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

发布时间:2016-04-13 10:53:26

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

朱辉宇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副教授

课程前言

大家好,很高兴我们今天围绕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的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1950年,蒋介石当时在1949年退守到台湾之后,他在国民党的一个中常委会上,他就拿出了艾思奇写的一本书,叫《大众哲学》,然后对当时国民党的中常委会说,他说:“就是这么一本小小的书,把我们赶到海岛上来了。你们写得出来吗?”他就认为:正是因为国民党很多的将领没有哲学思维,没有读懂哲学,所以导致领导能力低下,最后被赶到了台湾岛上去。

另外一个例子,1972年的221号,尼克松当时由经上海到达北京,到了北京之后不到3个小时,毛泽东就提出要见尼克松,尼克松后来就去见了毛主席,毛主席在见到尼克松的时候,他第一句话,他说:“台湾是小问题,世界才是大问题。”他说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基辛格和周总理去谈,我今天跟你谈一些哲学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领导人,他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他没有一定的哲学素养,或者说没有一定的哲学思维的话是很难办到的。

毛主席在战略上,在领导能力上,为什么能够高人一等呢?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他懂哲学,他学哲学,他会用哲学,像刚才所说的,台湾是小问题,世界才是大问题。这其中就展现了很强的哲学的一种全局思维和战略思维。这个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两个小引子,哲学说起来很抽象,但是落在实处,它和我们的领导能力是息息相关的,为什么哲学能够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呢?

哲学首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探寻事物的本质规律,它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什么,这个世界怎么样,作为方法论,它会告诉你我们应该怎么办,它会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很多的方法,所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能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它怎么发展变化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所以,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思维,对于我们提升领导能力就影响非常大的帮助,在这个意义上,很多的领导人都有自己的论述。

比如说,毛泽东同志就说就哲学,它是一个船,你要过河,你要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比如说邓小平同志就认为要学哲学,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方法上提高一步。陈云同志搞经济是一把好手,他提出一定要学哲学,学了哲学终生受益。另外,李瑞环同志,他很善于学习哲学和运用哲学,学哲学,用哲学著作。哲学思维的提升,对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提升领导能力、提升行政管理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今天,我主要就和大家来谈四种哲学思维,以此来谈一谈我对于哲学思维对领导能力提升的一些看法。

一、提升求实思维

首先,第一个大的方面,要提升求实思维,以此来推进领导能力的提升。什么是求实思维呢?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个世界的本源,它的根本,它的第一性是物质,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个世界是物质决定意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实际上从根本上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既然哲学告诉我们,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意识是由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个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我们在思考问题,在看待问题的过程当中,就应该遵循这个观点,不断提升自己求实性思维。

我们在工作,我们在管理的过程当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实实在在的物质,从实实在在的客观情况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来说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从时间出发,具有一定的时间意识,时间不一样,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问题要从空间出发,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意识,处于不同的空间,我们看待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办法。第三个办法,要从具体的条件出发,我们看事情、想问题、做事情要有一定的条件意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不仅要从时间、从空间,还要从具体的条件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提升我们的求实思维。

这种求实性的思维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我个人认为,简单来概括的话就是两大方面,第一大方面要吃透上情,另外一个方面是要摸透下情,所谓的吃透上情,就是要把握上级的宏观政策,客观盲目性。上级,特别是中央政策,它是宏观性的,它是立足于全国全局性的一些政策。对于这些政策,对于宏观性的政策我们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要吃透这些政策,吃透上情,这样我们在工作当中才能克服盲目性。

另外一方面,要摸透下情,要立足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条件,立足我们个人所处的地方,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个时间里面,我们个人在管理、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方面的条件,立足于这些进行思考,增强我们工作的针对性。如果说你不能吃透上情、摸透下情的话,你就没有办法从实际出发,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求实思维。那你的领导能力、你的行政的管理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在实际过程当中的效果就会出现很多,譬如说好意好人办坏事的结果。

比如,我在中央党校和很多西藏班学员的交流过程当中,西藏班的学员们就曾经跟我说过一个例子,他说中央为了支持和鼓励西藏的基层组织建设,曾经专款支持乡镇的党委的一些房屋建设,由上级的发改委拨钱统一规划建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给很多基层党委建立一些房屋和办公的地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某些官员、某些领导,他没有能够很好地从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求实性思维,所以,有很多在建筑的过程当中,把东部地区的一些房屋特点搬到西藏地区去了,在东部很多房屋朝南的这一面是要建一个走廊的,这是符合东部的客观实际的,当你把这个建筑方案搬到西藏去的时候就出问题了,因为西藏,它到了冬季,它的取暖很大一块,特别在农村主要是靠日照,太阳照到的地方就暖和,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就比较寒冷,当你把房屋的南面都建起了走廊之后,反而阻挡了阳光射到房屋里面去,这样的话很多的房屋,虽然建得很漂亮,但是到了冬季却非常地寒冷,基层的一些干部没有办法在房屋里面办公,这就是一起没有能够吃透上情,同时下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这样一个例子,虽然是极个别的现象,但还是值得我们警示的。作为一个领导干部,首先一个,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提升自己的求实性思维。

求实性思维,还要一个大的方面,必须要不断地去提升我们的规律性的思维。求实把握客观实际,一个重要的方面要把握客观实际的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什么叫规律性思维呢?规律性思维就是要将具体的问题上升到规律层面去思考,不要就现象论现象,应该按规律去办事,不要脱离实际。

在这个方面,如邓小平同志就做得非常好。当时,邓小平同志在概括整个世界大局的时候,他就把握了世界发展的规律,整个世界千变万化,纷纭复杂,它的发展大势,总的趋势和规律是什么呢?小平同志用了四个字概括——“东西南北”(所谓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东西问题主要表现为和平问题、战争问题;南北问题主要是指发展的问题,南北方差距的问题,整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问题纷纭复杂,但是在小平同志那里,他能把握住时代脉搏,抓住规律,“东西南北”四个字就很好地概括了当时,乃至很长一段时间,整个世界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势和规律。我们思考问题要有一种规律性的思维,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就现象去论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

二、提升辩证思维

第二个方面,要不断地提升我们的哲学素养,增强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以此来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我们的哲学素养、哲学思维里面,很重要的一块是关于辩证的观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就提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这就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揭示了关于外部世界的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在这个基础之上,要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具体地从这几个方面出发。

(一)坚持系统性思维

第一个方面,要坚持系统性的思维。因为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既然是普遍联系的,那我们就可以把普遍联系的一个整体看作为一个系统,要不断地去提升我们系统性的思维。所谓的系统性思维就是要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当中去加以考虑,不要主次部分、轻重不分,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具体来说,第一点,要把握重点。系统是由各式各样的要素构成的,每一个要素在系统当中都有它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一定要把握重点,要突出重点。这个系统跟要素总体把握,但同时我们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

如《荀子王霸》篇里面就谈到:主好要,则百事祥,主好详,则百事荒。一个领导人,他如果能抓住要害,抓住重点,所有的事情都能够提纲挈领地处理,很多事情都能够办的好;如果一个领导,他忙于具体事务,忙忙碌碌,事必躬亲,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去做,那结果往往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在荀子看来就是百事荒。事情怎么样都做不好,因为他抓不住重点。

在这一点上,小平同志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榜样,我们去翻历史,我们都知道,小平同志在“文革”时期,曾经有一段时间出来主持工作,据记载,一旦他出来主持工作的时候,办公室桌上的文件是越来越少,事情还是那么多,但他却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关键问题就在于小平同志他能够抓重点,抓住主要问题。

他曾经说过,他说:“金融问题,我不是太懂,朱镕基同志懂,我主要是抓政治、管政治,我懂政治,我管方向。”这也是抓重点的一种思维方法,一个人,一个领导,他不可能事事都懂,但是他抓住了重点,像小平同志抓住了政治问题,抓住了方向问题,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他把握住了,那所有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纲举目张。所以,我们的领导人在平时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系统性思维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把握重点、把握要害。

这个方面的领导能力在当今社会,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的过程当中是非常有作用的。在当前来说,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一个重点问题。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个主线,把科学发展作为一个主题,使这个主线和主题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过程当中共同来发展。

就像我们所知道的,我们以往的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够提供我们国家长时间、可持续地发展了,它带来了环境、资源的过耗问题,水资源紧张、石油资源紧张等,同时它还造成了很多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它的使得我们的经济发展过度地去依赖一种物质资本的投资,过度地依赖廉价劳动力,这种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好、发展方式也好就必须要转变,因为它已经造成了我国发展的国内、国外的很多困局,必须要突破,这是个重点问题。我们国家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必须抓住这个重点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就是发挥我们的系统性思维,抓住重点,重点突破,整个社会的发展才会得到一个很好的推进。

提升我们的系统性思维,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还有一个方面,一定要不断地提升我们的统筹兼顾的能力。因为系统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都有其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把握重点的同时,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统筹兼顾。

但我要强调的是统筹兼顾不是形式主义的简单排列,它的主要问题是要处理各个方面、各个利益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两大关系,第一个关系是比例关系,第二个关系是顺序关系。首先是比例关系,我们在进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

首先要照顾好比例,中国的中药方子,不管是老医生开,还是年轻的医生开,中药方子都包括四大部分:君臣着实同样是四个部分,为什么有一些名医、老中医开出来的药方能够治病,而一些庸医,一些年轻的医生开出来的方子效果不如老医生好呢?同样是都包括了这四个部分,关键在这里面的比例不一样,药是有多大的量,它的比例是多少,这是不一样的,正是由于比例不一样,导致整体的效果不一样,所以我们在统筹兼顾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重视的是一个比例关系。

在整个国家的发展来看,这个比例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两年,我们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地进行统筹兼顾,科学的实践,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的比例关系也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改善。

比如说,从2005年到2010年,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55.5%下降为53%,下降了2.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8.8%17.1%提高到了19.7%18.7%,分别提高了0.91.6个百分点,当然东北部地区持平。从这个比例关系的变化,虽然变化得不多,但毕竟它在变化,我们就可以说,这几年以来,我们的科学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为比例在转变,中西部地区,GDP在全国的比重在不断地提升,比例在扩大,这说明我们贯彻了统筹兼顾的方法,这是统筹兼顾的一个方面,比例关系。

另外一个方面,顺序关系。统筹兼顾,一方面要解决好比例,另外一方面要解决先后问题,解决一个顺序问题,谁先谁后这个问题也很重要。能够解决好谁先谁后的问题也能体现出领导能力、哲学思维能力的高低。我举例来说,辽沈战役。辽沈战役过程中,作为具体的负责的将领林彪同志与毛主席在辽沈战役具体怎么打,顺序上是存在分歧的,林彪的主张是先打长春,由上而下,长春往锦州,往下打,他这样打当然是有理由的,因为在北方有苏联作为我们的后方,同时通过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当时解放军已经把国民党的部队已经压缩在了长春、沈阳、营口、锦州这几个大城市里面,由上往下(由北往南)打的话比较稳妥,这是林彪的一个主张,与他不一样,毛泽东同志的主张是军队要南下打锦州,先打锦州,在这个方面林彪就很难想得通,这期间也有几次反复,最后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一再催促之下,他还是南下攻打了锦州,最后结果怎么样?把锦州打下来之后,整个东北的国民党军处于一种“关门打狗”的局势当中,他与北平方向的傅作义兵团的联系被切断了,他成为一个被关在牢笼里面的残余部队,很快地,长春、沈阳、营口都得到了解放,包括廖耀湘兵团也被打散了,这个就是一个顺序关系,如果按照林彪的打法的话,从长春开始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打不是没有可能,那整个战役的时间要拖长,效果也不会有这么好,但如果按照毛主席的顺序,先打锦州,之后关门打狗,很快地,就获得了辽沈战役的一个总体性的胜利、战略性的胜利,这就是一个顺序关系,谁先谁后很重要。

这种领导能力,这种战略能力,在战场上,在整个战略安排上是需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体现出来,如我们平时在打牌的过程当中,打升级的过程当中也存在比例关系和顺序关系,也存在谁多谁少,谁先谁后的关系。打牌,同样一副牌,给那些牌艺比较好的同志,他就能打得很好,但如果给一些牌艺不精的人,因为他的排列组合不行,他什么牌先打,什么牌后打,他没有一个准谱,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就有失误,以导致你再好的牌,因为你出牌的顺序不好,由于你这个牌不同,相互之间配的比例不好,最终也会失败,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平时也遇到这种顺序关系和比例,也需要我们统筹兼顾,所以这就是一种哲学思维的能力,从小到大,从战略上到日常生活当中就值得我们重视。

系统性思维,第三个方面,还必须要不断地开阔视野。因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一个事物和另外一个事物有着紧密的、间接的、或多或少的联系。系统作为整体,不但在内部存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而且在外部也存在系统与环境的联系,所以我们一定要开阔视野,放眼全球,放眼未来。我们在工作过程当中,特别是很多领导同志在工作过程当中一定要有一种全球性的视野,要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小系统是跟整个大环境相联系的,考虑问题要看得远一点,看得全面一些。

我举例来讲,我们今天所讲的整个社会发展的问题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不是仅仅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显然不是。如果我们放开眼界来看的话,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与整个全球相联系的,我举例来说,全球暖化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式比较落后,它的温室气体排放得过多的话,它不仅仅会影响到它自己,它还会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环境,地球的暖化问题我们还可以再讨论,但从客观的现象来看的话,这个问题确定存在。

比如说最近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被淹死的北极熊,为什么被淹死的北极熊值得关注呢?因为北极熊是个游泳能手,它能够不间断地游行160公里,北极熊从这块冰游到另外一块冰之间的距离如果不超过160公里,它是不会有事情的。为什么现在会淹死了呢?说明从这一块冰到另外一块冰之间的距离已经远远大于这160公里了,以前冰与冰之间的间隙比较小,但因为现在随着全球暖化,北极很多地方冰层开始变薄了,开始裂缝了,距离开始拉大了,北极熊从这一块冰游到另外一块冰的过程当中体力不支,它就淹死了。全球暖化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需要我们认识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发挥系统性思维,要开阔眼界,我们要具体的管理过程当中,举行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我们开拓眼界,站在一个全球性的视野去看待问题,这个将更有利于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坚持过程性思维

辩证思维,除了系统性的思维还需要我们坚持过程性的思维,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它除了是普遍联系的,同时它还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这个系统或者说一个事物都是在过程当中的,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当中去看待它,所谓的过程性思维,就是要把当前的问题要放在过程当中去加以考虑,要努力做到高瞻远瞩,不要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坚持过程性思维,有这么几个小的方面。

第一个方面要立足当前。过程性思维,我们在工作当中应该立足当前,不能用幻想的东西去代替现实的东西,用抽象的可能性代替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很多领导同志在看待问题和思考的问题的时候,都能够立足当前,我们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就把它提上议事日程,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超越阶段的问题,我们就不应该过早地去许诺,过早地去实行,过早地在实践当中去落实,因为只有我们立足于当前,我们具体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如果超越了阶段,用一种抽象的可能性代替现实的可能性,结果只会导致一个悲剧的产生。“文化大革命”很多惨痛的教训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我们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一个单位的发展,都需要立足当前,立足我们现在这个阶段。

过程性思维还要求我们要放眼长远,我们在实现今天任务的同时,应该为明天的发展准备必要条件,而不是使明天的发展丧失必要的条件。因为事物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所以我们今天讲完成今天的任务,同时我们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要注意到我们今天的工作不能够导致以后工作的不可行,要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拿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我们有了这种放眼长远的思维,就可以坚持可持续的发展,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建立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我们的发展能够可持续,而这个的基础就是我们要具有一种长远性的思维、前瞻性的思维,把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放在一个过程当中去看,而不是只关注当前。

具有过程性的思维,体现我们的领导能力。第三个小点,还必须要抓住机遇。因为这个事物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所以它有量变也有质变,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加速发展或者实现质的飞跃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对于主体而言就是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多谋善断。

关于这个抓住机遇,毛主席曾经在读《南史梁武帝纪》曾经引用了两句话: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当机遇来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就可以抓住机遇做好事情,一旦这个机遇丧失的时候,你再有用,再英雄的人物,有可能你都做不到,所以这样就要求领导抓住机遇,要多谋善断,刚才我说的这两句话是出自于唐朝人罗隐的《筹笔驿》。

1995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郑州会议上,他就比较了三国里面的各个人物,他就认为最厉害的人就是曹操,原因是曹操多谋善断,他善于谋划,同时能够当机立断,抓住机遇。稍微差一点的人是刘备,刘备他能够谋划,但有时候抓不住机遇,不能够及时地去判断,他认为最不行的人就是袁绍,为什么?因为这个人既不能谋划,又不善于果断地去采取措施。

同时,他当时还谈到了蒋介石,他认为蒋介石为什么比他要差一些?他就认为蒋介石也是见事迟,得计迟,他谋划也慢,同时判断、决策的过程也比较犹豫,比较慢,抓不住机遇,他认为这样的人就不是一个好领导。所以,我们今天来讲哲学思维和领导能力,抓住机遇这一点也是特别重要的,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当中,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抓住,促进事物的发展,这很重要。

所以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姓资姓社”的问题,不要争论,也抓住发展的机遇,赶紧发展,不要纠结于“姓资姓社”,浪费了机遇。所以我们具有了这种哲学思维,就能够有这种领导能力的提升。

前不久结束的党的十八大当中也对这个国家的一个基本国情作出了判断,胡锦涛同志在政治报告当中,他说:“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能够迎接挑战,能够推动发展,关键就在于是不是能够抓住机遇,所以广大领导干部能不能抓住机遇,有没有领导能力,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前面讲的是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提升实践思维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提升一种实践性的思维,不断地由此来提升领导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实践非常重视,对于人对外部世界的作用和实践问题非常关注。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面刻着两句话,上面一句话,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下面一段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强调要实践,要改变这个世界,这个观点对于我们提升领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方面,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与认识是紧密相连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是否正确、真理检验的一个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你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指导实践,在实践过程当中去落实,去改造这个世界,所以我们的认识,我们想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案要紧紧地与我们的实践相结合,要在实践当中去确证我们的理论、方案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在领导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当中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另外一个方面,实践是具有性的。正像马克思所说的: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的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我们的实践是具有革命性的,它是要改变现存事物,所以这一个实践性的思维就要求领导干部具有一种革命性,有一种创新性。要不断提升领导能力,也要不断地推动一种创新的世界。

用已经去世的苹果公司的总裁乔布斯的一句话说,他说: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你是一个一般人,你是个跟风者,人云亦云的人,那你就不会创新,如果你是一个领导,你是一个领袖,那你就应该要去创新,要具有创新的实践,具有创新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很多领导同志,就像乔布斯所说的,他们很多创新的特质,很有创新的能力。

如毛主席就是这样,他是一个很有创新特质的人,他在湖南上师范专科学校的时候,他在湖南省力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当时他有一个外号叫“毛奇”,为什么他要被称为“毛奇”呢?因为毛泽东当时在读书的时候,他就说大丈夫要为天下奇,要读奇书,要交奇友,做奇事,要做一个奇男子,所以当时他的同学们都称毛泽东为“毛奇”,给他起了一个“雅号”,很能体现毛泽东同志的一个创新特质,他敢于另辟蹊径,敢于做前人不敢做的事情。

包括在这之后,毛泽东同志曾经在1941年的时候给他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写过一封信,在信里面给他们开列了一个书单,要求他们读一些书,在这个书里面有几本书反映出毛主席,他有很强的创新性,他和别人不一样,他不做别人做的人云亦云的事情,如他就要求他的两个儿子读一本书叫《何典》,《何典》这本书很多同志不一定都读过,可能还不一定知道,《何典》这本书通俗来讲就是讲一些鬼的故事,大头鬼、小头鬼等以此来针砭时弊的故事。

在这个书单里面还有一本书叫《子不语正续》,《子不语》,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语,力怪乱行。正经人,君子,不要说那些奇怪的事情,但袁枚就认为:你不说我偏要说,所以他们就写了一本书叫《子不语》,里面大部分都是说鬼和怪的事情。

在这本书里面,毛主席给他两个儿子的书单还包括《聊斋志异》、《薛刚反唐》、《洪秀全》、《隋唐演义》等这些。从书单就可以看出毛泽东是希望两个儿子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没有自己的头脑,没有自己的想法,要做一些不同于别人的事情,要有创新特质。一个领导人不是按部就班,一个好的领导,他的领导能力的提升必须要有创新性,要有一种开拓性进行创新实践。

四、提升人本思维

第四个方面,领导干部还应该不断地去提升一种人本性思维,提升一种人民群众的思维,以人民群众为老师的思维,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在这一方面,中央从上到下都是非常重视的,如科学发展观就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党的十八大当中提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加入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中就应该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把人的重要性,把人的发展,人的全面解放,全面的自由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据统计,在十八大报告当中“人民”出现了145次,“民主”出现了70次,“民生”出现了18次。注意民主、注意民生、注意人民,培养一种人本性的思维是值得关注的。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到底上,它的目的是要解放人,是要发展人,是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所以领导干部具有一种人本性的思维,提高自己在人本性思维基础上的一种领导能力,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提升这种领导能力,第一个,要正确对待人的利益需求。人是有利益需求的,用恩格斯的话讲: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在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人所具有的利益需求,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使自己出丑。

用中国古代商鞅的话讲叫:民之于利也,若水之于下也。老百姓是有一定的利益需求的,就像水从上到下流一样,这是自然现象。

我们在提升领导能力过程中,首先有一点,认识到,我们的人民群众是有一定利益需求的,我们的主要工作要满足这种利益需求。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中来看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当时在“延安时期”是和人民群众结合得最好的一段时间之一,但就是在“延安时期”,共产党也是说从头到尾,始终如一得到人民群众的赞许的,曾经在有一段时期,在日本侵略军开始围剿时期,同时国民党政府又停发了军饷时期,而这个时期,很多的作战部队由于日本人的围剿,收缩来到了上甘岭边区,这个时候,由于延安这个地方相对来说自然环境比较贫瘠,不像景冈山是比较养军队的,延安是比较贫瘠的,所以很多的军队回来之后,军粮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当时的延安人民也需要上交的军粮就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延安的老百姓当时就有了怨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后来毛主席让王震带领三五九旅到南泥湾去开荒,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原因就在于那段时期老百姓有了抱怨。为什么会有抱怨呢?因为他们自己都吃不饱,你还要让他交军粮,那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管你是哪个政党,你只有认识到群众的客观物质利益,满足他的这种客观物质利益,你才能真正地巩固好自己的政权,才能真正地推行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施政方案。

用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讲,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所以提高人本性的思维,增强领导能力的第一个方面,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所具有的物质的经济方面的利益需求。

提升领导能力,第二个方面要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需求。除了经济方面之外,政治方面的,文化方面的,社会方面的,现在我们的环境方面的、生态方面的需求,我们都需要去保护。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他是多方面,他不是说吃饱了饭,填饱了肚子,就没有了其他的需求,显然不是这样。我们在行政过程当中,在领导的过程当中,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你的人民,小组织单位里面的雇员,他们除了物质利益之外,你是不是还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多层次的文化上的、精神上的需求,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今天来谈,提升领导能力,第二个方面,就需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有一种多层次的、系统性的、各方面的需求。

增强人本性思维,第三个方面,还应该正确地认识人在实践当中的地位。正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他说: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整个社会发展,从国家来讲,从一个单位来讲,人是主体。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人民主体的地位,坚持群众的观点和群众路线。十八大提出“八个坚持”,其中第一个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我们党一直以来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人民或者人,他作为一个主体,他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能够自己解决自己的很多问题,能够解放自己。一个领导,你不要认为你的下属也好,你的普通老百姓也好,他们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你来指导,都需要你来管理才行,并不是这样的,人民群众有自己解放自己的能力,同时领导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翻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整个领导能力的提升才有一个现实基础。

我拿一个淮海战役的例子来说,淮海战役是由1948116号开始的,到1949年的110号结束,历时66天,当时共产党军队是60万,国民党的军队是80万,结果是我们60万的军队打败了80万的国民党的军队,为什么会胜利呢?不是60万对80万,是60万对80万,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淮海战役期间,除了60万正规军,还有543万的民工在支持着解放军,这500多万民工冒着枪林弹雨,总共将300万吨的弹药,9.6亿斤的粮食运往前线,并且完成了十万名伤员的转运任务。由这600万的人民军队对80万的国民党正规部队,怎么可能打不败它呢?这就是人民的力量。所以,今天我们讲提升领导能力,有一个基础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落实到我们具体的领导干部的行政过程当中,在现阶段还有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要破除官本位。破除官本位就是要使得我们能够不断地增强我们哲学上的人本性思维,认识到老百姓,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我们都说“指示”,什么叫“指示”?上级领导、上级布置的任务叫指示,老百姓需要我们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指示,这不是领导的指示,这是人民群众的指示,但它也是指示,也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去履行。如果你只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而不执行下级人民群众的指示,不为人民群众办事的话,就好比是一个人,上半身穿了西服,上半身穿了一个裤头,什么都没穿,很滑稽。还有一种,上面领导的指示,他也是糊弄,下面人民群众的一些任务、指示,他也不办,这就相当于“光头赤个脚,中间穿了一个棉背心”,也是很可笑,所以这种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在今天,实实在在的是要破除官本位。破除了官本位才能真正地有效地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

坚持人本性的思维,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还应该落实在第四个方面,要把我们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个领导,从整个国家来说,还是从一个小的单位来说,它都应该有一种胸怀,要把我们的发展成果,

我们取得的成果一定要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惠及整个国家的群众,惠及整个单位的各个雇员。如十八大里面就明确提出以后的十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要翻一番,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坚持了人本的思维。只有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群众,每一个老百姓身上,我们的发展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这种领导才是值得我们拥护的,所以增强人本性思维,不断地去把发展成果惠及于最广大的老百姓,在我看来,这是领导力的一个很大的提高。

同时,最后第五个小点,领导同志要增强人本性思维,还要立于高远一点,要着力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你作为一个领导,你作为一个组织,一个单位的领导,你除了要为大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之外,可以再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要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些努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而且这一点是非常珍贵的,在世界上,如果一个领导、一个组织能够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支持,它都是值得人们赞许的。

举例来说,美国有一个大思想家叫罗蒂,他是美国新实用主义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他作为美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思想家,一个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共产党宣言》非常地赞许,他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的时候,他还特地去了马克思的故乡,在法兰克福汇报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失败的预言 光辉的希望》,他在这篇文章里面这样说,他说:“像《圣经新约》一直被上百万人阅读一样,《共产党宣言》也一直被我们中间的人们阅读着。这些人希冀和相信无需革命的现实的社会正义,像马克思预言和可以达到的一种无阶级的社会和世界,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大的一个实用主义的大思想家,他把《共产党宣言》和西方的圣经相提并论,他是很推崇的,他为什么推崇呢?推崇的原因在于,《共产党宣言》里面倡导了一种推动人的自由发展的理念,今天我们讲提升领导哲学思维能力,提高领导人的领导的能力,管理水平,最后还是要提倡大家利益高远一点,能够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角度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的领导能够站在这样的一个高度,不断地在现实当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他不仅仅是一个有水平的领导,管理能力、领导能力高的领导,同时他还是一个好领导,是一个有境界的领导,所以我今天讲的最后一个,增强人本性的思维,最后就落实到推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这一点上来。

今天,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了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的观点和思维,以及它们与提高领导能力的相关问题。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