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18《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同步练习

发布时间:2020-05-14 12:48:37

18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同步练习

1.课内探究

1.第1段有什么作用?

2.第1段谈到长江考察热有什么作用?

3.第2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第3段写“我”的表现有何作用?

5第4段写法有什么特点?

6、怎么理解“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

7、第6段写了“我”的什么经历?

8、写自己的反应和同伴的“大口喘着气”有何作用?

9、写自己的声音有何作用?

2.课外阅读

爱,其实很简单

①深冬的一天,我乘52路电车回学校。车厢里不算拥挤,有人蜷在座位上,有人低头摆弄着手机。 我在车的后门口站着,旁边坐着一个老妇人,花白的头发、粗糙的皮肤、褪了色的军大衣,一看就是乡下来的。她把一个大大的编织袋子放在过道上,脏兮兮的,我皱皱眉头,下意识地把脚挪了挪。

②离学校还有一站,车门打开,一股强劲的冷风灌了进来,让人禁不住打个寒噤。上车的是一个小伙子,他向车厢里张望了一下,里面已经没有空座,便一边抓着扶手,一边慢慢往里移动。

③老妇人突然站了起来,招了招手:“来,小伙子,过来坐。”我不由得一怔,这老太太,竟然要给小伙子让座,真有意思!我往旁边瞄了一眼,发现周围人也纷纷投以异样的眼光,老妇人却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也许她马上就要到站了吧,可我分明在她旁边都站老半天了,要让座也应该先让给我呀!

④小伙子慢慢挪了过来,一边道谢,一边坐下。我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太灵便。这老太太,心倒是挺细的,不过这一车的人,怎么就显出她来了,真是的!我不由得撇了撇嘴。

⑤到站了,我匆匆下车。好大的风啊,我把围巾重新裹紧,正待要走,听到身后有人在喊:“姑娘,俺跟你打听一下,到省立医院还有几站?”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的那个老妇人。

⑥“省立医院?”真是莫名其妙。这老太太,没到站就把座让给别人,结果还下错了车,简直是有毛病!看着她冻得哆哆嗦嗦的样子,真是既可怜又可气,“还有两站呢,你怎么现在就下来了?”

⑦老妇人似乎没有在意我冷冰冰的语气,咧嘴笑了:“呵呵,刚才那个小伙子腿脚不好,站在那儿俺心里怪不舒坦的,就给他让了座。”“你这么大岁数,要让座也轮不到你去让啊!再说,就算让座也没必要没到站就下车啊!”我越发怀疑起她的智商。

⑧“姑娘,你不知道,看他走道那么费劲,俺就想起了俺那住院的儿子,都是妈的孩子,看着心疼啊!”老妇人哧溜了一下鼻子,“俺这么一大把年纪给他让座,他在旁边坐着肯定不自在。反正这电车一会儿一趟的,俺就说到站了,就下了车。”

⑨我一下子愣住了,呼啸的寒风吹进我张大的嘴里,我却感觉到心中有一股暖流随风涌动,它冲走了我心底私欲的泥沙,融化了我心上冷漠的寒冰,催开了我心中温情的花朵。一时间,我不知说什么才好。看到她还吃力地拎着那个大编织袋子,我赶忙伸出手来想帮她一把,就在搀扶她的一刹那,突然感觉到,老人的一只袖管竟然是空的!

⑩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简单,简单到仅仅是出自母亲的本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别人的孩子;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高贵,高贵到在施爱的同时仍惺惺相惜地维护他人的尊严。这,才是爱的真谛啊。 (原文有改动)

1、选文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8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同步练习

3.课内探究

1.第1段有什么作用?

交代到各拉丹冬的时间和原因,对各拉丹冬进行整体勾勒。

2.第1段谈到长江考察热有什么作用?

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和可读性。

3.第2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拟人、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寒冷时间持续长,描绘了各拉丹冬主峰的形状。

4第3段写“我”的表现有何作用?

用“我”的表现,说明这里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生存。

5第4段写法有什么特点?

把各拉丹冬当作人来写,表现他独特的性格,说明这个地方晴天很少。

6、怎么理解“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把各拉丹冬比作首领,把冰塔林比作“冰雪劲旅”,表现这里冰塔的繁多,慨叹大自然的巨大创造力。

7、第6段写了“我”的什么经历?近观冰山、欣赏冰塔林和拍照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进一步表现这里是冰天雪地的世界。

8、写自己的反应和同伴的“大口喘着气”有何作用?

说明这里氧气少,突出这里的海拔高。

9、写自己的声音有何作用?

用声音的“空空荡荡”和“散失”,表现这里地域的辽阔。

4.课外阅读

爱,其实很简单

①深冬的一天,我乘52路电车回学校。车厢里不算拥挤,有人蜷在座位上,有人低头摆弄着手机。 我在车的后门口站着,旁边坐着一个老妇人,花白的头发、粗糙的皮肤、褪了色的军大衣,一看就是乡下来的。她把一个大大的编织袋子放在过道上,脏兮兮的,我皱皱眉头,下意识地把脚挪了挪。

②离学校还有一站,车门打开,一股强劲的冷风灌了进来,让人禁不住打个寒噤。上车的是一个小伙子,他向车厢里张望了一下,里面已经没有空座,便一边抓着扶手,一边慢慢往里移动。

③老妇人突然站了起来,招了招手:“来,小伙子,过来坐。”我不由得一怔,这老太太,竟然要给小伙子让座,真有意思!我往旁边瞄了一眼,发现周围人也纷纷投以异样的眼光,老妇人却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也许她马上就要到站了吧,可我分明在她旁边都站老半天了,要让座也应该先让给我呀!

④小伙子慢慢挪了过来,一边道谢,一边坐下。我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太灵便。这老太太,心倒是挺细的,不过这一车的人,怎么就显出她来了,真是的!我不由得撇了撇嘴。

⑤到站了,我匆匆下车。好大的风啊,我把围巾重新裹紧,正待要走,听到身后有人在喊:“姑娘,俺跟你打听一下,到省立医院还有几站?”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的那个老妇人。

⑥“省立医院?”真是莫名其妙。这老太太,没到站就把座让给别人,结果还下错了车,简直是有毛病!看着她冻得哆哆嗦嗦的样子,真是既可怜又可气,“还有两站呢,你怎么现在就下来了?”

⑦老妇人似乎没有在意我冷冰冰的语气,咧嘴笑了:“呵呵,刚才那个小伙子腿脚不好,站在那儿俺心里怪不舒坦的,就给他让了座。”“你这么大岁数,要让座也轮不到你去让啊!再说,就算让座也没必要没到站就下车啊!”我越发怀疑起她的智商。

⑧“姑娘,你不知道,看他走道那么费劲,俺就想起了俺那住院的儿子,都是妈的孩子,看着心疼啊!”老妇人哧溜了一下鼻子,“俺这么一大把年纪给他让座,他在旁边坐着肯定不自在。反正这电车一会儿一趟的,俺就说到站了,就下了车。”

⑨我一下子愣住了,呼啸的寒风吹进我张大的嘴里,我却感觉到心中有一股暖流随风涌动,它冲走了我心底私欲的泥沙,融化了我心上冷漠的寒冰,催开了我心中温情的花朵。一时间,我不知说什么才好。看到她还吃力地拎着那个大编织袋子,我赶忙伸出手来想帮她一把,就在搀扶她的一刹那,突然感觉到,老人的一只袖管竟然是空的!

⑩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简单,简单到仅仅是出自母亲的本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别人的孩子;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高贵,高贵到在施爱的同时仍惺惺相惜地维护他人的尊严。这,才是爱的真谛啊。 (原文有改动)

1、选文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及其作用的分析。从画线句子的内容来看,主要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妇人的行为给我的感受,增强语句的气势。

答案: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妇人的高尚品质给“我”带来的触动(让“我”丢掉了自私冷漠,重拾温情),增强语言气势,有很强的感染力。略。详见精练版夹页相应单元的相应课时。

名师点津

考点: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 (1)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比拟的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夸张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夸张的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5.对偶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对偶的作用是: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排比的作用是: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 设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设问的作用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 反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9.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是: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八年级语文下册:18《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同步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