烈日直射,每天给予接受3小时左右的光照或放在有明亮散射光处。否则强烈的光照会使土壤表层干得过快,且温度过高,从而导致焦叶,重的甚至死亡。不过,长期荫蔽也是不利它生长发育的。浇水不要太多,以经常保持湿润又不太湿为度。45月出笋前后,水分应充足些,并要施饼肥水1-2次,促进新株健壮发育;夏季气候炎热不宜施肥,秋凉后再施2次肥。盆栽3年后,对过密的老秆应剪去,以利更新。入冬后,气温降望3-5时即应连盆移入室内,室温不低于零下3即可安全越冬。这阶段要有适当光照,更有利于其安全过冬。

2翠竹

竿高20—40厘米,直径1—2毫米,竿箨及节间无毛,节处密被毛。叶密生、二行列排列;叶鞘有细毛;叶耳不发达,鞘口缝毛白色、平滑;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7厘米,宽7--10毫米,纸状皮质,叶基近圆形,先端略突渐尖或为渐尖,上表面疏生短毛,下表面常在一侧具细毛。

  产地分布:日本栽培作观赏竹类。原变种我国不产,仅栽培有下列一变种,其来源不详。


刚竹属(Phyllostachys)乔木或灌木状;杆散生,圆筒形,节间在分枝一侧扁平或有沟槽,每节有两分枝。杆箨革质,早落,箨叶明显,有箨舌、箨耳,肩毛发达或无。叶披针形或长披针形,有小横脉,表面光滑,被面稍有灰白色毛。花圆锥状、复穗状或头状,由多数小随组成,小穗外被叶状苞片或苞片佛焰苞状;小花26;颖片13或发育不全;外稃先端锐尖;内稃有2脊,2裂片先端锐尖;鳞被3,形小;雄蕊3;雌蕊花柱细长,柱头三裂,羽毛状,颖果。

50种,大部分分布于东南亚,我国为分布中心,约产40种,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南至南岭以北,不少种类已引至北京、河北、辽宁等地。

所有物

  安吉金竹 ,白哺 ,斑竹 , , ,节刚 ,淡竹 ,淡竹(原变种) ,蝶竹 ,东阳青皮竹 ,方竿毛竹 ,绿 ,佛肚毛竹 ,阳乌 , , , ,篌竹 ,甲竹 ,甲竹(原栽培变种) , ,桂竹 ,桂竹(原型) ,河竹 ,红边 , ,竹(原型) ,后竹 ,红壳雷竹 ,篌竹 ,篌竹(原型) ,花哺 ,花毛竹 ,槽斑竹 ,槽毛竹 ,槽石绿 ,槽竹 ,槽竹(原栽培变种) ,竿京竹 ,竿 ,古竹 ,绿筋竹 ,黄条早竹 ,黄纹 ,灰水竹 ,灰竹 ,灰竹(原栽培变种) ,假毛竹 ,头青 ,角竹 ,轿杠竹 ,毛竹 ,玉竹 ,金竹 ,金竹(原栽培变种) ,京竹 ,筠竹 ,康岭 ,雷竹 ,黎子竹 ,绿槽毛竹 ,绿筋竹 ,漫竹 ,漫竹(原型) ,水竹 , ,毛金竹 ,花哺 ,毛竹 ,梅花毛竹 ,美竹 ,强竹 ,曲竿竹 ,县红壳 ,人面竹 ,蓉城竹 ,音毛竹 ,绿 ,绿竹(原栽培变种) ,肚竹 ,心竹, 寿, 水后竹, 水竹 ,水竹(原型) , 桂竹 ,天目早竹 ,甜笋 ,望江哺 , ,竹(原栽培变种) ,芽竹 , ,芽竹 ,头青 ,云和哺 , ,竹(原型) ,早竹 ,早竹(原栽培变种) ,紫蒲灰竹 ,紫竹 ,紫竹(原变种)

举例:(1斑竹

散生竹。秆高7-13m,径3-10cm。秆具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著名观赏竹。与原变种之区别在于秆有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著名观赏竹,秆用作制工艺品及材用。


2龟甲竹 又名龙鳞竹、佛面竹、龟文竹、马汉竹、黍节竹

秆直立,粗大,高可达20公尺,表面灰绿,节粗或稍膨大,从基部开始,下部竹竿的节间歪斜,节纹交错,斜面突出,交互连接成不规则相连的龟甲状,愈基部的节愈明显;叶披针形,23枚一束。地径8-12分,高2.5-4.5米。竹杆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飘逸,多了些刚强与坚毅。秆基部以至相当长一段秆的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长寿健康,其竹的清秀高雅,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此竹种易种植成活但难以繁植,且极为罕见,为我国的珍稀观赏竹种。

3黄纹竹 

高度612米,直径48厘米。 
形态特征: 竹秆节间长18-25cm。箨鞘黄绿色至黄褐色,密被黑褐色斑点或斑块;无箨耳及鞘口遂毛;箨叶长披针形,前半部强烈皱折,外翻,绿色,边缘桔黄色。末级小枝多数具4叶;叶片长12-16厘米,宽1.4-2厘米;具叶耳和遂毛。  
观赏特色: 竹秆绿色,节间分枝一侧纵槽部位黄色。竹叶较大、墨绿。竹秆粗大,黄绿相间,色泽艳丽,观赏价值极高。  
园林应用: 建成观赏竹林、配景或盆栽观赏都极为漂亮,为珍稀优良观赏竹种。  
其他用途: 笋味甜,为良好的笋用竹种。   

牡竹属禾本科,约30种以上,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约10种以上,产西南部和南部。本属竹类的竹材可作材用与编织用,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供蔬食。乔木状竹,具短颈粗短型地下茎;秆丛生,幼时常被白蜡粉,直立,尾梢常下垂,节具多数分枝,无刺;秆箨的箨片常外反,箨耳不发达;假小穗簇生于花序轴各节上;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顶生小花常不育或退化;小穗轴不具关节;外稃宽大,向小穗顶端则渐次增长,内稃于下部小花者具2脊,于最上完全小花或仅单一小花者则不具脊或稍具脊而脊上无毛;鳞被缺;雄蕊6,花丝分离或合生成薄管;子房顶端被毛,花柱细长而被毛,柱头单一;果不长于稃片.

所有物种:

  巴氏龙竹 ,版纳甜龙竹 ,勃氏甜龙竹 ,粗穗龙竹 ,大叶慈 ,吊丝竹 ,吊丝竹(原变种) ,碟环慈 ,粉麻竹 ,福贡龙竹 ,葫芦麻竹 ,花吊丝竹 ,花竿黄竹 ,花梁山慈 ,花黔竹 ,黄竹 ,黄竹(原变型) ,建水龙竹 ,金平龙竹 ,荔波吊竹 ,梁山慈 ,流苏黄竹 ,龙竹 ,麻竹 ,麻竹(原栽培变种) ,马来甜龙竹 ,毛竿黄竹 ,毛脚龙竹 ,毛龙竹 ,美浓麻竹 ,美穗龙竹 ,冕宁慈 ,缅甸龙竹 ,牡竹 ,牡竹属 ,黔竹 ,黔竹(原栽培变种) ,歪脚龙竹 ,西藏牡竹 ,锡金龙竹 ,小叶龙竹 ,小叶龙竹(原变种) ,野龙竹 ,椅子竹 ,云南龙竹.  

举例:(1勃氏甜龙竹

竿高10—15米,直径10—12厘米,梢端下垂乃至长下垂,在高2米以下的各节环列气根;节间长34—43厘米,幼时被以纵行排列的白色绒毛,壁厚3厘米;竿环不隆起;节内长2厘米,节内和节下方均具一圈灰白色至棕色绒毛环;主枝1,甚发达,惟有时可无主枝,其余枝条纤细,能向外翻而包围竿节四周。箨鞘早落,革质,红棕色至鲜黄色,背面具白色短柔毛;箨耳小;箨舌高1厘米(原记载05-07),上缘深齿裂;箨片外翻或近于直立,基部宽为箨鞘口部宽13—12。叶鞘外面贴生白色小刺毛;叶舌高1.5—2毫米;叶片大小有变异,长23—30厘米,宽25—5厘米,下表面具柔毛,次脉1012对。花枝呈鞭状,节间长25—38厘米,一侧扁平,密被锈色柔毛;花枝各节丛生假小穗5—25枚,成簇团时其球径为13-18厘米;小穗卵圆形,略具微毛,长7—9毫米,宽4—5毫米,紫褐色,先端钝,含2—4朵小花;颖12片,长4毫米,宽35毫米,具10脉,先端具小尖头;外稃类似颖片,长5—6毫米,具16—20脉;内稃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脊间宽16毫米,具3脉,先端尖或具2尖头;鳞被常缺,但有毫米;叶片长16—20厘米,宽15—25厘米,下表面的基部生有白色柔毛,次脉6—9对。花枝的节间长3—65厘米,一侧具沟槽,密被绣色绒毛,每节着生5—25枚假小穗,其簇团的直径为1—18厘米;小穗具微毛,含23朵小花,全长7—8毫米,宽2—3毫米;颖2片,长4毫米,宽45毫米,有光泽,两面均具微毛,背脊的上部具长纤毛,边缘亦生纤毛;外稃与颖相类似,长55—7毫米,宽4—5毫米,具15脉,先端具小尖头,其长为02-05毫米;内稃与外稃近等长,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花药长3—4毫米,成熟时伸出花外,先端具细小尖头;花柱细长,无毛;柱头单一,与花柱近等长,羽毛状。果实未见。

产地分布:产云南德宏。缅甸原产。模式标本采自缅甸掸邦南部。

word/media/image18.gif

2麻竹

竿高20-25米,直径15-30厘米,梢端长下垂或弧形弯曲;节间长45—60厘米, 幼时被白粉,但无毛,仅在节内具一圈棕色绒毛环;壁厚1—3厘米;竿分枝习性高,每 节分多枝,主枝常单一。箨鞘易早落,厚革质,呈宽圆铲形,背面略被小刺毛,但易落 ,去而变无毛,顶端的鞘口部分甚窄(宽约3厘米);箨耳小,长5毫米,宽1毫米;箨舌 高仅1—3毫米,边缘微齿裂;箨片外翻,卵形至披针形,长6—15厘米,宽3—5厘米, 腹面被淡棕色小刺毛。末级小枝具7—13叶,叶鞘长19厘米,幼时黄棕色小刺毛,后变 无毛;叶耳无;叶舌突起,高1—2毫米,截平,边缘微齿裂;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 15—35H(50)厘米,宽25—7(13)厘米,基部圆,先端渐尖而成小尖头,上表面无 毛,下表面的中脉甚隆起并在其上被小锯齿,幼时在次脉上还生有细毛茸,次脉7-15对, 小横脉尚明显;叶柄无毛,长5—8毫米。花枝大型,无叶或上方具叶,其分枝的节间坚 硬,密被黄褐色细柔毛,各节着生1-7枚乃至更多的假小穗,形成半轮生状态;小穗乡卵 形,甚扁,长12—15厘米,宽7-13毫米,成熟时为红紫或暗紫色,顶端钝,含6— 8朵小花,顶端小花常较大,成熟时小花能广张开;颖2片至数片,广卵形至广椭圆形, 长约5毫米,宽约4毫米,两表面之上部均具微毛,边缘生纤毛;外稃与颖类似,黄绿 色,惟边缘之上半部呈紫色,长12-13毫米,宽7-16毫米,具多脉(29-33),小横脉明显;内稃长圆状披针形,长711毫米,宽3—-4毫米,上半部呈淡紫色,脊间23脉,两脊外至边缘各有2脉,脊上及边缘均密生细长纤毛;鳞被不存在;花药黄绿色,成熟后能伸出小花外,长5—6毫米,药隔先端伸出成为小尖头,其上还生有微毛;子房扁球形或宽卵形,上半部散生白色微毛而下半部无毛,具子房柄,有腹沟,其长约 7毫米,花柱密被白色微毛,柱头单一,与花柱间无明显界限,偶或柱头2枚。果实为囊果状,卵球形,长8—12毫米,粗4—6毫米,果皮薄,淡褐色。

竹子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