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7-27 16:22:39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的关系。

3.关注细胞分裂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细胞的分裂。

难点: 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向两个新细胞的分配规律。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承前启后的第一节,要为构建好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框架打下基础。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本节的两个重要概念,其中细胞的分裂是重点。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向两个新细胞的分配规律是难点。染色体和DNA有关的内容较为抽象和深奥,怎样既不涉及染色体的概念,又让学生理解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复制和均分,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费心思量的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是以“生物体是如何由小长大的?”这一问题为主线,以层层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和分析细胞分裂、生长的有关知识。采用自学、相互学习、集体学习、再展示学习成果的组织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交流展示等,在此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是一个难点,对于细胞生长的学习,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既要生长但又不能无限制地长大的道理,采用大小不同的苹果块浸润在墨水中变色时间的长短来模拟说明。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大熊猫从小到大的视频。

2.细胞分裂动画。

3.大小不同的苹果块、稀墨水、小刀,镊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一个受精卵发育成180克的幼仔经过五年发育成熟,达到100千克,你知道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吗?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大熊猫从小到大的视频。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感受生命成长的巨大变化。

教师: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想一想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这些构成人体和动植物的细胞是怎样逐一产生的呢?同一生物体的细胞都是一样的吗?它们是随意堆砌成生物体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事实来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从而有了探究的方向。

教师板书: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教师:“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我们从婴儿到成年,构成身体的细胞会增加到10万亿个。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教师:“细胞怎样生长?细胞怎样分裂?”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对整节课有了一个概括和引领。同时,引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细胞怎样生长?细胞怎样分裂。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一:

教师:“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它怎样长大?”请阅读课文“细胞的生长”部分。学生“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能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细胞是怎样生长的。

教师:“细胞能无限地长大吗?”

学生:“不能。”(为什么?)

分组模拟实验:(时间较紧张,教师课下完成,课上展示也可以。)

每组出示两块大小不一的土豆块(它们代表大小不一的细胞),把它们浸润在烧杯的稀碘液中,在相同的时间后取出切开,观察土豆块变蓝的情况。

(注意事项:1.每一规格的土豆块多块;2.切好后,先放入80℃热水中浸泡约2分钟,3.在稀碘液中放两分钟取出,用餐巾纸将土豆块表面的碘液擦干,切开观察土豆块的变色情况。4.每切一次后,用餐巾纸擦干小刀,以免影响观察的准确性。)

教师:“请分析:不同大小的细胞,其中央获得营养物质的速度一样快吗?

[设计意图]为什么细胞很小,这个理解的确很抽象,通过这个分组小实验,学生能将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的感性认识。利于理解。在这个实验之后,老师再总结细胞长不大的原因就容易理解多了。

活动二:

教师:“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展示动物、植物细胞分裂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分小组讨论:①细胞分裂的过程。②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看,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评价、总结。课件展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①细胞核一分为二;

②细胞质一分为二;③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分裂的步骤:①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②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③形成新的细胞膜;④最后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

[设计意图]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要分别放,先放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后,学生总结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再放植物的过程,并总结。最后再比较。让学生能提高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同时,通过自己的总结,理解的更深刻。

活动三:

设疑: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细胞核一分为二后,里面的遗传物质是否减半呢?你知道细胞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展示一系列连续的细胞核分裂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在复制和均分的地方,可能观察不是很清楚,老师需指导点拨。

教师强调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

设疑:“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新细胞与亲代细胞的特征为什么一样?”

学生:“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学生能更清晰的看到遗传物质到变化,从而能使学生认识到——遗传物质是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遗传物质是恒定的。

(四)拓展延伸,关注生命。

教师引导:“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否则会引起癌变。癌症难以治疗,全世界每年大约有700万人被各种各样的癌症夺去了生命。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癌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阅读“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内容。

教师展示课件。

学生代表演示说明。学生代表说明,我要注意养成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癌症,了解健康,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能更好的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五)学习并没有结束••••••

同学们听说过小壁虎断尾巴的故事吗?为什么断掉的尾巴能重新长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答。希望同学们利用各种资源(如网络)来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讲学习从课堂引申到更大的空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生物体之所以由小长大的原因,并进行板书。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细胞的生长:

体积由小变大。

二、细胞分裂:

1、概念:一个 两个,即细胞数目加倍

2.过程: 核变俩 质平分 膜(壁)形成

3、遗传物质的变化:复制 →平均分配(242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突破难点。

(八)达标检测:

[设计意图]通过达标检测,能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程度和水平。调整教学策论和查漏补缺。再者,通过适当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反思。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始,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大熊猫的成长历程使得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抽象的“细胞生长与分裂”概念具体化和情景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主动探究,建构知识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探究“细胞能不能无限制长大呢?”是本堂教学的一个大胆尝试,通过“比较在相同时间内,不同体积的苹果小块被墨水染黑的程度”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分析进而找出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理由。令我们惊讶的是,多数学生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学生正把当时学习的内容和他们已经了解知道的某些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加以认真地思考,这“ 联系”和“思考”正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对于相对于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来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无疑是很困难的。通过微课,进行翻转课堂让学生对其中的规律有了直观的感受,难点迎刃而解。

总的来说,本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间的线索,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在学习伙伴的协作下,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联系和猜想,展开一系列分析、推理、归纳的探知活动,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并通过交流和反思,进一步澄清事实、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引发新问题,激起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亲历了科学的研究过程,获得了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感悟,实现了科学知识的自我建构。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已经有了认识,对于细胞分裂也曾经在小学接触过,而且,电视节目中也有好多画面展示。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学习热情较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能较好的叙述细胞分裂的过程,但是对于他们,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太抽象,必须借助直观手段来展示。

七年级学生能较主动的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同学间合作的也较容易引导,他们很容易获得学习的乐趣。但学生年龄小,专业知识欠缺,再加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呈现。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效果分析

本节主要是以“生物体是如何由小长大的?”这一问题为主线,以层层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和分析细胞分裂、生长的有关知识。采用自学、相互学习、集体学习、再展示学习成果的组织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交流展示等,在此过程中,将遗传物质的变化作为难点。

活动一:对于细胞生长的学习,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既要生长但又不能无限制地长大的道理,采用大小不同的苹果块浸润在黑墨水中变色时间的长短来模拟说明。通过这个分组小实验,学生能将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的感性认识。利于理解。在这个实验之后,老师再总结细胞长不大的原因就容易理解多了。

活动二:对于细胞分裂的学习,先展示动物、植物细胞分裂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分小组讨论:①细胞分裂的过程。②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有什么区别?并编制口诀帮助学困生进行记忆。让学生能提高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同时,通过自己的总结,理解的更深刻。

活动三: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变化,利用微课讲解。教师强调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学生能较清晰的看到遗传物质的变化,从而能使学生认识到——遗传物质是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遗传物质是恒定的。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材分析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主要讲述了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在引言中明确提出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关于细胞分裂强调的是,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分裂有不同,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已经加倍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一样。染色体的结构也有了初步阐述。在“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介绍了癌细胞及预防癌症的生活方式,讲述了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防治癌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媒体查询资料,获取更多的信息。

人教版五四制的教材关于细胞生长借助具体现象的插图进行展示,对于细胞分裂强调的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形成,在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已经加倍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一样。对于染色体的组成并没有涉及。小资料中介绍了细胞的寿命。在“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介绍了癌细胞及预防癌症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媒体查询资料,获取更多的信息。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评测练习

1:植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 )

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新的细胞核  

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的细 胞核

③母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 胞膜和细胞壁

.①②③ .②①③

.③②① .①③②

2: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X条染 色体,在细胞分裂过 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

.XXX .X2X2X

.X2X X .2X2XX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 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明显

B.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

C.染色体的数量存在一个加倍的过程

D.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使新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

4.1).小明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这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使细胞数目增多,__________使细胞体积增大。

2).细胞分裂时,__________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__________分成两份,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__________,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__________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始,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大熊猫的成长历程使得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抽象的“细胞生长与分裂”概念具体化和情景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主动探究,建构知识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探究“细胞能不能无限制长大呢?”是本堂教学的一个大胆尝试,通过“比较在相同时间内,不同体积的苹果小块被墨水染黑的程度”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分析进而找出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理由。令我们惊讶的是,多数学生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学生正把当时学习的内容和他们已经了解知道的某些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加以认真地思考,这“ 联系”和“思考”正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对于相对于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来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无疑是很困难的。通过微课,进行翻转课堂让学生对其中的规律有了直观的感受,难点迎刃而解。

总的来说,本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间的线索,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在学习伙伴的协作下,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联系和猜想,展开一系列分析、推理、归纳的探知活动,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并通过交流和反思,进一步澄清事实、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引发新问题,激起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亲历了科学的研究过程,获得了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感悟,实现了科学知识的自我建构。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课标分析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中明确让学生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教学建议为让学生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注意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变化)。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细胞分裂的动画,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学习视频材料,总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规律。

3)说出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细胞分裂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习进一步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4、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动画。

3)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微课。

初中生物 -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