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发布时间:2014-10-07 09:29:58

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方法例析

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示同一概念,但在补充意义、风格意义、感情色彩和用法上则可能有所不同。如果两个词的意义完全相同,就叫等义词;两个词意义相近而并不相同,就叫近义词

关键词:古汉语 同义词 辨析 举例

同义词是指语音不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在古代,人们很重视对同义词的区分。一般来说,同义词有同有异,前人用“浑言”“析言”等术语予以分析。《说文》:“翱,翔也。”“翔,四飞也”。段注:‘高注《淮南》曰:翼上下曰翱,直刺不动曰翔。’、、、、、、按,翱翔统言不别,析言则殊。”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同义词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意义、感情色彩及使用情况等方面。

一、意义不同

主要表现在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原料用途不同、程度的深浅以及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1)词义的范围,

如“领、颈、项”都有“脖子”的意思,但是,

领:指整个脖子,《诗经·卫风·硕人》“领如蝤蛴”,意思是说“硕人的脖子像天牛的卵一样,又白又嫩”;

颈:指脖子的前面,《荀子·荣辱》“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顾”,指往前伸长脖子看;

项:指脖子的后面,《史记·魏武安侯列传》“案灌夫项,令谢”;

再如“禽”“兽”都有“走兽”的意思,但是,《说文》“禽,走兽总名”,《尔雅·释名》“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郝懿行疏:“别而言之,鸟不可曰兽,兽亦可曰禽。”

(2)原料、用途的不同,如“简”与“牍”,皆为古代书写材料,《说文》“简,牍也”,段注“简,竹为之;牍,木为之。”

(3)程度的深浅轻重不同。如“

“行、“走、“步”
从广义说,这四个字是同义词(严格地说,是同义词),它们都表示走路的意思,只不过是在速度上有区别。《说文解字》解释到:行,人之步趋也。”“步,行也。”“趋,走也。”“走,趋也。《说文解字注笺》:疾走谓之趋,速其走亦曰趋。《释名》说: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玉篇》:走,奔也。显见的速度最快,是现代汉语的则慢于,而快于是慢走,速度最慢。
《触詟说赵太后》一文中有一段话,用到了几个字,可资比较: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趋:快步走
走:跑
行:行走
步:慢慢走

(4)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追”与“逐”,都有“追赶”的意思:

追:追上、追回追赶的对象,《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逐:将对象赶走或是驱散,《左传·丁庄公十年》“遂逐齐师”。
二、感情色彩的不同

感情色彩是人们在说明客观事物或现象时所伴随的感情和态度。我们可以根据词的感情色彩来区分一部分同义词,如:

“赐”与“畀”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给予付予的意思,且都用于上对下。《说文解字》:赐,予也。”“畀,相付与之,约在阁上也。《说文解字段注》:畀,相付与之,付予之物在阁上。”“为同音假借,,邢昞疏:嘉赐也。”“《公羊传》曰:锡者何?赐也。《尔雅正义》引《祭统》云:畀之为言,与也。能从其余畀其下者也。这两个同义词可由其感情色彩上来区分。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赐:赏给
周人将畀公政。(《左传隐公三年》)
畀:交付
表明由于表现出众而受到赞赏,显得比较庄重。而在上例中表示一般的给予表示对所给予的对象有一种厌弃、蔑视的感情。如: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诗经卷柏》)
三、使用情况不同】

有些意义差别较小的同义词,可从其语法功能、适用对象、反映事物的角度来加以辨析

(1)语法功能。一个词放到一个句子中,就会跟别的词发生关系,在语法功能上表现为能够充当什么成分,不能够充当什么成分,或者能与什么词结合,不能与什么词结合。
是同义词,《說文解字段注》:畏,鬼头而虎爪,可畏也。说会意。懼,恐下曰懼,是为转注。在组合功能上,它們的差別是:字多用作及物動詞,字多用作不及物動詞;字用作及物動詞時,往往是使動用法(使……畏),很少有使動用法;字有敬服的意思,沒有這種意義。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懼:使……
君子不憂不懼。(《论语颜渊》)
懼:害怕
猶百獸之畏虎也。(《戰國策楚策》)
畏:害怕
(2)使用对象和场合

如:“唯”与“诺”都有“答应”的意思,但是,

唯: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时候用。《礼记·玉藻》“父命乎,唯而不诺。”

诺:地位或辈分相同或是低的时候用。孔颖达疏“唯而不诺者,应之以唯而不称诺,唯恭于诺也。”

汉语是世界上同义词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同一事物、动作、现象可有许多同义词选用。恰到好处的选用同义词对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释: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2、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5年版
4、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洪成玉、张桂珍著:《古汉语同义词辨析》,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6、《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哈爾濱出版社,2003年版
7、蒋冀骋主编:《古代汉语》,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8月第一版;
8、宋易麟主编:《古代汉语》,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6月第一版;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