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课时知识梳理复习教案23(第23讲 -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9-02-21 21:04:16

23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考纲明示:商业的发展。

[主干知识 理一理]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2.市的变迁

3.城市的发展

(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2)表现: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古代的一样吗?

答 

提示:不一样。古代中国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后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

2.商业在宋代开始居于中国的主导地位吗?

答 

提示:不是。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3.宋代以后兴起的商业名镇与古代早期的城市相同吗?

答 

提示:不同。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大都是政治城市,商业活动依附于政治因素,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市则是以经济职能为主。

4.概括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

答 

提示:(1)政治上:实行二府三司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度日益完善。重文轻武。

(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市民阶层兴起。

(3)文化上:理学产生,宋词、风俗画兴起。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5.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吗?

答 

提示: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

6.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答 

提示:(1)影响人口迁移的流动,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规模扩大;影响封建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传统的重农抑商形成冲击,同时助长了拜金、奢侈风气。

(3)影响市民日常生活,更加方便丰富。

(4)政府收入增加。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

(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之下。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都会大量兴起。

(2)两宋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对两宋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两大阶段:从周到唐的严格限制阶段和宋至明清的放松限制阶段。城市的发展与当时的商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商业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相辅相成。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 古代的四个发展趋势

WEIKAODIAN

一 古代的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城市有何特点?

答 

史料解读:①②反映出城和市是分开的,由反映出城市主要以政治职能为主。由反映出市的规模小,地位低。

二 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中国古代城市有何特点?

答 

史料解读: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行业多;反映出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三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草市——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思考3 史料三反映出中国古代城市有何特点?

答 

史料解读:反映出草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映出草市在沟通和发展城乡经济中有重要作用。

四 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思考4 史料四反映出中国古代城市有何特点?

答 

史料解读:工商业市镇兴起,城市职能趋向专业化。

古代的四个发展趋势

(1)的空间范围来看,先是在城市由小到大发展,然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2)内商业活动突破时间上的限制,唐代后期夜市繁荣,宋代晓市、夜市繁荣。

(3)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4)明清时期出现大量专门的工商业市镇。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荣,如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

2.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下,不管怎样发达,都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

4.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5.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

6.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如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出现。

8.商人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针对训练]

[2015·湖北荆州质检]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C.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可知当时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C项为最佳答案;材料中的货物并非奢侈品,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垄断经营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雇佣关系D项错误。

 Step3 名家评史解读

春秋战国时的大商人都出于中原地区。……这是当时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同时,大商人无一例外都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或把政治经验运用于经商,或以财富换取政治地位,封建社会大商人的这一特点,自始就已表现出来了。

——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材料论述了中国战国时期商业的特点。作者认为:(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商人都出于中原地区。(2)大商人和政治联系密切。

真题典例 

1[2015·浙江高考]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答案 A

解析 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被称为瓷路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符合史实。

2[2015·课标全国卷]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 A

解析 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说明朝廷对该地区风俗文化的认可,实质上也是该地区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上升的重要反映。从材料信息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其实质是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选A项。BC两项与史实不符;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仅是个例,不能体现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排除D项。

3[2015·课标全国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答案 B

解析 明成祖将都城从地处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地区的南京迁到当时相对落后的北京,需将大量物资由南方输送到北方,客观上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为区域性商帮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故B项符合题意,C项错误。迁都是在国家政治统一的情况下进行的,A项错误;迁都并没有改变南方作为经济文化重心的地位,D项错误。

考向分析

(1)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关系,认识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双重作用。

(2)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思想、文学艺术、社会观念的影响。

(3)从唐宋城市布局变化、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看商业发展对城市繁荣的推动。

仿真练习

1.[2015·合肥质检]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

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市署”“平准署等名称可以看出唐代对市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商帮,故A项错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B项错误;D项在图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2[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太平广记》记载:高宗时,经营丝绸的大商人邹凤炽其家巨富,金宝不可胜计……邸店园宅,遍满四海,四方物尽为所收,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唐朝的丝织技术日趋成熟

B.唐高宗时期尚未出现纸币

C.唐朝远距离商品交易发达

D.唐朝商业城市已出现邸店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遍满四海,四方物尽为所收,体现了唐代商品交易发达,远距离物品贸易频繁。

3[2016·济南训练]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

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

D.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

答案 B

解析 题中没有体现社会转型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中有吃、有穿、有住但仍未满足,结合明代商业经济发展的背景,可以得出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故B项正确;明朝并不代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故C项错误;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题中并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课时知识梳理复习教案23(第23讲 - 古代商业的发展)

相关推荐