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就业的七种辩证关系

发布时间:2012-10-16 17:37:29

创业与就业的辩证关系

创就(一番)事业”,“创就事业”这四个字无论从字面还是从字的内涵,都反应了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趋向,“创”是创业,“就”是就业,“事”是事业。“业”是“职业”。这就是说,创业与就业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实质性的区别,换一句话说就是:创中有就,就中有创。二者的关系用“职业”、“事业”两个参照物加以分析:

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的《新华词典》

创业:开创事业。

就业:参加工作;有了职业。

事业: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的活动。

职业: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第一参照物“职业”。

首先,创业与职业是什么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职业是个中性含义,严格地讲,职业是不能与创业划等号的。然而,职业与创业又是有联系的,大多数情况下,创业总是从依附某个职业开始的,犹如飞船借助火箭起飞一样,一旦起飞成功,无论是价值还是意义,就远远大于依附体了。创业与职业是什么关系从人员数量上讲,职业远远大于自主创业的人数,因为依赖于职业的人占大多数;从人员流动上讲,在某个单位上工作几十年乃至终生的占相当的比例;从创新的角度讲,职业无法产生创新,而创业必须有创新并且其本身就是创新。创业是职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已经存在的职业仍然可以继续给创业提供平台。有了职业的个人,仍然可以利用现有的职业为基础,进一步创新创业。

其次,创业与就业以职业为“参照物”下的关系,创业属于就业的范畴。因为创业的目的与就业一样,都是为了谋个职业,都是为了获得劳动收入,就是为了有个基本的“生活来源”,这种创业处于就业的中、低层次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创业行为,创业者表现的和就业者一样都是被动的,基本上听命于人,而且做出的很多东西可能并不是你最原始的想法。

其三、以创业的心态去就业。

提倡“先就业,再择业,择业之后再创业”,这种提法对大学生就业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对有创业意识和激情的大学生来说,又在无意中起到了负面暗示,即便是倡导学生先就业,也应“以创业的心态去就业”为导向,这种心态的就业才会珍惜自己的岗位,才会注重在时间中积累创业经验。

第二参照物“事业”。

以事业为“参照物”,创业与就业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创业与就业的高级阶段相同,都作为一种事业,作为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手段。所以,就业属于创业的范畴。在以事业为“参照物”的创业者,创业就意味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懂得对每个人都有所交代、对每个家庭有所交代、对社会有所交代。事业背景下的创业远远大于就业,这时的创业和就业是不等值的。

突出表现在七个方面:

(一)、创业是创造岗位群,就业是担心岗位没。

(二)、创业是在造钟,就业是在守时。

(三)、创业是在造无数的椅子,就业是在抢有数的椅子。

(四)、创业的心态是破釜沉舟,就业的心态是三心二意。

(五)、创业行为是主动的,就业行为是被动的。

(六)、创业是在创造财富,就业是在分享财富。

(七)、创业是平面镜,就业是哈哈镜。

创业与就业的区别还表现在作息时间表上,创业者的工作时间绝对不是每天八小时。而一个就业者在上班的时候可以眼睛盯着时钟,等待八小时的到来,八小时工作之外就属于就业者自己的支配空间了。

用一碗面来反应创业、就业、职业、事业四者的关系:

北京人吃一碗面,要钻研吃这碗面是不是有面子,够不够酷(职业);上海人吃一碗面,要想想能不能把这碗面送到展览会上,让老外夸一夸,让老外也吃一吃(创业);河南人吃一碗面,那就是一碗面,要看份量足不足,能不能吃饱(就业);广东人吃一碗面,却要琢磨能不能由这碗面生出十碗面,让更多的人都能吃上面,能不能用这碗面买通天下(事业)。

创业与就业的七种辩证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