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继承)

发布时间:2016-10-10 09:05:52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继承

甘晓华

指导教师

会计学

高起专

082

w530251082003

学习中心 楚雄牟定农广校

工作单位 昆明德缘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有人曾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文化,在我以为不然。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则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之典籍〔1〕与统绪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降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

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所谓的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在孔子思想里,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另一重要内容即是。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

子思,名伋,是孔子的孙子,他继承和发挥孔子的中庸之道,提出以为核心的人生哲学。

孟子,名轲,子思的学生,提出了性善仁政说。仁政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朴素的民本主义观点。还有就是他的关于人的浩然之气即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荀子,名况字卿,他提出的是性恶论,人为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

到了汉代的董仲舒,他有以儒家为中心,吸取黄老之学以及阴阳、名、法各家。提出了天人感应说,还根据他的神学的人性论,建立起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他所提出的这个思想文化专制方针,确立了儒家在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

等等不一而足。

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是中国哲学抽象思辨的奇葩,逍遥洒脱人生的精神资源。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外化发展影响极大,可以说,《老子》五千言,上呈古代文化,下启白代之学,中国历史上各家学派,无不从其汲取学术思想养分。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关于,《老子》二十五章中有简明的概括: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的本位论,道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是说是按自己的样子为法则的。老子还有其朴素的辨证思想。关于对立统一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关于量变质变,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于否定之否定方面,曲则全,枉则直、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感。以静观玄鉴为特征的直觉认识论。还有其特有的政治哲学,包括无为而治,所谓小国寡民不得已而用兵。无为而治就是统治者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听其自然,这样,统治才能稳固。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

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它的道德伦理思想,尤其是它的众生平等、出离家庭和超越当前社会秩序的观念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引发了不断的摩擦斗争。佛教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制约和决定,也受到儒家传统观念的抵制和左右,从而沿着适应中国文化特点的轨迹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调和儒家思想、宣传忠孝观念的中国佛教伦理道德学说。佛教的一套心性修养途径也为唐以来儒家学者所吸取,并熔铸为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佛教从出世的角度论述了孝的极端重要性,从人生解脱角度阐发了禁欲主义思想,还从认识论和人性论相联系的角度提出了知、智慧是人心之体、人的本性以及一整套的修行方法。佛教以大慈大悲、利己利他作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这种道德训条和儒家的恻隐之心、性善论相通,和我国的国家本位与民本思想的文化传统相近,因而在历史上影响颇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入了外部世界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及优秀人才,我们的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日渐富足,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得到了大幅提升。这是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历代先贤梦寐以求的啊!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理由为此自豪和欣喜,我们有理由为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景而充满无限憧憬。 但是,作为一个伟大国家和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外部世界生产要素参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同时,外

部文化也大量涌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正在加速消解。我们的年轻人对本民族的历史了解肤浅,对本民族灿若群星般的历史人物知之甚少,对他们的思想著述很少涉猎,对本民族的民俗、节日、语言、文学及其他门类的艺术少了前人的热情和挚爱。不惟年轻人,我们很多中老年人也异化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能说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文化问题。

一个民族要长盛不衰,根本的是要建立自己的强势文化,要使自己的文化永远处于先进状态。这使我想起江泽民同志的号召: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具有长期战略眼光的重要思想。现阶段我们要建立发展自己的先进文化,就是要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吸取世界不同地域民族的进步文化,完成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拣选、继承并大力弘扬,全体公民齐心协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践行我们的先进文化,不断推进发展使之始终处于世界文化前沿。如此,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谁也不能阻止,中华民族的前景将无限光明,人民共和国的根基将无限稳固。

毕业论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继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