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中美的效果

发布时间:2023-01-19 11:13:25

《陌上桑》中美的效果
摘要】《陌上桑》是汉代乐府诗中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描写了采桑女子秦罗敷巧拒使君的调戏,利用多种手法刻画罗敷机智动人的形象,表现对正义战胜邪恶的赞颂。本文将探讨诗中运用的多种手法对于罗敷形象和美的效果本身的塑造。
【关键词】《陌上桑》;罗敷;形象
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形象是一名典型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权的民间采桑女子,但是通过在从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内容本身来考索时,发现罗敷极有可能是贵族女子,罗敷的真实社会地位变得扑朔迷离。一、罗敷形象文人雅趣化
一般认为,《陌上桑》的故事来源于崔豹的《古今注》。《古今注》中描述罗敷的身份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与《陌上桑》相比,同样是采桑,因美貌道遇贵人胁迫,又同样通过自身智慧逃脱困境。
学者认为《陌上桑》中罗敷为贵族女子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点是罗敷衣着不凡,耳戴明月珠,身穿名贵的缃绮与紫绮制成的衣物,根本不是平民农家女子可以承担的;第二,罗敷对使君自夸夫婿时表现出对当时上层社会的了解颇深,农家桑女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第三,采桑在古代是女子的行业,无论是贵族女子还是平民女子都会采桑。
而从《古今注》中描述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又可以为《陌上桑》中罗敷自夸的夫婿提供佐证。后代有许多作品写《陌上桑》罗敷的故事,故事情节相仿,但是出现主题的演化,呈现出文人雅趣化。傅玄的拟作《艳歌行》中罗敷对使君的劝诫变成了使君自有妇,贱妾有鄙夫。天地正厥位,愿君改其图。,这是典型的精简凝练的文人拟作。此时原作《陌上桑》里欢快戏谑的答复已经变成了典型的妇德回答,执于以裨风教的意识,成为风教观念的固执旗手和辞严义正的担板说教。而萧子显《日出东南隅行》则更加明显地表现文人的雅趣展现出明镜盘鉴刻,簪羽凤凰雕。逶迤梁家髻,冉弱楚宫腰。轻纨杂重锦,薄縠间飞绡。刻意雕琢的气息,更倾向于文人的孤芳自赏。二、多角度描述罗敷美的形象
在古代汉语中,不仅有形容证明评价的意思,还有容貌美丽的意思。《广韵》印《国语晋语一》:虽好色,必恶心,不可谓好。韦昭注:好,美也。《陌上桑》一开头秦氏有好女就表明了所咏的是美丽女子。
《陌上桑》被广为称道的是对秦罗敷美貌的侧面描写。读《陌上桑》,无人会对罗敷的美貌质疑,但是罗敷真正的长相却没有被正面描绘。在诗中,作者始终没有直接对罗敷的容貌体态进行描绘,而是避实就虚,着力描绘、夸耀她的服饰器用,铺叙行人们见到罗敷以后的各种反应,从侧面进行烘托。
诗中开头第一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是对环境的描写。通过对日出阳光照耀明亮鲜活的环境描写,对罗敷的美貌进行烘托。而描写她去采桑时,作者并不直接描写罗敷本人,却描写了她采桑所用的器物: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用青色的丝绳作桑篮上的系带,用桂树枝作桑篮上的提钩。屈原在《离骚》纫秋兰以为佩,也是用香草来比美人,欲美其人故美其物。通过描写器物之美,来烘托主人公的美貌。

若仅从罗敷的衣饰考究,不免只是皮毛,我们再看看罗敷形象引起的美学效应:行者见罗敷?下担将毙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从人们见到罗敷被其美貌所吸引的样子,进一步侧面描写出罗敷的美是全年龄的全人类的。
罗敷不仅仅是形象美,更有人格美。在与使君的智斗中,展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创作者对正义战胜邪恶这个人类历史上永久的主题的赞美。这使得罗敷的形象不仅仅仅限于美女,更是显出智勇双全的人性特点,受到历代人民的欢迎。三、美的表现方式
孙绍振认为整首诗的主题是写美女如何美。同时,整首诗不仅仅只是写了一位美女,这首诗的描写展现了更多美的表现。
《陌上桑》展现汉乐府民歌的质朴美。《陌上桑》在用了大量篇幅来铺陈罗敷的精美衣饰与手持器物,这展现出乐府诗合歌复踏,如同《诗经》般拥有历史经典性的反复描述。同样诞生时间较早的《陌上桑》还带有民歌早期的质朴、天真的趣味。以现在的目光去看《陌上桑》连篇铺叙衣饰导致的某些单调性如同用现代角度去看人类的早期神话都是幼稚的一样,但是其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艺术价值,同时还包含有诗歌早期风格的历史价值。
从表现方法来说,《陌上桑》还用了精粹的直白和对话形式表现人物。罗敷自夸夫婿殊的语句都是直接出自她口,是在后世诗歌中比较少见的自白和口语式表达。相同题材的《羽林郎》和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是有类似的以对话为部分关键内容的表现。
从采桑母题开始,确立的《陌上桑》故事的背景,舍弃了具体的肖像描写,选取一个罗敷智斗使君的场面,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渲染烘托、夸张和铺陈等,刻画出一个机智美丽的采桑女子——罗敷的形象,展现出雅俗交织的多重性与其美的多重方面呈现,包含古代人们心中歌颂正义女子战胜邪恶的祝愿。《陌上桑》高昂明快的情调、清新流丽的语言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这和其中罗敷的形象美与更丰富层次的美的体现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孙绍振.《陌上桑》:美的效果胜于美女本身——兼谈同中求异的比较方法[J].语文建设.2016.[2]张连举.《陌上桑》中的罗敷形象新说[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3]蒋寄红.《陌上桑》的人物艺术论[J].理论与创作.2013[5]欧阳萍,邱光华.《陌上桑》母题渊源[J].学术界.2004

《陌上桑》中美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