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练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13 09:47:13

《公输》练习题及答案



《公输》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8 成都市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借子杀之 愿:希望

B. 公输盘不 说:通“悦”,高兴

C .吾义不杀人 固:坚决

D. 然胡不乎 已:停止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将攻宋 B.子墨子闻

扶苏数谏故 辍耕垄上

C.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D.知不争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鸣之不能通其意

2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 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 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二)、阅读课文第1到12段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公输盘不 ②请之:

③知而不 ④不可谓

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1分)

9.翻译下面句子。(2分)

夫子何命焉为?

10.(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3分)

(2)子墨子诱使公输盘说出“      ”之后,从“智”、   、“忠”、  、“知类”五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体现了他的 的思想。

(3)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2分)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11.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2分)

(四)、(2011年丽水)阅读《公输》中的语段,完成1-6题。(20分)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日: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献十金 ( ②不可谓

③吾固不杀人( 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

2.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墨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让公输盘回答他的请求?用原文回答。(4分)

4.墨子抓住公输盘哪句话加以批驳?(2分)

5.“公输盘服一句中的字有何作用?(2分)

6.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2分)

(五)(2010年江西)阅读《公输》中的第17到22段,完成1-5题。(20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宋莫能守,乃可也 (攻打)

B.牒为械(用,介词)

C.吾知拒子矣(……的原因)

D.子墨子有余(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4.文段中哪个词表明公输已技穷?公输说:吾知所以拒子矣。他的办法是什么?(4分)

5.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的是锋利巧妙的言辞?(4分)

2004年四川省遂宁市

(一)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一)1C 2B 3B 4C 5D

(二)

1、解释下列加上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委而去之 委:    (2)亲戚畔之 畔: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B、必有/得天时/者矣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4、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答:

(二)

1(1)放弃。(2)通“叛”,背叛。2C3、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2、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9分,每小题3分)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三)、1 A2D 3 C 4、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5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6、(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6—23题。

(一)(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3)必先其心志(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到)

C.行拂乱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因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曾益其所不能。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                                 

192008523,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答:                                                         

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17D 2分)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

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1)举:         (2)             

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则无法家/拂士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                                           

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答:                                                                 

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

答:                                                                 

10.《孟子·告子下》或《孟子》11.(1)被选拔(2)责任,使命13.(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译亦可)14.(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15.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公输》练习题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