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三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2019-01-31 22:21:23

江苏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教案设计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

学校 通州中专 授课教师 李霞 专业名称__语文

课程名称 高职语文(3 授课班级09大专财会授课课时 第三课时(共3课时)

教材名称_高职 语文》(第三册) 出版单位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次 20078月第2 全国广播电视大学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委员会

授课章节

(单元)

高职《语文》第册第十五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品味课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3认识小说揭示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在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结合林冲从忍辱屈从到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四个变化过程,理解其性格特征及心理历程

3. 通过分析景物描写的不同角度体会其对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的作用。

4. 引导学生具体探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并用简洁词语概括结果,训练学生文意归纳、语言概括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

2理解黑暗社会中人民走向反抗斗争道路的过程。

教学重点

1探讨林冲性格变化过程

2赏析对风雪的多角度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风雪”对推动情节、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资源拓展

补充:

名人评析《水浒》选段:

1.“在那些英雄们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林冲这一形象具有典型意义。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逼上梁山’的‘逼’字,在他身上表现最为突出。他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又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小人之下’的闷气。但是教头的地位,优厚的请受,舒适的家庭,美丽的妻子,这种种条件,又形成了他安分守已、怯于反抗的性格。高衙内明目张胆地调戏他的妻子,他虽然感到耻辱,可是因为吃着统治阶级的大请大受而不敢下手,只是冲散了事。后来在高俅父子的多次阴谋陷害下,他被发配充军,虽感到含冤负屈,仍未能起而反抗,甚至被贬斥到大军草料场时,尚欲修屋苟安下来。但是仇人没有因为他的一再退让而相饶,竟然又从东京赶到沧州来谋害他。在家破人亡,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他才杀死了仇人,吐出了长期积压心头的冤气,毅然走上了起义的道路。上梁山后,他又火并了妒贤嫉能的王伦,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他既和高太尉之间有着血海深仇,所以在招安问题上有着清醒的认识,成为起义军队伍中一个比较坚定的成员。”

2.“这壶酒是一定要喝的了,这把火是一定要点的了,这几个下三滥的泼贼,也是一定要杀的了,刀锋过处的淋漓,料那些没杀过人,也无从体验,这美从何来?”

教学活动设计

结构

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辅助教学手段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导入

回顾上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后,转入本课时学习。

以提问课文情节结构为导入问题,引导学生开始转向分析林冲人物形象。

回答关于结构的问题。

同步投影幻灯片16

“小说情节及结构”示意图

一、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林冲性格发展史

1.了解受害前的林冲

林冲出生于枪棒教头家庭,是当时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社会地位并不算低,有一个温暖的家,受害前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处事态度——安于现状,怯于反抗,委曲求全;而另一方面,勇而好义的林冲,又由于他的结交绿林豪侠,受到他们的影响,富于正义感,在受到压迫时也时常吐露一些牢骚,不甘久受凌辱,这就使得他的性格交织着复杂的矛盾。这种矛盾和斗争,构成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史,而这种发展是随着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得以完成的。

2.分析林冲性格发展

1)课文是表现林冲性格变化与发展的重要部分,其性格变化的起伏和我们前面分析的四个主要情节紧密相连。

2请做一个选择题:

根据情节,选择能正确反映林冲性格变化的曲线图。曲线上升处表示林冲反抗性的一面,下落处则表示其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一面,曲线上的数字分别指代情节发展。

3)具体分析林冲性格转变过程。

可结合主要情节分析:

在沧州初遇小二时——

得知陆谦阴谋以后——

接管草料场时——

风雪山神庙时——

探究根源,揭示主题

从以上可以看出,林冲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是性格中的一个根本性转变,而完成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封建统治集团的步步紧逼,让林冲从一忍再忍到最后忍无可忍,这一转变过程让我们充分领悟到《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

解读名人评析,加深形象把握

有人对林冲的性格转变有很精辟的评析,一起欣赏。

朗读评析选段。

分析景物描写

由人物形象分析过渡到对景物描写的分析。

1.课文标题就包含“风雪”二字,可见风雪在文中有重要作用。

最大的作用就是风雪直接推动情节的发展。

风大雪紧,林冲才要沽酒,才会见到神庙,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振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庙里安身,才有机会在门后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最后杀敌复仇,把情节推向高潮。

2.寻找对风雪的描写,思考描写角度。

(1)直接描写(三处)

林冲初到草场时---

林冲出门沽酒时---

林冲沽酒返回时---

2)侧面描写(三处)

林冲看草屋时---

林冲回草场时---

林冲摸火盆时---

3以人物动作写风雪

林冲向火时---

林冲出门时---

林冲回来时---

林冲进庙时---

3.归纳景物描写作用

多角度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当时那种“风大、雪紧”以及后来“火旺”的场面。风雪成为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一个鲜明背景,烘托了人物感情,渲染了活动气氛,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可请一熟悉林冲故事的学生做简要叙述,教师做补充叙述,师生分析其性格特点。

教师配合投影布置课堂选择题,将题意表述清楚,提问后明确答案是C

结合“人物性格变化曲线图”投影进行具体分析,林冲在每个情节中的言行表现及所反映的性格特点,都先提问学生后再明确。

教师叙述,并配合相应投影。

陆虞候是“官”的代表,他的屡次陷害就是“官逼”的表现,林冲在这里是“民”的代表,他一步步被逼反抗就是“民反”的表现。

投影相应幻灯片,请一朗读好的学生起来朗读这段评析。读后简析选段。

这段文字简要叙述了林冲性格的转变过程,同时也揭示了作品“官逼民反”的主题。

以“草料场的熊熊大火为什么没把林冲烧死?”

这一问题切入,指导学生思考,

配合板书具体分析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提问:

课文中有几处景物描写?怎样描写风雪的?

(提问后配合同步投影具体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景物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配合投影分析。

认真听讲。

听教师讲述题意,认真看投影题目,正确判断,讨论回答,师生明确答案。

紧跟教师分析思路,思考、讨论林冲在各阶段中的性格转变,并用简洁词语概括。体会林冲在各阶段的思想感情,与教师一同明确后认真观看投影。

认真听讲,观看投影,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所表现出的作品主题,认识黑暗社会中,人民走上反抗道路的过程。

认真观看投影,听同学朗读,更加理解人物性格变化和作品“官逼民反”主题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风雪天保护了林冲)

师生共同分析。

认真寻找文中相应语句,并思考其描写角度,讨论后回答,观看投影。

思考、讨论,概括回答,师生明确后观看投影。

投影

幻灯片17“人物性格变化图”

同步投影:

幻灯片1826

“人物性格变化图”(组图)

同步投影:

幻灯片27-31

投影显示相关内容:

“名人评《水浒》选段”(32

同步投影:

幻灯片(33

同步投影:

幻灯34-35

(正面描写)

同步投影:

幻灯36-37

(侧面描写)

同步投影:

幻灯38

(以动作写)

同步投影:

幻灯片39-40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缺一不可的三要素,且互为关联,它们共同反映社会生活,揭示小说主题。这篇课文通过林冲这样一个安分守已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经过,极好地表现了《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黑暗和人民走上反抗斗争道路的曲折历程。多种人物塑造方法,巧妙的情节安排,形象的景物描写,

也让我们领略了施耐庵这位文学大师的写作风采。

让我们欣赏一段精彩的评析结束这堂课吧,(教师朗读投影41语段),请同学们回去好好想想,“刀锋过处的淋漓”,“这美从何来”究竟是何含义?

配合投影:

41--42

1.课外阅读《水浒传》全书

2.试从一个自己熟悉的角度(如课文中人物描写、结构安排、主题反映、景物描写和作用等),写一篇评论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板书

设计

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宿

教后记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首要,作品的情节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的,主题也是通过人物的思想性格发展来表现的,因此,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历来是鉴赏评价小说的重要部分。林冲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发展史,就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腐朽黑暗的罪恶史,他的遭遇就是《水浒传》主题的鲜明体现。本节课,我力图让学生从林冲身上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林冲在四个主要情节上的言行表现及思想性格,让学生从中体会作品主题。

授课过程中教学主要内容只有两个,就是林冲人物形象分析和景物描写及其作用,但经过细化后,分析及探讨的内容却较多,各问题之间又具有连贯性,如没有清晰的思路,很容易造成教学程序的混乱。但我紧扣“理解《水浒传》主题”这一课堂主线,设计问题及各教学步骤时注意环节紧凑,前后联系,结合多媒体课件、师生问题讨论等有机地进行引导,做到条理清楚,分析到位,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不足:

由于教学环节多,内容上人物、主题、环境都涉及到,加上启发引导也较费工夫,我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明显粗糙,流于表面,没有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就匆匆结束某些环节的学习。有一些学生还没摸清头绪,就稀里糊涂地跟着我到了下一环节的学习。使得一些本该在课堂上解决了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注意教学环节的深度,本课堂该解决的问题决不马虎而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三课时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