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发布时间:2016-03-11 21:18:21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和范画,导致儿童美术作品模式化。长此以往,儿童将可能在绘画过程中形成对范画的依赖和失去创造能力。教师应该给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美的机会,减少范画,关注儿童的创作过程,支持和鼓励儿童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想法,认真解读儿童心灵的语言,摒弃传统评价儿童作品的思维定势,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一、给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美的机会

儿童生活在美丽的世界里,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蓝天白云、风霜雨雪、人群建筑等,只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处处可见美。创造美的前提就是观察和感受体验美。对美的体验是一种形象直觉和心理过程。在儿童时代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渗透的——自我与外界、梦与清醒、现实与幻想、昨日与明日、概念与迹象、思想与感觉。对于儿童来说,几何图形不仅是可见的概念,而且还是外在世界的客体与神秘力量的象征。成人几乎再也理解不了一对有意义的直线会有怎样惊人的力量。但是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他所得出的简单轮廓——与一切低于人类的动物形成对照——即意味着一个完整的世界。”[1] 儿童对事物的观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他们不受约定俗成的理念的束缚,运用自己独特的天性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知。就如观察同一棵树,儿童与成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儿童的体验都是不同的。有的儿童可能感受到了树的高大,有的感受到了树的葱郁,有的感受到了距离,甚至有的感受到了孤独……对美的感受不是一种对教师解读的盲从,而是一种扎根于个体内心直觉”“情感”“心境的生命的体验活动。儿童对美的这种体验正是他们创造画的素材的源泉。因此,基于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的所表达出来的是儿童的心灵话语,那是每个个体独特的创造。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表达的是一种情感和意愿,既无结构造型的规范,也无技法和情理的约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儿童挖掘和表达这种感受,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真实的感受。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