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法制建设

发布时间:2018-10-14 15:32:21

中国历史上的法制建设

【备考分析】

1  本专题考点密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复现率高,仅2004年就有天津文综卷38 、上海文综卷610题、北京文综卷37题等。命题往往以政策或文献、制度为切入点,运用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2  本专题与修宪、依法治国等时政热点联系紧密,值得关注。

3  本专题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体系完整,便于学科内综合,可考性强。

【考点链接】

中国古代史:古代法治思想和重要法律;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宪法性文件和法制建设;

世界史:英国的《权利法案》;启蒙思想家的法治化主张;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拿破仑的《民法典》;苏联1936年新宪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广泛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的法制建设

1、夏朝:制定了刑法。

2、战国时期:商鞅主张“严刑峻法”;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3、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

4、唐朝:刑部主管刑法。

5、北宋:将地方司法权收归中央;王安石变法时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

6、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其中提刑按察使司负责监察和司法;颁布《大明律》。

7、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二、中国近现代宪法性文件和法制建设

1、清朝晚期: ①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主张以法治国。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清政府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未列入考纲)

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3、北洋军阀政府时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法制化进程。

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46年召开伪国民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实质是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未列入考纲)

5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首部人民宪法性文件 ,成为中国人民以后制定宪法的基础与范本,大大地推动了解放区的法制化与民主化意识。 (未列入考纲)

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④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从而使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三、世界史(略)

 

【认识提升】

1、如何认识封建法律与近代法治的本质区别?

封建法律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极力维护以君主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近代法治基于反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而产生,以法律形式保障自由、平等、民主的权利。

 

2上述法律文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你如何认识这种趋势?

趋势:由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发展。

认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实现政治民主的前提。

【典型例题】

[1] 《大明律》与《秦律》相比,突出特点有 C

①严惩贪污贿赂 ②体现了地主阶级意志

③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④严格规定了锦衣卫的职权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古代韩非子主张法律应向全国公布,臣民必须遵守,其“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C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将法律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意志

[3] 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反对“人治”,提倡“法治”的进步思想家是

B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同类变式] 如何认识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和黄宗羲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对当时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但其法治是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实质是一种人治

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是对韩非子法治思想的批判,主张变一家之法天下之法,否定了帝王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君民共同纳入法治的范畴。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反封建专制的精神和朦胧的民主法制意识。

 

[4] 1954年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C

A. 规定的国家性质不同

B. 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

C. 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D.《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田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引自詹子庆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上册)在《田律》《徭律》《仓律》《工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据新华社北京2002109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司法部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首发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囊括了我国全部现有的法律规范的文件形式,即法律(含法律解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司法解释;涵盖了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方面;同时也收录了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这部法典按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分卷汇编,已编篡120卷,现已出版83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民事、刑事、经济、行政和诉讼等方面的基本法律为核心,以各种不同层级的法律、法规、规章为内容的法律框架,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秦律》有哪些进步?为什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真正实行?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的特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测试分析材料、理解材料、综合运用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并引导注重法制建设这一热点问题。

解题思路:(1)首先要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内容、出处等抓住主要信息和反映的历史现象。(2)根据设问在材料中找出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顾与设问相关的内容。(3)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整理答案。

参考答案:

1)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为核心;法律比较周密,涉及内容广泛;体现法家思想,严刑酷法,轻罪重刑。

2)进步:强调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否定了君权至高无上、家天下终身制,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原因: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未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3)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4)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核心;涉及多个领域,涵盖中外,全面、周密、广泛,与国际接轨;体现了中国国情和特色及“依法治国”的思想。新中国法制建设正在逐步完善过程中,各种法律制度配套更为全面,民主性更为鲜明。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并强调“法不阿贵”。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14题。

1 “明法度,定法律,皆以始皇起。”指的是

A. 在我国首次颁布律令 B. 实行严酷的法律

C. 颁布了通行全国的法律 D.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北宋初年规定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需报请中央复审核准。这是为了 (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完善封建法制

C. 减轻刑罚 D. 防止司法腐败

3、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临时约法》特别规定(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君主立宪制

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据此回答47题。

4、我国刑法最早出现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战国 D. 秦朝

5、商鞅变法中“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的规定:①目的是加强对民众反抗活动的镇压 ②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 ③保证了法令的施行 ④导致了受车裂而死的下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6、对《大明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增加了经济立法,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

B  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C  严格规定了锦衣卫的职权

D  “谋反”罪叛决“凌迟处死”,祖孙三代也要株连斩首

7、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与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的本质区别在于

A、维护君主专制 B、反对君主专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减轻对人民的控制

实现民主化、法制化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据此回答812题。

8、近代最早提出“以法治国”原则的是

A.《海国图治》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应诏统筹全局折》

9、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 君主专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我国第一次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是这种政治体制一直到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也未真正建立起来。主要由于

A. 军阀混乱 B.文化教育落后

C. 民众法律意识淡薄 D.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

1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民主革命纲领 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2、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使国体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第一次提出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④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院审判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共同纲领》

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三这两部宪法各是在什么形势下制定的?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什么异同点?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材料一、三这两个宪法各体现了什么原则?依据以上内容分析这两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制,关注的仅仅是法律制度的建设,而法治,则不仅是要建设法律制度,更要依据法律制度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其中蕴含的民主性、制约权利性,与现代宪政的价值观念不谋而合。

“法治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举出中国古代秦朝、明朝统治者强化法治的措施。

 

 

 

2)简述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文献及历史意义。

 

 

3)欧洲启蒙运动中,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资本主义法律思想和基本原则有哪些?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是如何实践启蒙思想的?

 

参考答案

1-12 C A A A A C B C D D D D

13、(1)《临时约法》在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维护共和制度,限制袁世凯独裁而颁布的。《共同纲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颁布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内阁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共同点:颁布的历史时期相同:过渡时期;国家性质相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不同点:颁布的背景不同:前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后者是三大改造时期;颁布机关不同:前者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务不同:前者是反对三座大山,建立独立、统一、富强的国家,即建国;后者是一化三改,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即建制。作用不同:前者是制定建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后者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关系:前者是过渡时期具有过渡性质的宪法,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是过渡性政权,后者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律依据。

3)《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41)秦朝颁布秦律,集中表现地主阶级的意志。明朝制定《大明律》,增加了经济立法;同时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30年代根据地的《宪法大纲》,巩固了工农革命政权,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该内容不属于今年考试范围,若能正确回答也可给分。)

3)主张: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三权分立学说确立了美国国家制度。法国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中国历史上的法制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