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见病毒病的症状对比及其综合防治

发布时间:2019-07-31 05:29:33

水稻常见病毒病的症状对比及其综合防治

作者:张信华 吴政元

来源:《科学种养》2011年第06

        近年来,水稻病毒病在我国稻作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黑条矮缩病,有逐年加重趋势。据田间调查,去年我县一般田块蔸发病率为5%20%,受害重的发病率达60%以上,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鉴于水稻病毒病种类较多,容易混淆,且难以防治,笔者特将5种常见病毒病的发病症状、致病原和传毒昆虫等进行对比,并总结出其综合防治技术。

        一、5种常见病毒病的发病情况对比(见表1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1. 带毒害虫多时发病重 如冬季气温高、雨雪少,春季回暖早,夏秋季高温干燥,则有利于灰飞虱、黑尾叶蝉等传毒昆虫大发生。据调查,水稻病毒病的发病高峰期大多在田间黑尾叶蝉、灰飞虱大量发生后15天左右出现。

        2. 水稻秧苗期容易感病 水稻秧苗期和分蘖期植株嫩绿,容易感病;而到了拔节期和孕穗期,由于植株老硬、抗病力增强,则不易感病。据测定,水稻分蘖初期感病的约占总感病率60%以上,且发病越早损失越大。

        3. 施肥不当易加重病害发生 施肥过猛,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引起水稻贪青徒长,容易招引带毒害虫为害,并且由于植株抗病力减弱,发病更加严重。

        三、综合防治技术

        要求做到早防早治,通过采取农业防控、治虫预防、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使水稻病毒病得到有效控制。

        1. 农业防控

        ①选用抗病品种,凡上年病毒病发生严重的品种要坚决淘汰,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推广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②要求选择上年未发生病毒病且远离发病区的田块做秧田。

        ③及时清除田边、沟圳和四周的杂草,降低虫源基数;实行连片种植,减少插花田;适当调整播种移栽期,搞好合理密植。

        ④移栽后发现病株(丛)及时拔除深埋,然后从健株中掰出一半分蘖或将储备秧苗移栽在拔后留下的空穴中,并适当加施速效肥,促使稻苗恢复群体生长。

水稻常见病毒病的症状对比及其综合防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