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笔记

发布时间:2014-05-16 23:19:38

《美学原理》2012

主要参考书:

《现代传播美学》 耀农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6月第一版

《新编美学教程》 川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7 上海

《美学基础》 孟唐林 窦俊霞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2 北京

《美学漫话》宗白华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12 武汉

《美学》(法)于斯曼著 商务印书馆 199512 北京

《实用美学》彭明福 朱云才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年重庆

《图说美学》常宏著 华文出版社 2009 北京

《广告美学》赵会霞著 人民出版社 2007 北京

《美学其实很好玩》陈韵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长沙

绪论

为什么开设此课

是人之生活所必须。

审美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

美学是广告专业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何谓“美学”

此“美”非彼美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术语“Aesthetics”,原意为“感性”“感觉”。

日本的中江兆民和我国的王国维将其译作“美学”。

关于“美学”内涵的两种观点:

研究“美好”的学问, 侧重哲学、伦理学;

研究“感觉”的学问,研究使人产生某种愉悦感受的规律。侧重心理学、传播学。

美学的学科属性

美学更侧重人文学科,涉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化学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基本问题

美本身

审美心理

艺术

美学中的“语言”。

美学的学习方法

呈多元化趋势

1、结合审美经验学习美学理论,将经验上升为理论。

2、用美学理论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在审美实践中培养、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3、学习美学理论要学习美学史,加深对美学知识的理解。

4、学习美学要学习审美文化,为审美实践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特点:

虽然也运用概念,但更注重把握形象;

抽象与具象相结合。

美学在当代的历史使命

一、“美”是人之生活所必须。

真善美是人们的永恒追求。

陶冶情操,拥有梦想。由本能走向“人性”。

二、“审美”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

价值观导向,规范社会行为。

三、提高对“美”的鉴赏力。

第一章美学

第一节、美学传统与当代

一、西来的美学

美学为何产生于西方?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美的特征:1、形象性  2、文化性  3、社会性  4、新颖性

二、“二传手”式的中国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的三大来源:日本、西欧、前苏联

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

第二节美学的主要观点及流派

1、本质论美学

美是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代表人物:柏拉图

柏拉图谈美

事物总存在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本质。

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它的物有所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

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

苏格拉底谈美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无人自愿为恶。

目的论

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对现实人愿望它要达到的目的适应性。

案例:道德总是为人的本质需求服务。

方法论

金汤勺 未必适用。

案例:歌曲《我和你》《山楂树之恋》

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

2、神学美学

美自天成

美是“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得当,加上色彩的赏心悦目。”(奥古斯丁)

美的赏心悦目终究来源于唯一的造物主——上帝。

事物间存在着客观的“关系”,如比例、对称、秩序等。

案例:“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西方最早涉及美的定义。

美是数的关系的和谐。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黄金分割:

10·6181·6181

美的人体比例符合黄金分割。

英雄(神)的人体比例。

神学美学的积极作用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其独特的“肌理”,需要“完整的”接受。

现代科学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未超过10%

神学美学的消极作用

人并非“无所作为”。

讨论:“无为而治”

3、认识论美学

产生于17-19世纪的欧洲,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17世纪欧洲哲学出现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神的统治的潮流。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先有美的概念,后有美的体验。如“丰腴”与“骨感美”。

认识论美学有如下几种形态:

经验主义美学、理性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科学美学和生命美学。

案例:

4、语言论美学

强调“语言”对美的引导作用。

在此“语言”不仅是狭义的语音符号,而且扩展到非语音符号,如绘画、建筑、雕塑、香水、广告、时装等。

5、文化论美学

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

从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角度对审美问题进行研究。

任何艺术都不过是包罗万象的符号系统——文化的一种形态而已。

强调欣赏是处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公众阅读行为。

案例:中国绘画与西洋绘画的异同

第二章 审美体验及其类型

十九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发展,特别是心理学的发展,对美的本质的探求日益让位于对美的体验的研究,出现了美的哲学日益让位于审美心理学的趋势。

第一节 审美体验

一、审美的形成与发展

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鉴赏及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幸福感;是外物的形式契合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审美是特殊的瞬间性人生经历,代表着人生意义的瞬间形成。

审美体验的含义

审美体验是发生在瞬间的直觉。

审美体验是对生命理想形象的顿悟。

审美体验是个体的亲历感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日常体验与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日常体验的集中、凝练和理想化。

日常体验是构成审美体验的不竭源泉。

案例:沁园春·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案例

某法国航空公司的平面广告

舒适的旅行,犹如晨露般的沁人心脾。

广告内容是一片巨大的叶子和一滴同样大的露珠,而飞机小的好象一支刚出生的小蜻蜓。

平和的天空,犹如坐禅入定后的安详。

画面是一个健康的女人的漆盖和手,而飞机被锁定在食指和大拇指之间。

二、审美的特征

直觉性

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学不是别的,而是应用生理学。”——尼采

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伊德

历构性

审美体验受历史、文化、社会、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审美的共性与差异

时代性——“燕瘦环肥。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唐玄宗贵妃杨玉环。

民族性——“岁寒三友。松、竹、梅

个体性——

超越性

超功利性

超现实性

案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第二节审美类型

一、优美和崇高

优美是一种狭义的美,是最浅显、极易被人们所接受的美的形式。

优美——和谐、柔性的美。

柏拉图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不同因素的和谐统一。

亚里士多德把美的一般形式明确的规定为秩序、匀称和大小。

优美的美学特征:一般侧重于平静和谐的愉悦,阴柔的美。

如:“光滑”、“渐变”、“不露棱角”、“颜色鲜亮而不强烈”。

安格尔名作:泉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诗僧志南

崇高——又称“壮美”,一种带有神圣性和严肃性的美。

人天生就有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

天之生人,不是让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朗基努斯《论崇高》

崇高的美学特征:

是惊心动魄,而非玲珑雅致。

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就是崇高美。

英国美学家博克认为:崇高的事物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可怖。

崇高的事物让人恐怖和惧怕,但同时也夹杂着快感。

案例:烟花

博克认为:丑与崇高之间有某种一致性。

案例:斯德哥尔摩症

崇高的美有赖距离感

案例:距离产生美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将崇高分为两类:

数量的——主要涉及体积,如大海、高山、金字塔等

案例:钱塘江大潮,蔚为壮观。

力量的——指人的勇气和尊严

案例:屠格涅夫笔下的麻雀对猎狗的抗争。

对崇高美学特征的运用:

哥特式教堂

雕像《大卫》

故宫太和殿内景

崇高美的作用:

激励人的潜质,

提升人的境界。

案例:中国达人——无臂钢琴家刘伟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案例:“鹰和松式的美”,“莺与柳式的美”——朱光潜

父爱,母爱。——笔者

二、悲剧感和喜剧感

悲剧的鼻祖——酒神颂》

悲剧的真正起源已经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起源于古希腊酒神祭祀。在祭祀中,合唱队会表演歌舞祭祀酒神俄尼索斯,这种歌舞被称为“酒神颂

约公元前534年左右,被后人尊为希腊悲剧之祖的狄斯比斯把酒神颂中合唱歌的赞歌和悲歌改写成对话式的台词,这是希腊悲剧的雏形。”《酒神颂》发展到来,逐渐扩大到神话和英雄传说的范围——悲剧的形式逐步发展和完善,成为一种固定的叙事体

悲剧感的根源

命运说——古典

偶然中之必然,必然中的偶然。

过失说——亚里士多德

案例:《俄狄浦斯王》

对立说——黑格尔

案例:《安提戈涅》

亲情PK国法

悲剧感的本质

两难说——追求理想与现实性之间的矛盾冲突。

恩格斯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一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悲剧性快感理论——痛并快乐着

人的动物本能

悲剧感的审美功用

认知作用

教育作用

鼓舞作用——悲剧充满了崇高感——悲壮

案例1

电视剧《胡雪岩》片尾曲“去者”

人鬼天地万金似慷慨/浮生若梦安载道/唯苦心良在/红颜依惜挥去还复来/生死命注休怨早/情暗徘徊

无奈何青春逝去/无奈何江山真易改/情意无价亦无保/
天降仇敌/无奈何路回星移/无奈何时运他人宰/钟鸣鼎食散一朝/空守昨日财

山水迷离流花低雾霭/夙愿扁舟寒江钓/风掠须发白

案例2 歌曲《:我所爱的让我流泪

让我多情又让我伤悲/爱上你加一倍/寒风吹散了最后的枯叶/心都碎/连爱你都不会纠缠苦追/一场大雨下得下得都不退/我收拾好了心情残缺/远走高飞/呜咽/想不起你是我的谁/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逼着眼眶的泪/我想我们的爱飞了/没有甚么我无所谓/顶多再孤单一夜/原本应该的完美/就差那么一点点/我所爱的居然让我流泪/背着我满腔满肺苦水/珍惜/真心/还不是一滩水/我的爱怎会如此苦味/眼前的路竟如此漆黑/再会/幸会/我要飞

案例3 歌曲《望春风》

谁说女人心难猜/欠个人来爱/开当折直需摘/青春最可爱/自己买花自己戴/爱恨多自在/只为人生不重来/何不放开怀

喜剧感

古希腊喜剧源于宗教活动。阿里斯多芬创作了《蛙》等作品,被称为喜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触及当时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描述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的社会生活。他在《蛙》一剧中提出,推崇一个诗人的标准,要看他是否为国家教好人民。

喜剧性的本质

人为何发“笑”

康德认为“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化为虚无的感情。

案例:啤酒的泡沫是如何装进去的?

喜剧感的美学特征

基本内容: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丑”—— 虽丑陋而不致人痛恨

基本手法:夸张——常态与特例的巨大冲突。

案例:《皇帝的新衣》

美感特质:笑——认认真真地做傻(错)事

喜剧性美感的类型

机智

讽刺

幽默

案例:

用笑的方式哭

一辆没有驾驶员的面包车从坡道上滑行而下,撞了一辆宝马,车主瞪大了眼睛说:“狗日的高科技,真正的无人驾驶。” 《疯狂的石头》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天下无贼》

我很忙,现在事业正处于上升期” 《疯狂的石头》

悲剧与喜剧

悲剧——用错误的方法追求正确的结果。

喜剧——虽丑陋而不致人痛恨

正义的力量遭遇挫折——悲剧

非正义的力量遭遇挫折——喜剧

三、自然美

自然美的形成

自然的人格化

自然美的发展

致用——洞穴壁画、古玉

比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畅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洞穴壁画

自然美的构成

原始风光

人为景观

自然美的要素

形状美

色彩美

声响美

流动美

人文美

鸟鸣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

下江陵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自然审美的意义

强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培养人热爱自然的情感

陶冶人的高雅情操

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四川乐山大佛

四、社会美

人的美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美的核心。

社会美的含义: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美的核心。

社会美的特征:

1、美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般显示出时代、民族、阶级的特征。

2、美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侧重于内容美。

3、美具有实在性、明确性和稳定性。

社会美的分类

人的美

社会生活美

社会环境美

1、人的美

人的外形美

远看身材,近看相貌,细看眼睛,再看风度。

人的气质美

人的服饰美

是指着装和修饰的美。

着装的美:

服装美不等于着装美。着装美要求适用、合身、协调、规范。

修饰的美:

人的外在美离不开一定的修饰。化妆成为人类美化自身的一种重要手段。

佩戴饰物对人体也有美化作用。

人的内在美

人的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生观和人生理想、品德和心态、知识和智慧等方面。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是人的内在美的核心;良好的品德和心态是人的内在美的重要内容;较多的知识和智慧是人的内在美不可缺的。

人的内在美也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内在美具体表现在行为美、语言美、表情美等方面。

案例:雷锋及其雷锋精神

2社会生活美

生产劳动美

创造的美。主要包括劳动方式美、劳动过程美、劳动技巧美、劳动产品美等。

科学技术美

智慧的美。科学成果美具有抽象性、理智性,是一种内在的美。

日常生活美——家庭、饮食、居室环境、旅游等

社会变革美——暴力革命/和平演变

案例:中东四国政治转型

案例:《7点新闻报道》

五、艺术美

是艺术本体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

是艺术主体创造出的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第二自然”。

第二自然”——主观审美与客观真实的融合。

是创作主体见之于客观,作用于客体的对象化产物,即艺术生产主体按照预期目的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具体成果。

艺术美的特征:

1、艺术创作的新颖性。

与众不同才能出类拔萃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浓缩的都是精华

3、艺术作品的情感性。

4、艺术形态的持久性。

艺术美的作用

启迪认知功能,

交流情感功能,

愉悦娱乐功能,

感化教育,陶冶情操功能,

自由创造()功能。

作品欣赏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原名: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出自音乐剧《艾薇塔》(Evita)剧情内容是描述阿根廷前第一夫人伊娃·贝隆从一个受尽社会歧视的私生女到权倾阿根廷的主政者的传奇一生。

摇滚bo yellow

第三章 审美媒介

第一节审美沟通

语言沟通六要素:

发信人(Addresser

收信人(Addressee)

语境(Context)

信息(Message)

触媒(Contact)

代码(Code)

案例:《红楼梦》第23

主要内容:元春省亲后,贾府继续完善大观园的工程,元春下谕令众姐妹及宝玉住进大观园。宝玉住进大观园后的一天,在沁芳闸桥边读《会真记》(即西厢记),恰巧被在此葬花的黛玉遇见,两个人共读西厢,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读完西厢后,偶然听到从梨香院传来的曲子声,其中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似水流年……等句子,黛玉感慨缠绵,点头自叹,眼中落泪,如醉如痴,“原来戏中也有好句子。”

第二节审美媒介

一、从媒介到审美媒介

媒介(media)原指一种使两个个体发生关系的中间人或中介物。

媒质,也称介质,是指物体系统在其间存在或物理过程。

媒体,指向受众传播信息的系统

媒介,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工具

审美媒介

传播形式:

听觉传播——语言、音乐等

视觉传播——文字、绘画、工艺品等

听觉+视觉传播——戏剧、电影、电视等

媒体的分类:

核心媒体(core media

边缘媒体(peripheral media)

区域媒体(urban media)

二、审美媒介及其演变

工艺媒介

口语媒介

如:劳动号子

案例:《大路歌》

文字媒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手工印刷媒介

现代大众传媒

报刊、图书

广播

电影

电视

展览

网络媒介

第三节审美媒介文化

一、审美媒介的作用

接触与情境——审美媒介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更是审美本身。

案例1:歌曲情人山

案例2:汉字与书法

案例3:网络虚拟世界

主导与叠合——审美活动的多重选择

每个时代都有其主流媒介与非主流媒介

案例:名著改编影视剧

媒介的变化——世界的演化与文明的变迁

媒介是人的器官的延伸,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拓展。

案例1:说书——广播小说——影视剧

个人魅力——团队精神

二、媒介共生与多态竞争

审美媒介的发展,影响着文化生产的格局,推动着审美活动的变迁。

口说文化与文字文化

案例:中国传统社会口说文化与文字文化并

行不悖;

报刊与白话文

简化汉字与汉字拉丁化

汉字输入法

文字与影像

案例1:视听与阅读

19世纪初人类发明了无线广播。

20世纪的20年代到30年代是欧美广播媒体的黄金年代。

我国广播媒体的黄金年代是50年代到60年代。

1936年电视事业诞生于英国。

二战以后,电视业兴起,20世纪下半叶电视成为最受欢迎的大众传媒,同时成为最吸引的审美媒介。

据统计,一个普通美国人平均每天看四小时电视,这他(她)到65岁时已在电视机前坐了9年。

互联网的崛起。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

传媒专家预测,互联网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媒体。

案例:电子书

印刷媒体和电讯媒体的功能作用

印刷媒体是通过文字和图案作用于人的视觉达到传播目的。

特点是宣传时间长久、便于查询和存留,具有自身重复宣传功能。

电波媒体的特点是传播迅速、广泛、适应性强、感染力强。

三、媒介变迁对审美文化的影响

媒介传播文化,媒介影响文化。

文化艺术走向产业化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领域。

第四章 门类艺术与美学

艺术门类

表演艺术——表现性的、动态艺术,如音乐、舞蹈。

造型艺术——再现性的、静态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书法等。

语言艺术——兼有表现性和再现性,如文学。

综合艺术——再现性的、动态艺术,如戏剧、电影、电视剧等。

实用艺术

第一节表演艺术的美

一、表演艺术的含义

音乐是典型的表情艺术。

音乐表现情感是概括的、宽泛的,因此,音乐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有的音乐并没有明确的现实内容或情感内涵。这给表演者和欣赏者留有进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也有可能引起人们的不同理解甚至曲解。

音乐是声音运动的时间艺术。

音乐的构成: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复调、曲式,统称音乐语言。

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音乐的材料——声音来自情感、表达情感、激起情感,是所谓激情的语言。表情性是音乐的本质属性。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舞蹈

舞蹈是人体造型的时空艺术。

表现性是舞蹈的本质属性。

表演性是舞蹈赖以存在的基础。

舞蹈三要素:舞蹈表情、舞蹈动作、舞蹈构图。

二、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和表现性

再现性艺术——以模仿、叙述生活为主要功能,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特征。

表现性艺术——以抒发内在的情感体验为目的,着重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2.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节奏是客观事物运动的属性,是符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

人的心理活动变化会引起生理节奏的变化。

节奏被认为是“音乐的生命”。

舞蹈的特质是在动作的节奏的调整。

韵律是在节奏基础上的变化,给节奏一定的情调贯穿则形成韵律。

3.过程性和流动性

过程性——三维空间与时间轴

流动性——转瞬即逝,不可凝固。

音乐与舞蹈的差异——“歌主声,舞主形。”

听觉比视觉更具观念性,“音乐不传心情而示心迹。”(钱钟书)

心理学显示,人类大脑的表象记忆90%来自视觉器官,因此舞蹈比音乐更具明晰性。

三、表演艺术的审美功能

1.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情绪陶冶功能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2.具有娱乐身心,促成身心和谐的功能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用某些旋律、节奏可以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的和谐。

乐行而志清(荀子)

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阮籍)

3.具有协调群体关系,培养群体意识的功能。

案例:集体舞、交际舞

第二节造型艺术的美

一、造型艺术的含义

运用可感的物质材料和色彩、线条、构图等表现手段,以塑造空间静态形象反映生活或表情达意的艺术。

造型艺术在空间中展开,作用于人的视觉,呈静态,因而又称为空间艺术、视觉艺术、静态艺术。

1、绘画

2、雕塑

雕塑形象的高度概括性。

3、建筑

4、书法艺术

5、工艺品

九龙大玉海

二、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1、具有形象直观性

以形表意

绘画所要做的事一般不是造成使人可用肉眼去看的东西,而要造成既是本身具体化而又使人可用心眼去看的东西。(黑格尔)

案例:“踏花归来马蹄香”

2、具有瞬间永固性

案例:古希腊雕塑《拉孔奥》

赏析:罗丹的《青铜时代》

3、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三、造型艺术的审美功能

1、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2、挖掘美,凝固美。

3、既养眼又实用

花式肥皂

第三节语言艺术的美

一、语言艺术的含义

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审美介质塑造形象或情境来表情达意,反映生活的艺术。

诗歌

小说

散文

文学剧本

二、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1、丰富的想象力

形象创造和形象感受都依赖于想象力。

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审美体验。

2、叙事和抒情兼长

《兵车行》

《琵琶行》

《高老头》

3、语言结构和话语情境多样

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东西(高尔基)

语言有四种功能:传达意义(内容),传达情感,传达态度(语调),传达意向(目的)。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4、情与理相生相容

思想性

哲理性

案例:元曲《山坡羊·叹世》(陈草庵)

风波是怕,唇舌休挂,鹤长短天生下。劝渔家,共家,从今莫讲贤愚蠢话。得道多助失道,贤也在他,愚也在他。

三、语言艺术的审美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

记载历史,反映社会。

孔子评价《诗经》:“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歌德和莎士比亚抵得上整整一所大学。(赫尔

2、特殊的思想道德涵养

劝善惩恶,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

案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社会责任与市场价值

3、语言美和写作示范

案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求新求异不相师

第四节综合艺术的美

一、综合艺术的含义

含义:以演员创作角色为主,包含多种艺术元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包括:戏剧、电影、电视等。

与个别艺术的区别:

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用所有方法解决一种问题。

特点:

时空再造性与演员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

以解构、调换、压缩、延长、重组等方式再造时空。

以演员创作角色为主,常常决定其艺术价值的高低。(主角的名气成为票房的“集结号”或“毒药”。)

二、戏剧艺术与影视艺术

戏剧艺术

戏剧是指借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媒介来传达和感受审美经验的艺术。

它依赖剧本,与文学有关。有舞台布景,与绘画有关。有配乐,与音乐有关。

它主要是靠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来构成戏剧性。人物动作冲突构成戏剧情节,情节的发展显示戏剧性。

影视艺术

电影是指凭借一定程序的镜头组接(蒙太奇)构成的视觉形象去传达和感觉审美经验的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结构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对现实过程的重新组合,创造出特殊的效果。
电影以视觉画面,再现着现实,又以视觉形象揭示着人物内心生活,具有极大的主观自由性。

课堂讨论:

戏剧艺术与影视艺术二者在审美特征和审美功能上的异同。

电视剧与电影在创作上的异同。

三、佳作赏析

《少年派》与《一九四二》

第五章美的欣赏与创造

第一节 美感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一、美感的含义

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观照,是人对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进行观照所得到的感受。

美感与快感的区别和联系。

二、美感的特征

1、直觉性 ——瞬间感受到。

2、愉悦性 

3、情感性 

4、功利性

三、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美感的差异性:

1、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

2、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

3、审美能力方面的差异。

4、审美趣味方面的差异。

5、审美心境方面的差异。

美感的共同性:

1、美感的时代共同性。

2、美感的民族共同性。

3、美感的阶层共同性。

4、共同美感——普遍性。

美感随着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审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性质。

第二节美的欣赏

一、美的欣赏的基本条件

客观条件——物质手段。

主观条件:生理反应与情感反应密切联系。

1、要有健全的审美感官。 视、听被认为是主要的审美感官。

2、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想象、理解、领悟。

3、要有正确的审美观 

4、要有良好的审美心境

二、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

1、官能的欣赏 

2、情感的欣赏 

3、理性的欣赏

美的欣赏的三个阶段也是美的欣赏的三个层次。

官能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性的欣赏并不能截然分开,三者处在同一个审美对象中,彼此渗透交融和反复重叠,具有交错复杂的关系。

思考题:如何欣赏法国米勒的油画《拾穗者》。

第三节美的创造

一、创造美的意义

1、美化生活 

2、审美教育 

3、精神追求

二、美的创造的基本原则

1、合规律性原则

各种美的形态和各种艺术形式都有体现其审美特征的规定和要求,这些规定和要求也是进行美的创造应该遵守的。

合规律性原则就是应该遵循形式美的规律,按照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对比、和谐等要求进行美的创造。

2、合目的性原则

合目的性要求美的创造中包含着审美需要和审美价值。

美的创造不仅要符合规律性,而且要符合目的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不为实用所动,唤起人心理与精神的成长。

案例:从前,有个国王带兵打仗并带头冲锋陷阵,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的箭射中脸部而翻身落马,因此,他的左眼瞎了,左腿跛了。一天,他让画院的画师们进宫看清他的模样,给他画一幅肖像,对画得好的给予重赏。假如你是画师,你将如何画?

总复习题

何谓“美学”?

此“美”非彼美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术语“Aesthetics”,原意为“感性”“感觉”。

日本的中江兆民和我国的王国维将其译作“美学”。

关于“美学”内涵的两种观点:

研究“美好”的学问, 侧重哲学、伦理学;

研究“感觉”的学问,研究使人产生某种愉悦感受的规律。侧重心理学、传播学。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什么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美 如何创造美 如何审美

何谓“优美”?何谓“崇高”?优美与崇高有何异同?

什么是“喜剧”?什么是“悲剧”?各自的审美功能是什么

语言沟通的六要素是什么?发信人(Addresser)收信人(Addressee)语境(Context)信息(Message)触媒(Contact)代码(Code)

案例:《红楼梦》第23

主要内容:元春省亲后,贾府继续完善大观园的工程,元春下谕令众姐妹及宝玉住进大观园。宝玉住进大观园后的一天,在沁芳闸桥边读《会真记》(即西厢记),恰巧被在此葬花的黛玉遇见,两个人共读西厢,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读完西厢后,偶然听到从梨香院传来的曲子声,其中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似水流年……等句子,黛玉感慨缠绵,点头自叹,眼中落泪,如醉如痴,“原来戏中也有好句子。”

书法的三大要素是什么?结构/用笔/章法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是意向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社会美”包含哪些内容?

社会美的分类

人的美

社会生活美

社会环境美

生产劳动美

创造的美。主要包括劳动方式美、劳动过程美、劳动技巧美、劳动产品美等。

科学技术美

智慧的美。科学成果美具有抽象性、理智性,是一种内在的美。

日常生活美——家庭、饮食、居室环境、旅游等

社会变革美——暴力革命/和平演变

《美学原理》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