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发布时间:2017-02-25 23:50:54

《语言学概论》讲义提纲

一、语言学的性质、特点

(一)语言学的性质

1、性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对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3、任务: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二)语言学的特点

  1、研究的领域广

2、与多种学科交叉

举例

二、语言学的发展过程(简介)有关语言学史方面的内容可参看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赵世开著《国外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H·A·堪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等。

(一)传统语文学:(传统)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1)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训诂学(主要是解释词义)

《尔雅》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今本共19篇。开头3篇是汇集当时古书中的同义词,用当时较通用的一个词(字)去解释。其后的16篇是按词义分类,分别解释。类似于今天的类义词典。《尔雅》不仅成为后来古代汉语词汇学、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也是辞典学、词义分类学和类书的开山之作。

扬雄《方言》(西汉末)全名为《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今存13卷。《方言》汇集了古今各地同义的词语,大部分注明通行范围,对研究汉代方言分布情况很有价值。《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的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人树立了优良传统。

文字学(分析汉字结构及意义)

许慎《说文解字》(东汉)是我国第一部最完备的字书。原书本文14卷,叙目1卷,每卷分上、下两部分,共30卷。收字9353个,重文1163字。解说部分共133441字。书中所收文字以小篆为主,而把古文、籀文等异体列为重文。字的注释,一般先讲字义,再讲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当时已通行的六书为理论基础去解释每个字。《说文解字》第一次把汉字(小篆)按形体构造分出偏旁,首次把汉字按部件拆开;首创部首编排法,是汉字检索的一大发明。《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字典、辞典、字源、语源、语法规范的综合性的著作,对后来的文字研究有奠基意义。

音韵学(研究汉字读音及其发展)

三国魏朝李登撰写的《声类》是我国见于记载的最早的韵书,据说此书约唐代中叶后佚失。全书共10卷,收字11520。《声类》按宫、商、角、徵、羽五声分类,注音用反切法,并附有简略释义。

陆法言《切韵》(隋)

隋朝陆法言等人编著的《切韵》是音韵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可以说它是唐宋韵书的始祖。《切韵》全书共5卷,收字11500个,原书已经失传。据唐朝写本韵书考订的《切韵》总共分193韵,分韵的标准除了韵母本身的差别外,还考虑到声调因素,同一个韵母声调不同也分成不同的韵。193韵的分配是:平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切韵》到了唐代,更名为《唐韵》,除了增字加注外,语音体系没有什么变化。《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近代直沿用不废。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地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的正统。

陈彭年《广韵》(北宋)

宋朝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编撰《广韵》,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增广修订《切韵》、《唐韵》而成,是宋代的官韵,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广韵》收单字26194字,为唐以前音韵、文字、训诂之总汇。全书共206韵,分为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每个大韵之内又分为若干个小韵(即同音字组),每个小韵的首字注释之末注有反切及该小韵所收字的字数统计。全书约有3790个小韵,即3790组反切。所收的26194字均有注释。《广韵》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了中古(从南北朝到宋末)的语音系统,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韵书,也是研究汉语语音的最重要工具书。

(2)印度传统语文学

《吠陀》Veda(前十五世纪、梵文)

巴尼尼Pānini《梵语语法》(又称《八书》,约成书于前四世纪。它对梵语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总结出3996条规则,提出了词类、词根、词缀、词尾、元音、唇音等概念。)

(3)古希腊-罗马传统语文学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历士多德等对语言问题的争论保留在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柏拉图在《克拉底洛篇》中主张名称是由事物决定的,就是说名称与事物是有本质联系的,他是个本质派。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个坚定的约定派,他主张名称由习惯决定,就是说名称与事物的关系是人为的。这场论争持续了很多年。

柏拉图在《对话录》中将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类,是西方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对词进行分类的学者。;亚历士多德将词分为“名词”、“用词”和“系词”三类,并提出了“格”和“性”的概念。后来,亚历士多德学派进一步提出“八品词”概念,即将词分为静词、动词、冠词、代词、前置词、副词、系词和连接词。

(古希腊)第欧尼斯·特拉克斯《希腊语法》(约前三世纪)该书是研究希腊语法的第一本著作,对后世的语法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书中将词分为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和连词。这种分类沿用了近千年。

(古罗马)罗瓦《论拉丁语》(前一世纪)该书是罗马时期语法研究的代表作。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 同时采用历史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历史比较法)来研究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对应规律,从而拟测语言的亲属关系的语言学,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

所谓历史比较法就是把相近似的语言或方言互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借以确定它们的共同来源和历史发展的一种方法。(岑麒祥语)

  欧洲的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近千年的历史时期。中世纪语言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拉丁语成为唯一被研究的语言,拉丁语作为科学和天主教教堂的用语已成为死语,只在书面交际中使用。同时,由于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圣经》被译成各种文字,这使人们注意到拉丁语以外的所谓“世俗语言”。

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大大提高了欧洲各民族的自觉程度。拉丁语的地位不断下降,活的语言一步一步地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用“俗语”写作的人越来越多,研究各民族活语言的学者也逐渐多起来,各国的经验语法相继诞生。例如:《德语语法》(1451);《匈牙利语法》(1539,埃尔德希著,);《法兰西语法》(1562,拉米伊);《斯拉夫语法》(1648,西莫特利斯著);《英语语法》(1653,乌尔利斯);《斯洛文语语法》(1656,齐扎尼)。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非希腊罗马传统的语法分析,如:阿拉伯语语法、希伯来语语法、秘鲁语法、巴西语法等。值得注意的是,多明我会(拉丁名 Ordo Dominicanorum,又译为道明会,亦称“布道兄弟会”。会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称为“黑衣修士”,以区别于方济各会的“灰衣修士”,加尔默罗会的“白衣修士”。天主教托钵修会的主要派别之一。)教士胡安·柯伯(Juan Cobo)于1592——1593年间写了一本《汉语语法》,这是迄今发现记录在案的最早的汉语语法著作,可惜未能保存下来。1682年,该会教士瓦罗(Francisco Varo)用西班牙文撰写成《华语官话语法》,后由其学生石振铎于1703年用木板刻印发行,这是第一本得以传世的汉语语法著作

17世纪在法国就出现了以阿尔诺(A.Arnanld)和朗斯洛(Cl.Lancelot)为代表的普遍惟理语法学派,也叫“波瓦雅语法”。其代表作为《普遍惟理语法》,是在巴黎郊区的波瓦雅(PortRoyal)修道院里编成的。全书约为四万字,于1660年出版。这是一部专门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的专著,其特点是注重语言结构的共性。他们认为语法的基础是人类的理性思维,这就是所谓的“理性主义”。

1718世纪欧洲学者对语言起源和普遍语言(哲学语言)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当时的一些大哲学家,如:培根、笛卡儿、洛克、莱布尼兹、孔狄亚克、卢梭、赫尔德等人在探讨知识起源的问题时都涉及到了语言的起源问题。笛卡儿、莱布尼兹、法国的梅桑纳、英国的达尔格奴斯、威尔斯金都对“普遍语言”的问题感兴趣,他们都曾提出要创造一种语言,使它同数学一样通行于世界。这种设想后来在柴门霍夫等人创造的世界语(Esperanto和其他国际辅助语方案中得到了实现。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W.Humbbldt17671835)研究过巴斯克语、美洲语言、埃及语言、梵语、汉语日语等,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他的著作《论爪哇岛的卡维语》在他去世后才刊行,其中的前言《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道路。洪堡特认为,“语言不是一个实体或已完成的事物,而是行动”,是人的心灵不断地用声音来表达思想。他说,民族语言具有本民族的精神特征,用特殊方式来实现本民族关于语言的理想。语言有比较完善的和比较不完善的,但是“即使是最野蛮的部落的语言也不应该受到谴责或轻视,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原有的创造语言的能力的表现”。洪堡特把世界语言(除汉语外)分为屈折语、粘着语和综合语三种,但是他说一切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三种成分。他认为梵语每一个词都结构紧密,是最发达的语言;汉语虽然在单词方面没有语法形式,却给人以深刻的庄严感。

1785年,在印度东印度公司工作的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W.Jones)发表了论文《梵语与欧洲语的关系》,他认为:古代梵语和欧洲古代的许多语言在语法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并推断这些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历史来源。琼斯的论文拉开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1808年,德国诗人史勒格尔(Schlegel)在他的《论印度人的语言与智慧》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他认为:欧洲的许多语言间的共同点不是偶然的,并认识到语音对应对比较语法的重要性。另外,1811年,俄罗斯出版了一本未署名的小册子《论梵语和俄语的相似》。这些文章的发表,虽然没有使历史比较语言学真正形成,但它们告诉人们,语言研究并不仅仅是用来解释意义,进行外语教学的,语言本身也大有学问。

19世纪欧洲的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标志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葆朴(F.Bopp)、德国的格里木(J.Grimm)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

1814年,拉斯克在他的论文《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1818年出版)中,研究了日耳曼语,认为它们跟斯拉夫语同出于一个“原始语”。在比较中,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语法系统,尤其是代词和数词。这篇论文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

1816年,葆朴在《论梵语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动词变位系统的比较》中,通过寻找动词的原始词根,证明印欧语有共同的来源,从而促进了比较语法的发展。后来,葆朴又出版了三卷本的巨著《梵语、禅德语、阿尔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哥特语和德语的比较语法》。格里1819年的《德语语法》和1848年的《德语史》奠定了日耳曼语历史比较研究的基础。在《德语语法》1822年的第二版中,继承和发展了拉斯克的理论,系统地论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辅音具有一致性,后来这种一致性被人们称为“格里木定律”。

……

19世纪7080年代,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语言学界中形成了一种新思潮。其追随者对葆朴、格里木、史勒格尔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批人的代表是卡尔·布鲁克曼(Karl Brugmann,1849-1919)和赫尔曼·奥斯特霍夫(Hermann Osthoff,1847-1909, 人们将他们称为“新语法学派”,或称为“莱比锡学派”。新语法学派认为:语言学应力图避免对一般哲学问题的研究,而是要描述语言的历史变迁;认为个人言语是语言研究的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最重要的原则是“语音规则的无例外性”和“由类推得出的形式联想”,强调了语音变化的规律性和类推在语言形式发展中的重要性。。

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的意义

历史比较语言学将语言研究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并开始注意了活的口语的研究,更多地着重根据广博的语言材料发现规律,不再满足于零碎的不系统的研究。它的建立,使语言研究摆脱了文献学或哲学、历史学的附庸地位,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结构主义语言学

1、德·索绪尔的语言观

  德·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巴黎)中提出了改变语言研究方向的重大理论。这些理论是:

1)区分了“语言”、“言语作品”和“言语活动”;

2)区分了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提出了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概念;

3)区分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4)论证了语言的符号性;

5)提出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和符号的价值理论;

6)区分了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1857-1913)是20世纪最著名的、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法国人家庭,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语言学,深受新语法学派的影响。187822岁时写出了论文《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1880年完成博士论文《论梵语绝对格的用法》。1881-1891年在巴黎高等研究学院任教,同时兼任巴黎语言学学会秘书。1891年回瑞士,在日内瓦大学教授梵语和印欧系语言历史比较研究。1906-1911年讲授普通语言学。1913年逝世。

索绪尔的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他的两位弟子兼同事巴利(Charles.Bally)和薛施蔼(Albert.Sechehaye)根据同生们的听课笔记和索绪尔的一些手稿整理而成的。于1916年在巴黎出版。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结构主义语言学直接继承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看作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强调共时态,偏重内部结构的描写,形成了以音位、语素、词为研究核心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J.Lyons)在他1968年出版的《理论语言学导论》中对现代语言学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他认为有六个最重要的特征,即:1.口语占优先地位;2.语言学是一门描写性而不是规定性的科学;3.语言学家对所有的语言都感兴趣;4.共时描写占优先地位;5.重视语言的结构分析;6. 区分“语言”和“言语”。

2、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

1)布拉格学派(功能学派)

  代表人物:特鲁别茨柯依(1890--1938

  主要成就:音位学理论(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将索绪尔的功能观成功地运用到语音学领域)。

  主要观点: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如布勒的“描述”、“表达”、“召唤”三功能说。)

2)哥本哈根学派(语符学派)

  代表人物:叶姆斯列夫(1899--1965

  代表作品:《语言理论提纲》,其内容主要讨论“内容”(语义、语法)和“表现”(语音)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认为这种关系才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3)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布龙菲尔德学派提出的问题是:“怎样根据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描写和

分析说话者或作者的话?”R·H·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

  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1887--1949

代表作品:《语言论》(该书特点:①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②注重形式的分析,回避意义问题;③在结构分析时主要运用分布和替代的方法;④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

主要贡献:制定了对语言结构作形式的分析和描写的技术。

(四)生成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学派过去和现在提出的问题是:“语言的本族使用者.以及经过学习的熟练使用者,头脑(mind—brain,乔姆斯基的用语)里究竟有什么东西,可以使他们学会英语、斯瓦希利语、日语、古典拉丁语或者成为任何其他语言的使用者?”(《简明语言学史》)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1928--

代表作品:《句法结构》(1957)《语法理论要略》(1965)等

主要贡献:建立了语言的双层结构,并用“转换”的方法将各层次联系起来。

(五)应用语言学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以语言教学(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语言应用学科,也就是利用语言学的知识研究语言教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学科除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外.还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将语言学的原则和理论同有关学科的某些实用的研究结合起来.解决有关学科以及语言科学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方面的问题的学科。它除了语言教学之外,还包括词典编纂、文字制订、翻译、言语病理、信息传递与通讯联系、机器翻译和情报检索等一切与语言应用有关的领域。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应用语言学”这一术语,是著名波兰语言学家博顿·德·古尔持内(18451929)于此70年提出来的,但没有引起广泛注意。20世纪以来,语言科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近二三十年.各方面向语言学提出了一系列与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等有密切关系的新任务,应用语言学才真正建立并兴盛起来。(葛本仪主编《实用中国语言学词典》)

三、语言学的发展轨迹

1、从书面语到口语

2、从语言的外部亲属关系到内部结构关系

3、从历史规定到现状描写

4、从表层到深层(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5、从本体到边缘

四、语言学的分科(见王德春 《语言学概论》)

1、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对具体语言的体系及其特点进行描写、研究,找出语言规律。如汉语语言学、日耳曼语言学、汉藏语言学等。

普通语言学:概括各种具体语言和亲属语言的研究成果,研究各种语言的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如普通语言学教程、语言学概论等。

2、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状况,研究语言的共时作用规律。如现代汉语等。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规律。如汉语史。

3、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对语言现象进行理论研究,概括语言事实,形成科学原理。如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汉语等。

应用语言学: 运用理论语言学原理来解决各项实际任务,同时研究应用过程本身。如应用语言学等。

4、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微观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微观变体。如方言学、语体学。

宏观语言学:以整个语言体系为研究对象。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5、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体系和语言的社会功能。如现代汉语等。

外部语言学:研究语言和社会、心理、思维、符号、文化等的关系。如人类语言学、民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6、结构语言学和建构语言学

结构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共时结构体系。

建构语言学:利用语言材料建构话语的规律。

参考:

根据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来分:

  理论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探索各种语言共有的规律。

个别语言学:研究个别语言的结构规律和体系。

应用语言学: 广义:交叉学科

狭义:语言教学和词典编写

根据研究语言所用的方法来分:

共时语言学(描写语言学):用静态的方法研究语言某一个阶段的特点

历时语言学:用动态的方法把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语言之间的异同

历史比较语言学: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亲属关系,拟测母语。

五、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和多种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是沟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

六、语言学的功用(略)

练习题

一、解释术语

 1、语言学  2、语言  3、普通语言学

二、单项选择

 1、公元前四世纪,古印度就有了研究语言的著作,它是( )。

  a巴尼尼的《印度语法》 b第欧尼斯的《梵语语法》

  c巴尼尼的《梵语语法》 d第欧尼斯的《希腊语法》

 2、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研究,属于( )。

  a具体语言学  b普通语言学

  c语文学    d汉语语言学

 3、中国传统的“小学”中研究语音系统的是( )。

  a语音学    b文字学

  c训诂学    d音韵学

三、判断正误

 1、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仅标志着语言学科的独立,而且为普通语言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我国的传统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

 3、每个人至少掌握一种语言,所以都能准确地回答“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 )

 四、填空

 1、德·索绪尔的语言学著作是___。

 2、在我们所学的语言学课程中,___属于普通语言学的范围。

 3、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___。

 4、我国的“小学”由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言语

1、语言交际过程

从语言学角度考察人类的说话行为,“说话”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说”的动作、说的结果“话”和说话时使用的词语及语法规则。

“说”的动作是个人的行为,说出来的“话”所表达的是个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带有个人的色彩;说话时所使用的词语及语法规则是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人人都能理解的,因此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2、语言和言语

语言学中把说话时使用的词语及语法规则成为“语言”,把“说”的动作、说的结果“话”称为“言语”。

概括地说: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和说的结果,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这两个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和“语言”在意义上是有差异的。

3、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的区别是: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表达的是个人的思想感情,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因此具有个人性;语言是词汇和语法规则构成的系统,它是全社会的人共同理解、约定俗成的,因此具有社会性。

言语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是对特定语言的具体运用,因此具有具体性;语言是从具体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因此具有抽象性。

它们的联系是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而言语则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从言语的运用中丰富自己并发展自己,而言语必须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为活动基础。

附: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社会性?

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来看,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从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来看,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必须要有语言,否则社会就要解体;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人类社会,语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从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看,它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虽然语言符号的形式——语音具有自然属性,但它不是语音的本质属性,社会性才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人际往来时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人类是在共同的协作劳动中生存下来的。要协作就必须有思想和信息的交流。据研究,人类产生之前的类人猿主要依靠身势动作来传递信息。随着劳动形式的变化、人类大脑和发音器官的进化以及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加,迫切需要一种更方便省力的交际工具。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说:“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共同协作的机会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由此可见,语言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是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也正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2)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在交际中除了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外,还使用文字、旗语等其他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非语言性质的交际工具来传递一定的信息。但是,这些交际工具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和灵便性等是无法与语言相提并论的。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使本只有听觉形式的语言有了视觉形式,从而克服了语言在交际时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在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用文字传递的信息量甚至大于口头语言。但是同语言相比,它仍然是辅助性的、第二性的。因为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其次。对社会而言,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至于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都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更不能与语言相提并论。身势、表情尽管能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但它和我们所说的语言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具有约定性,而身势、表情与所表达的内容之间具有相关性。所以,身势和表情是非语言性的交际工具。

P13)总之,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身势、表情和其他交际时的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语言才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也就是说语言具有全民性。因为语言并不是为社会中的某个阶级服务的,而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附:语言为什么没有阶级性?

从语言的产生来看,语言不是某一阶级创造的,而是由全民创造的;另外,语言产生之初,阶级还没有产生。

从语言的发展来看,语言的发展是缓慢的,不能产生突变,它不因社会形态的突然变更而变更;而阶级关系、意识形态等社会现象会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而改变。

从语言的社会属性来看,语言既不是上层建筑,也不是经济基础,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4)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教材p34—43

因为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叫声是不同的。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单位的明晰性;音义结合的任意性;结构的二层性;系统的开放性;语言能力的传授性;语言交际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功能)

一、思维及其类型

1、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

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辨证的发展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后形成的结果。它是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就是思维。也就是说,思维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理性阶段。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即思维必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但它舍去了非本质的东西,只反映了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和规律性。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与语言不可分离。

2、思维的类型

思维以其反映事物的形式的不同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它是以语言为工具,运用逻辑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思维活动。它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它是以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方式来进行的思维活动。它是人脑用表象直接地、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进行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语言作为工具都参与其中,只不过它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而已。语言学中所说的思维指的是抽象思维。

二、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1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①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由词汇和语法规则构成的系统,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人们用它来表达思想、观点,也能用它来表达情感。

思维是思维科学研究的对象,它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它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思维的结果是形成观点和思想。

②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具有全人类性的特点;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具有民族性的特点。

2语言与思维的联系:

①思维离不开语言。因为:一方面,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起固定、贮存作用;另一方面,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起再现、交流作用。

②语言也离不开思维。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如果没有思维的成果,语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补充内容:

第三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功能)

一、什么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经验、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思想、信仰、宗教、道德、法律、风俗、制度、教育、语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从社会上获得的能力与习惯。其中文学艺术是最具代表性的。

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人类文化形式之一,其本身又是文化的载体。

1)从语言现实中体现文化差异;

①从方言中看文化差异

②从语言所体现的思维模式上看文化差异

*西方传统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和推理为基础,注重认识活动的细节。如:

姓名排列方式:自己的名字+父亲的名字+家族的名字

时间的书写方式:24.02.2004

地址的书写方式:李某某,肥西路1号,合肥市,安徽省,中国

*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民族思维模式:以直观综合为基础,注重从整体方面把握认识对象。如:

姓名排列方式:家族的姓氏+辈分、排行+自己的名字 (伯、仲、叔;声名扬道德……)

时间的书写方式:2004.02.24

地址的书写方式: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路1号,李某某

2)从词语理据来源和价值变化体现文化足迹;

藏语的[ŋy55]有“银子”和“钱”两个意思,前者是本义,后者是转义,说明藏族在历史上曾经用银子作为早期的货币。

朝鲜语的[sωsωŋ]原来的意思是“僧人”,后来泛指“老师”、“师傅”,可以证明朝鲜族的教育与佛教有密切关系,最早的老师可能由僧人担任。

“孝”的内涵的变化

《新华字典》(1962年):敬爱父母。

《新华字典》(1971年):封建伦理道德之一,指对父母尽心奉养并且顺从。

《新华字典》(1980年):儒家宣扬的反动说教,指对父母无条件地顺从;现在指尊敬、奉养父母。

《新华字典》(1985年):儒家宣扬的反动说教,指对父母无条件地顺从;现在指尊敬、奉养父母。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孝,孝顺。(孝顺,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3)从地名词语中体现人类迁移的足迹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罗马人征服不列颠最永久的纪念碑是把拉丁语中的词castra(野营)保留成最初曾经是罗马军队驻地的许多城市的名称或者名称的一部分,例如:卡斯特、莱斯特、伍斯特、切斯特、温彻斯特等。”

中国晋初,山东有兰陵郡和东莞郡,其居民因战争南迁到江苏武进县后,在武进县设置南兰陵郡和南东莞郡。

4)从外来语中体现文化交流。

汉代 张骞通西域 葡萄、石榴、苜蓿、菠萝、狮子、玻璃……

佛教传入 佛、菩萨、罗汉、阎罗、魔、僧、尼、和尚、塔……

元代 汉蒙民族接触:胡同、站、蘑菇……

清代 汉满民族接触:萨其马、格格、贝勒……

茶(公元十六世纪输出欧洲):

从中国西北部(丝绸之路-欧洲)输出,读北方方音[tşәa35]:俄语

Чай[tʃai] 意大利语ccia[tʃia]

从中国西南部(厦门-爪哇的万丹-欧洲)输出,读闽方言音[te35]:英语tea[ti:] 德语Tee[] 法语thé[]

练习题

一、解释术语

1、言语    2、语言的全民性    3、抽象思维

二、单项选择

  1、语言是(  )。

    a一般的社会现象  b特殊的社会现象

    c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

  2、语言和思维是(  )。

    a互相依存又互相区别的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b等同的社会现象

    c各自独立,毫无关联的两种社会现象

  

三、判断正误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2、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它们要靠词、单句和复句来表达。(  )

四、填空

  1、语言是从___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___和___的总和。

  2、文字是建立在___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___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___基础之上的___交际工具。

五、简答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哪些是语言学中所说的“语言”,哪些是“言语”,哪些是其他说法的代名词?

    ①杨朔散文的语言真美。

    ②你真不会说话

    ③他会好几国的

    ④熟了,也就有共同语言了。

    ⑤用得着我的时候,你就言语一声。

    ⑥写工人,就要用工人的语言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3、语言和言语有何区别与联系?

  4、语言和思维有什么关系?

六、论述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 语言具有符号性

一、符号的性质与特点

1、性质:符号是指代某事物的标记。

2、特点:①形式具有物质性

      ②内容具有客观性

      ③形式和内容具有约定性

3、符号与征候

①征候:是事物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

 ②符号与征候的异同

相同点:符号与征候都具有代表作用。都可以使人获得信息。

不同点:符号和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的形式和内容的结合是由人们预先约定的,不能或很难得到论证,因此具有任意性的特点;

征候与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征候是事物特征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征候来推知事物,所以征候与事物之间具有同一性。

二、符号的类型

(一)根据形式与内容之间关系的性质来分

1、象征(它的形式本身往往包含一定的内容)

2、狭义的符号

(二)根据形式使用的物质材料来分

1、视觉符号(书面语)

2、听觉符号(口语)

3、触觉符号(盲文)

   …………

(三)根据使用的领域来分

1、交通符号

2、数学符号

3、电气符号

   …………

(四)根据形式和内容之间有无联系或是否有道理来分

1、有理符号(自行车修理铺门前挂着的自行车胎;语言中的拟声词和部分合成词等:火车、铁路、笔直……)

2、无理符号(四、五、六、猪、马、牛……)

三、语言的符号性

1、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

(约定) (反映)

        音←———→义————→现实现象

| 符号 |

代表

2、语言符号的特点

①任意性(约定俗成性)和强制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产生过程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可以任意选择,没有必然性。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是指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使用阶段,它的声音和意义的关系,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变。

②稳定性和发展性

语言符号的稳定性:是指语言符号系统为适应人们交际的需要,在一定的时期内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语言符号的发展性:是指符号系统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

③线条性和层次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线条上一个单位接一个单位依次出现。

语言符号的层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认识的空间上通过不同的层次单位组合起来。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是个层级系统

1、层:指语言单位的上下层次。

2、级:指语言单位的大小级别。

3、层级系统

.

| 第三级 |

|第二级 |/| 句子 |

上层 |第一级|/| (词组) |

语言结构 |   | 语素 |

|    .

        底层(音位、音节)

   功能:

      音位→音节==>语素----→词----→句子

      几十→数百==>成千上万→数十万→无穷

例: 汉语元音音位10个,辅音音位22个,共计30个。(黄伯荣《现代汉语》)

不带声调音节,《普通话声韵配合表》407个,另有m、n、ng三个辅音音节,共计410个。(同上)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音节表》(社科院1996)共有1337个带声调音节。(共收字词6万余条)

《康熙词典》(1716年印行),收字47035个。

《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1916),收字48000多个。

《词海》(上海辞书1979),收单字14872个,词目91706条。

《汉语大词典》收古今词37万条。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一)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语言单位按线性次序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例如: 

祖国 万岁 学习 英语 认真 工作

      | || | | || |   | || |

注意点:

  ①组合关系必须在语言符号的线性序列中才能形成,但线性次序只是语言符号结合的先后次序,本身不是组合关系;

例同上

  ②组合是有层次的,并不是语言单位按时间顺序依次组合;

例如: 学习 英语 认真 学习 英语

||| | ||| |

| || | | || |

  ||| |

  ③语言单位组合时的先后次序可以形成不同的组合关系。

例如: 房子   房子

||| |  | |||

(二)聚合关系

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类),彼此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例如: --------------- -|--→ 组合关系

我们 | | 祖国 |

你们 | | 英语 |

他们 | | 足球 |

              聚合关系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需要具备的条件

1.一定的大脑容量,使之具备抽象、概括能力

2.听觉系统和发音器官

3.一定的社会条件,即到了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二、人和其它动物生理条件比较

(一)脑

1.脑的平均重量

人脑的平均重量在1300克左右,大象的脑重4000克左右,鲸鱼的脑重是7000克左右。

2.脑容量与身体重量之比

人是138,鲸是12500,大象是1500左右,猩猩是1100左右。

但,白鼠是126,长臂猿是128,麻雀是134,都比人优秀得多。

3.大脑的沟回

人的大脑左右半球表面展开来的面积大约有2250平方厘米,就相当于一张四开八版的报纸那么大,而老鼠和兔子的脑表面都比较平坦。

但,海豚的大脑沟回一点也不比人少,甚至比人类还要多。

4.大脑细胞

如果取0.0001立方毫米的大脑细胞数作为比较的基准,那么人们会发现,人类是10.5,鲸鱼是6.8,猫是30.8,老鼠是105.0,越是体形小的动物,大脑细胞的密度就越大。

5.额叶

大猩猩额叶占大脑的31.7%,黑猩猩占36.1%,人类占36.8%。黑猩猩比大猩猩高出5.4个百分点,但它并不比大猩猩聪明多少,相反。人类比黑猩猩仅高出0.7个百分点,但人类却比黑猩猩聪明了许多。

(二)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的形状是可以变化的。这变化,主要是腮帮的形状,嘴唇的形状,还有舌头的位置。其它动物没有这些变化。

人的发音器官是个弯管,且喉头比较靠下;别的动物的发音器官是个直管。

一、语言能力

  1、语言能力是人类习得语言、学习语言和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它是在人类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发音能力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儿童本族语的发展过程在时间上可以分为下列几个阶段(哈特曼《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36个月:咿呀学话的婴儿语期或称语言游戏期(这时能理解面部表情和语调;能运用发音器官发出各种语音,但不会说连贯的话语。)

69个月:幼儿语期(这时能对手势和简单的指令做出反应,在自身刺激的情况下不断地进行语音组合。)

12个月:模仿期(这时能对外界影响做出积极的反应;说出最处的词(单词句)和做重复性的言语游戏。)

15个月:说莫名其妙的话的时期(这时能把外界谈话的成分编成随便的言语;词汇量增加到二十几个;能用双词语进行交谈。)

两岁:说话期(这时能完全理解指令,开始用短语表达需求。)

四岁:多话期(完全能理解成年人对他说的话,几乎完全掌握了话语套套。)

《普通语言学概要》(武铁平主编)

咿呀期:几个月的婴儿会发咿咿呀呀的声音,很多是语言中不用的声音。半岁以后开始向人类语音靠拢,会发出maba之类的音节,甚至有上升或下降的语调。

独词句阶段:一岁半左右,可以用独词句表达一定的意思。

双词句阶段:两岁前后可以将两个词连起来说。

电报体阶段:两岁半到三岁前后句子逐渐加长,语法关系也开始复杂起来。

接近成人阶段:满四岁前后电报阶段结束,五岁左右接近成人语法。

  2、人类语言能力是先天的,但运用这种能力来掌握语言,必须依赖社会的语言环境。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机,这种能力会削弱,甚至会消失。

二、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1、单位的明晰性:语言的单位界限清晰,可以通过组合和替换造出无穷的句子。

  2、任意性: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

  3、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个层级系统。

  4、开放性:语言系统同时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是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对立统一。

(语言的封闭性:是指语言系统自己有足够的形式表达本民族的思想的现成能力,一般不会排斥本系统固有特点的成分。

语言的开放性是指语言系统具有产生和接受新形式表达新思想的潜在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创造新词,吸收外来词。

一般说来,词的开放性比较强,语法和语音的封闭性比较强,但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方言“嗲dia”、“尴尬”的“尬ga”)

  5、传授性: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但掌握某种语言需要后天的学习。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语言的使用和所表达的内容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限制。

练习题

一、解释术语

  1、符号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3、组合关系  4、聚合关系

  5、语言能力  6、语言的层级系统

二、单项选择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 )。

   a语言符号的使用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b人们可以任意理解语言符号

   c语言符号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d任何人都可以创造语言符号

  2、语言是一种( )。

   a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

   b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

   c用来交际的触觉符号系统

  3、语言符号的线性特点是指( )。

   a语言符号的排列没有层次,象几根线条排列在一起。

   b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分层次地逐渐延伸。

   c语言符号在时间线条上逐个出现,同时不排除层次性。

  4、语言分为上层和底层,上层是( )。

   a一套音位

   b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序列

   c语素、词、句子的单面体

   d语素

三、判断正误

  1、语言符号具有形式和内容两部分。( )

  2、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只存在于词和词的关系之中。( )

  3、“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这是说明人和动物都有本质上相同的语言。( )

四、填空

  1、语言符号的上层分为三级,依次是___、___、___。

  2、语言符号的内容是___,形式是___。

  3、从对符号感知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一种___符号,旗语是___符号,盲文是___符号。

五、简答

  1、语言符号有哪些主要特点?

  2、语言符号跟其他符号相比,有何共同点和区别?

六、论述

  1、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第三章

第一节 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一、语音及其属性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语义的声音。它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只有通过语音才能感知语言的存在。没有语音,语言符号也就不复存在。

语音具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又包括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

自然界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震动而发出能量,这种能量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传递到我们的耳朵形成声音。因此声音具有音质、音调、音强、音长等物理属性。人和动物所发出的声音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因此又具有生理属性。人们籍此来区别其他由物体震动发出的声音。那么,人类的语音和一般动物的声音有何区别呢?回答是:人类的语音除了具有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以外,还具有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

  2、社会属性

①语音传递意义的功能是社会赋予的;

y214]雨 i55

  ②一种民族语言或方言里用什么声音表达什么意义,是任意的,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

五: u214](汉语) fivefaiv(英语)

  ③不同民族的语言或方言都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

汉语有zh ch sh等,英语有[θ][v]等

④有些音在几种语言里都有,但它们在各自的语音系统里的作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

p][p‘]在汉语普通话和英语语音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

二、语音学及其分支

1、语音学

2、语音学的主要分支

A、发音语音学(生理语音学):研究发音器官在发音阶段的生理特性。是传统语音学的主要内容。

传统语音学主要是从听音、记音入手来研究语音的,也就是凭耳朵听辨语音,用一定的符号把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加以分析,说明所研究的这种语言或方言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语音单位,这些语音单位是在发音器官的什么部位、用什么方法发出来的,它们又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组合在一起时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归纳出这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

B、声学语音学:研究语音传递阶段的声学特性。它用声学知识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大大促进了语音学的研究工作。

C、听觉语音学(感知语音学):研究语音感知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也就是研究耳朵是怎样听音的,大脑是怎样理解这些声音的。

三、音素和音标

  1、音素:从音质角度对语音进行切分所得到的最小单位叫作音素。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

2、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称为音标。

《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汉语普通话语音的一套标写符号。

国际上通用的语音标写符号称为国际音标。它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拟订的一套记音符号。它可以用来记录任一语言的语音音素。

国际音标的特点是: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书写方式以小写拉丁字母为主,其次是希腊字母,还可以通过大写、草体、合体、倒写、变形、加附加符号等方式来增加音标的数量。

 

第二节 

 

一、声波概述

  (一)声源与介质(浊音声源、紊音声源、瞬音声源)

  (二)声波的性质(纵波,即疏密波)

  (三)振幅与频率

二、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音长、音质)

三、音质的音响分析(要求学生能看懂语图)

(一)乐音与噪音

  (二)纯音与复音

  (三)复波与频谱

(四)共振与共振峰

如果两个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其中一个在外力的作用下发出声音,另一个物体受到相同频率的空气质点运动的影响,也会发出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共振现象,简称共振。当某个复音在容器中发出或通过容器时,该复音中的某些频率的纯音就会和容器固有频率中的某些相同或相近的频率发生共振而得到加强,其余的纯音或保持原状,或是减弱甚至消失。这样,原来的那个复音的音质就会发生变化,听起来和原来的不一样,甚至完全不同。总之,共振可以改变一个音的音质。与声音发生共振的容器叫共振器。共振若是发生在人的口腔或鼻腔等声腔中,那么口腔或鼻腔等统称为共振腔。

第三节

一、发音器官

1、发音体声带

  2、动力器官

  3、共振腔口腔、鼻腔、咽腔、(喉腔、唇腔)

     主动发音器官被动发音器官

     可变共振腔固定共振腔

     主共振腔副共振腔

二、音素的分类(元音和辅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方法:

    ①看气流是否受阻

    ②看各发音器官的紧张情况

    ③看气流的强弱

三、元音

1、元音的分类

    ①按舌位高低分:高、半高、中、半低、低

    ②按舌位前后分:前、央、后

    ③按唇形圆展分:圆唇、不圆唇

2、元音舌位图(八个基本元音)

元音表

前元音

央元音

后元音

不圆唇

圆唇

不圆唇

圆唇

不圆唇

圆唇

i

y

ɨ

ʉ

ω

u

次高

ɪ

ʏ

半高

e

ø

ɘ

ɵ

ɤ

O

E

ә

半低

ɛ

œ

ɜ

Λ

ɔ

次低

æ

ɐ

a

Œ

A

ɑ

ɒ

3、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素(10个)

拼音字母

国际音标

音素名称

ɑ

A

舌面央 不圆唇元音

O

o

舌面后 半高 圆唇元音

e

[ɤ]

舌面后 半高 不圆唇元音

ê

[ε]

舌面前 半低 不圆唇元音

I

i

舌面前 不圆唇元音

U

u

舌面后 圆唇元音

Ü

y

舌面前 圆唇元音

- i

ɿ

舌尖前 不圆唇元音

- i

ʅ

舌尖后 不圆唇元音

er

[әr

卷舌央 不圆唇元音

 

四、辅音

1、辅音的分类(p67辅音表)

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在声道内受到阻碍的部位叫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冲破阻碍的方法叫发音方法。

    ①按发音方法分:

送气音不送气音

           清辅音浊辅音

           鼻音口音

           塞音擦音塞擦音

           边音

           颤音

           闪音

           半元音

    ②按发音部位分:

双唇音

           唇齿音

           齿间音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叶舌

           舌面前

           舌面中

           舌面后

           小舌音

半元音

辅音表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双唇

唇齿

齿间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叶

舌面前

舌面中

舌面后

小舌

塞音

p ph

Pf

pfh

h

t th

ʈ

ʈh

-

-

c ch

k

kh

q

qh

-

-

b

bv

d

ɖ

-

-

ɡ

ɢ

鼻音

m

ɱ

n

ɳ

-

ɲ

ŋ

ɴ

擦音

Ф

f

θ

s

ş

ʃ

ɕ

ç

x

χ

h

v

ð

z

ʐ

ʒ

ʑ

j

ŋ

ʁ

ɦ

塞擦音

ts

tsh

h

ʧ

ʧh

ʨ

ʨh

dz

ʤ

ʥ

颤音

r

ʀ

闪音

边音

l

半元音

w ɥ

ɹ

j(ɥ)

(w)

汉语普通话的辅音音素(22个)

拼音字母

国际音标

音素名称

B

p

双唇 不送气 塞音

P

ph

双唇 送气 塞音

M

m

双唇 鼻音

F

f

唇齿 擦音

D

t

舌尖中 不送气 塞音

T

th

舌尖中 送气 塞音

N

n

舌尖中 鼻音

L

l

舌尖中 边音

Z

ts

舌尖前 不送气 塞擦音

C

tsh

舌尖前 送气 塞擦音

S

s

舌尖前 擦音

Zh

t

舌尖后 不送气 塞擦音

Ch

t h

舌尖中 送气 塞擦音

Sh

ş

舌尖 擦音

R

ʐ

舌尖 擦音

J

[ʨ]

舌面前 不送气 塞擦音

Q

[ʨh

舌面前 送气 塞擦音

X

[ɕ]

舌面前 擦音

G

k

舌面后 不送气 塞音

K

kh

舌面后 送气 塞音

H

x

舌面后 擦音

Ng

ŋ

舌面后 鼻音

第四节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类型单位。

例:普通话中的/p/、/t/、/k/、/i/等

二、对立与互补

(一)对立关系

  如果几个语音单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时能够区别意义,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凡是具有对立关系的语音单位都可以分别设立音位。

例:普通话中的[p]和[ph]必须分别设立音位——/ p // ph /。英语中的[p]和[ph]等塞音不需要分别设立音位,只需分别设立一个/ p // d// k /就可以了。因为英语中的塞音[ptk出现在词首时应读成送气音,如:poolphu:l](水池)topth ɔ p](顶部)killkh il](杀死);当它们出现在s后面时应读成不送气音,如:spoolspu:l](线轴)stopst ɔ p](停止)skillskil](技巧)。[p]和[ph]等塞音出现的环境是互相补充的。

  

(二)互补关系

如果几个语音单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且甲出现的环境乙不能出现,而乙出现的环境甲也不能出现,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关系。

  具有互补关系的语音单位在语音相似的情况下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分布是语言单位所能出现的语言环境的总和。互补分布是语言单位分布中的一种情况。)

例:普通话中的[a][A][ɑ]和[ε]。

变体

[-i][-n]之前

无韵尾

[-u][- ŋ]之前

[i-][y-][-n]之间

[a]

+

-

-

-

[A]

-

+

-

-

[ɑ]

-

-

+

-

[ε]

-

-

-

+

(三)设立音位的原则

  1、对立原则

  语音单位处在对立关系之中时,这些语音单位可以分别设立音位。

  2、互补原则

  语音单位处在互补关系之中时,原则上可以将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

  3、语音相似原则

  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语音单位在听感上差别太大时,也要给它们分别设立音位。

 

三、音位变体

 (一)音位变体

  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语音单位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二)音位变体的类型

  1、自由变体

  同一个音位的几个变体可以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自由替换而不改变原来的意义,这样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例:南京话中的[n]和[l

  2、条件变体

  同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如果有互补关系,那么这些音位变体就是条件变体。(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有些音位变体的出现要受到某种条件的限制,这种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

例:普通话中的[a][A][ɑ]和[ε]。

四、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

 

(一)音质音位

  以音质的不同来区别意义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如普通话中的/p//ph//m//f/等。

  (二)非音质音位

  以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来区别意义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1、调位:以声音高低的不同来区别意义的音位。

例:普通话中的调位/1//2//3//4/

  2、重位:以声音轻重的不同来区别意义的音位。

例:英语instinct[in¹sti ŋ kt](活跃的)——instinct[¹insti ŋ kt](本能)

俄语 эамок[¹zam k](城堡)——эамок[za¹m k](锁)

  

3、时位:以声音长短的不同来区别意义的音位。

例:英语beat[bi:t](打)——bit[bit](一些)

广州话[ka:i55](街)——[kai55](鸡)

第五节  音位的聚合

一、区别特征

  1、什么时是区别特征

  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例如:

  [p]  双唇 不送气 清 塞音  ==> /p/

  p‘] 双唇 送气  清 塞音  ==> /p/

i 舌面 前 高 不圆唇 元音 ==>/i/

y] 舌面 前 高 圆唇  元音 ==>/y/

   ……

  2、区别特征的确立

  ①标准问题

    a以发音的生理特征为标准(发音方法、发音部位)

    b以物理声学特征为标准(共振峰、冲直条等)

  

②方法问题

  二元偶分法(送气/不送气,圆唇/不圆唇等)

  

③汉语普通话音位的区别特征

    清/浊     /s/--/z/      

    塞/擦     /k/--/x/

    送气/不送气  /p/--/p‘/

    鼻音/口音   /n/--/l/ (/a/--/a/)

    唇音/舌音   /p/--/t/

    舌尖/舌面   /ts/--/t ɕ / / ɿ /--/i/

    前/后     /y/--/u/ /s/--/ş/ /ɕ /--/x/

    高/低     /u/--/o/

    圆/展     /y/--/i/

  3、怎样作区别特征矩阵图

   ①把要分析的音位和所有的区别特征分纵行和横行排列;

   ②让每一个音位都对区别特征作出选择。

    +表示具有斜线前的特征;

    -表示具有斜线后的特征;

    ±表示斜线前、后的特征兼而有之;

    □表示不具有斜线前、后的特征;

例:作汉语普通话中/p//t//l//ts//x//n//a//i//u//o/

P

t

l

ts

x

n

a

i

u

o

/

/

±

送气/不送气

鼻音/口音

唇音/舌音

舌尖/舌面

/

/

/半高

半低/

二、聚合群

  1、什么是聚合群

  具有相同区别特征的音位自然地聚合成群,我们称之为聚合群。

例:   /p/ /p/ /m/ …… 双唇音聚合群

     /p/ /t/ /k/ …… 塞音聚合群  

     /y/ /o/ /u/ …… 圆唇元音聚合群

     /i/ /y/ /u/ …… 高元音聚合群

  2、聚合群的类型

  ①单向聚合群

  以一种区别特征为条件所形成的聚合群称为单向聚合群。(举例如上)

  ②双向聚合群

  以两种区别特征为条件所形成的聚合群称为双向聚合群。

例:以“双唇”和“塞音”为条件所形成的普通话辅音聚合群

p p m

t t n

k k ŋ

  3、聚合群的特点

  ①同一单向聚合群中的音位,一般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

例:/p/ /p/ /m/在同一聚合群中,所以都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和合口呼的[u]相拼。/f/虽属唇音,但它不是双唇音,所以它只能跟开口呼、合口呼的[u]相拼,不能和齐齿呼相拼。

②处于双向聚合群中的某一音位发生演变时,会引起同一聚合群中其他音位的变化;而处于单向聚合群中的音位发生变化时,一般不会波及其他音位。

例:因为 /k//i/——/ ʨ/ , /k//y/——/ ʨ/

所以 /kʻ//i/——/ ʨʻ/ , /kʻ//y/——/ ʨʻ/

/x//i/——/ ɕ / , /x//y/——/ ɕ /

第六节  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1、什么是音节

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语音单位,它是语流中的最小发音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如:

民族 people[pi׃pl] みんぞく

2、音节与元音、辅音的关系

作音节的成分可以是元音、复元音、辅音、元音和辅音(响音)的组合。

音节的构成(辅音Cconsonant 元音V:vowel)以英语为例:

V

CV

VC

CVC

CCV

VCC

CCCV

CCVC

CVCC

VCCC

CCCVC

CCVCC

CVCCC

CCCVCC

CCCVCCC

音节的类型(开音节、闭音节)

普通话有开音节230多个,闭音节有170多个。(开音节占优势)

景颇语共有音节2628个,闭音节有1866个,开音节762个。(闭音节占优势。英语、俄语、法语等也如此。)

二、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的类型

1、同化

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这种现象称为同化。

如:

难免[nan miɛn]——[nam miɛn] (完全同化)

辛苦[ɕin kʻu] ——[ɕiŋ kʻu] (部分同化)

dogs[dɔgs]——[dɔgz]

buses[ٰbΛsis]——[ٰbΛsiz]

在这两个音位中,不起变化的音叫同化音,起变化的音叫被同化音。

2、异化

语流中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不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称为异化。

如:

   KTO[kto]——[xto]非标准读音)

   ДОΚΤΟР[ٰdoktәr]——[ٰdoxtәr](医生、博士)

   选举[ɕ yɛn²¹⁴ ʨy²¹⁴]——[ɕ yɛn³⁵ ʨy²¹⁴]

   注意[tşu⁵¹ i⁵¹]——[tşu⁵³ i⁵¹]

在这两个音位中,不起变化的音叫异化音,起变化的音叫被异化音。

3、弱化

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较弱的音,这种现象称为弱化。

1)辅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阻力的减小。一般是清音弱化为浊音,塞音弱化为擦音。如:

KTO[kto]——[xto]非标准读音)

喇叭[lA²¹⁴ pA⁵⁵]——[lA²¹⁴ bә]

桌子[tşuo⁵⁵ ts ɿ²¹⁴]——[tşuo⁵⁵ dz ɿ]

2)元音的弱化总是出现在弱化音节中(如词缀、表示助词的音节等)。如:

a 复元音可能变成单元音;如:

b [i][y]等少数元音以外,通常向央元音靠拢,读音较含混;如:

c 有声调的语言中声调也会弱化,原调失去,变得短而促。如:

4、脱落

语流中某些较弱的音在进一步弱化的情况下会消失,这种现象叫脱落。如:

豆腐[dou⁵¹ fu²¹⁴]——[dou⁵¹ fu ]——[dou⁵¹ f ]

东西[tuŋ⁵⁵ ɕi⁵⁵ ]——[tuŋ⁵⁵ ɕi ]——[tuŋ⁵⁵ ɕ ]

I am [ai æ m]——[ai әm]——[ai m]( I’m )

Let us [let Λs]——[let әs]——[lets]( let’s )

练习题

一、术语解释

音素  音位  对立关系  条件变体  区别特征  语流音变

二、单项选择

1、语音是( )。

A 可感知的物质外壳

B 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

C 能传递一定意义的、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

D abc的总和

2、口腔的上面部分包括( )。

A 舌尖、舌叶、舌面

B 上唇、上齿、齿龈、硬腭、软腭、小舌

C 下唇、下齿、舌头

D 上唇、硬腭、软腭、小舌

3、音高主要决定于( )。

A 发音体震动的振幅

B 发音体震动的频率

C 发音体震动的时间

D 发音体震动的声波形式

4、东话[ka׃u]的意思;[kau]的意思能区别意义的是:

a 调位  b 重位  c 时位  d 音质音位

5、[tʻ] [b] [k]在发音方法上的共同点是( )。

    a 清音 b 不送气音 c 塞音 d 擦音

6、舌尖后浊擦音是( )。

    a [x]   b [d]   c [ʐ]   d  [z]

7、汉语普通话:辛苦”[ɕin kʻu]实际读成 [ɕiŋ kʻu],这种现象是( )。

    A 同化  b 异化  c 弱化  d 脱落

三、填空题

  1、语音具有 属性和 属性。前者又包括 属性和 属性。

  2、人的发音器官是由 三大部分组成的。

3、当软腭、小舌 咽壁时,鼻腔通道 ,气流完全从 呼出,这时发出的音叫口音。

  4、音位变体最重要的有 两类。

5、从生理特征上看,汉语普通话/p/音位的区别特征是

  6、双唇送气清塞音是 ;舌尖中浊鼻音是 ;舌尖后清擦音是

  7、八个基本元音中,前元音有 ,后元音有

  8、舌面最低的央中不圆唇元音是

四、判断题

1、复合音中频率最高、振幅最小的那个纯音叫基音。(  )

2、元音和辅音的最重要的区别是有无气流呼出,其他几方面的区别都跟它有关。(  )

3、一个音位是一束区别特征的总和,音位之间的对立总是表现为若干对发音特征的对立。(  )

4、辅音、元音、声调都可能发生异化。(  )

第四章  语 法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语法和语法学

(一)语法的性质和特点

1、语法的性质

语法是词的构成、变化与用词造句规则的总和。它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语法中研究词的构成及其变化规律等内容的部分称词法;而研究用词造句规则等内容的部分称句法。 

  2、语法的特点(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二)语法学

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叫语法学。

研究词法的科学叫词法学(包括词的构造、词的变化、词的分类等内容);

研究句法的科学叫句法学(包括词组的构成、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句子类型等内容)。

、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单位

  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能被替换下来的语言片段称为语法单位。

(二)语法单位的类型

1、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带上特定语调所形成的能够表达相对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它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

句子按其语气可分为四种: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词组

词组是词的组合,它的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构成的大于词的语法单位。

  根据词组的稳固性,可将词组分为:自由词组、固定词组;

  根据层次的多少,可将词组分为:简单词组、复杂词组。

  3、词

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法单位。

  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可将词分为两类:实词、虚词。

  4、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语法单位。语素的特点是不能单独使用,只能用来构词。例如:

    英语 reader (读者)—— read + er

    俄语 читатель (读者)—— чита + тель

    日语 どくしゃ(读者)—— どく + しゃ

    汉语 读者 ——————— 读 + 者

  根据语素的功能可将语素分为两类:

1、构词语素

  可以用来构成新词的语素叫构词语素。它包括词根、词缀两大类。

  A、词根:词的核心部分,是用来体现词的基本词汇意义的语素。它可以单独成词(成词语素),也可以和其他语素共同构成新词(非成词语素)。

  在上例中,“read”和“读”是词根,是成词语素;“чита”(需加后缀ть 才能构成动词)和“どく(需加自动词する才能构成动词)”是词根,是非成词语素。

  B、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只表示一些辅助性的意义。它不能单独构成新词。

  (1)前缀:位于词根之前的词缀。如:

      汉语:第、阿、老……

      英语:an - (否定) al - (全) se - (分离) ……

  (2)后缀:位于词根之后的词缀。如:

      汉语:者、员、子……

      英语:- er (者) -ese (人) -ism (主义) ……

  (3)中缀:位于词根中间的词缀。如:

      马来语:patuk(啄)---- pelatuk(啄木鸟)

      guruh(雷)---- gemuruh(雷声隆隆)

      gigi(牙齿)---- gerigi(锯齿形的) 

2、变词语素

  只能改变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如:

      读者们——readers——читатели

  变词语素只有一种,即“词尾”(附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

注意:1、与“词尾”相对的还有一个术语,即“词干”(一个词除去词尾以后剩下的部分。如“reads”的词干是read”readers” 的词干是“reader”),要注意区别:

2、词干和词根不同,也要注意区别。

第二节 组合规则

语法中的组合规则指的就是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与词组合成句的规则。

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构词法)

  (一)单纯词

  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如:

    人、海、山、水……

    read class room ……

  (二)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

  在合成词内部又可根据语素的类型分为:

  1、复合词

  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叫复合词。

  构成复合词的规则叫复合词构词法。

例如:

      class + room ---- classroom

    bed + room ---- bedroom

    read + room ---- readroom

  2、派生词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叫派生词。

  构成派生词的规则叫派生词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例如:

      head(头)——ahead(在前头)

           ——behead(斩首)

           ——headless(无头的)

           ——header(首领)

           ——beheading(斩首)

           ——subheading(标题)

二、词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

  (一)主谓结构

例如:

     我们学习  we study

(二)述宾结构

例如:

     学习英语  study Engilsh

  (三)述补结构

例如:

    学得好  累得要死

     He has been dead (for) three years.(他已经死了三年了。主语补语)

     She has her hands black.(她把手弄黑了。宾语补语)

     (英语的补语是一种补足主语和宾语的意义的语法成分,分主语补语和宾语补语两类,其位置较灵活。)

  (四)偏正结构

     名词性偏正结构:我的书  昂贵的书

             a baby girl (女婴)

             second chance(第二次机会)

page 24 (第24页)

             the world today (今日世界)

     谓词性偏正结构:很大  慢慢地走

             wait a moment (等一会儿)

             see you next week (下星期见)

             ice cold (冰冷的)

             day dream (做白日梦)

 (五)联合结构

例如:

       北京、上海和天津  我或你

       desk and chair (桌子和椅子)

三、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

  (一)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能够把语法单位组织起来并在组织过程中产生语法意义的语言形式。如:

I you he we read -s ……

  (二)语法手段

  把具有共同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所形成的类别称为语法手段

  (或者说,语法手段就是为了表达特定的语法意义而使用的具体的方法。)

  常用的语法手段有以下几种:

  1、选词

  选词是指通过选择不同类别的词来表达特定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例如:

    happy a. 幸福的

    happily ad. 幸福地

    happiness n. 幸福

    life n. 生活

    live vi. 生活

    happy life  幸福的生活

    live happily 幸福地生活

    (great happness 极大的幸福)

  2、词序

  “词序”是指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达特定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例如:

    大房子——房子大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The teacher loves the pupil.——The pupil loves the teacher.(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3、虚词

  “虚词”是指通过选择不同的虚词来表达特定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例如:

    的、和、被、着、吗 ……

of and in on ……

  4、词形变化

  (1)词形变化是指利用词的自身语音形式的变化来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例如:

     work(现在时/非单数第三人称)

     works(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

     worked(过去时)

     working(进行时)

 good(原级) better(比较级) best(最高级)

说明:只有在词与词组合时才有可能或有必要出现词形变化。如study只有在和he(she)组合时才有词形变化的必要。另外,词形变化是成系统的,即词形不变化相对于词形变化来说也是一种变化,它也能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如book相对于books来说表达了单数的语法意义。语法上把这种没有变化的词形变化称为“零形态”。

  (2)词形变化的种类

  词形变化的规则称为构形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附加法:就是在词根不变的情况下,增减、替换词尾或词缀。例如:

     tree(单数)—— trees复数)

     work(现在时)—— worked(过去时)

дом(房子原形 阳性、单数)——дома(单数、属格)——домам(单数、工具格)

комната(房间原形 阴性、单数)——комнат(复数、属格)

читатъ 将读原形、未完成体、将来时——читатл曾读未完成体、过去时

  ② 内部屈折法:就是使词根内部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化。例如:

     foot[fut](单数,脚)—— feet[fi:t](复数)

     tooth[tu:θ](单数,牙齿)—— teeth[ti:θ](复数)

  ③ 异根法:就是换用不同的词根。例如:

     go(去,原形)—— went(过去时)

     bad(坏,原级)—— worse(比较级)—— worst(最高级)

  ④ 重音移动法:就是利用词中重音移动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例如:

     import[´imp :t]n.输入,进口)

[im´p :t]vt.输入,进口)

     ру´ки(手,单数,属格)——´руки(手,复数,主格)

ок´на(窗子,单数,属格)——´окна(窗子,复数,主格)

  ⑤ 重叠法:就是利用词根的重叠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例如:

     走——走走 研究——研究研究 (表示动量少或时量少) 

     胖——胖胖(的) 清楚——清清楚楚 (表示程度适中或程度加深)

5、语调

语调是一种运用语音高低升降来组织词语,使之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语调所产生的语法意义一般有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等四种。如:

能成功。——你能成功?——你能成功!

补充:

分析性语法手段:用实词以外的形式,通过词与词的组合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叫分析性语法手段。一般有词序、虚词和语调三种。

综合性语法手段:用词本身的形式来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叫综合性语法手段。一般有附加成分、内部曲折、异根、重音移动和重叠等五种。

四、组合的层次性

  1、定义:语言单位在组合时往往不是按线性次序进行的,而是根据发生结构关系的先后,形成层层包容关系,这就是组合的层次性。例如:

    (我厂)(已经(完成(今年(生产任务))))

  2、直接成分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1)直接成分:在语法结构的每一层次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更大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简称直接成分。(例同上)

  (2)分析语法结构直接成分的方法称为直接成分分析法,简称层次分析法。

五、组合的递归性

  在组合的过程中同样的结构规则可以层层嵌套而不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组合的这种性质称为组合的递归性。例如:

    今年的生产任务(直接递归)

    皇帝气得眼睛瞪得圆圆的(间接递归)

第三节 聚合规则

一、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单位在聚合或组合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意义。

例:

  主语+谓语——陈述关系

  述语+宾语——支配关系

  述语+补语——补充关系

  he reads (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

  book desk chair …… 单数

books desks chairs …… 复数

二、语法范畴

 (一)什么是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就是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概括而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例同上(数范畴)

  (二)语法范畴的类别

  1、词类范畴(词类)

  词类范畴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语法类别。

  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2、词法范畴(词法)

  词法范畴是对词形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它是一种伴随一定的词类而出现的语法范畴。

  ①性范畴(性)

  “性”是词的词形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事物或现象的类别。(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

  不同的语言中性范畴的类别不一样:

    俄语、德语——阳性、阴性、中性

    法语————-阳性、阴性

    汉语、英语——

注意:有些语言中(如俄语、德语)形容词也有性的变化,但它们的性是由名词的性来决定的,其目的是为了与主导词保持一致的关系。如:

        阳性 БОЛЬЩОЙДОМ)名词 阳性 (大房子)  

    形容词 阴性 БОЛЬЩаЯКНИГа)名词 阴性 (大书) 

        中性 БОЛЬЩОеОКНО)名词 中性 (大窗) 

    

  ②数范畴(数)

  数是词的词形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事物或现象的量的特征。

  不同的语言中数范畴的类别不一样:

    英语、俄语——两数系统:单数、复数

    阿拉伯语、景颇语——三数系统:单数、双数、复数

    汉语、日语——

  ③格范畴(格)

  格是通过词形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名词、代词在句中与其他词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中格范畴的类别不一样:英语的代词有主格和宾格之分(I-me who-whom),表示生命的名词和一些代词有属格(男孩的母亲the boy,s mother 别人的other,s 某人的somebody,s)。

  俄语有以下几种格:             比较:日语的格助词  

   主格(表示主语)    перо(钢笔尖)      筆先が

   属格(表示领属)    пера(钢笔尖的)     筆先の

   与格(表示间接宾语)  перу(给钢笔尖)     筆先に

   宾格(表示宾语)    перо(把钢笔尖)     筆先を

   工具格(表示动作的工具)пером(用钢笔尖)    筆先で

   前置格(动作发生的方位)на пере(在钢笔尖上) 筆先に

  ④时范畴(时)

  时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作发生时间与说话时刻之间的关系。

  时范畴一般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三种。

  ⑤体范畴(体)

  体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作进行的状态。

  不同的语言中体范畴的类别不一样:

    俄语:未完成体       英语:普通体

       完成体           进行体

                     完成体

                     完成进行体

注意时与体的关系:

  体表示动作或动作状态是否持续,即动作是已经结束,还是尚在进行;是经常反复的,还是只限于一次。它不表示这些动作状态是发生在说话时刻之前还是在说话时刻之后。

  时只涉及动作在什么时间发生,不问动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时和体又是密切联系的,总是结合在一起出现。因为任何一个动作都具有时间特征,又具有状态特征,所以语言中的动词只要一变化,就同时具有时和体两方面的特征。如:

     Я читаю (我读)     未完成体  现在时

     Я читал 我曾读)    未完成体  过去时

     Я буду читать (我将读) 未完成体  将来时

  ⑥人称范畴(人称)

  人称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作和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

  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如:

    Я читаю (我读) 单数第一人称

    Ты читаешь (你读) 单数第二人称

    Он читает (他读) 单数第三人称

  态范畴(态)

  态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主语和动词所表动作之间的施受关系。

  态有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如:

    The cat caught the mouse.(猫逮住了老鼠。)

The mouse was caught by the cat.(老鼠被猫逮住了。)

  3、句法范畴(句法)

  句法范畴是依照词与词组合时所产生的各种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语法类别。

  句法范畴常见的类型有:陈述、支配、修饰、补充、联合(并列或选择)。

三、语法范畴的特点(p112  

  

第四节 变 换

一、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

  (一)显性意义

  1、什么是显性意义

  语法结构直接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虚词和词序所表现出来的意义叫显性意义。例如:

    学习英语(支配)  to love motherland(热爱祖国)

累得很(补充) is yet(还是)

花红陈述   China is advancing(中国在前进)

红花修饰 慢走(修饰) the door of the room(房间的门) very good(很好)

    我或他(选择) 我和他(并列)  black and white(黑的和白的) by boat or train(坐船或坐火车)

    

  2、类型:陈述、支配、补充、修饰、并列

  (二)隐性意义

  1、什么是隐性意义

  语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存在的各种逻辑语义关系,如“施事-动作”关系和“动作-受事”关系等。

  2、类型

  围绕着动作行为,可将隐性意义分为:

    施事与动作: 我学习  他睡觉

    动作与受事: 吃面包  玩游戏

    动作与工具: 吃大碗  烧电炉

    动作与结果: 挖运河  织毛衣

    动作与时间: 六点起床  生于1980

    动作与数量: 去三趟  三打白骨精

    动作与场所: 去学校  电影院演电影

动作与目的: 考研究生 跑生意

动作与原因: 救火 躲雨

    …………

  3、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的区别

  显性意义是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意义;语法单位之间是连续的;显性意义是单一的。

  隐性意义可以是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意义;语法单位之间是非连续的;同一动词可以和多个其他成分产生关系意义。如:“我一个月踢坏了三双球鞋”。

  4、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之间的关系

  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之间具有非一一对应关系,表现在多种隐性意义可以反映在一种显性意义之中,一种隐性意义也可以反映在多种显性意义之中。如:

    显性意义————隐性意义

     支配——打人(动作与受事)

       ——来人(动作与施事)

       ——照镜子(动作与工具)

       ——织毛衣(动作与结果)

       ——考大学(动作与目的)

     隐性意义————显性意义

     动作与受事——找到了书(支配)

          ——书找到了(陈述)

二、句法同义与变换

  (一)句法同义

  几种不同的句子结构形式如果表达了相同或相近的隐性意义,称为句法同义。如:

    他关上了门。

    他把门关上了。

    门被他关上了。

    门他关上了。

    他关上门了吗?

    他没关上门。

    …………

  (二)变换

  1、什么是变换

  运用一定的规则和手段把一种句式转变成另一种句式称为变换(或称转换)。变换的实质就是在不改变隐性意义的情况下换用不同的说法。例如:

    基本句式:他关上了门。

    变换句式:门被他关上了。(将宾语“门”移位至句首,并在原主语前添加一个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被”。 变换方法:移位、添加。)

  2、变换的规则和方法

  不同的语言变换规则不同,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变换的方法有四种:移位(即改变句式中语法成分的相对位置);

           替换(即换用不同的语法成分,如虚词、语调等);

           添加(即添加某些语法成分);

           删除(即删除某些语法成分)。

  3、变换注意点

  在进行句子变换时不能改变各成分间的隐性意义,也不能改变句子的具体意义,因此一般不改变实词本身。但在必要时也可替换或添加实词。如:

    他被批评了——他被老张批评了(添加原句省去的施事成分)

    我看完了——我看完了这本小说(添加原句省去的宾语)

    我去过上海——谁去过上海?(将原句改为特指问句)

三、句法多义与变换

  (一)句法多义

  一种句式如果同时表达了几种不同的隐性意义,称为句法多义。如:

  1 鸡不吃了 (一种线性关系、一种层次关系、一种句法关系、多种语义关系)

    相信的是老王

  2  学习材料 (一种线性关系、一种层次关系、多种句法关系)

    农民起义

3  发现敌人的哨兵 (一种线性关系、多种层次关系)

    现代战争小说

  (二)变换

例一

  基本句式: 厂长也应该批评―→

  变换句式a:也应该批评厂长(将“厂长”移位至“批评”后做受事)

变换句式b:厂长也应该批评有关人员(在“批评”后添加受事“有关人员”)

例二

  基本句式:连小李也不认识―→

  变换句式a:连这个人也不认识小李(在“连”后添加施事“这个人”,将“小李”移位至“认识”后做受事)

  变换句式b:连小李也不认识这个人(在“认识”后添加受事“这个人”)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言的结构类型

1、孤立语

  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称为孤立语。(汉语 苗语 越南语等)

  特点:无丰富的形态变化,词序、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2、屈折语

  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叫屈折语。(俄语 德语等)

  特点: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序的重要性比孤立语小。

3、粘着语

  主要以附加语素的方式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语言。(日语 韩国语等)

    あめが ふらないだろう.(雨が降ないだろう.)  ((没有下雨吧。))

    あめが ふらないです.   (没有下雨。)

    あめが ふらないですか.   (没有下雨吗?)

    あめが ふらないでした.   (没有下过雨。)

  特点:无内部屈折,一个附加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附加语素和词根结合不紧密。

4、复综语

  以语素的复合、编插为主要语法手段的语言。(美洲印第安人的美诺米尼亚语、契努语等)

例:契努语中“我把它交给她。”的表达形式是inialudam.

        inialudam.

        -d- 词根“给”

        -i-  最近过去时

        -n- “我” 主语

        -i- “它” 宾语

        -a- “她” 宾语

        -l- 表示前面的代词附加语素是间接宾语

        -u- 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

        -am- 表示动作的位置意义

  特点: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以一个词根(通常表示动作意义)为中心,在它的前后附加各种表示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的语素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

补充:分析性语言――综合性语言

二、语法结构不分优劣

1、各种语言都是从遥远的古代发展而来的,在历史的发展中,它们始终能为民族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服务;

2、各种语言都在朝更经济、更简易的方向发展,从古至今都能有效地服务于人们的交际活动。

三、语言的普遍特征

1、设计原理方面

2、语言诸要素方面

练习题

一、术语解释

  词 语素 词根 词尾 词形变化 语法意义 隐性意 孤立语

二、单项选择题

1、语法的性质具有( )。

  a概括性 民族性 模糊性

  b约定俗成 明确性 稳定性

  c民族性 稳定性 抽象性

  d不平衡性 渐变性

2、内部屈折属于( )。

  a综合手段

  b分析手段

  c综合-分析手段

  d构词法

3、如果认为“着”“了”“过”能表示“体”的语法范畴,那么“吃”与“吃了”就是( )。

  a两个不同的词

  b一个词的不同形式

  c一个是单个的词,一个是实词与虚词的组合

  d一个是单纯词,一个是派生词

4、把“小王用这把锯锯断了三条木桩。”转换成“三条木桩被谁用这把锯锯断了?”所用的手段是( )。

  a添加 删除 替换 移位

  b移位 删除 替换 替换

  c移位 添加 替换 替换

  d移位 添加 添加 替换

三 判断题

1、任何语法单位按语法规则组织起来后,其整体意义总要大于每个语法单位的词汇意义的总和。( )

2、在充当谓语的功能上,“看”、“认真看”、“非常认真看”是相同的。( )

3、语素的基本功能是构词,词的基本功能是构成词组。( )

4、汉语的名词没有性的功能,而代词却有,如“他”“她”就有性的范畴。( )

四、问答题

1、与语法有关的歧义现象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它们各自可用什么方式进行歧义的分化。

2、常见的语法手段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3、什么叫转换(变换)?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转换。

五、分析下列语法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并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歧义的分化。

  她做好衣服了

  靠近公园的小桥

  扮演的是一个有名的演员

  思念的人远在千里之外

  张老师终于见到了

第五章 词 义

第一节 词 汇

一、词汇及其构成

  1、词汇与词汇学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

  词汇学是研究词汇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即研究词汇的构成、分类、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词的性质、结构、分类、使用、意义及其发展的规律。

  2、词汇的构成

  (1)词

  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它也是构成词汇的单位之一。

  (2)固定词组

  固定词组是词的固定组合,是大于词而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词的语法单位。它也是构成词汇的单位之一,包括成语、惯用语和专名三种。

  

二、词汇的分类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

  定义:基本词汇是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中的词称为基本词。这些基本词有:

  表示自然现象的:日、月、水、火、山、石……

  表示人类自身的:眼、耳、口、鼻、手、足……

  表示称呼的:  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表示动作的:  来、去、看、听、吃、喝……

  表示工具的:  刀、锄、犁、碗、筷、笔……

  表示时间、方位的:春、上午、上、下、东……

  表示数量的:  一、二、十、百、千、万……

  表示事物性状的:大、小、长、短、黑、白……

  表示其他动物的:猪、马、牛、羊、鸡、鹅……

  表示植物的:  草、木、花、禾、麦、苗……

  基本词汇的特点:(1)全民常用性

          (2)稳固性

          (3)能产性

例如    long----longvacation(大学暑假)

        ----longhair(留长发者)

----longshot(远射、远投)

----longlived(长寿的)

----longface(闷闷不乐(的脸色)

----longheaded(有远见的)  

        ……

  2、一般词汇

  词汇中除去基本词汇以外,其余的叫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内部非常复杂,一般词的数量也比基本词多得多。它包括不在基本词内的方言词、外来词、古语词、专业词语、社会习惯语等五类词。

  和基本词汇相比,一般词汇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变化迅速

    (2)使用上的局限性和非常用性

    (3)一般没有构词能力

  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基本词汇是语言中词汇发展的基础,新词的产生离不开基本词汇所提供的材料;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划分不是绝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一些基本词和一般词的地位可能发生变化。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1、古语词

  古语词是指古代书籍中流传下来的词语。例如:

  第一类:

尊 爵 升 斗  

    嫡 庶 科举 郡

    皇帝 嫔妃 丞相 太尉

    …………

  第二类:

    余(我) 黎民(老百姓) 黎明(天亮) 邂逅(遇见、相遇) 原宥(原谅) 囹圄(监狱) 陛下、殿下、阁下 ……

  2、方言词

  方言词是指只在某方言区通用的词语。例如:

    普通话   方言

    公鸡    湖南 鸡公

    母牛    福州 牛母

    老大    湘西 大老

    老二    湘西 二老

    花生    梅县 番豆

          闽南 土豆

          上海 长生果

    ……    ……

  3、外来词(借词)

  外来词是指从其他民族的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语。例如:

    冬不拉(借自维吾尔语)

    萨其马(满语)

    戈壁 (蒙古语)

    哈达 (藏语)

    菩萨、罗汉、僧、尼、舍利、塔 (古梵语)

    可口可乐、咖啡、坦克、卡车、拖拉机、道林纸 (英语)

    …………

(三)专业词语、社会习惯语

  1、专业词语

  专业词语是指各种行业、各门学科的专门用语。如:

    经济: 资本 流通 商品 消费

    政治: 政权 阶级 专政 民主

    哲学: 物质 精神 量变 质变

    文学: 主题 人物 典型 形象

    ……

  2、社会习惯语

  社会习惯语是在某种社会集团中通行并不普遍地为其他的社会成员所使用的特殊词语。如阶级习惯语、隐语、禁忌语等。

  (1)阶级习惯语

  阶级习惯语是指社会上一定的阶级、阶层所使用的特殊词语。例如:

    子民、下民、刁民、奴才……

    狗官、狗腿子、走狗、吃肉的……

  (2)隐语

  隐语是指社会上某些集团为了掩饰自己的特殊活动而使用的秘密词语。例如:

    旧社会江淮地区的土匪黑话:飘子(船)

                 咬子(狗)

                 花子(女孩)

                 贩石子(拐卖小孩)

                 混淘石子(藏匿小孩,变相绑票)

    旧时杭州商行隐语:

米行:一子、二力、三削、四类、五香、六竹、七才、八发、九丁、十足。

      杂货铺:一平头、二空工、三眠川、四睡目、五缺丑、六断大、七皂底、八分头、九未丸。

    民间隐语:手榴弹(瓶酒)

         六叶子(神经不正常)

    …………

  

(3)禁忌语    

  禁忌语是指在一定的情况或场合下避免使用的词语。例如:

    死:(对皇帝)驾崩 山陵崩 龙驭宾天

     (对受尊敬者)百年之后 过去 去世 

    帆——

    箸(zhù)——

    厕所—— 一号

    大、小便——方便方便

第二节 词 义

一、词义的性质及其构成

  1、词义的性质

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各种附加色彩。

词义三角形

 

         表达 指称

内容

             词义     反映 现实现象

2、词义的构成

  (1)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意义。

  (2)附加色彩

  附加色彩指的是词中所包含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态度或情调等方面的意义。它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时代色彩、地方色彩、外来色彩、形象色彩等。如:

    后果-结果-成果(感情色彩)    父亲-爸爸(语体色彩)

    黄包车-人力车(时代色彩)    舞会-派对(外来色彩)

    玉米-苞米(地方色彩)     一片药-一粒药-一丸药(形象色彩)

  

二、词义的特点

  1、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是同类事物之间的共同的、区别于另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2、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概括的范围往往缺乏明确的界限。

  3、民族性

  词义的民族性是指一个词的意义要受到该语言的词义系统的制约,具体表现在:

  (1)不同民族语言中用来指称同一现象的词义往往不完全重合。因为在词义系统中一个词义概括范围的大小要取决于与它相邻的词义。如:grandmother——奶奶、姥姥。

  (2) 同一概念在各语言中用什么词义表达,要受到该语言的语义系统的制约。如:strong tea ——浓茶。

  (3)同一词义的感情色彩也可能不同。如:dog——狗。

三、词义的分析

(一)义素

  义素是对词的义项进行分析以后所得到的语义特征,它是构成词义的最小单位。例如:

亲属

直系

长辈

晚辈

男性

父亲

+  

+

+

-

+

母亲

+

+

+

-

-

妻子

+

+

-

-

-

儿子

+

+

-

+

+

女儿

+

+

-

+

-

父亲[+亲属、+直系、+长辈、+男性]

(二)义素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方法——对比法

  2、步骤——(1)确立对比词群(所选词的词义必须有密切练系);

       (2)确立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

       (3)描写义素分析的结果:

          a用自然语言概括地把语义特征下来;

          b在义素前加“+”表示有这个语义特征,加“-”表示没有这个特征;

c如果某一对义素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那么只需选取其中的一个义素。

描写方法一(矩阵图式) 

动物   

豢养的

胎生

主供食用

看门

捕鼠

会游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描写方法二(横排列式)

  猫[+动物、+豢养的、+胎生、-主供食用、-看门、+捕鼠、-会游水]

  狗[+动物、+豢养的、+胎生、-主供食用、+看门、-捕鼠、+会游水]

  猪[+动物、+豢养的、+胎生、+主供食用、-看门、-捕鼠、-会游水]

  鸡[+动物、+豢养的、-胎生、+主供食用、-看门、-捕鼠、-会游水]

  鹅[+动物、+豢养的、-胎生、+主供食用、-看门、-捕鼠、+会游水]

(三)义素分析法的运用

  (1)检验词义组合时是否搭配。如:

      桌子 在 说话

      [-]  [+]

      我   吃   桌子

     [+] [+动物] [-供人食用]

  (2)分析词义间的异同。如:

     看[+用眼、+望一定方向、]

     见[+用眼、+望一定方向、+有结果]

     望[+用眼、+望一定方向、+向远处]

     瞻仰[+用眼、+望一定方向、+崇敬地]

     结果[+发展变化的最后状态、+中性]

     成果[+发展变化的最后状态、+褒义]  成果[+结果、+褒义]

     后果[+发展变化的最后状态、+贬义]  后果[+结果、+贬义]

     父亲[+亲属、+直系、+长辈、+男性、+书面语]

     爸爸[+亲属、+直系、+长辈、+男性、+口语]

第三节 词义的聚合和组合

一、词义的聚合

(一)语义场

  1、语义场是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所构成的集合体。如:

     生物场[+生命]:动物、植物、微生物

      动物[+生物、+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有感觉、+能运动]:人、马、鸟……

      植物[+生物、+以无机物为养料、+有叶绿素、-有神经、-有感觉]:树、草……

      微生物[+生物、+形体微小、+构造简单、+繁殖迅速]:细菌、真菌、病毒……

  2、语义场的层次:场——子场——次子场    

(二)语义场内词义之间的关系

  1、平行关系

  语义场内处于同一层次的词义之间的关系称为平行关系。如:

      食物场——蔬菜、肉食、水果……  

颜色场——红、绿、黑、白……

      亲属场——爸、妈、哥、父、母、兄……

  相同关系(同义词)

  用不同的词指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那么这些词的词义之间具有相同关系。有相同关系的一组词称同义词。

  同义词的共同点是:所含义素基本相同。

  同义词的不同点是: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可能有差异。

例如:保持[+使状态不变、+可与“水土”搭配(水土保持)](保持冷静、保持作风……)

    维持[+使状态不变、-可与“水土”搭配(水土保持)](维持现状、维持生活、维持秩序……)

    忽然[+时间短暂、+副词]

    突然[+时间短暂、+形容词]

  相反关系(反义词)

  两个词分别指称两个不同的事物,而这两个不同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基本特征正好相反,那么这两个词的词义之间具有相反关系。有相反关系的两个词称为反义词。如:

    长[+长度、+量大]——[+长度、+量小]

    男[+性别、+男性]——[+性别、-男性]

    红军[+军队、+正义的]——白军[+军队、-正义的]

    红军[+军队、+进攻方]——蓝军[+军队、-进攻方]

  2、上下义关系

  同一语义场中处于相邻层次的词义之间的关系称为上下义关系。处于上层的词称为上义词,处于下层的词称为下义词。

  类属关系

    食物——蔬菜——白菜

      |   |——芹菜

      |   |——油菜

      |   |——萝卜

      |   |——……

      |——肉食

      |——水果

      |——……

  历史集关系

地质年代 ——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

  组成关系

    房子——客厅、卧室、书房、卫生间、厨房……

    房子——房顶、地板、墙、门、窗……

 

二、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

  词义的组合通过词语的搭配来实现的。词语搭配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词语的搭配要受语法规则限制;

     了  小李  吃  面包  完      句法方面

我国——我们国家(*我国家——*我们国)

高楼——大楼——高大的楼房(*高大的大楼——高大的高楼)形态方面

 2、词语的搭配要受语义条件限制;

  词语的搭配要受它所指称的现实现象之间实际关系的制约;

面包吃完了小李。

小鱼在天空中飞翔。

  词语的搭配要受语义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

      肥——猪肥 ——人胖

      吃饭(菜、水果) 喝酒(汤、饮料)

  3、词语的搭配要考虑社会的是使用习惯;

      救火  晒太阳  恢复疲劳  打扫卫生

  一只鸡(鸟、兔、狗、骆驼……)——一头牛(驴)——一匹马——三口人

  吃鸡(鸭、鹅)——吃牛肉(驴肉、猪肉)

  4、词语的搭配要考虑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教育——教唆  爸爸——父亲

      老爷爷高兴得又蹦又跳……

     

  (二)词义与语境

  1、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从小的范围来说,它可以指说话时的前言后语(书面语则指上下文);从大处而言,它可以指社会文化背景或交际时的具体场合,个人的文化修养等方面。前者可称为小语境,后者可称为大语境。一般来说,大语境制约着小语境,小语境从属于大语境。

  2、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1)在词语基本意义不变的前提下,语境对词义具有丰富和限制作用。

  a语境可使词语的意义具体化、单一化(限制义);例如

     杜鹃       票   

  b语境可以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

    又是一大“新生事物”,十一级干部回家扫地。——宗福《于无声处》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鲁迅《拿来主义》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且见亭杂文-拿来主义

  c语境可以补充词语的意思;例如

     吃鸡——养鸡

打毛衣——打电话——打的

     你要死了来找我。

     这是谁的大肠?——是我的!

  (2)语境可以使词语的基本意义发生变化。

  a反义:在特定的语境中,词的意义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今天你扫地吧。——哼!我扫!

你真坏!(情人之间)

日本人好!不杀人,不放火,多好啊!(电影台词)

  

b转义:在特定的语境中,一个词的意义转变为另一种新的,但又不是完全相反的意义。如:

    一个雷锋倒下去,千万个雷锋站起来。(牛顿、阿Q、陈世美)

  你这个老狐狸!(狡猾的人)——你这个骚狐狸!(狐媚的人)

    周冲:你不知母亲病了么?

    蘩漪:你哥哥怎么能把我的病放在心上? ——《雷雨》

  c增义:由于语境的作用而产生的言外之义。

    你今天真漂亮!

    该来的还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我说的不是他们!

练习题

一、解释术语

  词汇 固定词组 词的理性意义 词义的模糊性 义素 语义场 语境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词的来源特点我们把词分为( )。

    a基本词和一般词

    b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c专业词语、社会习惯语

    d阶级习惯语、隐语、禁忌语

  2、葡、玻、骆、琉……它们各是( )。

    a一个词    b一个音节

    c一个句子   d一个语素

  3、一个词的词汇意义的基本部分是( )。

    a词根     b词缀

  c词干     d词尾

  4、由一个词根构成的词是单纯词,加上词尾之后,它的结构类型是( )。

    a复合词    b派生词

    c单纯词    d离合词

三、填空题

  1、词汇的单位有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2、词义具有         的特点。

  3、义素分析的方法是   ;义素分析的步骤是         

  4、同义词有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四、判断题

  1、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都由一定数量的词组成,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发达。(  )

  2、语言是有阶级性的,具体表现在阶级习惯语上。(  )

  3、“沙丁鱼”是意译词。(  )

  4、方言词只是在某一个方言区通用的词,与规范的标准语是对立的。(  )

五、简答题 

  1、简述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2、简述词义模糊性的性质和作用。

  3、举例说明词义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情况。

六、运用题

  1、请对下列两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1)锤子、镰刀、斧头

  (2)椅子、凳子、长凳、沙发

  2、用义素分析法分析“果断”与“武断”、“开端”与“开始”的异同点。

  3、“揉”能和下列哪些词搭配?不能和哪些词搭配?试用义素分析的方法说明。

     泉水  玻璃  钢锭  衣服

第六章 文 字

一、文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一)文字的性质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2、文字三要素:字形、字音、字义

、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是第一性的。

(二)文字的特点

  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因此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2、文字记录语言时必须要符合所记录语言的特点,即文字的特点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词的内部有语音的变化(内部屈折)——拼音文字

      一个词有多个音节——拼音文字

      一个词一个音节——拼音文字、意音文字

  3、文字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

(三)文字的作用

  1、文字可以克服语言交际的时空限制,使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加完善;

  2、语言的存在使语言的发展越来越精确丰富;

     文字——书面语——加工锤炼——语言表达越来越精密细致——文学语言

     丁字尺、八字脚、十字街、工字钢; 丘八(兵);三人成众,人言为信……

  3、文字在积累和传播知识以及发展科学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文字的起源和类型

(一)文字起源于图画

  1、古代记事方法:实物记事:结绳记事、讯木记事

           图画记事

  2、记事图画成为文字的条件(教材160页)

(二)文字的创制方法和类型

  1、文字的创制方法

  表意法:用文字记录语言符号的意义。用表意法创制出来的文字称为表意文字。

  表音法:用文字记录语言符号的声音。用表音法创制出来的文字称为表音文字(拼音文字)。

  (1)表意文字的创制方法

    a表形:直接描绘词语所代表的事物。如汉语中的象形字。

    b表意:用字形间接提示所表达的意义。如汉语中的会意字、指事字。

    c表音:借用已有的字形来表达意义。如汉语中的假借字。

    d表意兼表音:借用已有的字形表音,同时在该字形上加上表示意义类别的区别符。如汉语中的形声字。

  (2)表音文字的创制方法

    a记音节:记录语言符号中的音节。如日语的假名あいうアイウ、韩国语的“ hangul ”ᅡᅵᅮ等。

    b记音位:记录语言符号中的音节。如俄语、德语、英语等的字母。

  2、文字类型

    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意兼表音文字、表意文字

  3、文字体系

    意音文字(体系)、音节文字(体系)、音位文字(体系)。

三、文字改革

  文字改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文字的改进:指的是在原有的文字基础上进行调整或字母体系的改换。

  汉字的简化、异体字的规范属前者,印度尼西亚文字的更换属后者(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

  2、狭义的文字改革:是指文字体系的根本变革。

四、书面语和文学语言

  1、书面语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它既不是文字,也不是文字所组成的文辞或词章。)

  2、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是加工过的书面语,即规范化了的书面语。它具有更丰富、更具表现力的特点。

练习题

一、解释术语

  文字  意音文字  音节文字  音位文字

二、填空

  1、文字有         三要素。

  2、文字起源于   

  3、文字有以下几种类型:            

  4、文字体系有         三种。

三、问答题

  文字有何特点和作用?

第七章 语言的发展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动力)

  1、社会的进步导致语言的发展

  (1)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断产生导致语言的发展;

  (2)思维水平的提高、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

  2、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导致语言的发展

      分化 ——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

      统一 —— 民族共同语

      接触 —— 借词、规则借用、语言融合等

(二)语言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引起语言的发展(它决定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1、渐变性(指语言发展的速度缓慢,不能突变)

2、不平衡性(指语言系统中各要素由于和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不一样,造成各要素发展速度不一样)

  (社会分化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社会原因,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内部原因。)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简述)

言语社团的交际密度(人群在交际联系上的紧密程度)越高,语言的一致性就越高,反之,差异性越大

二、社会方言

1、定义

  社会方言是为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2、类型

  行业语、阶级习惯语、隐语等

三、地域方言

1、定义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2、方言的分区

  方言——次方言——土语

(《中国语言地图》分为五个层次:大区——————小片——

3、确立方言的标准

  是否处于统一的社会之中;语言本身是否有差异。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1、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具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称为亲属语言。

2、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谱系分类,也称语言的发生学分类。

  分类的结果:语系——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诸语言所构成的集合体;

        语族——同一语系中各语言的分支;

        语支——同一语族中各语言的分支;

    (狭义)语群——语支下一组有亲属关系的语言。

3、世界语系简介(见《〈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

1.汉藏语系      2.印欧语系      3. 高加索语系

4.乌拉尔语系 5.阿尔泰语系   6.达罗毗荼语系 

7.南亚语系     8.南岛语系 9. 闪-含语系

10.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 11.尼罗撒哈拉语系 12.科依桑语系

13.北美印地安诸语言

(教材P189: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

 汉藏语系简介

语 系 

语 族

语 支

 分 布 地 区       

汉语

汉藏

壮侗

1、侗水

侗语、水语、仫佬语

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等地。

2、壮傣

壮语、傣语、布依语

3、黎语

黎语

苗瑶

苗语

苗语

瑶语

瑶语

藏缅

藏语

藏语

缅语

缅甸语、阿昌语、纳西语、哈尼语、白语

彝语

彝语

景颇

景颇语、

汉藏语系语言的主要特点

  a除个别语言或方言外,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

  b单音节词占大多数,双音词主要由单音词复合,派生词少;

  c在词的类别上存在大量的量词;

  d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印欧语系简介

语 系 

语 族

语 支

语 群 中 各 语 言

分 布 地 区       

印欧

1、日耳曼

西日耳曼

英语、德语、荷兰语、卢森堡语

欧洲、美洲、亚洲等地。

北日耳曼

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冰岛语

东日耳曼

峨特语(已消亡)

2、波罗的

立陶宛语、拉托维亚语

3、罗曼(拉丁)

西罗曼

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东罗曼

罗马尼亚语、

4、斯拉

东斯拉夫

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

西斯拉夫

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

南斯拉夫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

保加利亚语

5、凯尔特

北凯尔特

南凯尔特

爱尔兰语、苏格兰语

威尔士语

6、印度伊朗

印度

伊朗语支

梵语、印地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克什米尔语、吉卜赛语

波斯语、塔吉克语、库尔德语、阿富汗语等

7

8

9

10

安纳托利亚语支

阿尔巴尼亚语

亚美尼亚语

赫梯语、卢维亚语

吐火罗语

印欧语系语言的主要特点

  a语音上塞音较多,并有清浊对立;[r][l][m][n]等响音可单独构成音节;

  b词有词重音,一般无声调;

  c词语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d多数语言中数词结构相似,无量词;

e多数语言中派生词多于复合词。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二、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1、民族共同语(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指一个民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

  基础方言: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基础方言的确立决定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

    汉民族共同语——北方方言——政治的原因(宋元以来北京一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优秀的白话文著作和戏曲扩大了白话的影响)

    英吉利民族共同语——伦敦方言——经济的原因(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使伦敦成为经济的中心,人员的聚居和流动扩大了伦敦方言的影响)

    意大利民族共同语——多斯岗方言——文化的原因(出生于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著名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和文学家薄伽丘等文学作品广为流传,扩大了多斯岗方言的影响)

2、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共同语是建立在某种基础方言之上的,同时它还要吸收其他方言中的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因此它是方言的一种高级形式。它的出现是为了消除方言间的隔阂,而不是消灭方言。

三、民族交际语

  民族交际语是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又称“国语”。

第四节  语言的接触

一、语言成分的借用

1、借词(外来词)

  借词是指音与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中的词。

2、规则的借用(p204

二、语言的融合

1、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

  语言的融合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文化比较发达是产生语言融合现象的主要原因。

2、语言融合的条件

  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

3、语言融合的方式(p208

  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4、语言融合的过程

  双语现象

三、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一)皮钦语(Pidgin、洋泾浜)

皮钦语是指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几种不同的自然语言成分混杂而成的语言。如洋泾浜英语:

My tinkee you country no got so fashion pa-lo-pa(proper)!

你们 国家 不会这样 好吧!

I don΄t think your country would be so good!

特点;

1、语音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适当改造,以适应当地人的发音习惯。如洋泾浜英语:

think[θi ŋ k]——[ti ŋ ke]——[si ŋ ke]

2、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如:

I can not. ——My no can.

3、词汇比较少。

4、说话时往往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二)混合语(克里奥耳语Creole

混合语是指在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一种包含不同语言成分的混合自然语言。

  (三)国际辅助语(世界语)

第六节 语言结构要素的演变

一、语音的演变

(一)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条件性:语音演变要受种种条件的限制,符合条件的将发生变化,不符合条件的就不会发生变化。如汉语的“浊音清化”和“浊上变去”的规律。

2、时间性:语音演变的规律指在一段时间内起作用。在某个时期起作用的规律,到了另一个时期,即使具有同样的条件也不会发生同样的语音变化。如汉语中的舌尖前音在齐齿呼韵母前时发生腭化的规律。

3、地区性:语音演变只在一定的地域内进行,在某一地区发生的音变不一定在另一个地区也同时发生。

(二)语音演变的内容

1、聚合关系的变化

音位的合并(中古汉语浊音清化后和原有的清音合并)

b——p        p

b——ph        ph

(2)音位的分化

如汉语从重唇音[bpph m]中分化出轻唇音 [f]:番禺——番茄;棒——/

2、组合关系的变化

如:中古汉语zcs可以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现代汉语则不可以。

二、语法的演变

(一)聚合规则的发展

汉语的语法发展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产生了量词;

2、出现了一批词缀;

3、产生了重叠法这种语法手段。根据拟测,原始印欧语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发展到现代英语,格的数目大大减少了。

(二)组合规则的发展

语法中组合规则的变化,注要表现为词序的变化。以汉语宾语位置的变化为例:

先秦时代,在肯定句中,名词、代词作宾语有置于动词之前的残迹:

  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成语)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卫风氓》)

先秦时代,在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在动词前后都可以:

  人莫予毒(成语)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有事而不告我。(《左传襄公十八年》)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时,该宾语位于动词或介词之前: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诗经秦风渭阳》)

介词“以”的宾语,在介词前后似乎都可以: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下》)

(三)语法演变中的类推

  所谓类推,是指在语言的某种规则模式的的影响下,语法和词汇等形式趋向于整齐划一的过程或结果。例如:

     古英语      现代英语

book [buk](单数)——bes[bis](复数)—— books(复数)

    cow[kau](单数)—— kine[kain](复数)——cows(复数)

例外情况

    man(单数)—————men(复数)——— men(复数)

sheep(单数)———— sheep(复数)———sheep(复数)

三、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因新事物的出现而产生新词:收音机-电唱机-录音机-电视机-电脑……

  表示旧事物的词语因旧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尊-爵-太监-宫女-丞相……

(二)词语的替换

  所指事物没有消亡,而指称这些事物的词因与之同义的新词的出现而被淘汰。如:

    避讳引起的替代:世——

    社会制度的变化:俸禄——薪水

    社会意识的更新:车夫——司机 戏子——演员 司令官——司令员

    避混淆引起的替代:其:作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用“其”——国无主,其能久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作名词,用:“箕”——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再如

高:作动词,用“提高、加高”——高垒深堑易战。(《汉书高帝记上》)

        作形容词,用“高”——凤凰鸣矣,于彼高冈。(《诗经大雅卷阿》)

(三)词义的演变

1、定义: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2、词义演变的原因    

  a、现实现象的变化导致词义的演变。例如:

      床:安身之几坐也。(《说文解字》)

        人所坐卧曰床。(刘熙)

  b、人类认识的深化导致词义的演变。例如:

      鲸:海大鱼也。(《说文解字》)

  c、词义间的相互影响导致词义的演变。例如:

  (a)若一组相关的词中有一个词的词义发生变化,那么与其相关的另一个词的词义也可能发生变化。

      深:从上到下或从里到外的距离大。——深奥、不易懂。——关系密切、深厚。……

      浅:从上到下或从里到外的距离小。——浅显、易懂。——关系不深、浅薄。……

      红:——革命的

      白:——反动的

b)若词汇系统中产生了一个与原有的某个词的意义相当的新词,那么原来的那个词的词义也可能发生变化。

      步:行也。(《说文解字》) 如:安步当车。

      走:趋也。(《说文解字》) 如:走马观花。

马……以足跑地久之。(汉 刘歆《西京杂记》)  跑pao2:走兽用脚刨地。如杭州“虎跑泉”。——用两脚或四脚迅速前进。

  3.词义演变的途径(参看教材P135

  a通过词义的引申产生新义

  直接引申: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新的意义。

     月(月亮)——记时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形状象月亮的:月琴、月饼   

  间接引申:在直接引申的基础上再次引申而产生新的意义。

     习:数飞也。(《说文解字》)——反复练习——反复练习后产生的习惯

     月(月亮)——记时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的:月刊、月产量 

  比喻引申:通过比喻而产生新的意义。

     荆棘:山野中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比喻困难障碍极多。

     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比喻事情的头绪。

  b通过合并引起词义的变化

     肉:zi4肉。(《说文解字》) 段注:zi4肉,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此其分别也。(zi4:将“截”中的“隹”改为“肉”)

     肉:人或动物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现代汉语词典》)

  4、词义演变的结果

  a、义项的增减(就词的意义的数目来说)

    义项的增加:如“月”、“习”

    义项的减少:如“兵”——兵械、士兵、军队、戕害、用兵器杀人……

          现代汉语中没有“戕害”“用兵器杀人”两义项。

b、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就词的某一个意义来说)

     词义的扩大 菜:草之可食者。(《说文解字》) 现代汉语中荤菜、素菜皆可。

          河:黄河。 今指一切河流。

     词义的缩小 妻子:妻子和子女。 今专指婚姻关系中的女方。

          子:儿子和女儿。 今专指儿子。

     词义的转移 手足(手和脚)——比喻为兄弟

          爪牙(褒义)——爪牙(贬义)

    

练习题

一、术语解释

  方言  亲属语言  谱系分类  民族共同语  双语现象  洋泾浜

二、填空

1、语言发展突出的两大特点是      

2、社会的分化是产生      的社会原因,而语言发展的   是产生它们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3、俄语属于   语系的   语族的一种语言。

4、语言的接触有      等形式,也会出现如      等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

三、问答题

1、语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为什么说语言发展是渐变的、不平衡的?

3、词汇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举例说明。

4、词义演变的原因和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5、词义演变的结果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语言学概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