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例2 苏教版

发布时间:2019-05-29 09:17:16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与教学设计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不仅字词大多生涩,而且语言习惯也不同于现在的白话文,让许多学生学习起来相当费劲,以致让更多的学生望而却步。基于上述总体思考,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首先以诵读为途径的自读思路:设计导读练习,检查生字词落实情况,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然后老师引导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时代背景,为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做好铺垫工作。

再进行以领悟为目的自学过程:完璧归赵的故事。

最后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学习渑池相会、负荆请罪的故事,完成对两个人物的形象解读分析及理解。

二、具体实施

导入:本周起我们将围绕关于“人”的话题进入另一个新的模块:人物传记。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他们身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所表现的安贫乐道的情操、《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展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取向,《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流露的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呈现的对国家的耿耿忠诚……这些古代优秀作品无一不给我们以精神滋养、人格启迪,可以说,古代文学作品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人格、大魅力的一个载体。我们通过这个载体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人格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

一、简介《史记》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本伟大的著作,感谢它为我们从正史的角度记录了众多古代的名人传记——《史记》。

.内容:《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篇,有本纪(按年代记载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和政绩),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主要叙人臣),表(是多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共计万多字。

.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评价:《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这部书在中国史学与文学方面,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二、简介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字子长,陕西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司马迁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青年时代(岁左右)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他饱览名山大川,收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情,接触下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史料。父死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时年岁,岁开始《史记》的写作。五年后,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是古代酷刑中最为耻辱的惩罚。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便放弃了,三年后被赦,担任中书令,他发愤著书,经十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在公元前年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正因为一生经历坎坷,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项羽……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读课文,分钟完成导读练习“一、积累基础知识”部分

三、把握课文内容

. 文中写了几个故事?请分别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小标题,并找出相应的起止段落。

明确: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写了三个故事:

第~段:廉蔺简介。

第~段:完璧归赵。

第~段:渑池相会。

第~段: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 文章开头第1、2自然段介绍了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份与地位。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

明确: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下文这两人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

. 能否说说文中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下吗?

明确:战国后期,七雄纷争,战乱频发。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扩张之心与日俱增,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也不甘示弱。于是大国之间在外交和军事上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南北为纵,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南联楚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略的国际战略。此战略核心人物就是苏秦。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东西为横,曾是齐、秦两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继而兼并其他弱国的国际战略。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吞并六国的谋略。此战略核心人物是张仪。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之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但是它对赵国仍虎视眈眈,由于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所以只好不时蚕食欺压一下它。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自学,完成练习(详见《廉颇蔺相如列传》导读练习)

四、解析内容

(一)完璧归赵

.梳理叙事脉络

赵君臣举棋不定(“三难”:予璧?不予?求人未得)

↓1.反映赵弱秦强的现实  2.为蔺出场做好准备(不同凡响)

缪贤举荐

↓借他人之口(侧面描写),为蔺出场做铺垫

相如自荐 主动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宁许以负秦曲”

↓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王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斗智斗勇的外交较量?三个回合:

献璧取璧

∣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归璧于赵

廷斥秦王

∣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出使结果

↓“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蔺得以加官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秦赵两国矛盾暂时缓和(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在这场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突出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

(二)渑池相会

.结构简单明了——

会前计议

会上斗争

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但却展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侮辱与反侮辱的斗争——(欣赏相关图片)

比较:秦、赵两国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详见)

.蔺相如的形象又添光彩:

凸显了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

过渡:然而赵国在“渑池相会”中获得的胜利,不是仅靠外交上的斗争就能够成功的,军事上的配合也相当重要,即它的胜利也是蔺相如和廉颇相互合作的结果。

.分析廉颇的形象:

析“与王诀”感受他的深谋远虑

引用李晚芳的点评作总结:

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

转:可见廉颇是值得我们赏识的!但当渑池相会之后,赵王再次提拔了相如,使得相如的地位超过了廉颇,廉颇生气了,挑起了一场人民内部矛盾,下面我们一起来读~的故事。

(三)廉蔺交欢

.分角色朗读

.思考:①廉颇生气有没有道理?

提示:要是你的话你不生气吗?我看廉颇的生气很有道理的,他说的都是实际情况:自己有军功,而且是出生入死得来的,相如只凭口舌为劳,却居于上位。合理不?单纯从功劳上讲,凭良心说,谁的大?(廉颇)

分析原因:①军事贡献看得比外交贡献大②蔺相如的出身低贱,一个妄自尊大、胸襟狭窄的廉颇跃然纸上!

②廉颇负荆请罪有没有必要呢?

提示:有必要。这个要看廉颇为什么请罪。廉颇请罪的原因是相如能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相比之下,廉颇的作法就暴露了廉颇是“以先私仇而后国家之急也”,这就显示了两人境界的高下差别。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坦率爱国、知错能改的真勇士!

. 在人物形象上,负荆请罪主要表现了相如怎样的特点呢?

原文当中有一字最妙:“宽”——可理解为宽容、宽恕、大度或者宽宏大度等

(是以国事为重的胸怀)

提示:他表面上对廉颇隐忍退让,其实是大智也是大勇,因为相如于无声处折服了勇猛的大将军廉颇。想一想相如,如果没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怀,怎么能够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果没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怎敢在秦廷怒斥秦王祖宗十八代?敢于在渑池针锋相对?所以,负荆请罪的情节不仅表现了相如的智勇,而且解释了相如之所以智勇兼备的源头活水。

小结: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塑造人物的手法是否相同?

完璧归赵:矛盾冲突——解决三难;

渑池相会:语言描写——

廉蔺交欢:对比反衬——负荆请罪中有多少内容是对比着写的:廉颇和相如的认识及行为对比,舍人和相如认识及行为对比,廉颇和秦王的对比,廉颇的前后态度对比。

五、拓展延伸

.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可以证明哪些观点?请举例说明。

例一:宰相肚里能撑船

例二: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例三:“和”的丰富内涵与意蕴(儒家重要思想:“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礼记·中庸》)

. 交友习语。

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会变心的朋友

布衣之交: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

金石之交:友情深厚如金石般坚固的朋友

竹马之交:幼时结交的朋友

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重在德行交的朋友

君子之交:看上去很平淡而重在道义的朋友

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莫逆之交:情趣一致十分要好的朋友

三、教学反思

对于这篇传统课文,通过设计导读练习、连环图片欣赏、分角色表演等环节,学生总的来说投入积极,作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从他们的作业情况、上课交流讨论的表现来看,应该是既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还提高了认识,尤其是提升了人格的品味。

因为即使是文言文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并没有一上课倒头就睡,相反是努力在答题,有书面作业的字迹为证,尽管还有许多的错误,但是敢写出来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多少可以弥补一些不敢大胆参与交流讨论的遗憾。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算是取得了小小的成功,有四点经验值得记下来:

其一,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兼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的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不是不具备这个能力而是懒惰造成的,就像他们讨厌老师满堂灌但一遇到问题首先就向老师求救,很少选择自救,不注重利用工具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并使其自学的成果得到展示,让学生觉得有成就感。这次的导读练习就是本着让学生拥有一定成就感设计的,包含考查基本功、检查记笔记情况、考验独立思考能力三个部分,即使文言文知识再差的学生只要你认真跟着老师的节拍,在“把握课文内容”部分专心听讲做好笔记,就能得到课堂表现方面的满分,不会永远地灰心下去。在“积累基础知识”部分,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课文。总之,从正面一点点引导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尤其是战胜困难的快乐!

其二,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能力。这次组织的分角色表演负荆请罪故事的环节其实是想看看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如何。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采取分小组选用两种语言形式交替表演:一是原文(文言文);一是白话文,可用地方方言。在玩乐当中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其三,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交流讨论环节,许多问题,很多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到了自己学过的知识以及看到和听到的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做到能够举一反三; 其四,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推荐交友习语条,希望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总之,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掌握学生思想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方向,只要我能时时抱着研究的态度,就能不断地走对“教学得法”的路,收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还有一些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那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费时多,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虽说教会学生方法,改变学生的习惯比任何都值,但是我还是要在这个方面加强一些;还有就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弱,以后还要加强此方面的锻炼,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 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新想法常常瞬息即逝,必须集中精力,牢记在心,及时捕获。 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深吸一口气,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说:“在这美妙的一天,我又要获得多少知识啊!” 不要为这个世界而惊叹,要让这个世界为你而惊叹! 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也一定是勤奋。 学习犹如农民耕作,汗水滋润了种子,汗水浇灌了幼苗,没有人瞬间奉送给你一个丰收。 藏书再多,倘若不读,只是一种癖好;读书再多,倘若不用,只能成为空谈。 学习好似一片沃土,只要辛勤耕耘,定会有累累的硕果;如若懒于劳作,当别人跳起丰收之舞时,你已是后悔莫及了。 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受到鼓舞,找出努力的方向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例2 苏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