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最新时评—都是直播惹的“祸”(7.16)

发布时间:2020-07-16 21:21:43

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最新时评—都是直播惹的“祸”(7.16

目录:

1、“悬疑剧”“狗血剧”……什么样的直播带货值得我们追?

2、半年增重80斤的“吃播”博主去世:太实在还是太疯狂?

3、直播营销,不是“一锤子买卖”!

4、网络直播要有底线意识

5、网络无限 直播有界

“悬疑剧”“狗血剧”……什么样的直播带货值得我们追?

杨翘楚 人民日报评论

无论是县长与艺人携手,在直播间为老区代言,助力脱贫攻坚;还是人气主播在镜头前倾情推荐高呼“买它买它”;抑或是颇有心得的网红博主实地踏访产地,现播现卖。不少人感慨,直播带货的精彩程度完全不输电视剧,让人一场场看不够。也有人批评,部分主播“玩套路”,个人商家“次充好”,一些平台“割韭菜”,让人想追却不敢追。今天,我们再来聊聊直播带货。

先来看一则新闻。最近有电视台曝出,某商家花45万元请主播带货,销售之后反而倒亏30万,一场直播竟变成了“悬疑剧”。钱去了哪里?原来,这名主播索要40万元出场费,还要求商家必须在直播间为自己刷满5万元礼物。直播的内容也按“剧本”来:主播“仗义执言”,在镜头前疾风骤雨地“教育”卖家,将虚高的价格降到事先约好的售价。双方合演一出戏,只为割消费者的“韭菜”。没成想观众的眼睛雪亮,销售上不去,商家没赚到钱,还要倒贴不少。

支付出场费,意味着对知名主播这一注意力稀缺资源的肯定,本身无可厚非。但主播高价出场后成交量乏善可陈,则难免让商家大呼上当,于情不合;先抬高价格再按照写好的剧本假意降价,半哄半骗地让消费者下单,于理无据;明明观看量有限,却私相授受让商家花钱造假数据,以图瞒天过海,更是为法不容。这样的主播不妨取关,这样的带货不看也罢。

作为几年内迅速成长的新兴产业,以流量逻辑为支撑的直播经济的确存在着一些隐秘的角落。比如名为“×××兔”的视频博主,常自诩“苔花如米小”的“打工妹”,却被怀疑不仅是公职人员,名下更拥有传播公司……主播的网上人格与线下身份南辕北辙,又如何让人相信看到的商品与买到的货品童叟无欺?

无需讳言,带货主播需要一定的“演技”,甚至不少知名主播就是从演艺圈跨界来的。但这里的“演技”,指的是在镜头前更加有为的担当、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精确的表达与更加贴心的服务。这不仅是消费者的期待、品牌方的诉求,更是作为新兴职业的题中之义。日前,人社部等三部门发布名单,“互联网营销师”首次上榜,我们常说的“带货网红”从此有了“直播销售员”的官方名称,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有了清楚的定义。

名正则言顺,称谓的不同带来的是权责的变动。直播销售员、商家与直播平台,事实上构成了一条覆盖售前、售中与售后的商业闭环。曾经可以零门槛从业、一锤子买卖的带货主播,需要对标线下导购,提高职业修养与业务能力,对得起消费者的每一分托付;曾经货品上不用心、定价上玩套路的商家也要敲响警钟;曾经跑马圈地的直播平台,则需要用新实施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扎紧安全的篱笆。

有人说,好剧能将繁复的现实抽丝剥茧,撷取出值得关注的瞬间,看一集却感受百味人生。同样是面对镜头、服务于稀缺的注意力,好的带货主播也应能在商品的沧海中遴选出精美一粟,为生产者分忧,让消费者无忧,实现诚信经营、供销两旺的局面。这,才是我们值得追的直播经济。

这正是:主播本是卖货郎,怎能少却好心肠。以诚为本信为先,物畅其流美名扬。

半年增重80斤的“吃播”博主去世:太实在还是太疯狂?

何娟 人民日报评论

跟随吃播博主“云尝”各地美食、世间百味,是近几年兴起的一股新风尚。不久前,沈阳一“吃播”博主,因为血压、血脂等健康问题在直播前去世,让人惋惜也让人错愕。

民以食为天,吃自古以来是一大乐事。正因此,吃播几年前在韩国兴起后,迅速风靡全球,不少吃播博主积累了较高人气。说起对吃播的喜爱,有人将看吃播当成一种睡前仪式,以此缓解一天的疲惫,伴着对美食的想象进入梦乡;有人将看吃播视作一人食时的必备佐料,在享受云陪伴的同时,屏幕内外的食物隔空产生化学反应,还能成就一种独特的美食体验;还有人饮食受到限制,借由吃播博主在屏幕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来过瘾。无论哪种目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咀嚼吞咽的声音、配上主播满足的表情,吃播的魅力在于美食本身带来的愉悦,更在于博主大快朵颐时所带来的感官冲击。

吃不是难事,但要吃得有看头却没那么简单。吃什么、怎么吃,都是门道。近年来,吃播的内容从最初的精致大餐发展到五花八门,吃播的主角也越来越多元化,特色鲜明:有人主打技术流,热衷于DIY各色美食;有人以食量取胜,不断刷新纪录;有人热爱打卡,吃遍精致大餐、路边小炒。凡此种种,串联起火热的吃播文化。

“将美食吃给你看”是“万物皆可播”的一个时代缩影,但“人人皆可播”的属性也注定少不了竞争。当流量和关注度与打赏金额、广告收入挂钩,吃播开始慢慢变味。有人在求新求奇的路上剑走偏峰,如生吃章鱼黄鳝、干喝麻辣锅底,以此博眼球;有人则在比多比快的赛道上一路狂奔,几分钟内“暴风”吸入一大盆拉面、一口气吃50个汉堡等,不断刷新大胃王记录;还有人将吃播变成演技大放送,先吃后吐,更甚者边吃边吐,“找角度、打掩护、假动作、上下衔接、甚至时间节点,全都安排得清清楚楚”,可谓煞费苦心。

吃播的初衷在于分享饮食之趣。无论是造假吃播还是无下限式的“辣播”“怪播”,都与直播的价值背道而驰,更非长久之计。毕竟,在这样的吃播中,我们很难看到对食物的尊重,排练出的吃相也很难打动人。

食以安为先,吃播更不能脱离了健康饮食的价值导向。古训讲“美食无使餍,餍则不能受”,正是关于饮食与健康的古老哲学。本来血压、血脂就高的沈阳博主,为了做吃播,一天只吃一顿饭,摄入大量高油脂食物,体重飙升,悲剧的发生也是意料之中。一味地突破身体极限的大胃王们,将吃播变成谁吃得更多更快的竞赛,很难享受到美食的愉悦,而且对身体健康更是有害无益。

健康不该挥霍,生命更非儿戏。从女主播生吃八爪鱼时脸被咬掉一块肉,再到此次主播在吃播前去世,主播们“唯流量论”的直播逻辑,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行业平台的助推以及监管的缺位,都是推手。从这个意义上,让悲剧不再重演,让吃播生态恢复健康,需要各方合力纠偏。

抛开这些,就吃播博主们的流量恐慌而言,好好吃饭真的没有市场吗?让无数人直呼“这个孩子吃饭简直太香了”的小蛮曾圈粉无数,吃的都是平常之物,也没有精巧排练的姿势,打动人们的正是她吃饭时的专注和发自内心的对于食物的喜爱。说到底,吃播吃什么、怎么吃或许重要,但能持续撩动心弦的是那份朴素的饮食之趣,最能与屏外观众共鸣的是那份对食物的热爱以及所秉持的健康饮食理念。回归分享生活、分享美食这一宗旨,让健康饮食的理念深植,吃播才能吃出真滋味。

这正是:吃播本精彩,偶有病树歪。莫唯流量是,才有本真味。

直播营销,不是“一锤子买卖”!

2020-07-14 22:47 来源:来源:人民日报 网信河北

直播带货有了“行规”。不久前,中国广告协会发布并实施《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这将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网络直播营销业态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年来,网络直播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商品营销渠道,带动了直播经济。从最初卖食品、日用品,到如今卖房子、汽车等,再到地方干部直播带货卖当地农产品,网络直播营销方兴未艾。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可以说,直播营销便利了生活,增加了就业,带来了商机,活跃了经济。

直播营销趋热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消费陷阱,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影响到自身健康发展。比如,有些商家夸大其词,消费者收到商品后才发现,名品变赝品、好货变水货、价廉不物美;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却跟不上;有的直播平台或主播为制造“火热假象”,不惜制造虚假数据、泡沫流量。中消协的统计数据显示,37.3%的受访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保质保量、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权益,是直播营销必须坚守的底线。

无论技术如何迭代、渠道如何更新,直播营销仍是市场营销行为,都应坚持诚信经营的价值取向。正因如此,此次发布的《规范》明确规定,“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严格履行产品责任,严把直播产品和服务质量关”“依法依约积极兑现售后承诺”。直播营销越是红火,越应该筑牢诚信经营的基石。对此,各方应该凝聚合力,共同治理。比如,直播平台要加强内容审核力度、完善诚信评价机制;相关监管部门要严厉打击虚假营销行为,提高侵权成本。直播营销不是“一锤子买卖”,更加重口碑、重质量,输出正能量,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直播营销某种意义上是信任营销,呵护信任至关重要。在很多直播营销中,之所以出现“秒光”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主播的信任,而这种信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是长期培育的结果。有调研显示,消费者从直播间购买的产品如果出现一次质量问题,信心立即受损,如果多次遭遇质量问题,消费者将放弃关注。这提醒人们,直播营销要赢得消费者持久青睐,重在建立与消费者稳固的信任关系。从这个角度看,直播营销只有以信任为纽带,充分理顺平台、主播、商家、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直播营销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力量参与其中,明规范、建制度、立规矩,才能让消费者充分享受互联网红利,为直播经济赢得未来。

网络直播要有底线意识

2020-07-14 07:31:1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潘世鹏

  近日,一则“幼师发布亲吻男童视频”事件引发众多网友愤慨,目前涉事幼师已被所在幼儿园辞退。

  当下,网络直播日益“火爆”,越来越多普通人通过手机直播软件平台成为“直播人”,随时随地就可以向天南地北的网友展示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独特创意,不少草根“直播人”还因收获了众多粉丝关注成为“网红”,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不少直播人不仅直播自己的日常生活,还变着法儿吸引网友关注。其中,让身边人成为直播对象就是吸引关注的方法之一。比如,有直播商场购物的,有直播课堂上课的,有直播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一些直播未经他人同意就随意上传他人照片和视频,由此受到他人“吐槽”甚至寻求法律维权。

  在法治社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法律法规规定得很清楚,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应有法律法规意识,绝不能踩“底线”、触“红线”、碰“高压线”,既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不可任意妄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现实生活中如此,网络空间亦如此。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直播也要守规矩。任何直播都不能为博取点击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甚至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直播内容健康文明合法,需要每个直播人和受众的努力,也需要网络直播平台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履行监管职责。只有相关各方绷紧树牢底线意识和法治思维,才能构建起更加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

网络无限 直播有界

新赛罕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网络早已从虚拟世界照进社会现实,走入千家万户。几年来,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迅速涌现,呈现出井喷式爆发性增长之势。很多人形象地说,一个“全民直播”的时代已经到来。然而,网络直播也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泥沙俱下难免鱼龙混杂,一片繁荣背后也有乱象丛生,泛娱乐化的现实使其陷入被污名化的尴尬。网络无限,直播有界,不可任性!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直播亦是如此——

近段时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直播带货”霸屏网络,这种新业态的迸发不仅让传统行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有吸引力的沉浸式体验,网络直播经济正按下加速键。从书记、市长到明星、网红,从企业商家到普通民众纷纷走进直播间,帮困扶贫、助农扶商,小到日用果蔬,大到房产车辆,无所不卖、无所不推,质优价廉、特色突出,呈现出一派“云”繁华景象,既方便了生活又拉动了内需,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这是网络直播经历野蛮生长之后,朝着实体化、专业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然而,随着资本逐利风口,有的直播带货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数据造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有的直播平台和主播为追求流量、吸粉捞金,直播内容同质化、泛娱乐化现象非常严重,格调“千播一面”,低俗化、庸俗化、粗俗化层出不穷,无所不播、无处不在、无奇不有:吃喝玩乐、搔首弄姿、打架斗殴、八卦算命,满屏皆是;图文视频不堪入目,污言秽语泛滥成灾,频频挑动道德底线、触碰法律红线。特别是近期查处的一些直播平台纵容色诱打赏,非法地下平台公然进行淫秽表演、肆无忌惮开设赌局,万千丑态,无以复加。每个直播间都有几千到几万、十几万网民围观,一些心智未熟的青少年,盲目地成为那些无良低俗主播的拥趸和粉丝,甚至畸形迷恋到开出天价打赏。这些无疑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极具负面杀伤力,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恶劣影响,给社会和谐稳定埋下巨大隐患。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时间沉淀出优质内容。网络直播入行门槛低,但是行稳致远却并不容易。既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更要把得住红线、守得住底线。谁能全神贯注弘扬满满的正能量,谁能引发人们发现生活、创造精彩,谁的直播更有信息量,谁的侃侃而谈更有观点和价值,谁的货品在价格之外质量好、服务体验优……只有讲诚信、讲良心、讲操守的网络直播,才能成为成熟市场业态的一部分;只有弘扬新风正气、传播社会美德的网络直播,才能人气高涨、前景光明。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猛药去疴、重典治乱——

遵纪守法是基本底线,倘若任其野蛮生长,无异于饮鸩止渴、自毁长城。直播乱象,既是道德问题,也是法治问题。凡将举事,令必先出。要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法治建设,修正老办法、立起新规矩,依法依规管网治网。值得欣喜的是,相关法规制度密集出台,整治力度不断加大,震慑威力正在释放。2020519日,最高法出台相关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65日启动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打响了集中整治直播乱象的发令枪,约谈、下架、关停了一些直播平台,网民纷纷点赞,令人拍手称快!

加强管理、规范管理、有法可依,是每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网络直播这一新业态,仍然需要扎紧笼子、把住关口、堵塞漏洞,把准入和退出的机制建起来,把负面清单、黑名单、处罚清单列出来,把各方权责关系顺起来,管住源头、扼住要害,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避免“九龙治水”,厘清监管职责,握紧十指打好“组合拳”。有法不行,与无法同。规定了的就不能触碰一毫,划线了的就不能逾越半步,只要“犯规”就要及时亮剑,掏出“红黄牌”,开出“禁赛”罚单。惟其如此,才能收到刮骨疗毒之功效。

直播乱象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要用创新思维和战略眼光去对待——

网络直播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是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没有必要因噎废食,把婴儿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自律和他律需要双管齐下,监督和引导也要并驾齐驱。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直播行为、严肃追究责任的同时,要科学制定推动网络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规则和政策导向,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进一步营造积极健康、营养丰富、正能量充沛的网络直播空间。特别是对那些地下直播平台,在依法处置、落地查人的同时,要深化国际合作,从根本上加以整治。

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要善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之势,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主流媒体向“直播+党务政务”“直播+传统文化”“直播+社会公益” “直播+民生服务”等领域进军,打造网络直播“国家队”,传播满满正能量,让群众得到实惠、让生活充满阳光,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气候。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天朗气清还是乌烟瘴气,直接关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以人民的名义,聚起洪荒之力,筑牢防护堤坝,披沙沥金、激浊扬清、祛邪扶正,合力打赢网络“蓝天保卫战”,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直播环境。

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最新时评—都是直播惹的“祸”(7.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